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历史上有哪些没有被贬的诗人? 第1页

  

user avatar   chu-yu-wei-m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特地来说明一下,竟然有人举报我的回答是抄袭?

搞笑吧!

本回答的内容是用的我发在公众号的一篇原创文章,就连B站都有文章的视频版,这篇回答是根据问题,删减了一部分与题目无关的内容,现在竟然被举报抄袭??

我自己炒我自己吗!

我的回答也好,文章也好,从来没有带公众号的广告,但是不代表我没有啊!

劳驾下次举报提前确认,别脑子一抽就发疯可以?

以下为原回答:

有啊,贺知章啊!!

唐朝版“锦鲤王”,一生顺风顺水,做官50多年,没出过差错,最后衣锦还乡~


贺知章36岁赴京赶考,和大多数诗人“屡战屡败”的战绩相比,他——初战告捷,一举拔得头筹,顺利拿下当年金科状元,也是浙江省有史料记载以来的第一位状元。

科举之后,贺知章正式步入仕途,最开始的时候,他担任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


公元711年,陆象先(贺知章族姑的儿子,也是贺知章超级粉丝)加授同平章事。就任后,陆象先向李隆基举荐的第一个人,便是表兄贺知章。


于是很快,短短5年,贺知章就从国子监老师升职到了门下省的起居郎,也就是专门负责记录朝政大事和皇帝日常。


但在门下省起居郎这个位置上,贺知章并没有待太久,因为他被调任进陕王府,陪五岁的李亨读书。李亨,就是后来的唐肃宗。


公元722年,张说征讨突厥叛军大胜,朝廷上下纷纷向张说献诗祝贺。

贺知章也写诗将张说美美夸了一番:

荒憬尽怀忠,梯航已自通。

九攻虽不战,五月尚持戎。

遣戍征周牒,恢边重汉功。

选车命元宰,授律取文雄。

……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可能有时候,缘分就是这么奇妙。

张说性格刚烈,脾气暴躁,跟朝廷很多官员关系都不咋地,但也不知道为啥,可能“合眼缘”?

反正,张说特别喜欢贺知章,非常喜欢那种。

喜欢到什么程度呢?

有啥好事儿都带上他!

比如……公元723年,张说被玄宗皇帝任命为中书令,他一上任就立刻举荐贺知章参与编撰《六典》和《文纂》等书。


当然,也因为贺知章有真才实学,在编撰这些书的过程中,表现十分令领导满意,所以,还没等这些书修撰完毕,贺知章就从太常博士升职为太常少卿了。


不仅如此,两年后,已经66岁的贺知章又一次因为张说的关系,再次升职为礼部侍郎,并兼任集贤院学士,“一时两加荣命,足为学者光耀”


同一年,公元725年,宰相张说极力游说之下,唐玄宗决定前往泰山封禅。


贺知章在此次封禅中,给出的建议让玄宗十分满意,而且封禅结束之后,贺知章又写了很多歌功颂德的封禅诗,他的忠心和文采再次使玄宗喜悦不已,于是贺知章又兼任了太子右庶子和太子侍读。


那么问题来了,他给的建议是什么?

原来这一次封禅在定日子的时候,朝堂上两派大臣吵了起来。

一派认为时间要定在清明,另一派认为时间要定在开国之日。

两派各说各有理,吵得玄宗一个头两个大,又不好偏袒哪一方。

这时贺知章说,“封禅,最重要的是一颗为民祈福的心,何必拘泥于时间呢?”

玄宗一听,简直太有道理了!既不得罪朝堂上的两派,又圆满解决了此事,玄宗对贺知章太满意了!于是也懒得再听两派人废话,直接定了三天后封禅。

可见,张说屡次“关照”贺知章,也并非私心,而是贺知章真的值得有更好的机遇与平台去发挥他的价值。


公元738年,开元二十六年,太子李瑛被废杀,李亨被立为皇太子,此时贺知章已经80岁了。

这一年,贺知章再次荣禄加身,被升职为正三品的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贺知章与其他大多数官员不同,他入仕较晚,在别的官员已经退休或去世的年纪,他的辉煌才真正开始。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86岁的贺知章病了,不同于以往的小病小痛,这一次,贺知章病得躺在床上,几乎不省人事。


上天终究还是眷顾这位当了一辈子“锦鲤”的老人,这场病,他熬过来了。


但这一次身体好些之后,时任秘书监的他立即上书唐玄宗(李隆基),请求告老还乡,想要在家乡颐养天年。


玄宗皇帝最初没答应,因为实在不舍。


但是贺知章多次上书请辞,并希望把自己在长安的房子捐为道观,对此,玄宗皇帝也是十分无奈了。


也许是君王的无奈,也许是对86岁老人的不忍拒绝,总之,玄宗皇帝允了贺知章的请辞,并亲自给道观赐名“千秋观”。


“天宝二年,太子宾客贺知章,……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迟暮,用循挂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将归会稽。遂饯东路,……乃赋诗赠行。”


他还乡那天,玄宗皇帝在京城东门设立帐幕,与百官一同,设宴为贺知章饯行。


送行的人群中,除了玄宗李隆基,还有太子李亨,左相李适之,右相李林甫,以及三十多位“六卿庶尹大夫”。


为了表达不舍,玄宗皇帝还写诗来赞扬贺知章:

送贺知章归四明

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

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

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独有青门饯,群僚怅别深。


也许玄宗皇帝是真的爱才吧,在写完这首《送贺知章归四明》后,李隆基仍为贺知章的辞官离开而感到意难平,于是仍不住又写了第二首诗:

筵开百壶饯,诏许二疏归。

仙记题金箓,朝章拔羽衣。

悄然承睿藻,行路满光辉。


有了皇帝的带头,当时随行的文人们,纷纷写诗为贺知章践行,玄宗皇帝还当场让人整理并合编成册,亲自作序,再题上卷名,算是给贺知章的一份送别礼物。




  

相关话题

  诸葛亮是没有缺点的完人吗? 
  如何看待近几年,一些学者说五胡乱华应改名为五胡内迁、五胡入华? 
  毛泽东是不是看了17遍《资治通鉴》?他是怎么做到的? 
  诺门坎战役中苏军的装甲车辆损失主要由什么造成? 
  南宋是一个怎样的政权? 
  五胡乱华可不可以看成一次内战? 
  为什么权倾天下的霍光一死,霍氏集团就失去了与皇权相抗衡的能力? 
  古代宫里的嫔妃为了生出皇子,会不会到处寻找偷情的机会? 
  如何评价王耀武? 
  毛主席在历史各时期都用过哪些化名? 

前一个讨论
脑袋里经常幻想原子或者分子跑来跑去,适合读化学还是物理?
下一个讨论
既然执黑先行到底贴目多少各有说法,那围棋规则为什么不改成两回合定胜负呢?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