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韩春雨的实验仍然无法被世界各大实验室重复? 第1页

  

user avatar   meng_howard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谢邀请。

我会持续关注重复的结果~

——————————————————————————————————————————

9月15日更新

恰逢中秋佳节,怒更一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开始韩老师的文章出来后,很多国内外实验室进行跟进,这恰恰说明了该技术是有应用前景和应用市场的。后来这么长时间,这么多实验室重复不出来,虽然还不能定论其是否造假,但基本肯定了,Ago的应用目前阶段还十分不成熟,即使能进行gene editing,其效率也是极其低的,远远没有达到人们之前的期望和挑战Cas系统的阶段。

而且,越来越多的重复阴性结果,也会造成一个问题,就是应该不会再有课题组follow这个技术了,无论最终Nature认定这篇文章是真还是假;除非能给出一个清晰明了的阴性结果的原因,而这恰恰是目前最缺乏的,这是一个遗憾。

科学讲究的是客观,事实。我们可以抱着希冀,憧憬去期待变革,但更要能接受事实,以事实为准绳。

祝各位中秋快乐。

——————————————————————————————————————————

8月9日更新

感谢 @丁鹏辉的提醒。

新闻消息:Nature: 韩春雨已提交详细protocol
文章链接:Nature: 韩春雨已提交详细protocol
对应Nature链接:Replications, ridicule and a recluse: the controversy over NgAgo gene-editing intensifies : Nature News & Comment

我个人的粗浅看法:

  • 1个方法的稳定性是需要不断重复和修改的,最终是否成功要以事实为根据。科学实验的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可证伪,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 我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没有必要选边站队,应该尽可能以包容,开放的态度来对待。专业人员可以多一些耐心,非专业人员可以多一些虚心。讨论问题是为了更方便地获取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为题,是为了让我们完善思考方式;而不是为了互喷互骂,挣个面红耳赤,这样没有任何意义。
  • 就事论事来说,目前Ng Ago即使被重复出来,其效率应该也远远低于成熟的Cas9系统。除非Ago能够有改进版本,显著提高效率,并且有显著高的准确性,否则对Cas9系统还是没有威胁。

——————————————————————————————————————————

7月31日更新

感谢 @丁鹏辉的提醒。

赛先生整理了一篇微信文章,题目是:

多国科学家宣布:迄今未能重复韩春雨NgAgo实验结果

文章链接如下:

多国科学家宣布:迄今未能重复韩春雨NgAgo实验结果

可能是NgAgo本身机制的原因,不容易重复,尤其是在除了人体细胞以外的环境中,韩本身也没有在这些环境中试过。现在主要是针对在HeLa细胞中的重复,依然没有结果,这个是很让人失望的,毕竟paper中就是用的这个细胞系。

不过,既然已经申请了NBT的调查,那我们就等待一下调查结果好了!可生物学的调查,没个一年半载是很难有定论的,所以我们需要耐心等待。

虽然我个人极其希望Ng Ago本身是个可用的技术,但科学最牛逼的地方在于可证伪,一切以事实说话。在科学面前,我们只有相信事实,对吧?

——————————————————————————————————————————

7月29日更新

最近真的没什么动态,我会继续关注。

——————————————————————————————————————————

7月25日 更新

消息来源:

科学网—韩春雨要上长江学者了

按照省教育厅转发的教育部人事司《关于做好2016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推荐工作的通知》(教人司〔2016〕230号)精神,在个人申报、学院推荐的基础上,经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拟推荐张森、韩春雨为2016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候选人。现予公示,公示期为2016年7月7日-2016年7月13日。申报材料可到人事处B202室查看。在公示期内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向人事处反映。联系电话:1530329xxxx,电子邮箱:xxxx@hebust.edu.cn。

祝贺祝贺!

——————————————————————————————————————————

7月21日更新

感谢:

@丁鹏辉

提供消息!

标 题: 上海神经所仇子龙实验室对韩春雨的工作正式回复

消息来源:仇子龙正式回复weibo

内容如下:

目前总结下我自己实验室对NgAgo的实验结果。

1,NBT Fig3c实验,对共转染的质粒表达的GFP蛋白确实可以看到显著的抑制表达作用,但是DNA水平的切割并未看到,这个实验里面因为被切割的质粒有可能被降解,检测不到突变也不能说明对DNA没作用,当然也不能排除,也许,NgAgo并非作用在DNA水平对基因表达进行了抑制等可能性。

2, 基因组水平的实验重复,

a. 我们用NBT文章中的一模一样的ssDNA与薛天老师带回来的NLS-NgAgo进行实验,在293细胞中无法重复NBT文章中的dyrk1a等基因的切割与Indel等等。没有在Hela细胞中进行实验。

b. 我们自己设计了针对人源的kras, p53等基因的ssDNA,分别在293细胞中human kras, p53基因上看到过测序水平的indel,且是ssDNA靶点区域的deletion,但是频率不高,低于5%,同批比较的cas9切割效率20%。

c, 我们自己实验室还在重复,优化各种条件,比如筛选等等。

3,这是我们自己实验室的结果,其他的老师的结果我没有发言权,不评论

4,我呼吁一下,目前这些实验结果距离NBT文章中的结果相差甚远。目前急需韩春雨老师提供可重复NBT发表文章的NgAgo,或者优化的Ngago2.0, smart版本等等进行实验。越多实验室的重复与推广,才能越将NgAgo的工具发扬光大。

——————————————————————————————————————————

7月20日 20:30分更新

消息来源:mitbbs

发信人: jiaxiaofang (), 信区: Biology
标 题: 上海神经所仇子龙实验室可以重复出韩春雨的工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20 00:06:48 2016, 美东)

仇子龙自己确认的,并且同意公开确认可以重复出韩春雨的工作,他说效率低、但是可
以看到基因组水平的indel。

目前世界上第一个确认这一点的实验室。

拭目以待,早晚打脸 [手动微笑]


——————————————————————————————————————————

7月19日 16:30更新

消息来源:mitbbs

发信人: nwys (nini), 信区: Biology
标 题: 忙了五个星期,NgAGO重复实验总算告一段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l 15 18:37:47 2016, 美东)

我现在在包子顿H家一实验室,先不报老板名号了

刚开始按韩的protocol做了一段时间,任何效果都没有。后来让国内中科院一个同学的
同事,他认识韩做了个介绍,联系了韩。韩也没有直接说具体细节,但提醒了一下实验
过程中注意三方面问题。被人打了太极,小有不爽。但不甘心,就把所有用过开过瓶的
材料都扔了,重新一步一步做。做的中间发现了一个问题,才发现韩点播的很有道理。
于是调整了步骤,这在韩的paper里没有提。恰恰是这一步调整,后续平行结果虽说
variation很大,但平均值已经比较客观。关键是测序也和韩的报道能温和。

苦战了一个多月,先去吃火锅了。下周把详细结果会发到BioRxiv这位大兄弟太极拳应该也是宗师级!

——————————————————————————————————————————

7月17日 第2次更新。

补充2个资料,(均来自于google group)

第1个资料,是一个pdf,是韩老师在各平台的讨论结果。
下载地址:

yunpan.cn/cBbG38Rm4renz

(提取码:234f)

第2个资料是电话录音。
下载地址:

yunpan.cn/cBbGR2GBff7wf

(提取码:a07a)

是韩老师与第三军医大学的同学的13min通话录音,主要是关于paper重复性的建议与说明。大概是4个部分。

第1部分,韩老师建议,先重复fig3-C。

Ng Ago 10:1 到 8:1

guide 200ng

GFP 40ng

293T,HeLa细胞,建议用HeLa细胞。第2部分,fig4 按照补充材料,是可以做出来的。
第3部分,Ng Ago 2.0版本已经有了结果,植物已经有了结果,小鼠还没有结果。
第4部分,用电转做不出来,另外韩老师怀疑有资本的力量控制网络水军。

PS 听了韩老师的录音,虽然还没有结果,但是更加坚定地认为,这个Ng Ago可信!

——————————————————————————————————————————

7月17日更新,之前法国人生成重复出来的结果,发现是引物二聚体,所以很遗憾,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可信的重复。

最新贴图如下:


——————————————————————————————————————————

7月15日更新。

最近有人重复出来了Ng Ago的结果!!!

重复者是法国人:

Dr Gaétan Burgio

原文:

#TAGC16

OK following the talk I put here my first PCR results on

#CRISPR

editing in mice using NgAg -> Efficient !!!PCR电泳图:


——————————————————————————————————————————

韩老师在北大报告的时候,解释得很明白了,在转染DNA 的时候需要转染的是ssDNA,细胞的状态,窗口期,转染时候的污染问题都需要严格考虑。这个当然需要技巧了。

他所谓的2.0版本,是不转染ssDNA,而是转染带有ssDNA序列信息的质粒,然后在细胞内产生ssDNA。这样的改进,1是方便转染,2是更可能做genome screening,更容易工程化。

我不怀疑结果的另一个理由是,一个从来没有CNS文章的实验室,而且作者单位,哪怕是作者单位所在的省份,估计审稿人都没听过,前前后后argue了2年左右,最终才发表的成果。对于这样的文章,我当然相信了。

不过,还是要等半年到1年左右,继续等结果吧。

妈蛋,我就是恶心Fang,利用自己的影响,随随便便质疑这个,质疑那个,坐等打脸。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重复一篇被引用上千次,发表于1964年的文章里的实验。。。重复了估计有小一年才得到稳定的结果,步骤极其简单,要注意的东西却有千千万万。所以,目前我还是挺韩的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媒体扭曲报道称北大陶澍院士指出「农村烧饭产生大量PM2.5,导致每年数十万人死亡」? 
  假如金钱豹出逃是一场动物们策划了很久的预谋已久的革命的预兆,之后会怎么样? 
  我国研发经费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一年 2.4 万亿研发投入意味着什么? 
  「每天都能见到的神秘漂浮物」是什么? 
  中国在数学领域让你最引以为豪的成果是什么? 
  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有哪些常用的软件? 
  如何看待杭州 17 岁女生获顶尖科学家大会颁奖?她的研究含金量如何? 
  如何评价人教生物必修二中「一个简陋的小实验室就能把艾滋病病毒与感冒病毒组装到一起……」这一论断? 
  生物领域的学术造假情况较为突出吗? 
  请问当下科研工作者真的该一味追逐「风口」么? 

前一个讨论
鲸鱼的尾鳍是由尾巴还是后肢进化而来的?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必备的旅行神器?





© 2024-04-3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4-3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