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以任何指标来衡量,女性都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美好时代。
女性的预期寿命处在历史最高点,男女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缩小,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机构由女性领导。当然,男性仍然重要,比如我在家的地位就很靠前,高于狗和猫,位于第二。
女生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中只有四分之一是女性,而今天的本科生中,女生数量已经远高于男生(然而,男生们对此也很高兴)。
平权运动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是由各方面原因造成的。除了女性自己的不断争取,国家的政策等众所周知的原因以外,科技进步也是主要原因。
自来水,洗衣机,微波炉,供暖设施等科技的普及,大大减少了家务劳动的强度。食物的初步加工和工业化生产让做饭变得跟容易了。从1965年到1990年,家务量减少了超过一半,人们的净休息时间增长了5-10周。
家务劳动的减少使得女性有机会外出工作和接受教育,这也就使得女性地位提升。
但是,妇女平权运动中最重要的科技发明并不是家电,而是口服避孕药。
1960年,口服避孕药通过FDA检测并上市后,女性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掌握了生育的决策权,这一发明使得男性必须开始尊重女性的意志。
口服避孕药在美国出现后仅仅五年,就有41%的30岁以下女性服用过。
在70年代,能够获得口服避孕药的女性上大学的几率要比其他女性高20%。80年代,这一数字扩大到35%。同时,女性第一次开始涉足律师和医生等需要更长教育周期的职业领域。根据密歇根大学的研究,男女收入差距减少的原因中有30%是因为口服避孕药的普及。这一粒小药片,改变了我们整个社会的结构。
女性在各方面都越来越好,但是,她们似乎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在Stevenson和Wolfers两位教授的研究中,今天的女性在幸福感调查中的得分远低于35年前。这种幸福感的降低是不分年龄,职业,婚姻和子女状况的。在所有女性群体中只有黑人女性的幸福感上升了,而这可能是由黑人群体的平权运动带来的。
对于女性比35年前更不开心的原因,学界众说纷纭。
有人说,这是因为35年前女权运动更加激进,社会氛围更加平等,女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而今天的女人们则看不到改变现状的苗头。
也有人说,这是由于过去的女性视野更加狭隘,对幸福的要求低。而今天的女性受到了更多的教育,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变高了,因此也更加难以取悦。
另外,参加工作的女性越来越多,女性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因此她们更加辛苦且压力更大。工作和压力总是让人不开心。与之相对的,男性的幸福感要高于35年前。
看来,女人伤心,男人就会开心。当然,我本人坚决反对这一点,毕竟happy wife, happy life.
值得一提的是,Wolfers和Stevenson这两位教授原本在哈佛大学读博时是师兄妹,师从曼昆教授(对,就是编经济学教科书那位曼昆)。Stevenson现任美国劳工部的首席经济学家,女性领袖。而Wolfers是密歇根大学的教授,2014年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评为世界25大青年经济学家。
这两位在读博时就郎情妾意,现在已育有一双漂亮的儿女。然而,即便这对爱侣携手江湖十余年,共同经营爱巢,抚育子女,却至今也没有结婚。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两位经济学大师认为婚姻这一契约非常低效,而且不结婚还可以避税(关于这一点,是援引2012年NYT对二位的报道)。另外有一个有趣的小细节,在我看过的二位的论文中,Wolfers教授总是让Stevenson教授把名字放在前面,看来,他在家的地位跟我一样,也是比较靠前的前两名。
用理智克制情感,这正是经济学的精髓所在。相比之下,我的造诣就差了太多,还是被情绪支配着行为。比如,挨揍的恐惧就会令我不敢不娶我女朋友。
References:
1. Bailey, M. J., Hershbein, B., & Miller, A. R. (2012). The Opt-In Revolution? Contraception and the Gender Gap in Wages.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Applied Economics, 4(3), 225–254.
Stevenson, B., & Wolfers, J. (2009). The Paradox of Declining Female Happiness.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Economic Policy,1(2), 19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