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美国前财长称,全球经济或将迎来日本式停滞,如何解读其发言? 第2页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Odysseus 的答案中,描述的逆周期操作很有意思。简单的说,就是民间自发、或者政府指定一个标的,然后这个标的就会不断的升高估值,成为新的增长点。

就像管仲那样,让天下所有的富人都给国家一匹马。富人如果没有,那就国家先卖给他,然后再收上来。这样马的个数是没有变化的,但是因为富人纷纷求购马,马的价格一路飙升,增长点就有了。

在现代社会,国家强制人去贡献私人财物不太行的通,那就通过洗脑的方式,灌输给大家什么是重要的,让大家追捧这个概念,然后一样达到类似的效果。房地产、碳排放、新能源、元宇宙都是一样的道理

我想继续探讨的是,这种方式造成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如果随便指定一个标的就能完成经济增长,那世界早就成永动机了,不会出现滞涨这种事情了。

增长的过程GDP上升,上升有两种:坐地涨价涨出来的,和通过劳动劳动出来的还是有区别。在前者的情况下,是纯粹的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本身并不造成社会总产品的增加;而只有后者才会造成社会总产品的增加,也就是真实的增长。

简化一下,假定在一个世界里面只有三个人,三种矿藏;金,银,铜。A和C手里全是金子,B手里全是银子。这个世界的共识是金子的价值高于银子高于铜。

现在外星人来了,把A,B和C都洗脑了,价值变成了银的价值高于铜高于金子。

那么B就取代A和C,成为了新的富人;而A和C则会从躺平的状态开始奋斗,去挖银子,来增加自己的财富。

所以通过「指定新概念洗脑」的方式,也就产生了两个效应:一方面,是分配效应,B在这里是坐地起价,没有让财富发生任何变化;而另一方面是激励效应,这个世界的总产品还真的增长了,因为把A和C从躺平的状态激活了。

考虑到之后B可能躺平了,所以B不干活了。那么就世界的总效应而言,A的奋发和B的躺平互相交换,所以世界的增长就来自于C的奋发。

用这个分配瞬间改变的小故事照进过去中国奋发的过程,会发现很契合。

改革开放的巨大红利让原来层层叠叠的有序分配体系变得弱小而无助,之前人们所追求的国企编制和工人身份,急剧贬值;而大量的在原有体制内不能出头的人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这种分配上的改变,激发了整个社会的活力。举个例子:房地产价格的提升,让少数拆迁户们凭借运气也获得了巨大的财富直接躺平,而大多数高学历的精英则不得不得兢兢业业的工作来获得容身之地——这个过程对个人来说是痛苦的,但是对社会来说生产力是增加的,因为「让有能力的多工作,多创造」,社会总产品才会增加。如果还是像以前那样,高学历毕业出来,房子不值钱因为是分配的,所以直接大城市有一套房子住上了,那他们工作的动机不就减弱了么?

如果有能力的人都能舒服躺平了,那社会怎么进步呢?到目前为止,社会的进步就是通过一代代人「这山望着那山高」,不断的追求各种社会地位和财富的标的的过程中,而产生的。未来是不是能够产生完全靠着自身成就感的驱动,不依赖于外物的成功过程,我们现在不知道,希望有。

所以这种指定概念的方法,本质上依然是凯恩斯的。只不过凯恩斯是通过真实的发钱来改变财富的分配,从而引起激励;指定概念则是通过修改人们的效用函数来改变财富分配,同样引起激励。


既然是凯恩斯的,那么就有灵不灵的问题。社会进步的核心是人的创造性。通过改革也好,洗脑也好,人为的制造稀缺性也好,总之当上述手段有效的时候,通过改变分配,成功的激发人的创造性。有了科技的发展,就带来了新技术的发明,和全要素生产力的提高。

这一环套一环,并不是水到渠成的。而是需要一点运气。比如碳排放概念一飞冲天之后,人类在碳排放方面的努力,是否能够落实为真实的长期增长(短期是一定的,没有疑问),这个并不好说。

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人们大都喜欢微创新,做点具体的事情,加以改进就能获得可观的财富,谁去追求高风险的空虚而宏大的概念?而在经济停滞时期,往往是各种宏大观点百花齐放的时候——因为这些观点都在互相竞争,希望能够成为今后几十年的长期增长点。

如果全球经济真的赢来了日本式停滞,那么我们在未来将会看到一个百花齐放、「大师」频出的新时代。


user avatar   vinneso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这么多人的邀请,可惜我不能一个一个放上来。

我想分享几点,是我曾经犯过的错误...以及一些遗憾,我想这一次我能做好一点

  • 经济处于低点不用怀疑,经济趋势很糟糕也不用怀疑,经济预期比较一般也不用怀疑,看市场就看得出来
  • 每个经济低点,说Japanization的人都很多,09-11年也一样,之前可能也有但我没经历过谈不出什么心得
  • 经济低点你有两个选择,继续赌周期起不来,赌一个新周期,赌新周期赔率大胜率其实也不低,赌周期起不来赔率不高胜率其实也不高
  • 新周期成功的关键可能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话题:政府的逆周期能力,更准确了来说:政府创造新要素的能力
  • 但即便如此,你去逆周期,你也不知道周期的高度是多少。一个实证案例是,你如果在2010年逆周期,你去买银行赌全面复苏,你倒下了,如果你在2010年去看苹果产业链,你升天了。所以大家这次学乖了。

说明全球日本化是很简单的,方法也很多,实证或者逻辑都可以,但我比较喜欢这个,联储自己的研究,看历史的R-Star,一个直接打脸他们副主席威廉姆斯的working paper

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说利率的归零,从2010年就开始了。大部分来源于GDP增速回不到之前的那个趋势线。

所以实际上,在2009-2011年,也就是那个触碰到0的位置的时候,也有一堆人说日本化,说将来经济会不会很糟糕。但那个时候的主流想法是:

经济会反弹,当时欧央行对于未来通胀预期依然很高,原因是商品价格依然很高。那个时候大家觉得经济不会在低点停滞很久,所以我们看到了几个现在不能理解但当时非常合理的情况

  • 欧元区担心QE会把长期通胀预期从2%提高到4%,实际上过几年他们就要危机了
  • 中国对于经济增速依然抱有很大的期望,当时逆周期买银行的人也不少。前几年银行利润增速30%+
  • 美国看到经济复苏不达预期就QE,觉得经济“应该”要回到之前的趋势线上。

总结一下,在2009-2010年,在全球经济经历了中国带来的Super Cycle之后,大家对于过去的高速发展非常沉迷,觉得过去一定就是未来。觉得中国经济的发展路径可以持续,其实2013年中国就开始说自己的债务增长有问题不可持续,然后2015年经济增速见顶,2016年开始去杠杆,2020年大家才明白,原来真的China Cycle Ends,然后2020年年底,我记得ICSG的年会上,Woodmackinze第一次说,将来全球铜的需求里面,中国的不占多数。

这说明了两点

  • 人往往具有路径依赖且缺乏想象力,总喜欢把过去几年的事情往未来线性外推
  • 意识到事情的反转需要很多时间,从2013-2020年,一个大而广泛的经济概念才被接受
  • 这个过程中,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可能已经走完了自己全套的生命周期,比方说2010年由Iphon4带来的移动互联网狂潮

那么如果把你丢回到2010年,你眼前有三个选项

  • 你是乐观主义者,你看到了从80年开始的利率下行狂潮触及了0,你觉得要反弹了,你去多银行
  • 你是悲观主义者,你认识到了中国经济不可持续,你去空黑色系和商品多债券
  • 你是个鸡贼的乐观主义者,你没有去无脑多银行,你去干苹果产业链,当时你只看到了一个Iphone4,无论你是买硬件,买软件,你都爽翻了

然后时光到了2021年,你发现tmd全世界都是鸡贼的乐观主义者,没人买银行都在买新能源....所以历史之所以不会简单重复,是因为人是有记忆的...


那我们来思考一下,如果你要去赌一个新周期,你应该赌什么,看什么?

为了防止新能源,iphone这些经验对我的干扰,我来从古老的知识里面汲取一些营养,这是个非常经验主义的做法,但有些时候非常有趣

张亚光先生的研究中,古代逆周期四种办法,休养生息,制度创新,兴修水利(搞基建),技术创新。休养生息是个有趣的点但我们之后再写,制度创新太难了,技术创新可遇不可求,基建是个最简单的办法。所以这也是凯恩斯和中国无缝衔接的原因。核心在于,钱从哪里来?

古代中国经济周期的研究,往往离不开管子,管仲是怎么逆周期的呢?有几个例子

桓公曰:“曲防之战,民多假贷而给上事者。寡人欲为之出赂,为之奈何?”管子对曰:“请以令:令富商蓄贾百符而一马,无有者取于公家。若此,则马必坐长而百倍其本矣。是公家之马不离其牧皂,而曲防之战赂足矣。”

由于齐国要搞战争,民间借贷很多,齐桓公非常人性化管理,想要免除债务,然后想知道从哪里搞钱,管仲说,让拥有债权的富人们每个人买一匹马给国家,如果没有的话国家卖给他们,这样子马的价格涨一百倍,国家一匹马没有少,钱就有了

是不是有点意思?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桓公曰:“天子之养不足,号令赋于天下则不信诸侯,为此有道乎?”管子对曰:“江淮之间有一茅而三脊母至其本,名之曰菁茅。请使天子之吏环封而守之。夫天子则封于太山、禅于梁父。号令天下诸侯曰:‘诸从天子封于太山、禅于梁父者,必抱菁茅一束以为禅籍。不如令者不得从。’”天子下诸侯载其黄金。争秩而走,江淮之菁茅坐长而十倍,其贾一柬而百金。故天子三日即位,天下之金四流而归周若流水。故周天子七年不求贺献者,菁茅之谋也。

天子没钱了怎么办?让大家每个人都必须买茅草,不买不行。然后卖茅草赚钱

所以管仲的经济思维里面,要搞钱有两个步骤

  • 找到有钱人
  • 找一个新的不值钱的东西让他们买,政府控制供给然后涨价

这点在千年之后都在用,房地产就是一个让储蓄率高的人民买,控制供给然后涨价的东西。很多人都说地产的依赖性,其实没有的,地产本质上就是一个“马”,一个“菁茅”

所以很多时候看到这个回答下,一群人讨论什么分配的时候,其实政府经常用更加丝滑的方法来完成分配制度的改革。

比方说:

在今天的欧美,当你看到Amazon的Bezos买了Rivian电动车的时候,是否会想起千年前被管仲逼着买马的齐国富家翁?

天子封禅于泰山,一定要抱着茅草么?抱着抱枕不行么?当然也可以。但你能够让诸侯,让国内的有钱人去买马,买青茅,就是你的本事。

所以逆周期在古代其实有两个步骤和一个前提

  • 控制力足够
  • 找到有钱人
  • 找一个新的不值钱的东西让他们买,然后控制供给涨价

在中国第一点是简单的,在国外就复杂一点,需要有很多的传媒宣传

这句你们怎敢如此,是说给那些政治家?还是说给其他人呢?

碳排放,碳水,碳中和,供给受限,元宇宙的精神诉求,都是在这个周期底部被创造出的新要素。他们供给都是受限的,如果没有共识他们一文不值(或者至少不那么值钱)。


综上所述,我们目前的信息有以下几点

  • 经济很糟糕,毋庸置疑,预期很糟糕
  • 从管仲,从古代中国经济里面你发现了逆周期的方法,用强力办法把不值钱的东西卖给有钱人
  • 中国拥有强大的治理能力,国外也用媒体完成了ESG,新能源,环保,碳税的动员
  • 不值钱的东西已经有了,供给也开始受限了。
  • 2010年的例子告诉你,看逆周期可以,但不要轻松看全面的复苏
  • 2010年的例子告诉你,2010年看全面复苏错误了,2020年大家都悲观,该如何呢?

就我自己而言,我觉得碳中和和碳排放是一个可能可以持续8-10年,和移动互联网一样的概念,但目前市场的宽度依然非常窄所以不是特别好,大家依然在车,电池,发电这些地方纠结,其实它的范围可能更广,当然我觉得也不能说错,因为刚开始确实需要爆款和基建投入。

全面经济的复苏需要谨慎,但考虑到市场太悲观,一如2010年市场太乐观,这个选项的赔率其实挺可观的,全球银行股早就跌到了一个妈妈都不认识的市净率,然后大家再也不相信什么发达国家的基建计划。对于利率无比悲观。属于胜率依然很低,但赔率已经不低的交易。

所以全球日本化?这是可能性之一,但历史经验告诉你,现在有一些非常古老的逆周期政策组合拳在实施,你最好不要完全悲观。

最后又忘记了...安利一下自己的公众号 - “培风客”


user avatar   sinsiriu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讲一,日本的问题80%以上可以归到人口问题上。

国家财政,25%用于发放福利和养老金,25%用于还置换债,相当于被老龄化拖掉50%的财政支出。

加上年轻人特别少,消费市场萎缩,投资欲望极低。

众所周知,日本除东京大阪和个别度假圣地之外的不动产是没有投资价值的,每年无数的房产地产被收归国有(老人去世无法定继承人)。

企业招不到人,人力成本极高,加上本国消费市场萎缩,企业也无法扩张。日本目前仅有的还有活力的企业,要么就是JT东电这种数钱公司,要么就是以出口为主的公司,因为本国实在是没人消费,消费市场年年萎缩。企业还招不到、招不起人。

以前在日本生活的时候,银行都是求着你贷款,也没人贷(跟国内早些时间正好反过来),又不消费又不投资生意也不扩大,贷款干嘛?日本的房贷利率低到令人发指,基本上相当于无息按揭,照样没人借。


不论什么样的政策,都是建立在人类社会之上的,不能以人为本的政策,是空中楼阁。

从理论上说,只要无限放水,就一定能引发通货膨胀,但是日本给这个论调打脸了,搞安倍经济学,天量印钞,通货膨胀连个响都听不见,物价都不带动的。

最后还是靠最原始最暴力的手段才能引发通货膨胀——增加消费税。


这样放在我国10年前,那么多钱印出来,物价早上天了,日本就邪乎,印那么多钱,物价动都不动,继续通缩。

一国全是老人,年轻人根本没有,学校大量倒闭,社会的发展终归是靠消费和投资驱动的,没有年轻人,消什么费,投什么资。


在日本的时候去过一些乡下,全城几万人,只有一个卖菜和生活用品的超市和若干医院和邮局邮储银行,没有其他任何商业设施,因为根本没有年轻人。这种城市除了吃财政,对经济有任何正面作用嘛


原则上说,日本的模式是没办法的办法,也是最好的办法,因为自从金本位消失之后,从08年开始,世界发现,任何机构借钱都是要还的,还不起就破产,危机了。但是有一个例外——中央政府。

置换债毕竟是个好东西嘛,左手倒右手,新债滚旧债。10年前后就整天喊日本政府要破产了,这都十年了,疫情期间日本政府印钱印的我都看不懂,不照样好好的。


所以未来低利率、低通胀、低增长、高福利、高货币、高债务是必然的。

这堆词就代表了一句话——消费严重萎缩外加人口严重老龄化带来的社会赡养压力。最后全部会引发财政赤字的货币化和超低利率。


不过超高债务也不是什么问题,在现代货币体系下,中国政府又不可能人民币违约,日本政府也不可能日元违约,大不了就赤字货币化,左手倒右手,然后无限置换债续呗。反正钱又不以实物作锚,只要政府信用不倒,这债就无限滚。。只要能维持社会正常秩序和福利发放,滚多少也就是个账面数字而已。

这也是唯一的办法了吧,我国迟早要用。像日本那样政府滚债总比像我们这样让老百姓滚债强多了吧。


唯一难搞的就是欧盟那些小国,本国没有货币政策的自主权,到时候欧盟可能会有些严重的问题。



说实话,还不如去开发开发东南亚和非洲那些人口爆炸,潜力也不错的国家。毕竟有人才有未来,现在数得上号的国家,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严重老龄化,哪里会有什么未来嘛。


user avatar   doctorw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在疫情下,开工反反复复,出现了与疫情共存的(韩国等),从制造业国家,到旅游为主的服务业国家,资源型国家,投资型国家都出现了问题。


开工不正常,能源供应就出现问题,原材料供应也出现问题,制造也出现问题(比如芯片),企业生产不正常,营收成问题,产品减少,裁员造成收入问题,而疫情下各种户外消费,比如旅游,服务业又处于长期淡季,经济活力低下,经济活力低下,投资就萎靡,钱就跑去容易保值的地方,比如股市,房地产。但那又不是实体经济。生产,消费,投资这三个都在放慢速度,走向停滞状态,这是大多数国家面临的现状。


不管哪个国家在面对新冠有多不怕死,也不管哪个国家的产业链标准化做得有多极致,一个环节上少一个人开工,就影响一个部门,到处都少个人开工,即使换人也没那么快上手。疫情反复必然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全世界都这样,美国不管处于哪个位置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日本式停滞,看的只是数据面上的停滞。日本即使是处于失去的三十年,别忘了日本是有众多制造业品牌撑起来的,虽然有不少造假,但是在全世界行业内的营收能力和影响力也不差,毕竟是世界经济第三的国家,底子的确是有的。不过要看清楚,日本是在社会运转正常的情况下,垂死挣扎还只能是个停滞状态,新冠来了之后,就不是停滞,而是倒退了。


这次和以往不一样。以前不管经济危机怎么搞都好,都是在社会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发生的。这次多了个新冠进来,而且没法控制,更是无差别攻击,不会因为你信仰,立场怎么样就对你手下留情。就是个洗牌好手。


美国高科技的作用是要以市场正常运转作为前提才能发挥最大作用,现在全球的终端消费不怎么行,再牛逼的科技也带不动生产力,只能吃现有的维持生活。这确实很日本,然而,这能撑多久?


现在又有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就是中国。你在美国岁月静好和新冠共存是没错,但是中国整体上是已经控制住疫情的,社会整体运行正常,而且还在点科技树,搞经济转型。今天看,哦没事还在瞎捣鼓跟不上美国的高科技。明天看,哦没事还在捣鼓中没有进展。后天看,哦没事还是和昨天一样。大后天突然来个权威发布,然后美国就傻眼了。到那个时候,可不是停滞就能解决问题的。


美国在1929经历了大萧条,现在离2029还有8年,美国该不会是准备来个百年庆经典再现大礼包吧?那是不是该这么说,给中国8年时间,还你一个百年前的美利坚?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能性很大,其实过去20年的世界经济增长有2个bug:

一个是中国自不必说。

一个是美国,居然在那么大的体量上还能继续维持增长,一路把欧洲甩开。

不过我不太理解为什么是日本式停滞,难道不该是欧洲式停滞吗?莫非怕那么说欧洲人会炸刺?

起码美国现在的花样:大量的非法移民,大规模QE(但是没有直接购买股票),扩大社会福利网,走的是欧洲的老路。

其实这个问题我和很多朋友很早讨论过,停滞本身可怕不可怕没有必要去讨论,因为我们普通人也影响不了啥,需要讨论的是怎么挣钱或者怎么避险。就像不管是次贷还是疫情,都有很多投资的机会。

如果相信是日本式的停滞,那么应该重仓股票,因为这里的停滞是说2000-2020,央行下场买股票或者直接刺激。如果相信是欧洲式的停滞,应该买房子,因为移民和扩大福利网加0利率,可以看看0利率之后欧洲的房价涨幅。


user avatar   wang-ming-47-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得太直白,还没发出来就被删了。

日本是全世界资本国家的最终未来。


日本失去30年的实质,是放弃人口再生产,

通过国家财政,置换居民债务,将清算周期延后。

通过拉长周期,熬死几代人,熬老年轻人,以高度老龄化为代价,换来社会稳定。


我此前多个回答分析过,社会危机的实质是年轻人的生存危机。

当社会不能,也不想给年轻人提供上升空间时,年轻人就成了社会的革命火种。


为了稳定,解决问题,或者减少年轻人就成了最终答案。

所以千万别看到生育率低,就急着大喊,“人口危机了,要多生,要防止老龄化。”


能给年轻人未来,年轻人才是社会的脊梁和推动力。

不给年轻人未来,年轻人就是社会的炸药和掘墓人。


日本,美国已经没能力,也没意愿给年轻人未来,

这种情况下,熬死几代人,熬老年轻人是社会稳定的最终应对。


user avatar   blackwarrior-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滞胀是低利率,低增长,高通胀。

低利率是为了欠债的利息足够小,方便政府借贷不用还多少利息。

但是低利率就说明公司市盈率已经低到跑不赢正常利率,社会大环境普遍没有盈利的公司,国家经济必然低增长。

所以低利率,高通胀就是代表国家一直在印钱救助社会上的企业,收购公司债务,以免社会大规模公司倒闭,全民众失业,引起整个社会崩盘不得不打得毒品止痛剂。

印钱收债虽然会导致低增长,整个社会经济半死不活,继续沉沦,但好歹不是速死,大家还有口饭吃,再熬个几十年不成问题,无非是市面没有什么新企业,社会没啥活力,吃穿用度比较紧张而已。

滞胀相比低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是慢性死亡,但比起经济危机的社会大混乱立即死亡,好歹还是慢性。

所以这个问题就看怎么看。


但是想滞胀有一个前提,就是本国货币的稳定性相对较强,国家工业结构在国际上供应链比较重要,本国的高债务不会丧失对国家的信心。

日元长期以来是外汇里的避险货币,在国际上还比较受欢迎,日本工业还有很多老本可以吃,汽车工业以及很多尖端工艺都还不错,民生用品也比较发达,金融业回旋的余地比较大。

所以国际黑天鹅事件发生时,日元都会有短暂的上升,因为资金会跑到日元上避避风头。所以日本高达gdp3倍的债务不声不响也撑住了,这才是能够保障半死不活滞胀的前提。


而国家上绝大多数国家可根本没有日本这个条件,少数发行债务不会引起雪崩的国家才有资格滞胀,大多数国家这么搞,会直接死亡。


不知道现在还有几个人记得90年代末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从索罗斯狙击泰铢开始,东南亚接二连三的经济危机开始爆发就是因为,东南亚的债务极不健康。

高债务加货币的自由兑换,一旦引起恐慌,信心就迅速崩盘,因为你基本面不行,经济结构不行,再加上高债务,别人不会对你恢复经济有信心。


现在世界上能玩高债务的国家根本没几个,欧盟是用共同货币欧元的,你想本国借贷,那是需要欧洲其他国家都同意的。一旦到了危机时刻,你以为德国法国会为了你们国家的失业率,让整个欧盟的债务增加,随便给你一国发行一堆欧元,让你们国家变相增加财富?

那是开玩笑!你看看希腊危机时候,意大利经济出问题的时候,葡萄牙西班牙债务危机的时候,德国人怎么说的?

那我们的钱救你们?那是做梦,你自己调整你自家的问题,钱呢有个几千万可以给你,但至于你们欠的几十个亿,自己砸锅卖肾吧!


未来如果欧洲国家想维持滞胀,欧盟必然会解体,财权都不在自己手里,你哪借来的债券?


至于其他国家,土耳其就是前车之鉴,看没看到里拉价值从16年到现在已经崩了一半,这才是真实会发生的事。


其实经济危机已经很快就要来了,大家都自求多福吧,美国佬想的滞胀局面可太天真了,你以为谁家都有你们的核动力印钞机?

中国也不敢随便放水的,房价再高个一倍,通货膨胀再起来,就业人口和工资上不去,那也是要有大麻烦的。

接下来10年,会有一个接一个的国家撑不住自爆,国际政治怎么变化还不好说呢,现在就是一战的前夜,后面的事情谁也预测不来。

现在就是八仙过海,各凭本事了,看谁家在这个经济要萧条的时候撑得住,谁家都没余粮,各个国家自求多福吧。


user avatar   present-is-gif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2021年9月28日,我就写了一个回答

回答里已经预见美国很可能重蹈日本的覆辙。

当然在美国人眼里也许美国就是世界。

日本是怎么停滞的呢?

第一,美国限制了日本的产业升级

第二,日本没有办法再扩大产能,低端产业都转移到亚洲他国

第三,日本政府为了维持经济增长,拉动内需 ,不断增加货币供给

然后,日本就蹦了,整整30年没有缓过来。

如果看看今天的美国,我们会发现类似的状态

1.美国的产业升级变慢了,5g,人工智能,半导体,电动车等各个领域无法独霸,于是垄断利润不复存在。

2.美国没有办法扩大产能,因为产业链不全,

3.持续增加的货币供给都变成了泡沫,无法拉动经济。

所以美国今天跟当年的日本有惊人的相似。


user avatar   shi-jie-xian-bian-dong-lu-l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这个,估计有人会攻击我。但我必须得说实话:

你们以为资本这两年疯狂的炒作各种概念是为了什么?

前几年炒作区块链,VR,AI,这几年炒新能源,元宇宙。

资本也在找,找最有可能是未来的方向,为什么不投实在的项目?因为实在的项目,它在近未来里根本做不成啊!

举个例子,可控核聚变,建成了人类再也不用担心能源消耗,重要不?伟大不?为什么没看见资本一窝蜂的往里投资?为什么永远是50年以后?

全球经济的停滞源于近年来科技的停滞。

英国的崛起带来了工业革命,法国,德国和美国带来了第二次科技革命,苏联和美国引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但幻想乡的崛起,单纯带来了新的市场(甚至比起消化的生产力来,还不够大的市场),却并不是因为科技发展,也没带来多少科技发展。

当非洲,印度和广大贫困国家工业化水平上升后,也会迎来幻想乡之前的那个快速发展期。问题在于,上升完之后呢?

简单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教给我们:“一个封闭系统的熵必然会增加。”在科技停滞的前提下,亚非拉的工业化上升,必然会带来“发达国家”的发达程度下降,美国或许可以靠航母和美元霸权来撑一下,但其他“发达国家”怎么办?

所以我预测过,2050年的我们未必能超越2020年的欧洲,却很可能超过了2050年的欧洲。不要以为发展是自然规律,事实上人类历史大多数时候充斥着倒退与战争


user avatar   ge-wei-44-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意思就是今后几年可能没有什么太大的经济增长点了,而付出的费用和支出一点不会少。而且之前因为经济增长时期的借债到期偿还,日子会更难过。




           

相关话题

  特朗普宣布「重启美国」计划,称疫情不严重的、符合标准的州甚至「明天就可以开放」,美国疫情到拐点了吗? 
  安徽经济还有希望吗? 
  这张民国十八年,面值500万的金圆券是真的吗?1929年时的购买力又有多少? 
  在华尔街工作的数学博士的研究方向一般是什么? 
  12 月 8 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逼近 6.35 关口,创三年半来新高,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信息? 
  牛奶宁愿倒了不给穷人,那么房子会大降价卖给穷人吗? 
  交易到底交易的是什么? 
  如何评价人民公社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为什么现在任何东西的消费都在上涨,不只是物价 房价这些,看病 吃饭 奶茶 小吃 人情来往等等? 
  在中国现行体制下,如果政府要提高生育率到2.5以上,需要如何做? 

前一个讨论
网购临期食品成为潮流,市场规模超百亿,年轻人网购临期食品都有哪些原因?
下一个讨论
我们会迎来一个大面积失业成为常态的时代吗?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