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觉得中国基础教育一个小缺憾的点。
我在美国教初高中生的时候,明确感受到中国来的小留学生,哪怕是学渣,都在计算能力、学习能力上对大部分美国本地人是碾压级别的存在,但是中国基础教育偏偏在“科学方法”上提及的很少很少。
美国是要求初中生从初二开始的必修的科学课、高中生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若干理科课程里至少选修三门,这里面每一门课的教材第一章一定是“科学方法”。
一个美国人高中毕业以前至少会重复地学四次“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套探究真理的方法。分为六步,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2、调查相关领域的研究;3、提出假设;4、设计实验进行验证;5、分析数据;6、得出结论。然后可以根据结论继续观察现象和提出新的问题,从而形成闭环。
这六步还可以继续细分,但大体上是这个逻辑。可以看到这个过程中本身就有提出假设这一步,所以说科学不仅仅是不排斥假设,而是必须要有假设这一步。但前提是能够形成闭环,也就是你的假设是要从观察和研究中合理作出的,而不是胡乱猜测,然后是要能够进行验证,具有可验证性。
科学本来就是假设,所以并不是不允许假设……
我们不妨假设提问者是某可爱的偶蹄目动物……
提问者:你怎么骂人呢?
我:提问者不允许假设吗?为什么?
你尽管假设,但是目前还是建议把这些假设限制在写小说的范围内比较好。
要讨论科学,也得了解下科学的基本规律,科学论文发布的内容顺序如下:
第一章:背景介绍(研究意义,研究价值)
第二章:现有理论/文献综述(前人讨论成果,用了哪些理论,已经研究到了什么程度,对你的研究的启示)
第三章内容比较多,包括1.假设,2.研究方法,3.研究方法适用性、科学性、与主观性/客观性,4研究工具,应用的软件,样本来源,5实验步骤
第四章:实验结果
第五章:实验结果的意义,是否验证了假设。
所以你的问题是不存在的——hypothesis,基本所有科学论文的不可缺少的一部(除了综述,意见类,批判性论文)。
实证性论文在中国的某些学科不太受待见倒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