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剧了男女性别比的上升吗?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只能惊叹:知乎上真的不缺好问题!题主的观察再往前推进,就是一篇即将在经济学顶刊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登出的研究。三位作者得到的结论很简单:当地包产到户越早,性别比失衡就越严重。具体来说,包产到户可以解释1978-1986年间,农村地区性别比变化的58%。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增加使能更多家庭负担起性别选择技术,籍此实现“生一个儿子”的愿望。



三位作者收集了中国各地914个县的数据,包含以下项目:包产到户的时间,定义为地方志[1]中最早出现“村民承包集体土地”一类记载的时间;计划生育的时间,定义为当地政府首次出台惩罚超生家庭的文件的时间;性别比数据来自1990年人口普查,作者同时从中获取了教育背景等信息。此外,通过地方志等渠道,作者还采集了各个县的亩产、是否引入超声、农作物适种指数等数据。



比较上下两张图,有一个趋势非常明显,几近耀眼的程度:1978-1986年间实施包产到户的各个县,之前之后一胎的性别比并无显著变化,一直稳定在1.05左右。然而,二胎的性别比上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第一胎生下男孩的家庭,二胎的性别比也大致稳定在1.05;第一胎生下女孩的家庭的二胎性别比,在包产到户之前大致是1.1,包产到户之后4年,这个数字骤升至1.3



严格的回归分析验证了这一点:平均而言,1978-1986年期间,实施包产到户的时间每延长一年,当地一胎生女孩的家庭中,二胎的性别比就上升0.07[2]。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时间纳入回归,包产到户的效应仍十分显著。进一步的计算显示:研究覆盖的8年间,这些地区的出生性别比从1.06增加到1.13。利用前述回归的估计结果,可算出仅包产到户一项,便能解释这部分变化的58%


为什么性别选择发生在二胎,而非一胎呢?文章发现:只有“家庭希望至少拥有一个儿子[3]”这一点,能解释实际观察到的现象[4]。具体来说,如果家庭秉持“要儿子”的偏好,包产到户带来的收入上升,使得家庭能有更多的资源去选择性别。一胎是女儿的家庭,二胎性别比自然因此失衡。这一假设的另一推论是:在选择性别的成本更低的地方,这类家庭的二胎性别比失衡会更严重。



统计分析验证了前面的说法:首先,一胎生女儿的家庭二胎性别比失衡,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包产到户后收入增长较多的地区!无论是母亲教育程度较高,还是当地亩产增长较多,都与包产到户后前述家庭二胎性别比的增长显著相关;其次,性别比失衡的现象,在那些省会引进超声技术、或有铁路直接与省会相连的县尤其显著。收入上升、价格下降,加剧了性别选择技术的“销量”。


总之,资源的增加,释放了人心中原有的观念。反映在这一例子上,就是性别比失衡的趋势不断加强。文章对这一结果还做了许多检验,排除了诸多其它可能的解释[5]。比方说,会不会是农作物对男劳力需求较多的地区,包产到户对性别比失衡的影响会越大呢?文章的发现是:各地包产到户导致的二胎性别比失衡,与各类作物的适种指数间并无关联。这一点不能解释普查中数据的变化。


[1] 文章用统计年鉴核对了地方志数据,并以本福德法则核查了数据的可靠性。

[2] 估计结果准确的前提是如果当地没有包产到户,无论一胎是男是女,两类家庭的二胎性别比的趋势不存在显著差异。由图3可知:这一假定成立。文章对此亦有统计检验。此外,文章还取出前二胎均为女孩的家庭做了回归分析,发现第三胎的性别比差异更为悬殊。这也印证了这一发现。

[3] 1985和1987年的两次生育调查证实:在当时的家庭中,这样的观念确实相当普遍。

[4] 文章在此处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模型,推导出了以上结论。此外,这一模型的另一推论是:包产到户对一胎性别比或出生率不会有显著的影响。实际的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

[5] 文章还考虑并排除了“男女分地差异”“养老问题”等多种解释,详见原文附录。


参考文献:Almond, D., Li, N. H., & Zhang, S. Land reform and sex selection in China. Forthcoming,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排名第一的答案的数据是胡扯。

五普、六普的数据都能看出来,80年代出生的人,性别比是历史上唯一一代处于正常范围的。
60、70年代的人反而是失衡的,并且58-60三年出生的人,性别比最失衡。

调查成年人人口数量比调查出生人口有意义多了,上世纪在医院分娩率、及时上报户口率那么低,出生人口数据到底有多大参考价值?2018年的论文,有新数据不用,非要找1990年的出生数据作为依据,是强行拟合曲线么?1978开始,到80年代中期完成的包产到户,但是直到1991年才有出生性别比失衡出现,请问两者的关联度到底是多少?要我说,90年代开始的进城务工、大规模城市化反而更可能是选择性堕胎的主要原因,一是流动人口不再有传统农村的严密的社会关系监控;而是城市各种地下诊所提供了B超服务。



正常情况下,出生人口比例是1.05,由于男孩夭折率高于女孩,到了青年阶段会平衡,然后是女性多于男性。看看六普的中老年性别比,呵呵。

当然,19岁(1991年出生)之后的小孩性别比是很高了,B超是主因。




  

相关话题

  中国和英国的海军实力那个更强? 
  为什么男生比女生人数多,打拳却打不过女拳啊? 
  欧美日相继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会带来哪些影响? 
  如何看待保罗罗默炮轰宏观经济学? 
  为什么县城里总是听到凤凰传奇的歌和《摇摆哥》《伤不起》《终于你做了别人的小三》这样的歌曲? 
  经济学(劳动、卫生等应用微观计量领域)为什么没能广泛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等机器学习的算法? 
  我国经济持续稳中向好的底气何在? 
  当所有人类的衣食住医都能得到保障时,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将会是什么? 
  随着「神经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学教科书中的哪些理论有可能被改写? 
  美国车那么便宜,为什么不是满街豪车? 

前一个讨论
长平之战,赵王为什么信任毫无实战经验的赵括?
下一个讨论
德国为什么一直苦苦支撑着欧元?





© 2024-11-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