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乱入「学语言」题目了。
首先要明确一件事,送气和不送气是相对而言的,标准就是各语言的母语者们的听感。韩语词首(其实这个概念也不准确,应该叫「发话开头」之类的)的送气程度在韩国人耳朵里是不算送气的,但在中国人耳朵里就是送气的。
用一个不是很准确同时又带一点土味的表达来说就是——
这是一个彼之砒霜吾之蜜糖的事儿。
一个词汇诞生伊始,不论它出现在什么位置,其发音应该都是一致的。但韩语是话题中心语言,发话的主题——也就是通常使用 는/은 强调的部分——是被前置和强调的。这种强调的心理机制会导致在发话的开头口腔肌肉会相对紧张,而种紧张导致的结果就是辅音后接元音的发音时间滞后,即产生了 voicing lag ,这也就意味着它听上去更像一个送气音。
是不是有点难理解?
没有点语音学底子还真就看不懂。那我们再说得通俗易懂一点。
发话开头的口腔肌肉紧张会令口腔中的空气加速释出——轻轻推和用力推的区别,弱风变成了强风——进而推迟了其后元音的发音时间。于是,「ㄱ, ㄴ, ㄷ」这三个音在发话开头时,送气的语音特质越来越明显,以至于在中国人听来像是送气音。
而在语中出现的这些辅音因为没有受到这个影响所以维持了相对稳定的语音特质,同一个音在语头和语中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但作为母语者而言,即便他能在语音学层面分辨出两个音的差异,但在音系学层面,这两个变异音还是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也就是所谓的「韩国人也分不出来」。
具体的语音学角度的阐释可以参考 @Articulatum 的这篇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