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朱元璋从军前期的生活环境如何? 第1页

  

user avatar   159271025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朱元璋从军前期的生活环境非常恶劣、危险,好多次差点挂掉,很多时候就差那么一点点,但凡出一丝丝意外,明太祖就无了,大明朝也无了。

从军之初,朱元璋无亲无故,地位卑微,屡遭猜忌,濠州红军的成分又十分复杂,朱元璋无时无刻不战战兢兢,他渴望独立、不受束缚的发展。

但实际上朱元璋一开始只是郭子兴的左右亲兵,其身份大概类似于军将的家丁、养子之类,亲近是亲近,但二人应为主仆关系。后来看朱元璋确实有本事,想更进一步笼络拉拢他,于是把马氏嫁给他,朱元璋大概相当于“(义)赘婿”,这一时期,朱元璋应该是高度依附于郭子兴的,很难摆脱郭子兴的控制。

《明太祖实录》将“尔主”、“主君”全部改为“郭公”,又把郭子兴“收为家人”、朱元璋自称的“我家人也”删掉,是有意抬高其身份、地位。

我结合《明本纪校注》、《明太祖实录》、《纪事录笺证》、《国初群雄事略》等史料说一下朱元璋从军前期的具体情况。

一、从军濠州——差点在新手村就被干掉

至正十二年(壬辰年,1352)年初,元将彻里不花率军来攻打濠州城,大军过境,寸草不生,片瓦不存,元军剿灭义军的胆子没有,但以良民为盗,杀良冒功的胆子还是有的,而且还很大。

二月二十七日,乱兵焚皇觉寺,寺僧逃散,当时濠州四境混乱,朱元璋无处可去,于是决定干脆去濠州城投奔红军造反。

闰三月初一,朱元璋抵达濠州城下,谁知在进入濠州城时被把守城门的士卒怀疑为间谍,被绑了要拉去砍了,还好有人将此事禀告给了郭子兴,也就那么巧,郭子兴还真派人把朱元璋给救了。

当时朱元璋二十五岁,状貌奇伟,异于常人,郭子兴询问了他一番,觉得这小伙子仪表、谈吐都还不错,就收下做了个亲兵,渐渐升为亲兵队长(九夫长)。后来朱元璋更加得到郭子兴的信任,被收为家丁(家人),待之如亲人,大概就相当于养子,还把养女马氏嫁给他为妻。

其时人命贱如草,杀个人比宰个鸡还要随便,要是守门者没那么多废话,懒得“执之欲加害”,当场就是一刀,朱元璋就直接无了;

或者没这个“以告子兴”的人,或是郭子兴当日没这个闲心关心这种小事,又或是“遣人追至”没追上,朱元璋也就无了......

二、濠州内讧

当时濠州城内实际上有五路人马,首领各自称“元帅”,郭子兴只是其一,其余还有孙德崖、俞氏、鲁氏、潘氏四人,他们出身农户,没啥见识、远见,与郭子兴意见经常不一致,五人日渐离心离德,郭子兴遭到另外四人排挤,权力被架空,只能闲居在家。

而作为郭子兴亲兵队长的朱元璋,在濠州红军中的生活环境自然也好不到哪去,要是发生内讧火并,也是性命难保。

三、徐州红军彭大、赵均用鸠占鹊巢濠州城,郭子兴被囚

当年九月,元军攻下徐州并屠城,徐州红军的彭大、赵均用等将领率余众投奔濠州,孙德崖等四人接纳了他们,两系红军合守濠州。

但很快,徐州系人马反客为主,鸠占鹊巢,濠州系“反屈已下之,事皆禀命,遂为所制”,其中彭大有智谋,郭子兴遂与之亲近,而疏远了赵均用。

孙德崖等四人则拉拢赵均用,趁机将郭子兴于市衢中抓捕,囚禁在了孙德崖家中的幽窖中,还准备杀了他。

红军在攻占濠州城以后,就积极地对外攻城略地,而在九月之前,应该也有一股元军曾围困过濠州,但在徐州残余红军南下与濠州红军合军且元军追兵未至的情况下,濠州局势大概是好转过一段时间,故而朱元璋当时得以外出在淮北一带征战。当他听闻郭子兴有难,作为郭子兴嫡系的朱元璋立即回濠州相救。

朱元璋先带郭子兴的两个儿子求见彭大,说动了彭发兵相助,于是朱元璋带领本部人马同彭系人马包围了孙德崖家,将郭子兴给救了出来。

此时朱元璋的处境也是十分凶险,首先是郭子兴本人被擒,其麾下势力人心惶惶,有四分五裂的迹象,有些可能已经叛投他人,难以凝聚兵力。

如朱元璋在回濠州救郭子兴的路上时就碰到一个“友人”,劝阻他不要去濠州:“尔主被擒,亦欲擒尔,其勿归。”你的主子都被他们擒了,还要擒你,你不要去自投罗网。

这个“友人”大概也是郭子兴、朱元璋一系的人,当时郭子兴手下的势力多半是这样想的。

朱元璋说:“再生之恩,有难不入,何丈夫之为也?”于是义无反顾地回了濠州。

其次是郭家子弟这时候都是人心惶惶,谁也不敢相信,连朱元璋这个家丁、养子、养女婿都被怀疑,结果朱元璋在郭家只见到了家中女眷,男人们都躲了起来。

朱元璋问男人们都去了哪里?妇人们又怀疑朱元璋也有二心,谎称不知道。朱元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称:“我家人也,释疑从我谋,请知舍人安在。”终于取得了郭家的信任。

朱元璋跟郭家众人分析此次遭难的根源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主君平日厚彭薄赵,祸必赵机,欲脱此难,彭必可求。”可谓是一针见血,厚此薄彼,必生祸端,问题出在赵那里,要想解决问题,只能去求彭。

第二天,让郭子兴的夫人携二子去求见彭大并说明情况,彭大果然怒赵乱来,于是派兵去搜救郭子兴。朱元璋也披坚执锐,同诸人一起包围了孙德崖家,从围墙翻入其宅,掀了房顶,大肆查找,并杀了赵的祖父母以泄愤,终于在一地窖中找到了被拷打得奄奄一息的郭子兴,将其背了出去。

四、围城濠州

在脱脱攻下徐州后,其本人旋师,命令手下的中书左丞贾鲁、平章月哥察儿率军追击彭大、赵均用等徐州红军余党,并分攻濠州。

大约当年十月,贾鲁与月哥察儿率大军抵达濠州一带,开始围困濠州城,城中极力拒守。因为当时脱脱成功攻下徐州,作为其部下的贾鲁也是雄心勃勃,发誓要率领他麾下“八卫汉军”攻下濠州城。但双方僵持至次年五月,长期的围城攻守战,朱元璋在军中必然也是十分艰苦。

直到第二年至正十三年(癸巳,1353)夏天五月,贾鲁死于军中,营中大乱,元军才终于退去。

经过长达数月的围城,城中粮食耗尽,军民生活都极为艰难,朱元璋这时候自然也是十分艰难,过得是惨兮兮。他作为郭子兴亲信家丁、养子,奉郭为主君,一是要为郭家老小找粮食,二是要为了城中红军的生存和发展想办法。

朱元璋不知道从哪个朋友那里弄到了数十引盐,于是驾舟去怀远县用盐换了数十石粮食,交给了郭子兴家。

五、重病几死

元军退兵后,濠州红军虽在围城战中死伤甚众,但还是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时机,先是彭、赵二人皆称王,彭大称鲁淮王,赵均用称永义王。

而朱元璋于至正十三年(癸巳,1353)六月回乡募兵,得七百人,郭子兴大喜,封朱元璋为镇抚,大约略高于千户。

当时彭、赵二王驭下无道,所部多暴横,朱元璋一下子募兵七百人,怕引起彭、赵猜忌,祸及己身,不敢自己统领,于是将七百人交给其他将领,仅留下了徐达等二十多人。

可见当时朱元璋在红军中极为小心谨慎,没有自己的势力,还处于低调发育中。其实朱元璋也非常渴望能独立领军,摆脱濠州城中多重势力的束缚,于是带领自己的得力亲信徐达等人往南攻略定远县。

结果在半道上朱元璋又得了重病,只得回去。朱元璋这病一度十分危急,昏迷了半个来月才醒过来,“甚危殆,半月乃醒”。

如果朱元璋一病不起,死了.......

六、抱病冒险游说驴牌寨

朱元璋回到濠州城养病,过了几天,郭子兴故意扶着拐杖(之前被赵均用、孙德崖拷打致伤)从朱元璋屋前经过,并且嘴里还连连发出叹息之声。

朱元璋这时还躺在床上,听闻以后就问旁边的人怎么回事,为什么郭子兴不停叹息,十分惋惜的样子?

旁人告诉他,原来郭子兴听说城外远处一山寨有一支队伍想要投靠濠州红军,但又犹豫未决。正好郭子兴的一个朋友在其寨中,于是想要派人与其联络,收服这支队伍,但可惜家中没有适合的人去办这事,所以才叹惋可惜。

这时候朱元璋虽然病还没彻底好,但知道郭子兴故意来这里表演这么一通其实是促使他前去游说的意思,不得已之下,朱元璋说:“王乃越门而惊,必将以我为弃人乎?设不以我为弃人,方瘥,何若是之惊耶?予尝闻之,生我者父母,活我者亦父母,倘不善图,为他雄所有,功将何建,生亦何安?”

而《实录》则将朱元璋听出郭子兴的暗示之意,不得已之下,被迫抱病而行,改为朱元璋自动请行。

朱元璋第二天就带着两个骑兵、九个步兵,一共十来个人,往南边的定远县驴牌寨而去,结果很快就旧病复发,停下养了三天病,病刚好了点又立即加速前行,走了六十里到了一个叫“大桥”地方,再度旧病复发,于是又停下养病三天,接着赶路,走了五十里,终于看到了对方的营垒。

朱元璋手下的九名步兵见到对方的人马后非常惊恐,立即就要甩了朱元璋撒丫子跑路。朱元璋拦住他们说:“彼众我寡,况彼马我步,我等至此,纵欲逃之,将焉归?必随我入彼营垒,以验吉凶。”

话刚说完,对方阵中派遣两名小将出来迎接,举着手大喊:“来者为何?”

朱元璋派人答复:“我来为公帅首言。”

对方归营向帅首报告,帅首让朱元璋一行人下马入营。朱元璋于是下了马,但他久病身体虚弱,徒步走得很艰难,前面又有一条沟渠要越过,九名步兵中的一人(后来的平凉侯费聚)请求代朱元璋过渠。

朱元璋对费聚说:“诸人至此,生死不得自由,岂有代者耶?”于是一同前往,过了一会终于进入营中。

帅首前来迎接,问道:“何为而来?”

朱元璋回答:“彼此无食,但吾主兵者郭氏与尔故友,知汝垒在是,亦知他敌欲来相攻,恐汝无救,特遣吾报,肯相从从之,否则移兵避之。”

帅首听完答应归附,并请朱元璋留下信物为证。于是朱元璋留下香囊一枚。过了很久,帅首也以牛脯来献,朱元璋吃完以后,帅首跟朱元璋说,你们先暂且回去,等营中收拾好路费,再前往投奔。

朱元璋答应了,带着九名步兵回来,只留下费聚在其营中。

过了三天,费聚大清早的跑了回来,跟朱元璋说:“事不谐矣,彼欲他往、”

朱元璋借兵三百,直接去了帅首所在之地,跟他说:“彼为他雄所凌,其冤未申,仇亦未解,一旦从我北,何不能雪前日之耻。特助三百人,与仇试较胜负,不亦可乎?”

帅首听了很高兴,但心中已经生疑,平时兵器不离左右,就是为了防范朱元璋别有企图。

朱元璋知道事情不太好办了,非想个计策智取不可。正犹豫不知如何是好,有个平时就非常勇猛的同乡经过,朱元璋叫住他,说:“我有点事要你办,行吗?”对方答应了。

于是朱元璋使了个狼来了的疲兵之计,先邀请帅首来会谈议事,并让朱元璋这边的三百人簇拥着一起观看,然后又放其回去,连续三次,使之放松警惕,于是趁机绑架了帅首,令五十个壮士簇拥帅首离开营寨,再假传其命令,将营寨烧毁,带全营人马离开。

计策成功实施,朱元璋一举收服壮士三千人,过了七天,又带着这三千人往东趁夜偷袭了元将老张知院的大营,老张弃军逃跑,朱元璋一下将元军中的汉军收归己有,得精壮二万人。短暂训练了一段时间,就率军往南攻取滁州。

七、彭、赵恶斗,朱元璋义迎郭子兴

朱元璋在南下攻取滁州的途中正巧遇到了李善长(1314年~1390年)前来拜见。经过一番交谈,朱元璋知道他是胸怀才能有大智慧的人,遂将其留下掌管军中案牍文书。

其实当时军中掌案牍者已经有了好几个,因李善长才能特别突出,朱元璋命其“督之”,基本上在这个时候,李善长就已经奠定了朱元璋势力文臣之首的地位了。

朱元璋还跟李善长说:“方今群雄并起,吾见群雄中持案牍者及谋事者多非左右善战之人,不得尽其能,以至于败,羽翼既去,未久,雄亦亡矣。卿智人,与决大事,掌行文案,事无不济。

也就是说,朱元璋对李善长的期望并非仅仅是做个单纯的文书、书记官,而是希望他还能懂得军事征战,能够出谋划策,与朱元璋一起共决大事,开创一番伟业。

史料对朱元璋和李善长的相遇、深谈并未着墨太多,但是想必朱元璋一定是用他特有的人格魅力和远大的志向、深谋远虑的规划深深打动了李善长的,通俗地说,就是给李善长画了一个漂亮的大饼,很多优秀的成功者创业之初大概都干过。

所以李善长当时是“顿首再拜而谢曰:‘谨受命。’”后来在朱元璋处于低谷之时,很多人离开了创业队伍,但李善长一直是坚持跟随。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朱元璋已经开始为自己招纳笼络人才,包括李善长以及之前特别提到的徐达、费聚等二十来人,这些都算是朱元璋的死党。朱元璋这是决心要脱离郭子兴、彭(鲁淮)、赵(永义)二王的束缚了。

但请重点注意,从这里也侧面反应了朱元璋仍然是受制于郭子兴的,比如他军中到底有多少是直接听命于郭子兴的人?有多少是因为郭子兴红军大帅这面旗帜才暂时投靠他朱元璋而实际上是倾向于郭子兴的?又有多少是义无反顾、死心塌地只认他朱元璋的?

正是因为存在这些问题,所以朱元璋才想培植自己的势力,拉拢一些死党,三改版《实录》删改了一些重要信息,这也导致后面出现一些变化,朱元璋再次陷入低谷时,会显得很难理解。

也就是说,尽管这时候朱元璋已经拉起了一支两万人的队伍,但其处境却还是不甚明朗,他并不具备完全的独立性。

朱元璋打下滁州没多久,彭、赵二王派人来命令朱元璋带兵移驻盱眙、泗州一带。朱元璋好不容易飞出牢笼,海阔天空任鸟飞,怎么可能老实听命?

何况彭、赵二人一直关系紧张,也没啥远见,迟早完蛋。又是外来者,跟朱元璋更没啥情谊,自然不会听从。

没过多久,彭、赵二王果然开始自相吞并,打得还非常激烈,善战者死伤殆尽,连鲁淮王也死了(有说彭大先前已病死,这时候死的鲁淮王是其子彭早住),永义王赵均用尚存。而这时郭子兴还受制于盱眙,也几乎遭到二王火并波及,几为吞并遇害。

朱元璋一是感念郭子兴的恩德,二或许也是受现实情况所促使,朱元璋仍然是从属于郭子兴的势力,军中也多有倾向于郭子兴的人,于是决定迎接郭子兴至滁州。

朱元璋很快就派了人劝说赵均用放郭子兴南行,又让人贿赂其左右心腹,帮忙劝解。赵均用考虑到朱元璋在滁州势力不小,就放了郭子兴。

很快,郭子兴带领其所部万余人马来了滁州城,他检阅诸军,见朱元璋的兵队伍严整,旗帜鲜明,甲兵洁利,朱元璋这小子还真是个拉队伍的人才啊,短短几个月就发展得兵强马壮,一时非常高兴。

但问题很快就来了,实际上朱元璋此时已经扩兵至三万人,属下的兵比主君的兵要多得多,双方各自产生别样的心思是很自然的事情。即使郭、朱二人本身没有芥蒂,但也架不住各自下属、左右亲信的怂恿、撺掇,各种冲突和矛盾自然就会越来越多。

八、心腹被撤,兵权被夺,朱元璋再陷人生低谷

过了一两个月,也许是受他人挑拨,也许是郭子兴自己对这个能干到远超自己的属下心生不满,开始猜忌怀疑朱元璋。

郭子兴先是把朱元璋身边掌文案的数人撤走,其中有之前私下投靠来出谋划策的李氏、郭氏,他们其实早就想跟从郭子兴了。

没过多久,郭子兴又要将李善长调至其麾下直属,李善长不愿意去,涕泪交加地跑去跟朱元璋诉说,朱元璋说:“主君之命,若欲要吾首,亦不自由,汝安敢不行。”

李善长终究没有离开朱元璋,一直跟随其左右。但从此以后,对外征讨、攻略城池的带兵之权,郭子兴再也不给朱元璋了,等于是将朱元璋排斥在权力中心之外,给架空闲置了。

三改版《太祖实录》删了“掣近行掌文案者数人,李、郭皆预先私相同谋者,皆愿从滁阳王久矣。”这句,给我们一种似乎朱元璋部下全都是像李善长这样哭喊着绝不背弃而去的人,以体现朱元璋德化之盛。

那这就奇怪了,既然朱元璋属下都是不抛弃、不放弃的死党,郭子兴就带了一万兵来,是怎么可能架空三万兵的朱元璋的?

这明显不实,应该是朱元璋部下分为两派,有倾向于郭子兴者,如李、郭,也有像李善长的死党,再加上大义名分等因素在内,可能前者还是主流。

所以在李善长哭诉不想离开时,朱元璋还说出了“主君之命,若欲要吾首,亦不自由,汝安敢不行”这样的话,郭子兴要他朱元璋的项上人头,他都不敢不从,而三改版《实录》改为“主帅之命,不可违也”,语气就轻多了。这也足可见郭子兴对朱元璋是能完全控制的。

就在这样被郭子兴猜忌疏远的情况下,朱元璋对郭子兴更加恭顺,不敢有丝毫怨言。当时有元军围攻滁州,有个姓任的将领向郭子兴诬告朱元璋出战不尽力。

郭子兴听了竟然挺相信的,勒令朱元璋与任某出城作战,任某出城才十步就被敌军的弓箭手给射了回来,朱元璋则带领士兵奋前冲击,他身先士卒,众人受到鼓舞,皆所向披靡,其后徐徐退还入城,无人受伤。

这一时期的朱元璋是极其凄惨的,被郭子兴猜忌怀疑,郭家子弟应该也排斥他,过去在军中的部属也有很多抛弃他,与此同时,还要同敌军作战,是非常危险的,很可能故意被所谓的友军送出去坑死。

但朱元璋非常机警、隐忍,也很幸运,比如有一次朱元璋带领三百人出城作战,突然似乎听到了空中有鹁鸽声的飞矢堕落,朱元璋心下惊异,顿觉有诈,于是立即退还入城,果然没多久就有大队敌兵出来,一无所获而去。

我记得老版《隋唐英雄传》里的罗成就是这么被送出城,最终被敌军乱箭射死的。

此时的朱元璋对郭子兴表现得极为恭顺,不敢有丝毫怨言,带领士卒作战则身先士卒,缴获的财物全部分给属下,再加上他格外谨慎、机警,凡行事多用智谋,也是天佑老朱,才得以保全。

但问题的关键是郭子兴猜忌朱元璋,不解决这个核心问题,朱元璋只能勉强左支右绌,迟早哪天一个不小心就完了。

这时朱元璋的妻子马氏起了重要作用,他毕竟是郭子兴养女,在郭家内宅能说得上话,她从中斡旋,关键时候忙了大忙。

当时将领征战有所缴获,都先献给郭子兴,朱元璋或许是都分给部下了,或许是真没那么多好东西进献,这让本来就对朱元璋心怀猜忌的郭子兴更加不高兴。

马氏知道这其中的意思,开始发动后宅斡旋之力,以后将士们有所进献,她就全部送给郭子兴的妻子张氏,这样张氏就非常高兴,马氏又特别恭顺地奉承她,张氏再吹吹枕边风,郭子兴对朱元璋的观感才好了一点。

多年以后,朱元璋自己曾说过:“朕数为郭氏所疑,朕径情不恤,将士或以服用为献,后先献郭氏,慰悦其意。及欲危朕,后辄为弥缝,卒免于患。

也正是因为马氏当初多次救他于危难,两人是真正的患难夫妻,朱元璋一辈子才如此敬重她吧。


个人公众号:【明天明史明实录】

翻译、解读《明实录》,长期连载更新!

以及研究以明朝历史为主的各类文史问题,分享个人所收藏的各种电子资源。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


user avatar   hu-xin-xin-46-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简单说下朱元璋从军前期的崛起轨迹。

壬辰年(1352)初,天下大乱,定远富民郭子兴联合孙德崖、俞某、鲁某、潘某等人烧香聚众起兵,占据濠州,自称元帅。

闰三月初一,朱元璋离开於皇寺到濠州从军,投入元帅郭子兴麾下,开始只是一介小卒,两个月后被提拔为亲兵(九夫长)。

九月,徐州芝麻李起义被脱脱率军镇压,残部由彭大、赵君用率领投奔濠州,结果反客为主,成为濠州红军的首领,原来的元帅孙德崖、郭子兴等人“反屈节以事之”。

癸巳年(1353)五月,奉命南下追击徐州义军,围困濠州的元将贾鲁病死,部下元军溃散,濠州围解。六月,朱元璋返乡招收残民700余人,献之于上官郭子兴,被其升为镇抚。

甲午年(1354)初,因为濠城主将,当时已称鲁淮王、永义王的彭大、赵君用二人,驭下无道,所部暴横,朱元璋所领的700人大部被人所夺。朱元璋只能带徐达等25人南下定远发展,结果途中又身染重病,卧床半月不起。

五月,朱元璋稍有康复,又被郭子兴派去招安定远张家堡义兵,顺利收降3000余众,被郭子兴升为总管,得以重整旗鼓。同一时期,濠州红军趁元军败退之机,大举出击,扫荡了濠州附近的各路义兵寨堡,先后攻破城口张寨、洪山寨、驴牌寨、横涧山、三汊河、大柳树、塔山等砦,吞并其军,兵力迅速壮大。

在此形势之下,濠州红军随即兵分两路,主力在彭大、赵君用率领下于六月攻占盱眙、泗州,郭子兴本人也随这一路行动;但同时郭子兴部下的郭天叙、张天祐、朱元璋、汤和、赵继祖等人又带兵南下在七月攻取滁州。之后,郭子兴又率万余人脱离彭赵,抵达滁州,独立发展。

乙未年(1355)正月,郭子兴根据朱元璋献计,派张天祐、耿再成攻取和州,战后郭子兴任命朱元璋为总兵,驻守和州。

三月,濠州旧将孙德崖率部到和州就食,与郭子兴爆发冲突,暂时平息之后,郭子兴猝然去世,滁和红军一时无主,孙德崖想趁机吞并其军,遭到和州诸将的抵制。而当时杜遵道、刘福通等人已在亳州正式拥立韩林儿为宋帝,建元龙凤,并“召乱雄是其门弟子者从之”,收编各地分散的起义军力量。于是张天祐亲自到亳州表示归附,得到龙凤朝廷的授官檄书,任命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由此,朱元璋正式成为龙凤政权的属下。

五月,俞通海、廖永安率巢湖水师归附滁和红军,六月,郭天叙、张天祐、朱元璋等率部渡江,攻占采石、太平等地,朱元璋任冀元帅专职守御太平,郭天叙、张天佑则继续进军集庆。九月,红巾军进攻集庆失利,郭天叙、张天祐被陈野先叛杀,朱元璋继任都元帅。

丙申年(1356)3月,朱元璋亲率诸军攻克集庆,龙凤政权随即任命朱元璋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之后朱元璋经略江南,逐步发展壮大,开始了扫除群雄,开国创业的道路。




  

相关话题

  在明朝最后二十年,君王怎样做才能根本上重朝超纲,挽救大明社稷,实现中兴? 
  在你眼里毛文龙(明朝)是什么形象? 
  为什么明末小冰河时期只有明朝灭亡了呢? 
  明太宗为何安排朵颜三卫作为大明边境的屏障? 
  大家个人认为抗日战争最惨烈的战役是哪一场?并说明理由? 
  中国历史的分裂战乱很多,为何只有三国会涌现海量人才? 
  《明朝那些事儿》对于谦冤案的解释是否正确? 
  历史上有哪些「装逼」装得非常成功的人和事? 
  朱标死后朱元璋按嫡长子继承制该传位给谁? 
  北宋为什么不统一大理? 

前一个讨论
武则天登上皇位对女性地位有何影响?
下一个讨论
孔子到底姓什么?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