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翻译自一名俄罗斯翻译的回忆录,翻译者微信公众号@近卫T34、知乎@ 蒋梦珊。
当时,我碰巧和一群要对阿拉伯人进行BMP-3的军事维修和操作培训的专家们一起去了某个中东国家。这批人相当多,有些“哈比罗夫”(阿拉伯俚语对外国专家的称呼)要去三个月,有些人要去六个月,而这些幸运的人中就有你谦卑的仆人——我。
我分到了一个培训阿拉伯人修理BMP-3电气特种设备(BMP-3电器设备修理专家)的培训班。
而我负责翻译的专家是一位俄军少校,他是第一次出国。说他是电学方面的天才一点也不为过。他是尼古拉·特斯拉、伏特、伽伐尼、安培和厄尔斯特的集合体,一位杰出的专家和出色的军人,与他合作很愉快。
我们在给阿拉伯学员第一次上课时就遇到了困难。心地善良的“尼古拉·特斯拉”决定从基础知识开始,“提醒 ”这些学员什么是电流。
毫无悬念地,这堂小学科普课被搞砸了,同志们……
“先生们,什么是电流?”我把尼古拉的问题翻译给大家听。
这些阿拉伯军人指着教室墙上的一个插座,像看着一个原始人一样看着我,仿佛在说“就你这种傻逼还要教我们东西?”
“好吧,让我们说说。电流从哪里来?” 老师和我问。
他们摇摇头,像是在说 “你们这些俄国人都是疯子”并用手指着天说——显而易见——“电流来自安拉”。
在整个培训班中,一个曾是普通民用电工的家伙(马吉德)和卡西姆上尉两人由于受过高等教育——也仅仅因为比该国的其他军人受过更多的教育——多多少少地上道了。
而这个军事培训班有一半的人几乎不识字(蒋梦珊:这可是在21世纪!),一些人需要我亲自在他们的笔记本上用阿拉伯语写下军事技术术语。
另外据我所知,这些军事学员都是从什么人当中招募的呢:我们的好学生中有一名炮兵、一名文员和一名步兵,他们从来没有摸过甚至没有见过BMP-3——尽管该国军队有在役的BMP-3。
在培训的第三个月,我们的受训者不知为何记住了BMP中有一个“电源”的切换开关,但这只是在他们坐在机械师-驾驶员的座位上时。当我要求他们撅着屁股、从外面通过舱盖探头进来打开/关闭“电源”时——他们记忆中的画面被上下颠倒了,他们点了所有能动的拨动开关,唯独漏了“SB”(Storage Batteries,蓄电池)。
在训练的第四个月,有一个人(他是个混蛋,瘦得像根棍子,个子又小,经常以他有糖尿病需要打针为借口逃课)被问到车尾后梁上的“手轮”是什么(用于紧急情况下关闭载员舱后门的那个)。
他回答说,这是“方向盘,在车辆倒车时用来操纵方向”。
当时我的手掌几乎拍烂了我的额头。
在第四个月,我们优秀的军事学员马吉德失踪了,直到考试前都没有出现。他后来告诉我,他服用了一些“强效精神药物”,于是飘飘欲仙的他就去探索未知领域去了。
总之不知不觉就到了考试的时候。
这些在苏联时代受过严苛训练的俄军教官们开始按照培养苏联红军坦克装甲兵的标准,在纸上潦草地写下考试用的棘手问题、计划和作业。
而我们这些翻译为如何正确翻译这一切而困扰。
最后,我们把全部考题给当地的领导们看,他们咯咯地笑着说:“我们可不能这样做”。
我们被要求为阿拉伯军人们量身定做一套撒币都能做对的弱智题目,例如:
BMP-3的100毫米炮在哪里?
a:在炮塔里
b:在履带上
c:在车尾
自然,教官们开始愤愤不平,但我们的上级说这是“客户”的意愿。
试卷的翻译工作再次开始,除了问题之外,还制作了一个答案表。
考试当天,俄罗斯教官来监督理论部分的考试,但我们遇到了一个意外:每个教室里都站着一位当地的官员,拿着考题的答案向学生展示。而我们这些监考官则被要求坐在办公室里。
自然,几乎每个人都被打了“优“(几乎如此,因为有一些人即使在当地官员提供小抄的前提下也成功答了错误的答案)。
好吧,那么在实际操作部分,我们这些教官被告知要给他们最好的成绩。而这些人绝大部分的答案都得由我这个翻译替他们回答。
例如一个阿拉伯人说“我不知道”,我在阿译俄的过程中就将其神奇地变成了“静液压传动装置是用来……”。
只有在考试实操部分结束后才来的瘾君子马吉德得了“良”,其余的得到了 “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当你是“顾客”的客人时,受训者糟糕的分数将意味着“教学水平差”。虽然从原则上讲,当他们来和我们一起学习时,他们也会被通过。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就算一名阿拉伯军事学员再不学无术、一问三不知,你都不能给他一个大鸭蛋,然后让他滚蛋——即使不说友邦惊诧,他的国家好歹也是为这个蠢蛋付了一大笔学费。
碍于友邦邦交和个人隐私,作者没有明说他负责的这些傻嗨学员来自哪个国家的军队。
但已知的BMP-3步兵战车的中东用户有阿联酋、科威特、摩洛哥、伊拉克。其中摩洛哥与伊拉克订货时间较晚,结合作者经历可以排除。
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俄罗斯教官心里的抓狂与无奈,毕竟狗大户(阿联酋或者科威特)交了钱,不能让尊贵的上帝难堪。
但是这也能说明为何各国武器在阿拉伯国家手中基本都要掉链子的问题了——百分之1000都是用户的问题。
最后,恳请各位尊敬的读者关注两位翻译者的微信公众号“近卫T34”和“她改变了苏联”。
打仗这事又不是看数量的,整个阿拉伯国家,算是能打的也就埃及。
埃及现在都废了,其他国家算了吧。
军费多少对现代化国家还有意义,就沙特在也门那怂样,就别再把沙特的军费贴出来了。。。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当年都打不赢,现在就不要幻想了
联手之前伊拉克叙利亚也门得先解决了自己的内乱问题,埃及得选个能干的时间长点儿的总统,沙特和伊朗谁当老大也是问题,在合伙打以色列之前估计阿拉伯人自己得先来上几圈。现在就只能让巴勒斯坦和黎巴嫩陪以色列先得着了。
肯定还会,阿拉伯国家几十年来没什么长进。仍是大清附体,总以为靠洋枪洋炮就能灭了以色列。偏爱搞先进装备和重武器充门面。不认认真真搞军队建设,不认真制定适合自己国情的国防战略。
这样做带来了什么结果呢?
1:由于军队素质不如以色列,无法发挥武器威力。被以军利用空中优势和装甲优势迅速消灭一个方向的阿拉伯军队重武器集团后,迅速转向另一个方向各个击破。
2:没有战时补充能力,坦克飞机损失一个少一个,导弹打一发少一发。空有人力物力的优势却没有补充能力,持续作战能力反不如以色列,打两个败仗就得退出战争。
3:教育水平不行,能操纵和保养技术兵器的人才数量有限。这些人一旦被消灭,无法快速补充,甚至可以说无法补充。
总而言之:阿拉伯的优势是人多输得起,然而阿拉伯以往的建军策略,恰恰是把自己建设成了输不起的一次性军队。
所以,在阿拉伯国家目前的建军策略之下,没有可能战胜以色列。再打下去,怕是要给种族主义分子提供素材。
我认为,阿拉伯国家如果真要想灭了以色列,一定要在步兵上找出路。简而言之,就是建设适合阿拉伯国家国情的,输得起的军队。
大体上这么几条:
1:纪律,往死里抓纪律。
阿拉伯国家教育水平不行,指望培养出能良好使用和保养技术兵器,并密切协同作战的军队很不现实。短时间内,只能把准文盲们培养成有纪律性和一定战斗技能的步兵,然后以这种步兵为基准配合技术兵种,建设动员型军队。
1(与纪律并列以示重要):用能自己量产的武器去武装自己的军队。跟以色列打,打败仗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法把战争持续下去。
2:必须有远程火力牵制以色列空军,要大力发展短程弹道导弹。实在不行买卫士火箭炮许可证也行,关键是一定要能自己造。
3:步兵建军,巷战决胜。沿以色列边境诸城镇要塞化,一旦以军主力机动到某个方向试图速战速决,就以城镇为支撑点拖住以军,使其不能迅速解决战斗。
4:战略上进攻,战术上防守,不跟以军主力打对攻。宽正面进攻,不贪功,不冒进。以色列国土狭长,战线长度并不短,与其少数精锐强攻几个要点给以军送肉。不如步兵沿国境线整个正面往前推。一路挖坑道修工事,准备大量地雷,走到哪儿埋到哪儿,就算打不赢也要恶心死以色列。
5:大纵深防御,以军的空地协同突击靠一个梯队不可能防住。要发挥人力优势,任何方向上准备至少两个梯队,甚至三个梯队,逐次投入战斗,顺带督战。败仗不可怕,只要不被以色列迅速扩大战果解决一个方向,仗就还能打。
6:绝不妥协,坚持到底。以色列先进武器的优势再大,也没几个自己能造的,就算爹再亲,补充能力终究有限。士兵再精锐,终究死一个少一个。所以仗越往后拖着越好打,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沙特作为自封逊尼派老大 ,带着一群小弟连个也门的胡塞都搞不定。
你觉得他们能打的过以色列?
阿拉伯人做不到,波斯人能做到。
伊朗革命卫队的发展战略思路是对的,放弃重武器发展,不要坦克要皮卡。把精力放到发展轻武器、反坦克导弹、火箭弹、无人机、弹道导弹。
除开弹道导弹,其余武器国产化容易,操作的技术难度低,低素质人员容易掌握。这保证了革命卫队有源源不断的武器供应,和持续的火力输出。
革命卫队同时广泛参与中东事务,在伊拉克扶持反美武装,在伊拉克政府内部扶持什叶派势力。在也门扶持训练胡赛武装,在以色列周边扶持反以武装。在叙利亚支持阿萨德,训练叙政府军民兵,帮阿萨德渡过最艰难的13年和14年。
逼的美国要为中东事务和伊朗谈判,而伊朗又有很多谈判筹码。
特别是对付以色列的战略,不像阿拉伯人那样,组建一支现代化军队,然后拿去打一场决战,妄图靠一场决战,决定整场战争的胜败。如果这只现代化的新军被打败,那么阿拉伯人就陷入无牌可打的境地,只能谈判求和了。
革命卫队改为和以色列打游击战,同时把以色列周边的城镇要塞化,和山高县说的差不多。
06年的黎以冲突就是个例子,真主党把自己控制的城镇要塞化,挖掘大量地道躲避以军空袭。同时和城镇居民搞好关系,以军来空袭时居民也躲到地道里,而且离开家时不要锁门。
以军根据美国军事顾问的意见,认为现在的精确制导武器这么厉害,我军一波空袭过去,敌军就基本死光光了,丧失组织力能力了。剩下那点残兵败将构不成威胁,以军的地面部队可放心大胆地完成占领。
当以军地面部队进入城镇时,真主党钻出地道进入各处建筑,占据有利地形。采用放长线钓大鱼的办法,等以军深入城镇后再开火。
真主党开火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利用地道在不同的建筑之间流窜。以军只会胡乱呼叫空袭,使用精确制导武器,轰炸敌人的藏身点。消耗了大量精确制导武器,取得的战果却很小。
真主党攻击以军坦克,每次是数枚反坦克导弹其发,以提高命中率。RPG则用来攻击以军步兵,毕竟RPG对梅卡瓦坦克的穿深不够,而以军步兵普遍穿了防弹衣,又躲在射击死角,用RPG炸他们正合适。
以军突围失败,来救援的直升机还被击落了,在和真主党达成停火后,才成功撤出城镇。
在这次冲突中,真主党还向以色列发射了大量火箭弹,给了以色列极大的政治压力。这种要塞化的城镇,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毕竟真主党缺乏重武器,机动车辆就是皮卡。以军可以学薮猫行动的法军那样,直接用一堆轻装甲车辆把城镇包围起来,就能防止真主党出城作战。把要塞孤立后,以军主力部队可以继续深入突击。
但从城里不断射出的火箭弹,又施加了攻城的政治压力。攻城难度大,伤亡大;不攻的话,政治压力大。
波斯人要和以色列打决战的话,可以利用纵深优势后发制人,先用周边的反以武装和要塞化城镇,迟滞以军地面部队的进攻,再用火箭弹、弹道导弹给以色列施加压力。
当以色列的主力部队花费大量精力,绕过层层阻碍孤军深入时,波斯人再出来和以色列打决战,这时候波斯人的胜算更大。
就算以色列打赢了决战,也占不到便宜,毕竟周边的要塞很难拔。拔要塞这种消耗战,以色列是少打为妙,毕竟以色列的国力也不支持。
哈马斯学的是真主党,虽然学了个半吊子,但对付以色列也够用了。毕竟哈马斯控制区被以色列封锁,财政困难,物资匮乏,能造土火箭已经很了不起了了。
为了防以军空袭,哈马斯把火箭弹的发射箱埋入地下,火箭弹已经提前设置好目标和射程,到战时可以远距离遥控发射,避免以军空袭造成人员伤亡。
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放在今天依旧不过时。
以色列依然吊打这些国家。会虐菜一样的痛扁阿拉伯联军。
真跟以色列真刀真枪的干过的,都是以色列的邻国。
看上面的地图就知道,以色列差点被灭国的时候是,埃及跟叙利亚猛攻。即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如果当时美国没有给情报,给到一个一个缓冲时间,以色列当时的确危险。
约旦是打酱油,黎巴嫩是基督教的长枪党跟伊斯兰教的真主党干来干去,也是打酱油。真正有点威胁伊拉克跟伊朗根本够不着以色列。
中东,对外输出意识形态最厉害的是沙特阿拉伯,沙特凭借着两个圣地,以及狗大户的特点,成为了阿拉伯国家事实上的精神领袖。
其中的穆斯林国家,土耳其不属于阿拉伯国家。伊朗也不属于阿拉伯国家。
目前军事实力最强的要属沙特。
因为它有战略武器。那是中国卖给狗大户的很牛逼的导弹。但是是中方维护的。只有沙特受到威胁的时候,比如第一次伊拉克战争时期,这个导弹秀了一下,萨达姆才不敢乱动。
沙特兵是老爷兵,士兵素质奇差无比。以至于沙特有一个奇怪的行为。
帮很多伊斯兰国家买武器。
比如现在埃及要买武器,没有钱,然后沙特掏钱,条件是沙特有难的时候,埃及的空军要保卫沙特。因此沙特的雇佣兵贼多,比如埃及人、巴基斯坦的、印度的。
这帮士兵的素质相对来说还可以,比如读书识字等。但是组织度太低。比如沙特去打也门的拖鞋军。被人包了饺子,俘虏了一大片。
比常凯申大队长差远了。
中东这些国家现在乱七八糟,各怀鬼胎。主要还是宗教的问题。
从信仰上看,主要是逊尼教派跟什叶教派的矛盾。
从民族来说,主要是突厥(泛突厥)、阿拉伯、波斯 这三个系列的矛盾。
这些人根本搞不到一块。
到现在,沙特还在跟也门打。
坊间传言沙特空军基地门口的一架狂风战斗机雕塑是一架真飞机做的。
其实退役军机曾经参加过某些重要任务很有纪念价值,或者其本身战功卓著(比如著名的孟菲斯美女号)就会被做展示品保留下来。
但是这架飞机就很搞笑了。
91年海湾战争中,该机参加了对伊拉克的空袭,返航过程中需要空中加油。当驾驶员听说美军军机的机组乘员有女性时,当时就不干了。表示女人怎么可以开飞机,还要给自己的飞机加油,这是在侮辱他和沙特空军。于是该机机组就把没油的战斗机扔在了沙漠里,自己跳伞溜了。
两年后,沙特把这架飞机挖了出来,由于坠落时速度本身就不快,飞机只是受了点轻伤修一修就能继续使唤了。结果沙特居然把这玩意制成了雕像放在基地门口。
也不知道这种事情有什么纪念价值了。
阿拉伯联军会因为争夺指挥权而半途干起来
以色列表示这真的不关我事
然后中国交警做出判断:优势者要承担一定责任,以色列你赔10%
所谓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打仗,其实真正的前线国家就4个半。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和算半个国家的巴勒斯坦。脱离了政治谈军事是没有意义的,战争虽然是解决人类争端的最高手段,但却不是最终手段。在战争进入现代,已经不存在灭国之战的时候,战争必须是要有政治原因驱动,由政治谈判来收场的。
埃及: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埃以签署和平协议,以色列归还全部西奈半岛,埃及放弃对加沙的领土幻想。双方早就没有领土纠纷了。有什么理由打仗呢?要是穆兄会还在台上可能会以宗教的理由挑起些事端,但现在的军政府世俗利益看得很明白,绝不会开启战端。
约旦:在约旦宣布放弃约旦河西岸主权的那天起,和以色列就没什么理由打仗了。
叙利亚:戈兰高地以色列是不打算还了。叙利亚即使没有内战,也已经是中东和平进程的弃子。他除了最终接受解决戈兰高地的国际方案,没有其他的选择。他是真的想打以色列,但自己一个国家打不太过。这个冷战的结束有很大关系。
黎巴嫩:黎政府根本不想打仗,只有南部的真主党嚷嚷的凶。其实以色列现在只占领着一个黎巴嫩的萨巴阿农场。真主党在叙利亚呢内战中死伤惨重,已经没力气骚扰以色列了。
巴勒斯坦:不说你也知道。就哈马斯的喀秋莎有点用,但以色列的铁拳防空导弹部署以后,哈马斯除了人弹再也没有别的招数了。
结论就是,阿拉伯国家打得过打不过是次要的,是他们已经无力发动战争。反观以色列,便宜占尽,安全没问题,还打什么?
目前需要关注的是伊朗在崛起的过程中,会不会拿以色列的安全做局,挑起冲突。毕竟伊朗的导弹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