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熟蛋返生」论文作者现身特异功能培训会? 第1页

  

user avatar   da-fa-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特异功能嘛,从1978年十一届全会之后就遍地“开花”,跟西方隔太久了,改开把一些好的哲科引进来,也有很多糟粕一起进来,像灵学、超心理学。

现在又披上了“智能、量子、宇宙能量”这些现代化梗,老酒装新瓶,重新出来坑蒙兜售一波。

记得最早的是1979年《四川日报》说,大足县有一个能用耳朵辨字、鉴别颜色的小孩,叫唐雨。

当时四川医学院对娃观察了8天,做了25次的调查测试,最终除6次偷看未成、拒绝测试外,其余19次均为偷看认出,结果证明唐雨“耳朵认字”为假。

就是两个小孩胡闹玩,然后回去和家长说,家长刚开始觉得扯,但时间久了,父母就有点半信半疑,报告给了农村的小队里,到公社再到县里,最后直接上报了科委。

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特异儿童爆出来。

这玩意儿主要还是利益驱使。

那时候孩子表演一次特异功能,会给他们营养补助30-50块。

啥概念呢。我老舅当时毕业在学校教书,一个月也只有50块。这斜杠儿童当的很香啊。

所以很多家庭就赶紧往上报,一两年就涌现2000多“特异人”。知道的,张宝胜、张宏堡、严新、张香玉,这都是老特异人啦。

你要是去打假,他就抹黑你也有“特异功能”,就是能干扰表演者的功能发挥。

tm笑死,我入伙了自己都不知道。

特异功能活到现在,原因除了时代背景,还像题中的一些“科学家”背书、媒体传播推,从众效应,名人效应。而且这些骗局的违法成本太低,都2021年啦,这个现象根本断不了。

逻辑很简单,你100次实验不成功,不代表第101次不成功,还有1001次、10001次。

你做不出来并不代表现象就不存在,这就给了骗子可利用的空间。

你可以说科学有很多未被认识的地方,但是科学理论,必须是可重复、可验证的。

他们不管,就是想用这些名堂去申请课题,跟上面要钱,还有一些沽名钓誉的,利益相关的,这些人影响力还不小。

最后用真·大师培根的话结束吧:

人类宁愿相信谬误,而不敢相信真理,不仅仅因为探索真理的道路非常曲折,而且谬误更能迎合人类某些恶劣的天性。

“大师之所以成为所谓的“大师,无非是人云亦云的拥趸过多而已!

@光年书屋的猫


user avatar   liuxium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很懂现在人怎么买啥都成投资了,买车也要核算一下机会成本了,买手机也要考虑卖二手了,买游戏主机也要考虑跌价了,买游戏卡带也要考虑好不好出手了。

车是消费品啊,什么手机电脑主机卡带也都是消费品,消费品就是用来让你用,感受效用的。

你需要这个效用,它能提供这个效用,它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最终维持在一个你愿意接受的水平,这就够了。

你要是不需要这个效用你就不买呗,如果你的城市真有良好的公共交通,确实省钱,省时间还省力,那你就别买呗。你买了难道不是你需要么?既然需要那还说什么呢。。


要我说,撸串才是一生最坏的投资,变成了肥肉你还得花时间、金钱和精力去减肥,可能还会带来未来潜在医疗成本。那为什么撸串摊子还是这么火?因为爽啊,因为它提供的效用我们确实需要啊。


所以不要干什么事都用投资思维去理解,这样会成为资本增殖的奴隶的。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得到效用,而不是让生产进一步扩大。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二本毕业的林克斌一作发表 Nature 三年后,再发 Nature ?第一学历是否那么重要? 
  如何评价加州理工学院的钱璐璐教授? 
  量子计算的商业应用前景如何?目前有哪些大公司在做相关的技术开发和布局? 
  如何评价中青报「多数奥赛金牌得主难成大器」一说? 
  你所在的领域里,有哪些堪称开山之作的论文? 
  有哪些过气的科学研究热点? 
  如何看待全国政协委员提议「中国知网论文浏览与下载,向国内民众免费」? 
  科研的道路是一步慢步步慢吗? 
  科技部拟规定不得向境外提供我国人类遗传资源,这一规定有哪些重大意义? 
  如何看待山东大学长江学者陈哲宇涉嫌贪污 50 万? 

前一个讨论
是否真的只有上学这一条出路?
下一个讨论
成年人,突然心态崩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2024-06-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