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江苏一小学班主任校园内强奸猥亵多名幼女,一审被判死缓,如何从法律角度分析这一判决结果? 第1页

  

user avatar   menglv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名法律人,我认为一审死缓的处罚不能很好的体现罪责相适应原则。

希望启动二审程序,希望二审可以依法判处死刑。

(视频自己录制的,观看效果也还可以)

我列明一个近期因强奸罪已经被判处死刑的案件。大家可以对比一下。

2021年9月18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将刘维国严明正身,执行死刑。

  • 刘维国,2020年8月29日,对邻居家4岁女童实施奸淫,致使被害人全身三处重伤,其中一处九级伤残、两处十级伤残。2020年12月2日,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被告人刘维国犯强奸罪,从重处罚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而本案的小学班主任呢?

  • 2017年9月至2020年7月,A 某利用自己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身份,对小红等3人实施了共计20次强奸犯罪行为,对小红等15人实施了230余次的猥亵犯罪行为。A 某罪行极其严重,社会危害极大,虽有坦白情节,但不足以对其从轻处罚。根据 A 某的犯罪情节、人身危险性等情况,对其强奸犯罪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同时限制减刑。

和刘维国比起来,这位班主任没有把人致残,但是2017年9月至2020年7月的三年内,「20次强奸,230次猥亵」是什么概念?

这个是个都不需要查法条,普通群众都知道必须判死刑的恶劣行为!

只能用一句恶魔在人间来评价。

我认为这名班主任的行为比刘维国的行为还更加恶劣!所以怎么才能只是个死缓呢?


《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关于辽宁等地相继发生教师强奸猥亵学生事件的情况通报》(2003年07月28日,现行有效)

当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

  •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八一镇武镇营子村小学教师程世俊在2001年3月至2002年11月期间,以辅导批改作业为名,在教室对班级中的6名女学生进行多次猥亵、强奸。2002年11月案发被公安部门依法逮捕,2003年5月程世俊被依法判处死刑。
  • 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二道江乡中心校教师栗锋在1998年8月至2002年8月期间,强奸、猥亵女学生19人。2002年9月案发被公安部门依法逮捕,同月栗锋被依法判处死刑。
这些败类虽属教师队伍中的极少数,但犯罪性质严重,社会影响恶劣,危害学生终身,严重损害人民教师的社会形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据了解,类似的犯罪事件在其他一些地方也有发生。各地对已经发生的教师性犯罪事件一定要从速处理,严厉打击罪犯,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

同时,2021年3月1日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关于强奸罪有三处修改与此有关。

  • 其一,奸淫不满十周岁的幼女或者造成幼女伤害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 其二,明确了猥亵儿童罪从重处罚的具体情形;
  • 其三,增加了特殊职责人员性侵罪,即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女性负有监护、收养、看护、教育、医疗等特殊职责的人员,与该未成年女性发生性关系的,即使对方同意,也构成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有前款行为的,又构成强奸罪的,已找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注意其三,明确了教育等特殊职责的人员!

结合《通报》、结合往期判例,这位班主任被依法判处死刑才能真正的捍卫法律的正义,顺应人民的心声。


以上,

我是 @孟三宝 ,坐标成都。


user avatar   teng-xun-yi-d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夫妻两人都在学校工作,他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

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分析,性侵未成年人者的性格、生活经历等,有着一些明显的特点。 下面,我们就试着给这类人“画个像”。

1.性侵儿童的人,会被他们稚嫩外表和顺从的态度所吸引。

这也就是说,许多性侵者认为儿童更有依赖性,接纳性更强,更包容,更可能轻信他们[1]。而且,他们所选择的侵害对象多半没有典型的性特征,比如阴毛、体形、发育的乳房和生殖器、女性独有的气味等。也就是说,未成年女孩特有的“青涩稚嫩”,会让他们得到心理满足。

还有一点,和我们的一般认识不太一样,性侵未成年人者很少去找他们不认识的孩子,绝大多数更倾向于找熟人或亲戚的孩子[1]。也就是说,电影里那种绑架陌生孩子实施性侵犯的剧情,其实比我们想象中少得多。

2.性侵未成年人者的社交能力往往不足[1],也就是说,他们和同龄人或者说其他成年人的交流能力有限。他们往往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缺乏自信心,自尊心也比较弱;他们往往还很孤独,害怕和其他成年人建立亲密关系,也缺乏与人的情感接近技巧。

从心理学角度说,他们与儿童的情感吻合度更高,和孩子的共情能力更加“同频”,因此也就更容易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和发泄性需求。从心理防御机制角度说,他们之所以更愿意与孩子建立关系,可能是为了逃避与成年人进行社交时的不适,减少社交和情感方面孤独[1]。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性侵者可能会隐藏在某些工作背后,而这些工作大都需要与孩子频繁接触,比如幼儿园或学校的老师、校车驾驶员、体校教练等。

韩国电影《熔炉》中,聋哑学校的校长性侵学生的案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分析,性侵未成年人者可能会有这样的信念系统,比如,相信“孩子也需要寻求和享受性爱”“早期性关系对孩子有教导意义”“孩子可以被挑逗”等[1]。

有科学家甚至提出假说,性侵未成年人者的大脑中,和执行力、冲动控制能力相关的脑区以及前额叶,可能出现了某些变化[2]。

而前额叶主要和记忆、判断、分析、思考、操作等心理活动相关。换句话说,一些性侵儿童的人,可能是由于脑功能和认知处理方面有问题,导致其判断力与性冲动控制力减弱。当然,也只是科学上的一种假说,绝不是原谅他们恶劣行径的托词。

另外需要说明,并不是说社交能力较差的人,甚至学校的老师或校长,就大概率是性侵未成年人者。前面提到的“心理画像”中的特征,更多是针对性侵者这个特定群体进行的研究,不能随便往公众层面胡乱套用。

不过,确实有调查曝光了性侵未成年人者可能的身份。“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统计显示[3],在2017年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例中,熟人作案209起,占比59.89%。

其中,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

  • 师生(含辅导班等),34.45%;
  • 邻里(含同村),24.40%;
  • 家庭成员(父亲、哥哥、继父、祖父等),15.31%;
  • 亲戚(含父母朋友),4.78%。

至于作案场所,发生在学校(培训机构、托管中心)占比最高,为29.67%。

是不是犯罪?

当然是!这一点毫无疑问。美国犯罪被害调查将性侵害界定为:性犯罪人对被害人进行违背后者意愿的性接触,包括或胁迫或没有胁迫的性接触以及身体抚弄、抓摸及口头威胁。而我国刑法规定的强奸罪是指,违背妇女意志,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行为。

强奸罪的主体并没有特殊限制,即只要违背妇女意志与其发生性关系都可能构成强奸,并不会因为属于养父和养女的关系就不构成犯罪。 与此同时,性侵儿童还可能是一个精神疾病——恋童癖。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将恋童癖定义为:一种对儿童或青春期前的儿童(一般是13岁以下)反复、强烈地表现出性幻想、性冲动或涉及性的行为的状态,这种状态至少持续6个月[4]。


(图片译自DSM-5美国原版[4])

DSM-5还指出,它是一种终生的精神障碍,但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或减弱。而且,它还是一种可能需要矫治的心理或精神状态。

有两点,值得提醒家长注意:1.恋童癖不一定会转化为实际的侵害行为。恋童癖是临床症状,不是犯罪。但如果做出了对儿童的具体侵犯行为,那就是犯罪了,必须承担法律责任。而且依据我国《刑法》,如果实施性犯罪的对象是 14 周岁以下儿童,不管其是否自愿,都是犯罪。

2.恋童癖只是引起对儿童性犯罪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说,对儿童实施性犯罪的人,不一定都是恋童癖。

怎样帮助遭遇性侵的女孩

走出心理阴影?

韩国电影《素媛》中的一段台词,让人的心隐隐颤抖——

“那个大叔想让我给他撑伞,我本想走开的,可是我还是想帮他,我觉得应该给淋雨的大叔撑伞,所以我就给他撑了,但人们都说是我的错,谁也不夸我。”


遭遇性侵的孩子,反倒成了有错的那一个,这是电影的剧情,又何尝不是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情。

遭受性侵的孩子,留下的不仅是身体上的性侵害,更有对长辈、权威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丧失,甚至动摇三观。

1.当遭遇到这样的情况时,父母、老师要反反复复地告诉孩子:“你什么都没有做错,你是个很勇敢很棒的孩子。这个世界没那么好,也不会太坏。”还要告诉孩子:“有错的,是实施侵害的那个人,更是妄图息事宁人的某些人,而不是你。”清晰划分责任,是避免造成更多伤害、疗愈心灵的第一步。

2.家人亲友的陪伴,能给孩子带去宝贵的理解和支持。还可以鼓励孩子通过阅读书籍、写日记、做运动等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宣泄情绪。绝不要让孩子一个人自怨自艾,任由悲伤、抑郁的情绪发酵。如果实在难以排解心中堵住的那块淤泥,就要求助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了。

3.告诉孩子,试着保持与自己内心的对话,充分地接纳自己。尝试去接受,“这是件令人痛苦的事,但既然它已经发生,就得找到与它相处的方式,继续生活”。

4.及时考虑采用法律方式维护自身的权益,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不要怕“孩子还在伤痛中,我不能现在打官司,揭开孩子的伤疤”。事实上,积极维护孩子的权益,才更能帮助她们重新树立信心,获取对于生活的力量感和掌控感,修复动摇的三观。

预防性侵

为你的孩子设立一个“安全边界”

我们都希望阳光之下再无罪恶,期盼孩子健康快乐地长大。但我们仍然要知道,该怎样让孩子躲开那些时刻存在、明明可以避开的危险。

1.为孩子设立安全边界。告诉孩子,不要把没有分寸的“亲昵”,当成“爱的表达”。

2.告诉孩子,身体的隐私部位是非常重要的、不可以轻易给人触碰。

3.告诉孩子,当有人对他/她做这些事,比如让自己感到不适的搂抱、要求看或摸隐私部位、亲吻等,一定要懂得拒绝、逃走或大声呼救。

4.告诉孩子,有权不和陌生人说话。当陌生人与孩子说话时,孩子可以假装没听见,马上跑开。生人敲门可以不回答,不开门。告诉孩子,对陌生人不理睬是对的,小孩没有能力帮助陌生人,大人绝对不会认为这是不礼貌的。

5.告诉孩子,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为坏人保守秘密。受到自己不喜欢的对待,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或者报警。

最后,我们也希望公安机关等部门,真的能成为法律的捍卫者,成为孩子们的保护神!


参考文献

[1]犯罪心理学(第11版)【美】Curt R.Bartol Anne M.Bartol

[2]Eastvold,Suchy,&Strassberg,2011; Kruger & Schiffer,2011; Schiffer&Vonlaufen,2011; Seto et al.,2015

[3]程楠. 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举办座谈会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呼吁对性侵儿童犯罪人信息进行适度公开[J]. 中国社会组织, 2017(6).

[4]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5)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 doi.org/10.1176/appi.bo


user avatar   ji-dan-3-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对未成年人负有监护职责的班主任,竟然严重违背人伦,强奸,猥亵幼女多人,次数达230余次,这还不判死刑立即执行?


user avatar   ni-hao-95-1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有这么一群送外卖的女人。

不想看图的国男们,可以看看文字,看看中国新时代女性是如何理直气壮“送外卖”的,省得以后被骗接盘。

今天我碰到了一件令我匪夷所思的事情。

我和朋友(女)去中超买食物(当时我们都戴着口罩,),碰(未和她打招呼,她没认出来)到的那位来自西安的同学(跟波兰人谈恋爱,未婚先孕,正在备孕),她在中超里和老板娘夸夸其谈,说自己的波兰男朋友不关心他,说她怀孕如何痛苦。

这都无所谓,但是当她说"当我波兰男朋友这么冷漠对我,我都极其包容,因为我想着文化差异嘛,要是我谈了个国男,我的分分钟两耳光扇过去!”我很震惊,这凭什么,为什么穷得吊儿郎当的波兰人就可以无限被包容,中国男人就必须对她无限好,否则就是两耳光,我觉得这是对我们的侮辱。

后来出了超市,实在忍不住了,就问了问我的朋友,她居然也认同那个姑娘的,她说"这不是双标,不是区别对待,这是文化差异,她男朋友是波兰人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这样,所以那样对她,情有可原。但是中国男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是要对女生百般呵护,要无微不至的照顾,所以一旦对女孩子冷漠了就应该被责罚。”

虽然她们这么说,但我还是坚持我的看法,这是一种双标,是一种侮辱。后来我见再讨论下去会很尴尬,就岔开话题了。这难道不是一种侮辱吗?凭什么对中国男人要求就必须这样那样,对波兰男友就可以无限包容?

作者PS:渣男送盘,老实人接盘,所以国男不能太老实。


user avatar   lllllzs-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记得今年夏天在去南京的高铁上,

有一个中国人带着两个日本人坐在我后面,看起来是日企的中国员工带着日本领导出行。

他们三个(尤其是日本人)说话声音有点大,让我不自觉地就听到他们的谈话。

两个日本人会讲一些中文,口音很重,时不时遇到不会讲的词就会换成英语和中国人交流。

我记得很清楚有这么一个对话

“那个,窗外的,就是中国的乡村吗?”

————当时正好经过一片田野

“是的,这就是普通的农村。”

一片惊叹声,“看起来太好了,比日本xxxxxx(夹杂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中文,听不懂),简直和这个火车一样优秀。”


那一刻我突然感到,时代的风向变了,

中国不再是弱国了。


user avatar   shui-mo-qing-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觉得法律责任与贫富无关,家庭条件不好不能作为挡箭牌。

我觉得这个事最大的问题在于会让一些人钻空子。

可能对于这个孩子确实是无心的,不是有什么仇恨的心理,纯粹是为了好玩,但是这样不公平的对待,

有钱就赔偿,没钱就原谅的对待方式,只会导致一些处心积虑的人钻空子。




万一,有些人就是仇富,就是刚好自己贫穷,发现有可以免于责罚的方式,又可以宣泄自己的愤怒,也去用油漆泼洒呢?

事发后,可以装作无辜的样子,贫穷的样子,是否可以免于责罚呢?

当一个人因贫穷免于责罚时,我认为车主可能是“善良”,但衍生出来可能滋生的是一些图谋不轨的人。被利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因为这么做本就存在不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确实不是一句空话。

有人有幸免于处罚,就容易让部分人钻到空子。不应该因为穷就可以免于法律知外。




我觉得他虽然是小孩,但是不损害他人利益,乱碰他人东西的简单道理应该是懂的。并不是无知。

如果免于责罚,其实某种程度上,只会让他意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对他的教育而言也许也并非是件好事。

责罚的目的在于吸取教训。做错了事,需要承担一定的代价。



孩子未成年,家长作为监护人,应当为其负起责任。

家庭条件不好,可以分期付,分期赔偿,可以定出一个赔款计划,以后慢慢还。

这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否则,做了错事,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就可以免于赔偿,是不是某种程度也是一种纵容?

孩子的过错,家长需要赔偿。



这样,家长以后也会更加注重家庭教育,管教好自己的孩子。


user avatar   guijishengw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正版药厂公开到岸价了吗?没有。为什么?




  

相关话题

  曲婉婷之母张明杰案关键同案人回国投案,是否将推动该案取得进展?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细节? 
  网传男子偷看少妇洗澡被发现,躲回自己房间后坠亡,家属索赔 88.9 万,该不该赔偿? 
  2022 年 1 月起,最高人民检察院将在知乎「亲自答」知友提问。你有什么问题想邀请最高检来答? 
  媒体曝光陪玩行业涉黄交易,不少未成年人或陷入其中,相关平台将承担哪些责任?如何保护未成年远离此类平台? 
  如何评价武汉理工大学某同学盗窃后被包庇,在未经受害人同意的情况下欲不了了之? 
  如何推进刑法中“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的年龄界限提高? 
  高速上,前车轧起地上的铁棍,砸坏后车挡风玻璃,前车是否应该全责? 
  怎样看待兰州警察拔枪制止村民哄抢货物的行为? 
  怎样理解《左传·昭公六年》“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这句话? 
  为什么有的律师收费高,有的律师收费低?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 2021 年腾讯科学 WE 大会嘉宾阵容?他们有什么成就?
下一个讨论
10 月 31 日河北新增确诊病例 9 例,涉保定石家庄,目前当地情况如何?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