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回到明末变成崇祯,你该如何拯救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不说假大空,人均985,能不能说点有建设性的东西? 第1页

     

user avatar   xiang-tian-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临终关怀并非是一种治愈疗法,而是一种专注于在患者在将要逝世前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临终关怀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给病人增添痛苦的、或无意义的治疗,但要求医务人员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服务来控制病人的症状。


题主给了几个方向,首先是清理黄册,这个做不了。要清丈田亩、统计人口,得有一支能不被地方势力左右的团队。朱元璋可以做,因为他的团队净是淮右布衣翻身当官,没有根基,暴力管够。哪怕到了张居正那会儿,中枢依旧强势,丈田虽然有弊端,但也可以做。

而到了崇祯这会儿,败仗打得越多,朝廷的权威就越下降,就越需要维持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稳定。经过两百多年的近亲繁殖,各种群体的利益都根深蒂固了,崇祯无论用什么方式清丈田亩,用的人也脱不出士绅、卫所、勋贵、宦官、胥吏的圈子,自己人查自己人,查不出什么名堂来。大部分做官者所求无非是升官发财,朝廷越强势,升官的需求就越高,朝廷威信下滑,做官的就只想着发财了。勋贵、太监、胥吏就更简单了,他们没法升官,只能发财。没有可用的人,什么政策都没用。

其次,关于拉一派打一派的问题,崇祯比绝大部分网友都高明得多。但是这根本没用,朝堂上权力的游戏玩得再好,老百姓和当兵的还是没饭吃,什么用也不顶。

再次,提高军队战斗力,这个办法倒是简单,只要钱给够了,卢象升、孙传庭这帮人就把事办了。不过反正也没钱。

最后,让官员不过度贪污,这也没辙,人家当官就是为了贪污。除非朝廷有足够的管理能力去查他们,然后问题就和丈田的事一样简单了。


因此,穿越成崇祯的历史任务,就是对大明朝进行临终关怀,既要避免神州陆沉,也要让大明朝成为下一个王朝承认的正统,保全朱氏祭祀。大顺来了,崇祯的儿子还能当个王,大清来了,崇祯的儿子直接千刀万剐。

首先要分析原因,为什么有亡天下这样的事情?大明打不赢清朝是废话,不用提了,关键在于大顺为什么打输了。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明朝降人的大批反叛,而他们的反叛出于两种动机,武将反叛是因为大顺的军事实力落后于清朝,士绅反叛是因为大顺给他们的待遇不如清朝。只要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就能做好对大明的临终关怀,争取一个好死。

首先,皇上要有自己的兵,不用多,三百人就行,可以算在锦衣卫的编制里,当侍卫用,花钱不会很多,一年有三万两也就够了。这三百人用来打仗,那是一丁点用处都没有,但是迟早会用到的。一定要亲自掌握这支部队,对他们每个人都像对自己的干儿子一样。人多了的话,既没有这个钱,也没有这个精力,但三百人还是能练出来的。

一开始要面临的,就是清军不断进攻的问题。就一个字:拖,只要扛住不被打崩就行。不折腾任何事,不做任何人事变动,维持现有防线。辽西那边的堡垒是扛不住清军的,野战打不过,他们一个一个慢慢啃,总能啃下来,那就让他们慢慢啃,皇上只管发抚恤,能拖延时间就行。清军入塞劫掠也是挡不住的,从偏关到山海关,两千里的长城,处处都守就是处处不守。也就只能加强一些重要地点的防御,采用另一时空崇祯后期的办法,清军来了就跟他们耗,主力会战打不过,那就别打,牵制一下清军,别让他们肆无忌惮地抢就行了。反正北京还是能守住的。按照原来崇祯的办法就这么打,不瞎指挥送人头,不乱杀官员,虽然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善,但还能稍好一些。

对内,事情就多了。对农民军肯定是要剿的,不剿就是背叛地主阶级,皇帝就别当了。所以,要拿捏好围剿的度,既不能让人看出是叛徒,又得在围剿过程中教会农民军怎么造反。

首先也是不要胡乱处置官员。杨鹤当三边总督挺好的。他招安农民军,把农民军士兵遣散,然后被遣散这些人发现回家之后依旧被地主老财欺压,依旧没饭吃,多有教育意义。而且这些士兵还不恨总督和朝廷,只恨自己家乡的地主。

甘肃巡抚就让梅之焕接着当吧,这里还得提防蒙古,得用个水平高的人,而且农民军在甘肃也不可能成事,让梅之焕把他们都赶走。

洪承畴就不能留在陕西了,这孙子招安是和高俅一个套路,摔杯为号搞“除宋江”那一套,虽然朝廷的名声本来也不怎么样,也不能让他这么败坏。把他调到大同当巡抚吧,又能抗清又没机会投降。

大名知府卢象升先到宣府做个兵备副使吧,作为巡抚的候补。孙传庭也可以召回来,还是先做顺天府的府丞吧,过几年可以提拔成顺天巡抚。

杜绝一切从抗清前线调兵围剿农民军的行为,左良玉、尤世禄、刘肇基、祖大弼、祖大乐、祖宽、刘泽清、刘良佐、邓玘、黄得功、李辅明这些边军将领,包括王朴、倪宠的京营兵,都不准往内地调,只管保护京畿的安全。

农民军进入山西,融合了山西的大量饥民和逃兵,因而发展壮大,但是,山西离京畿太近了,北边就有明朝的重兵,农民军在这里发展不起来,这年头可没法在太行山上打游击。现在把洪承畴、曹文诏都调到山西,农民军进入山西的应该会少一些。剿还是要剿的,但不用像另一时空那样调集八路大军非要彻底歼灭,只需把他们往南赶,让他们带上山西的逃兵和饥民去河南。

不要设什么五省总理,一个省的督抚就管一个省的事情。早期农民军一直有在一些山谷、盆地里“永屯”的打算,但都让洪承畴搅和了。要坚决遏制类似于洪承畴的这种给大明续命的行为,坚决采用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只在平原上追剿流寇,全面放弃山区,反正山区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士绅,这么干还不至于激起官愤。

集中兵力保护洛阳、开封、南阳、汝宁等藩王封地,明着是爱护藩王,实际上是削减围剿农民军的兵力。

剿寇官军的军饷,可以给得比原来的崇祯更少一点,毕竟人数也变少了,有首重辽事这个挡箭牌,再说又不是完全不发军饷,还是能糊弄过去的。剿饷和练饷就不必征了,虽然能制造流民,但是农民军并不输在缺少流民上,不如少发军饷,制造更多逃兵。

经过这一通拖后腿的操作,到了崇祯十一年。农民军在那些几省交界的山区里有了些粮食生产能力,遭受的损失比历史上更小,有更多的官军逃兵加入。而负责追剿农民军的陕西部队领着更少的军饷,没有关宁军协助,还没有洪承畴这样一个高行动力的人指挥。估计到这会儿,差不多可以产生质变了。陕西明军没能及时增援四川,成都被农民军攻下。

这个时候,就要改变策略了,在汉中玩了命地严防死守。以保护瑞王安全为由,竭尽全力守汉中,也不进攻。云南、贵州的兵马不要调动,但是在湖广方面,要让湖广、偏沅兵马大举进攻。

不能让农民军进陕西,进了陕西,收编了秦军,为了给秦军搞军饷就会一路杀进京城。一定要形成对峙的局面,让农民军去拣软柿子捏,这样才好教他们怎么和士绅合作。

被引到湖广的农民军,此时已经有了建立政权的条件,但是组织结构依然非常松散,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会爆发严重的内讧。如果处理好了,就会像李自成杀罗汝才那样,对整体的损害不是太大,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给明军带来可乘之机。所以作为一个临终关怀的皇帝,要掌握好这个尺度,帮农民军中最强的那个人搞好权力集中,清除异己。这会儿这个最强的人就不一定是李自成了,因为前期有皇帝做内应,应该有很多早期农民军首领现在都还活着。

如果农民军要沿江东进,这个是要坚决阻拦的,打下江南之后断了漕粮,就直接改朝换代了。要下严令让江西、两广、福建的明军主动进攻,在陕西和南直隶两翼则严防死守。

这个时候,农民军还没完成正规化建设,明军主力不求进取但求死守,还是能守住的。就只这样引导农民军占领四川、湖广、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六个省,甚至还有贵州和云南。他们也就会开始屯田、开科举,在几年的磨合中逐步学会和士绅达成妥协,估计农民军的首领也称帝了。

剩下就简单了,凭本事在陕西、江南、辽西三个方向死守,守得越久越好。但是,河南是没法守的,顶多守到崇祯十三年河南大饥荒爆发,农民军一定北上,河南明军也一定会被打崩。你顶多也就拖延大概一年时间。河南被攻下之后,农民军从河南东进截断大运河,江南明军被包饺子,集体投降。

到了这一步,大明朝基本也就差不多了,这时皇太极正在锦州围攻祖大寿,你命令从陕西抽调秦军参加松锦大战。但是军饷给得又不够,秦军同时还被农民军攻击,多半是来不了了。

锦州破,祖大寿降。走海路把一部分关宁军送到登州。农民军攻取陕西之后,从陕西、河南、南直隶三个方向大举渡过黄河,山西、山东明军土崩瓦解。大同巡抚洪承畴投降,宣府巡抚卢象升、顺天巡抚孙传庭因小故被你削职为民。保定、宣府等地明军纷纷倒戈,大厦倾坍。送到登州的关宁军成为无路可走的孤军,也只能向新王朝投降。

现在大约是崇祯十五年,也基本到了临终关怀的最后一步了。你下令所有城池官吏一概不许抵抗(其实不下令也没几个人抵抗),京师兵马全部留在营房等待投降,京城所有城门大敞大开。你留下一道逊位诏书,交给几个比较没骨气的大学士,带着你的三百精兵出朝阳门,直奔山海关。

因为没有内地的支援,你又抽走了一部分人马去登州,估计宁远、前屯也已经丢了。山海关守将不见得是吴三桂和高第了,不管是谁,你勒令他向京城的新政权投降。然后你在三百精兵的保护下冲出山海关。

闰十一月甲辰,帝引三百兵陷虏阵,射数矢,自刎死。

完美结局。大明朝和崇祯都获得了拯救。


user avatar   di-xie-69-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种问题,你绕过土地兼并持续数百年后的恶果,去谈崇祯该怎么做,其实都是纸上谈兵。

你正视土地兼并,结果就是死局。

中国古代大多数王朝,崩溃的内因,实质都是土地兼并。

为什么,大多数新建立的王朝,会显得政局清明?

只不过是因为在之前的战争中,大量人口死亡,很多旧地主被杀死。

使得新王朝获得了土地再分配的红利和人口数量极大降低,这两大优势,从而让底层获得了空前的土地。

这个时候,新王朝的新地主阶层,势力还很弱小。也预示着,他们对国家收入的侵吞能力还非常弱小。

这就让围绕土地所有权,产生的阶级矛盾,获得了空前的缓和。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地主阶层开始崛起,壮大,会和官员勾结,大肆兼并农民的土地。

实际上,一代代新生的官员,在掌握权力和财富后,自然也会去兼并土地。

毕竟,农业社会,最保值的财富,就是土地。

同时,农民的人口基数也在不断扩大。这两种因素,一起从两边挤压,造成农民的个人土地越来越少。直到无法生存。

这里还有个问题。就是,农业生产,是高度依赖基础设施建设的。

在一个没有化肥和农耕机械的时代,农业的产量,非常依赖于水利灌溉工程的修建和维护,以及排洪抗旱能力。

在一个新王朝的初期,因为农民拥有很高的耕地面积。且税负较低。所以很有积极性,去配和官府,兴修水利,辅助灌溉。但是,随着地主阶层不断兼并土地,朝廷和农民的财富都会不断缩水。导致朝廷变得保守,从而降低水利工程的维护,进一步造成粮食产量的下降。不断螺旋下降。

那么,农民为什么会被土地兼并呢。

因为,人口基数的增加,会让他们平均获得的土地面积不断下降。

在这个过程中,农业社会本身,在对抗天灾面前,也非常脆弱。即使是今天,南涝北旱,也是中国的常态。遇到丰收,会被压低价格,遇到灾年。无法维持生计,就迟早会走出卖地的一步。

从而由农民,破产变成佃户。

所以,当土地兼并被无限放大后,农民破产,朝廷也破产。(地主和地方官员勾结,可以轻松逃脱赋税)

这就是中国古代王朝走不出历史周期律的根源。

无法彻底打破旧的土地分配制度。

这也是为什么,相关问题,大家经常会去讨论,如果没有外因,中国古代王朝,是否永远无法走出这一死循环。

什么民生凋敝,统治阶层腐化,宦官,外戚专权,地方节度使做大等等。实际上,都是土地兼并后,国家不断衰弱的结果。

当你明白了土地兼并这一最大内因,对王朝覆灭的决定性影响力后。那些如果我穿越回去,或者如果某某某怎么做,就变成了单纯的幻想。

因为,不是他们不努力,不渴望重生,而是,经过数百年的土地兼并,末代君王的支柱,早就被地主从中间蛀孔,无力回天。

这局面,其实也于今日很多西方国家衰败的,有着相似之处。

以英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因为走上了利润更为丰厚的金融资本主义道路,脱实向虚。放弃实体制造业经济和蓝领阶层。

结果就是,国家的GDP不断虚高。财阀赚的盆满钵满。

然而属于底层平民的实体生产就业岗位少了,中产阶级破产。

最终的结果,就是民粹主义盛行,迟早会反噬掉金融资本。

在大环境崩坏后,个人的努力,特别是看似位于顶点的皇帝的努力,其实意义不大。毕竟,皇帝的政令,要通过一级一级的官员,传达下去。

就好比甘肃赈灾事件。我记得不清楚具体数据了。大概是崇祯让朝廷拨了几十万担粮食,最后经过层层克扣,真正到饥民手里,只有几千担。

这种所有官员一起瞒报贪污的情况,崇祯能怎么样呢。他难道能亲自去甘肃查看吗。那么,即使有正义者,他也需要去调查。等他查清楚来龙去脉,未必能穿过层层阻挡,告诉皇帝。即使告诉了,经过数月,甚至数年之后,再去追责,这个时间差,就早已足够让事情的危害发酵多少倍。

另外一个例子,王莽,看似是个穿越者。但是,没有什么用。过度超越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制度和改革,即使以今人的眼光,看起来再合理,在当时,也没有真正实现和维持下去的基础。

就好比你在原始人面前掏出核电站的图纸,希望他们能造出来一样。


user avatar   huang-yixiao-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user avatar   sa-sa-li-an-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但是很多事总结下来又回归到一个点——你能管得住手底下的大臣吗。


user avatar   yi-li-bi-ya-bu-b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迁都!

崇祯手里的国家算是大一统王朝亡国之君最好的。其他几个亡国之君,不是傀儡小皇帝,就是地盘没几个。

大明在正常人手里至少能保障半壁江山。

而明末,最关键的问题在于。

一。天灾减产,土地矛盾。短期内没法解决。

二。首都远离南方至南方偷税漏税严重。穷苦的陕西地区居然是税收大头(大概因为陕西的卫所多)

三。首都在边境导致南方北运的粮食都被首都老爷吃了。明末粮价暴涨难以调控。就算士兵按时发工资,原本一个月买近两百斤米的工资只能二十斤。

原本明朝士兵工资发粮食的。后来明朝迁都北京放弃半个省的直辖区减少粮食消耗,随着北京人口增加粮食供应更加不足就照着旧粮价(一两四石)发工资,然后粮价就涨到一两一石了。

可能由于粮价便宜,明朝理论上战斗力渣渣的南兵(戚家军等募兵)(然后戚家军工资被北方人瓜分了,讨薪途中被铁骑碾压),反而表现尚可。

如果能增加输送到边境的粮食使物价下降,使边军战力恢复到万历时期并不难(光搜刮南方,给北方士兵加工资至粮食继续暴涨也没用)

否则,物价飞涨工资还不发,你不能让士兵用爱发电吧!



user avatar   po-wan-c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怎么感觉教主是在暗度陈仓,开始在汽车领域布局?

未来华为做智能汽车的软硬件,长城做整车?然后扩大到其他车企?


user avatar   jinrui-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问题是问人品

比较复杂,因为除了郭老私人感情,他朋友上下级对他评价都很好。

私人感情上你单看结果,确实不该借鉴

但你放在当时时代,滚滚历史长河,都是裹挟人前进的。郭老也逃离不了时代。他真的不爱第一个夫人,因为包办婚姻。没什么好说的,至于第一个夫人怎么怎么为郭家,那都是她自己的事,她做的好,后人会评价她好,她离开了,后人也没资格指责她。

第二个夫人,也是最多人怜悯的,郭安娜

确实是遗憾,因为郭老和她是相爱的。你看他们生了几个就知道了。而且处境那么困难。至于说什么婚内出轨,真的什么野史都有,要是有,都会有记录。目前来看,更为信服的是没有。

郭老有三段婚姻,五段感情史 。但没有婚内出轨过。发生三段感情都是有历史原因的。

为什么抛弃郭安娜,不是他故意。是必须这样做!郭老是回国抗战,代表中国对抗郭安娜一家的日本右翼势力。这时你带着右翼主要家族来中国抗战,你有多少信服度?你能保证你妻子儿女不会因为民众迁怒遭遇危险?

而且郭安娜也是右翼分子,她不过是因为对郭老的爱,才没表现那么严重。但她也是不支持郭老回国的。在中国,一个男子要为国报效是至高荣誉,此时一个人对此表示不支持,你会气愤吗?理智点,他妻子是大家族女儿,留在日本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虽然安娜父母不支持,但起码日本不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后来安娜遭到监禁,但也恢复日常生活。

至于后来遇到第三任夫人,我老师就说过,感情的事,没有对错 。真的情来了,你是躲不掉的。何况大家忽略了一点,当时抗战到什么程度?郭老作为对日宣传工作的高官,深知中日绝不两立,你死我活。你觉得和日本妻子相聚有可能?这不是多爱的问题,这还是民族气节的问题。

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很多情况,你是很难全的。难道普通人家庭不幸福吗?但那就是普通人的幸福,因为他们没有付出代价。所以为什么城外的想进去,城内的想出去了。

后来遇到第三位夫人,你觉得你是重新和第二位夫人和好?无论怎么做,郭老都是要被后人指责的。但当初他回国是写好遗书了,因此他活下来,是幸运的。安娜还能遇到郭老也是幸运的。很明显,十几年,是你你也是喜欢现任,对前任更多是抱歉和遗憾。

众人遗憾这感情,是因为安娜很棒,她移居大连,转为中国籍,为中国奉献一生,死后捐出全部遗产。子女为中国建设出力。但我们也没有一直说郭老没错啊,我们慰问她,选为政协委员。说明我们也是遗憾这感情的。

但再遗憾,也是别人的感情。倘若你你能让几位女子对你那么痴情,你此生也满足了。何况你还是单身狗,感情都没经历几年就讲对错。恕我直言,严他不律己

第三位夫人,那这。不太好评价。

这位夫人是自杀的,原因一方面是子女意外离世,原身体不好。精神状态不好。加上郭老先走了,和知道与姐姐的感情史。嗯,复杂。

但我对此表示怀疑,为何结婚这么多年,都不知道与她姐姐的感情史?真的在后面才知道的吗?这要考究。

总有人说是受不了自己是姐姐的替代品,原来先喜欢姐姐什么的。人家都结婚几十年了,那个年代什么风浪没见过,一根稻草就压垮了我们共产党员?很明显还有其他的事情嘛。

这个锅,郭老不能背,毕竟他是先结识于老的姐姐,也没结婚同居什么啊 只是相中。

后来和于老结婚,说明是爱这位夫人的。

因此,抛开郭老全部功绩来说

评价郭老应该说

是个感情史丰富的人,他多情,他对于感情事情处理不够圆滑。

他对几位为他付出一切的女人抱有愧疚,有遗憾。

结合他对感情的处理

他不是渣男,不是故意的,不是背叛家庭的人。第一位夫人,他不爱,但他知道她一直守寡在老家,后来特意去拜访,鞠躬表示愧疚。第二位夫人,因为时代原因,错过了,便不爱了。但他没有推卸责任,人们评论时,他都没有反驳。子女他让他们回国了,文哥郭老一家承担了,他还是有爱,但这爱已经不能表现出来了。第三位夫人,他没有错,子女离世,他也痛苦,倘若他知道妻子在意之前的和她姐的感情过往,他一定会好好请罪。可惜,郭老师先于老走了。

加上郭老的功绩

这些都是小事,放在国家危亡之际,放在那个民族困难年代,这些值得一提?

天天提这些的还不是你们这群能站在前人鲜血搏杀获得的安逸的人。恕我直言,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是你是这剧情的主角估计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一名国外著名大学优等生,奖学金拿到手软。在自己领域成为风云人物。被前政府邀请为部长级人物,委员会一员,打仗时担当将军。后即使抛开政治研究学术,也是科学院主任级别等等等。你和我谈他年轻时恋爱次数多,感情多么渣?

对不起,这样痛苦我也想承担一下,请问你能告诉我怎么像他一样吗?


user avatar   yu-hua-xia-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wait...這個地方不是割讓給蘇聯了嗎?現在屬於俄羅斯啊。

說話確實硬氣,一般來說俄羅斯也不會去打芬蘭,但是上趕著當小醜這不好吧...

還有,蘇芬戰爭主力不是烏克蘭人?

不會忘了和蘇聯簽的協議內容了吧?主動撕毀協議,美國也不會當你是正常人啊...要是俄羅斯先背刺也就算了,主動搞事情是瘋了?就不能悶聲發大財?

當領導人不用學歷史和地理?


user avatar   allen-67-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user avatar   zwx-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因为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是。即使一个人,他有很多领地,也没办法把它们合并,何况不同领地的继承顺位也是不同的。欧洲这些王室疯狂乱伦,也没统一欧洲。不过查理五世的领地加起来是相当庞大。算血统,欧洲那些王室都是世代联姻的亲戚。


查理五世(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即位前通称奥地利的查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19年-1556年在位),西西里国王(称卡洛一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国王(称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 他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开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时代。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王朝广泛的皇室联姻的最终产物。他是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一世与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疯女)之子,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玛丽的孙子。

查理于1506年(他的父亲死于那一年)继承了低地国家和弗朗什孔泰。当他强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在1516年去世后,他成为一片巨大领地的拥有者,这片领地包括他母亲的卡斯蒂利亚和斐迪南二世统治的阿拉贡、纳瓦拉、格拉纳达、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 以及整个西属美洲(在他统治时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由于征服墨西哥和秘鲁又扩大了好几倍)。

在祖父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后,查理又得以继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产业。通过向选帝侯行贿等手段,他在1519年战胜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555年在击溃新教力量的最后努力失败后,查理五世就开始脱离政治生活。他把自己的个人帝国——西班牙和低地国家传给了儿子腓力二世;把神圣罗马帝国传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1555年10月25日放弃尼德兰王位给腓力;1556年1月16日放弃西班牙王位给腓力;1556年9月12日放弃皇帝帝位给斐迪南)。


查理五世的家庭

妻子:葡萄牙公主伊莎贝拉,1526年结婚

子女:

腓力二世(菲利普二世),他的王位继承人,享年71岁。

玛丽亚(1528-1603),嫁马克西米连二世,享年74岁。

胡安娜(1535-1573),嫁葡萄牙太子若昂,终年38岁。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1527年7月31日-1576年10月12日)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48年至1550年马克西米利安摄政西班牙,1562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1564年-1576年在位)和罗马人民的国王(1562年至1576年在位),1563年又被选为匈牙利国王(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64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也曾试图成为波兰国王,但没有成功。

马克西米利安1527年出生在维也纳,父亲斐迪南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至1564年在位),母亲安娜是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国王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的女儿。1548年马克西米利安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30年至1556年在位)的女儿玛丽亚结婚,查理五世同时也是马克西米利安父亲斐迪南一世的哥哥,即马克西米利安的伯父。(堂兄妹乱伦)

腓力二世。西班牙国王 (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称腓力一世1580年-1598年在位) 。查理五世儿子。1570年马克西米利安将女儿安娜嫁给了腓力二世,成为他的第四个妻子。安娜是腓力二世妹妹玛利亚的女儿,生下腓力三世。(甥舅乱伦)

腓力四世,娶奥地利的玛丽亚·安娜(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母亲玛丽亚·安娜是腓力四世的亲妹妹)。(甥舅乱伦)




     

相关话题

  广渠门下,主帅袁崇焕被射成刺猬 ,被北京城军民看到了,这样的主帅丢不丢人? 
  朱元璋厉害在哪里? 
  1449年北京保卫战,于谦选择“出城迎战”而非“坚城死守”,是否为正确决策? 
  袁崇焕坚请入城,如果入了城做了特洛伊木马,能否打开北京城门? 
  朱祁镇是明朝最差的皇帝吗? 
  明末的小冰河期是否是造成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如果你穿越了,拿到了崇祯皇帝的剧本,你要怎么守住明朝? 
  明朝割过地吗? 
  为什么李自成会在一片石大败? 
  丢失辽阳后,熊廷弼退守山海关,坚壁清野,利用小冰河和后金对耗,是否有可行性? 

前一个讨论
街亭之战和段谷之战哪个损失更大?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总有人说明朝亡于李自成?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