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再提个镜像问题:普通人愿意劳动仲裁么?
对于小公司来说,是否遵守劳动法完全看老板心情,也不会像大公司一样配备一名法务来确保公司是守法经营的。
很多小公司,福利待遇超级好,入职直接送十天年休,下午茶吃到撑。
当然,这种小公司是可遇不可求。
现实中,遇到的更多是非常不靠谱的小公司,试用期不给缴纳社保,发工资的日期全靠老板啥时候回款,离职的时候再扣一个月工资不发。
这种典型的违反劳动法的情形可以说是说不胜数。
但是,真正到劳动仲裁的能有几个呢?
很多劳动者都是选择放弃维权,息事宁人,自认遇到了无良老板,也就是和兄弟或者闺蜜聊天的时候吐槽两句。
这种情况,实际上,因为企业并没有重视法律风险的防范,所以员工如果劳动仲裁,公司的胜诉率是极低的。
法律是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
而且,一般的劳动仲裁其实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劳动仲裁最难的维权的决心。
别说是小公司,就算是大公司,实际上也是有很多违法的情形。
我在之前写过一篇互联网大厂的常见违法的内幕,很难想象,移动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背后存在种种明显违反劳动法的恶劣行径。互联网大厂在IPO的时候更是丝毫不对违反劳动法律的法律风险进行披露。
旧文重提下:
1.永远得不到的加班费:
这个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互联网企业的「996」可谓是行业常态,凌晨下班、七休一是标配。
互联网行业薪资水平看似很高,但是实际上如果按照时薪计算,是并不高的。
程序员们用自己的年轻的精力来换取并不高的时薪,可谓是资本压榨的典型。
加班费的主张,在司法实践中,本身就存在难点。一般需要员工有证据证明加班的事实才可以得到法院的支持。但是因为员工疏于对加班事实的证据的保存,最终争议发生时,已经很难再获取相应的加班事实的证据。
2.始终无法确定的年终奖:
很多打工人被OFFER上高额的年薪所诱惑,选择入职,后来发现一整年下来,并没有拿到如此高的年薪,原因往往离不开企业年终奖的不确定性。
互联网大厂往往使用「目标年薪」来说明总薪资,其中对月固定工资再进行明确,剩余部分则为不确定的奖金部分。
可能翻遍整个劳动合同以及公司的规章制度,还是无法明确得知年终奖的具体计算方式和对应金额。
以风口浪尖上的拼多多为例,员工并不清楚发放的薪资中哪部分是加班费,那部分是年终奖。
司法实践中,如果对年终奖金额未做明确规定的,则一般参照上次年终奖的发放金额和计算方式来核算本年度年终奖的金额,或者以绩效比例来对应确定年终奖的比例。
年终奖的发放日期、发放条件、具体计算方式,估计没几个人能明确知晓。
3.不能一视同仁的离职补偿金:
打工人们遇到的「裁员」实际并非法定意义上的「经济性裁员」。多数情况下,都是打着「裁员」名义的「协商解除」。
「经济性裁员」有严格的法定程序和要求,企业一般很难达到,所以企业想让员工走人时,最为稳妥方式就是让员工签字离职。
所有以最终签订协议为目的的「裁员」都是「协商解除」,只要员工能抗住压力,是可以要求更高的补偿金的。
法律其实并未对「协商解除」的「经济补偿金」的金额作出上限的规定,所以「协商解除」是一个谈判的过程,员工完全可以在2N的基准下进行谈判,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所以,无论是小公司还是已经发展到超大平台的大公司,实际上都会有违反劳动法律的风险。
即便再健全的机制,因为劳动争议的处理是需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
所以,谁都无法保证自己有100%的胜诉率。
既然不能确保胜诉,怎么可能会不怕劳动仲裁呢?
说个真实的故事,就昨天。
一个小加油站在我们这有个对公户,账户冻结两个月,昨天法院来扣划,一共扣走了六万多,接近七万。
法院来扣划的时候带着通知单,扣划单还有一些证明材料,闲着无聊,办完扣划,我就在那研究那份材料,仔细一瞧,越瞧越有意思。
大体意思,加油站某个新招的年轻员工,工作了小一年,天天加班加点,也没有加班费,之后实在受不了,拒绝加班加点,下定决心之后,到下班时间直接走人下班。
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加油站老板看着不顺眼,直接让他滚蛋了,解除了劳动合同,然后工资,补贴啥也没给。
这年轻人被辞退前和老板讲道理,你这样不合法,违反劳动法之类,希望老板能把这几个月工资结了给他。
老板就乐了,大概是第一次见跟他讲道理讲法律的年轻人,说自己不怕,让年轻人尽管去告。
这小年轻也是有脾气的,去法院咨询了一下,就去劳动仲裁加诉讼。
收到律师函后老板一脸蔑视,还打电话嘲讽,顺带着也提诉讼,诉讼小年轻不好好上班,早退晚去,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最后一笼统下来,加油站败诉,然后诉讼费加劳动违约,加赔偿工资,杂七杂八扣了近七万,加上账户被冻结接近两个月,老板不给,直接法院强制冻结扣划,一气呵成,前后接近两个月,总体来说,时间不长,劳动者权益得到了保护,习惯了剥削,看不起打工人的老板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真事,人在柜台,还没下班,正寻思要不要诉讼一下银行,从上班到现在每天差不多上十一个小时坚守岗位,没发过加班费。
………………
这么多追更几个意思,好么!
都盼着我去告银行。
我声明一下我是自愿加班的!(狗头保命)
不管有没有用,你都得去仲裁哦。
其实道理非常简单,你去仲裁了,可能要到钱也可能要不到钱。你不去仲裁,你是百分百就要不到钱的。
小公司确实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但是这是建立在死猪的基础上,如果这猪还没死,你开水烫上去,猪也得叫唤两声不是?
分享一下我亲身经历的一些仲裁流程。
首先你先打个12333(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热线)去咨询一下,这比在知乎上提问要靠谱得多,人家是专业的。
然后先去你公司所在地对应的仲裁中心去提出仲裁申请,登记你的相关资料和信息。
接着就是等,仲裁中心的老师先和公司沟通,当然,要脸的公司这时候就接受调解,和你结清了。不要脸的公司继续和你拖着,一直拖到开庭。
这开庭没你想的夸张,其实就是调节不成,到时间(1-2个月吧我记得),双方去仲裁中心当面对搏,一般这种情况你是稳赢的,但是也要做好所有的证据:银行流水、合同书、工资单、考勤卡,证据越多,对你越有利,不要马虎。我当时就是证据不够多,判决书上损失了几千块钱的绩效工资。
到这地步了,最后仲裁中心会出审判结果,然后通知公司必须根据这个结果和你结清。
不过你不要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仲裁中心只负责出结论和通知你们,其它的他不管。不要脸的公司到这一步仍然不会和你结清,继续拖下去。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公司是真不要脸;一种是公司真的一分钱都没有了,是真的变成死猪了,第二种情况的公司离破产也不远了。
第二种情况也不是没有办法,后面我再讲。先说第一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公司拒绝执行,到一定时限,好像也是1-2个月,你可以带着资料去向去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时候就是正式的打官司流程了,到这一步的时候公司再僵下去,也会有一些制裁的行为吧,我没走到这一步,也不好多说,具体可以问法官。
当然,接着说第二种情况了,其实第二种情况也是接着上面你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时候,但是公司没钱,强制执行也拿他没办法,老板上征信名单了也没有用,因为没钱给你。
这时候有两种方案,一种就是去问社保中心要钱,这怎么会问社保中心呢?原来有的公司创办的时候会向社保中心缴纳一笔保障金,用于各种意外情况的处理。保障金到个人手里是有上限的,好像不能超过3万,可能每个地方不一样。
你可以通过法院的法官,替你去社保中心申请,但是这里也有一个弊端,就是绝大多数社保中心会看申请人数,如果发现就一两个人去申请,他们不受理的。
我们之前公司的不少同事就走到过这一步,当时的公司所在的社保中心,是必须要10个人以上,才接受申请,有一个同事在公司微信维权群召集了超过10个人,由法院出面,最后提交材料,大家都拿到了这笔赔偿金,最后他们向法院送了花表示感谢。
但是如果没有走到这一步的人,就是没有得到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条件的,没有赶上这趟车,如果不能凑齐10个人,就走不了这条路。后来有几个同事因为仲裁的比较晚,卡在半路(仲裁周期是很长的,最长可以半年),最后只能作罢。
第二种方案就是等公司破产了,如果公司确实账面上没有一分钱,可以主动破产,或者由欠债方提出被动破产申请,我们原来那家公司就是由一家被欠了钱的供应商提出了破产申请。
破产以后,会指定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负责破产清算,由他们负责理出来公司一共有多少可以用来还债的钱,这包括被冻结的资金、公司的固定资产(比如公司的电脑,桌子,汽车,甚至公司的商标)能折现多少,全部算好以后,按优先级来分钱,一般来说就是能分多少是多少,实在是没钱也分不出来。这个也要做好一定的预期,像我们公司盘点下来账面上40万被冻结的资金(固定资产还在计算中),而一共欠外面有4-5个亿吧。不过往好的方面想就是,这破产清算,优先会还员工的钱的。
但是破产清算的周期很长,长到也许到时候你都忘了这件事情。我是2021年4月份开始的破产清算,到现在我写这篇回答的时候,即2021年11月12号,一点声音都没有,石沉大海……
所以说有的回答里面说的,公司没钱的时候,你是真的很难和他搞,我们公司原本几个小伙伴,欠款在1万以下的,有一些甚至都放弃了。
我在早先的时候也挺乐观的,感觉劳动仲裁这种东西100%有用,经历了以后才明白,这玩意是宰活猪用的,如果碰到死猪……再严重一点如果是死了的瘟猪……你懂的。
不过即使是这样,我还是要建议你去走劳动仲裁,因为看你现在的描述,这公司还是一头活猪,不管怎么样,哪怕是有50%的概率,也不妨去试一遍。自己可以从中增加一些职场上的经验,也算是给公司一个警告,并不是所有的员工都是老实而好欺负的。否则他们只会有恃无恐。
职场的阴暗面是挺让人窒息的,没经历过的人不会懂的。再说一个黑暗的例子吧,之前一个认识的网友有个朋友因为劳动纠纷去仲裁了,也成功了。接下来他入职了一家国有企业,但是万万没有想到被这家企业的人调查出来他有过仲裁行为……最后又把他给开了。
如果这事你可能觉得我是道听途说,是假的。还有一件我亲眼所见的事情,是发生在我之前同事身上的,他成功入职到一家著名的银行外企,然后对方HR给他一个表格让他填。
我还特地瞅了一眼,其中有一列就是要你填写:是否曾经进行过劳动仲裁。
我不知道这一列放在那儿有什么用……填了是会怎么样,但是至少说明人家是在意这玩意的。而且你也不太好乱填,因为表单上面写了,如果有虚假的填写,企业可以以此为由,与你无条件解除合同。
怕不怕?哈哈,行得正站得直,绝不向恶势力妥协,我倒是不怕的。
元宇宙就是大型网游,那些什么元宇宙里的资产就像网游里的装备。
问题是现在还没确定以后谁的元宇宙是统一标准,现在投资根本就不知道你投的这个元宇宙能不能成为标准。
这就好像你现在你想给趁一个游戏火之前先充满氪金以后卖账号,但是你怎么知道哪个游戏会火哪个不会火。
一样的道理,我完全赞同以后元宇宙里的资产会很值钱,现在投资会很赚钱,但是你投哪里啊?你投了Facebook的元宇宙,过两年facebook倒闭了,苹果发布VR眼镜成为元宇宙主导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