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拿大一些的丹麦语和爱沙尼亚语来说,前者有五百多万人,后者一百多万人,百万级的语言是没什么问题的,肥皂剧有不少,现代文学读物也管够,写书赚钱的人不少。其他的书籍包括教材也没问题,因为高中和绝大部分本科是本国语言教学的,因此就有教材需求,在爱沙尼亚的一个普通书店看到过一些微积分的书籍,是爱沙尼亚语写的。除此还有爱沙尼亚语的世界旅游手册,但这个工作量太大就没法管够了,架上四分之一是爱沙尼亚语的,剩下的世界旅游手册是英语的(一多半人会俄语,但是由于去俄化,俄语书籍一般只给分一个犄角旮旯,放几本托尔斯泰什么的;而与之相对,捷克的书店分给德语和俄语的空间要大得多)。丹麦书店架上的世界旅游手册可以英丹对半分。在其他专业方面,丹麦语都有不少本语言出版的书籍。
至于说翻译名著,就力有不逮了。《三国演义》《资本论》《三体》这些都没有丹麦语翻译版本,中文词典也没有,没一本像样的中文教材,要看名著的话很多人去看瑞典语或英语的译本。虽然瑞典总是搞很多英语的东西,如英语新闻节目,P社游戏都不搞瑞典语版本等,但瑞典对自己的语言也很重视,高等教育书籍、著作翻译、维基百科都更全面一些,还有摆满宜家的书都是瑞典语的。
外国电影都是带字幕的。
现在来说几万人口的。丹麦有个自治领土是法罗群岛,五万人口,讲法罗语,该语和冰岛语大约可以互通。近些年法罗语受到了英语和丹麦语的双重挑战,包括媒体、娱乐等多方面都被挤占。法罗群岛影视剧产业是搞不了的,人太少。相比之下冰岛倒是可以稍微拍一些,所以法罗人会看一些冰岛的影视和书籍,也就是说,冰岛有基于冰岛语的流行文化输出(!)。在教育方面,低年级数学这样的学科都是用法罗语来上,到高年级要使用丹麦语,因为本地的唯一大学都是与本地工程和实际相关的,要真正学知识得去丹麦,所以法罗群岛的学生也得用丹麦课本。想上英美上学当然也可以,但那可是一套房子的钱,当地人出不起。而丹麦教育免费还倒贴福利质量也挺好所以就流行去丹麦本土上本科。
格陵兰语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格陵兰的教育由丹麦语占据主导,千禧年以来的统计显示,格陵兰的丹麦族(占15%)掌握格陵兰语的比例并没有多少变化,而格陵兰族掌握丹麦语的比例则快速增长。因此别看丹麦语只有五百万人口,放在五万人口的地方还是很能打的。
这是法罗群岛的一个书店,可以看到主要的小说都是法罗语的。用本地语言写的原因就是接地气啊,可以表达梗。北欧文学一般都有一些沉闷、悲怆的气息。
汇率和人民币差不多,估计他们写书并不是冲着赚钱去的。
http:// ritograk.fo/? p=frontpage&l=fo
这是法罗群岛的一个电影院,英语片子占多数,英语电影大部分都配有丹麦语字幕,而动画片则是丹麦语配音。
冰岛最早的移民就是有丰富文字传统的中上层,来到古代荒郊野岭的没几号人土地收获的粮食将将够吃外面风雨凄凄冬天漫长的黑夜持续好几个月,只能躲在家里看书写书了,还给欧陆贡献了少数著作。现在他们依然宅着也多产得很。冰岛和北欧其他几个国家有紧密的文化纽带,其大学提供有一些挪、瑞、丹语授课的课程,于是就出现了一篇论文前半篇是瑞典语写的,后半篇的丹麦语写的,然后又出了一个英文译稿的。
当地居民就偷着乐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