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2020 年我国出生率跌破 1%,创 1978 年以来新低,这一数字意味着什么?对我国发展有哪些影响? 第4页

                       

user avatar   shen-bai-bai-b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这个新闻,有些触目惊心。大家可能不理解这是什么概念,那么给大家科普一下:平均每对夫妻生育2.1-2.2孩,才能维持代际更替,人口达到相对稳定的水平!

虽然都知道大家不愿意生孩子,但是如此低的出生率还是令人震惊。

低于1%意味着当下出生的孩子数量只有他们父母的一半都不到,在养老、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这个出生率可以说严重影响到国家、社会和民族了。

很多人总说现在生养孩子成本高,压力大,生不起是导致生育率低的根本原因,但除了这个原因以外还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

1、现代人是“社会人”,即使养成材了也是国家栋梁,要把时间精力和价值贡献在社会上,对父母的回报其实很有限,要是不成才父母就得兜着,怎么看都是赔本的。而在古代子女在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的私产,父母可以决定子女很多东西,这在现代不可能,现代子女遵循的是法律和社会规则。

2、现代人更自我,强调个人成就而不是家族成就,因此更愿意自我实现而不是为家族贡献。

如果这两个原因不解决,那么再小的压力和成本,生育意愿还是上不去。

可能还有人觉得,出生率低好啊,人少资源多,那以后能过得好了。这样想就太简单了。如果一个国家的出生率过低,那么社会结构中年轻人占比就会少,老龄化就会加重,就可能出现未富先老的不利局面,导致经济的衰退,从而进入负反馈循环中。

西南某大学的调查研究表明,房价每上涨1%,人口出生率就下降0.2%。目前房价仍然保持在高位,这预示着人口出生率还会持续下降一段时间,直到房价出现明显的拐点。高房价直接影响结婚率,结婚率下降,生育率没有可能会增长。


user avatar   zhuan-yi-de-sa-j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很多人都说什么房价啊,工资啊,996啊,这说明你们还是想要孩子的,只是环境不允许!

我和你们不一样,我本身就不喜欢孩子,世界发展到现在,比生孩子有意义的事儿太多了!!!我觉得孩子浪费我的时间,浪费我的精力,有了孩子,出去旅游还得管孩子,还得开家长会,还得天天看着他,有病了还得去带他去医院,晚上想亲热还得等孩子睡着,还得担心他的成绩,还得担心在学校不被欺负。。。。。。。。(还有很多事,我不一一列举了!)这太花费我的时间了!

生孩子是个选修课,照顾爸妈,老婆是必修课!我不想修这门选修课!

即使我的资产到达3000万,三百亿,我也不想花时间,我这辈子就30年大好时光,浪费在孩子身上,白来人间一回?

最后,我想说的是,生与不生,是选择问题

对于生孩子的人,他们选择的人生是,年轻这些年辛苦,老了有所依靠!但是这样做,有风险,你孩子不孝顺怎么办,不管你怎么办,或者天天996陪自己媳妇都没时间,更没时间管你怎么办?

我选择的人生是,年轻时候,身体机能最好的时候,享受人生,老了,味觉不好,触觉不好的时候,本来就很辛苦了,再辛苦一点我也不怕!即使有孩子陪着我,照顾我,也不能回复我的机能!


user avatar   minsky-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超高的社会生活成本使得女人回归家庭生孩子的做法完全行不通,大部分男人根本做不了家庭生活里供养者的角色。

当年轻夫妻计算清这一点后就不会生育。毕竟妻子不工作只靠丈夫养是真的会饿死。

当丈夫做不了供养者,为了生存妻子必须去工作,为了工作必然不能生育。

要挽救生育率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剥削未生育人群去补贴生育人群,而不是让男人去补贴女人。

毕竟夫妻两作为利益共同体,你让他们中的一个对自己另一半打拳是不现实的,人家只想从你身上捞钱。


user avatar   lin-xiao-63-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口的很多模式真的是拥有强烈的惯性。

比如,朝鲜族和女真系满族(占满族30%多),自从建国后,生育率就始终排在全国垫底(低于东北平均),但是改开之后,移民北美的比率在大陆人当中却一直高居前列。

韩国和东北的模式,是少生、从而更有条件让子女去一二线定居/出国留学。所以韩国自从2001年生育率低于日本,却在同年开始连续二十年留美学生高于日本,而韩国人口基数只有日本40%。东北也是因为如此,留学移民的比例远高于华北。

由于美国有姓氏统计,所以很容易看出大陆移民速度的前几名:

1、福州人;2、女真系东北人(集中在沈阳/哈尔滨的程度远高于东北汉人);3、朝鲜人(国语拼写姓氏的这部分就能排第2);4、广府人(国语拼写);5、温州人;6、东北汉人;7、其他江浙人;8、闽南潮汕人。

而比率最低的,则是北方内陆地区。

下面这个是选取了一些大姓和特征姓氏,所计算的移民率倍数,以排名最低的为1.00。


朝鲜民族的人口大挪移:


user avatar   pureri-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年我国人口负增长已经成为定局,可能去年人口就负增长了,今年出生人口就1000万左右,如果还不加快切实降低生育成本,以我国当前年均出生人口减少约15%的速率,那么明年出生人口降到800万级别,2025年出生人口降到500万级别就近在咫尺了。

一个国家最核心就是人口(生产和消费),尤其是人口结构,倒金字塔结构会不稳定,很容易坍塌。

未来几年,我们会深刻感受到人口老龄化深化和生育率下降的影响力,比如婴幼儿商品(奶粉、衣物、童车等)等越来越不好做了,农村以及小城镇的学校学生越来越少、空置教室越来越多。

现在还不抓紧时间挽救生育率,减缓老龄化。5年后,最后一波婴儿潮都30+岁,更加生不动了,就回天乏术了。前几天针对某个研究论文,我在星球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对于人口,我早就系统性研究过了!

绝大部分人只有在21年7普数据公布才能看到人口锐减的事实,然而,我早在18年就看出来了,并且精确算出人口负增长和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年份。人和人在视野的宽度和广度以及思考的深度,差距真的很大。

19年初,我回答过一个关于日本出生人口的问题——《如何看待日本2018年出生人口92.1万?》该问题是19年3月回答的,但是,关于人口的内容,我18年初就思考过了。

该文章明确表示:大约在2021-2022年,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持平。这之后,我们国家的人口将开始负增长。

因为你要知道日本才1.28亿人口,我们国家14亿人口。换算一下,如果日本是14亿人口,出生人口大概1000万人口,还是很可观的,因为别人是发达国家还是人口老龄化的国家,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错了。

相反,你看看我们国家,18年出生人口1500万,虽然比1000万多得多,可是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而且还是压抑几十年的计划生育后开放二胎取得的,并且别忘了我们18年相较于17年新生儿锐减200万,而且我们还只是刚刚步入人口老龄化的,还没深入。

其实我们国家相较于日本更严峻。

五年之内,我们国家人口大概率负增长。(18年初的判断)

记住:人口结构将是理解中国未来大政方针和经济活动的根基。

理解了这五个字,才能理解七普数据公布以来一波实施全面三胎政策、打击课外辅导、教育双减、抨击996(互联网平台企业老老实实取消大小周以及加班制度、多招人)、房地产剥离教育属性、全方位限制房地产融资(这个持续3年,疫情短暂中断)、延迟退休讨论这么频繁、四川攀枝花与甘肃临泽奖励多孩生育、广西陆川调查高龄单身男性……

当初很多人还不以为意,直到七普以后政策雷霆之势滚滚而来,有些人才后知后觉恍然大悟,更有些人还在糊里糊涂过日子,对大时代的深刻变化无动于衷。

7月20日,国家发布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官方亲自承认了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不可逆转,只能“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

那么,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减缓呢?

1、为什么要促进生育?

(1)人的二元性

对于促进生育的重大意义,《决定》已经明明白白解释了,详见第1、2条。

首先是我国老龄化速度太快了,“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并且人口老龄化会影响我国的方方面面。

我曾经说过:经济的运行归根到底是人的生产与消费。这句话体现了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人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劳动力”还是“消费者”。这句话对应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人力资本支撑内需支撑”。

十四五规划有两个战略,一个是产业升级,另一个是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当然是需要人才支撑的,也就是需要人;而消费升级呢,还是需要人。

理解了人即是“劳动力”还是“消费者”的二元性,就不会说出未来是智能机器人自动化社会,不需要人了。因为,机器人不会帮你消费,机器人只会加速财富集中以及扩大贫富差距!

(2)老龄化过快的坏处

对于老龄化过快的坏处,此前央行那篇文章已经分析了(旧文《【完全解读央行论文】人口老龄化是今后我国所有问题的基本盘!》)。

核心观点——“人口红利是个暂时的机会”——一针见血道出了人口红利的真相。当前,我们的人口红利正在急速消失,对应的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已经走到了要为人口红利还债的关口了

当下,市面上有部分人喜欢简单线性的从“人口减少,人均资源/财富就会增加”的角度认为人口减少就是大利好。

这是大错特错的,因为人口的非合理减少/老龄化,很可能造成经济衰退,这样意味着社会的财富减少。因为适龄劳动力的生产减少,而老龄人的消耗增加。此消彼长,如果社会财富减少的速度大于人口减少的速度,人均财富就会减少。

我们当下面临的老龄化严峻性,还能用合理范围解释吗?

2、提高生育的方法

该决定提到了两条措施,分别是“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和“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1)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这一条国家已经在做了,北京、宁波等地都出台了暑期托管服务,不仅如此,7月13日,教育部新闻通气会上《介绍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和暑期托管服务工作有关情况》描述了全托模式。

更加教育部的描述,我所预想的的【学校全托模式】即将成为现实,当然不排除学校将放学后的托管与机构公司合作。

现如今,很多城市的小学生下午不到4:00就放学了,这对于普通上班族的双职工家庭要是没有其他人帮忙,肯定无法兼顾;而且普通职工家庭周末加班是随处可见的,可能双休日都没法照顾孩子。

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三点半”放学现象导致“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后果,“三点半”难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5+2】政策就是针对这个痛点的解决方案,也不知道哪个专家提出减负导致小学生4点不到就放学的,典型的枉顾实际情况拍脑袋决策!

教育部7月13日召开新闻通气会有几个信息值得关注:

其一:暑期托管服务应遵循学校主动、社会参与、教师志愿、学生自愿、公益普惠等基本要求。

其二:要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对家长接孩子还有困难的学生,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

解读1:“学校主动”表明暑期托管以学校为主体实施,“教师志愿”中虽然写的是“志愿”,但是,估计每位教师“轮着来”是跑不了了,而且我可以想象为了防止一些老师不情愿,“志愿经验”将和评职称直接挂钩!“学生自愿”则给予有条件的家庭极大的灵活性。

解读2:【5+2】模式教育部说的清清白白,“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就是为了解决双职工家庭与学生放学早的矛盾,不过这也得需要国家强制955上班制度配套,如果两个家长都得加班,那么也难办,不过,对于这样的家庭,可以得到“延时托管服务”。

(2)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实话实说,本部分的措施力度还是不够,生育方面的措施没有明确的数字支持,最好的一个措施可能是税收减免,也就是:

研究推动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对于大家所关注的“取消社会抚养费,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将入户、入学、入职等与个人生育情况全面脱钩”。这些明明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能视为鼓励生育的政策,我们不能因为以前不合理的措施取消了,仅仅是回归本来的样子,就把这个过程当做一种激励措施。

总的来说,就目前的鼓励生育的力度,还是比较初级,还没有实质性的、让人为之一振的措施出台。刺激生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一个过程,绝不会仅此而已!

3、结尾

我国未来半个世纪,人口老龄化才是最核心问题。为了提升生育率,国家政策先从教育入手,房地产泡沫这个最影响生育率的大山绝对也逃不脱被抛弃的命运!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不仅是房地产完成了历史使命,而且,如果处理失当,有可能造成经济(甚至国家)整体衰退,与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相比,房地产算不了什么。

重要提醒:更多深度前瞻性文章,详见公众号【悟空新之助】和【悟空价投】(公众号谨防假冒)。


user avatar   lance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帮人yygq的,

国家哪次不比你们更懂?

国家哪次真正想干的事情干不成的?


艰苦奋斗,实现梦想。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


user avatar   zhu-rong-sheng-2-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想到我们这批8090后到五六十岁还可以焕发人生第二春,为国家促进中老年再就业添砖加瓦,我就浑身充满了干劲儿。

一想到可以像奥斯特洛夫斯基一样,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我就热泪盈眶。

所以无论何时,我都相信专家的话,这不会有任何影响,任何危言耸听的人,其心可诛。




user avatar   kong-chao-qing-nian-qi-shi-tuan-tuan-m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历史总是在不经意间展现它的相似性。

先讲个故事

1868年3月11日,清晨,大雾,一看就是跑路的好日子。那天早上,早起遛弯儿的纽约市民就瞧见,伊利铁路公司大楼门口,呼啦冲了出来一群人,他们开始疯狂逃窜。每个人身上都背着个鼓鼓囊囊的包,包里装着什么,票据啊,证券啊,账簿啊,还有大量现金。总之一句话,这些包儿值钱。

这架势,铁定是过于敬业的劫匪,,大清早的把铁路公司给劫了。这得追啊,警察追上去一瞧,原来不是劫匪。这些人是那栋大楼的主人,伊利铁路公司的董事们。

前面跑的最快的那位,是伊利铁路公司的总裁,,70多岁的老大爷,华尔街大佬,丹尼尔德鲁。

这你就要问了,究竟是谁,这么丧心病狂,逼得人家70多岁的老大爷,奔逃在寒风凛冽的大街上,给你们说,是另一位70岁的老大爷,美国当时的首富范德比尔特。

俩大爷打架,这剧情有点熟啊?

美国的铁路事业 ,是一段波澜起伏的激荡历史,至少让美国诞生了大量富豪。19世纪中期,铁路是妥妥的支柱型产业,就像现在的信息产业一样重要。所有的大国都大搞铁路建设,美国也不例外。

按理说铁路这种公共基础设施,大家都是国家主导修建。但美国不一样,大美利坚,走的是美国特色资本主义道路。由国家主导经济建设,根本不符合美国的基本国策。

但是,修建铁路,投资巨大,回报周期特别长,沉没成本特别高,私人资本根本不会主动参与这事儿。

国家不能参与,私人资本不肯参与,这铁路还非修不可,那咋办呢?

议员们一拍脑门儿,我们可以送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让无利可图的事变得有利可图,不就有人修了。

自1850年起,美国密集出台了大量政策来补贴私人铁路公司。包括但不限于,现金补助,低息贷款,减免铁路公司税收,派技术人员帮忙勘测路线。尤其重要的是,赠送铁路沿线两侧的土地。据1850年《土地赠与法案》1862年《太平洋铁路法案》规定,每修筑一公里铁路,就可以得到1.6万-4.8万美元的贷款,以及铁路沿线两侧,约640英亩的土地。

“你们往西部看,那里大片大片无主的印第安人土地。去修铁路吧,去占领它们,以后就都是你们的了。”

据统计,自1850年- 1871年,国会以及州政府,一共给铁路公司提供了,贷款6500万美元,赠与铁路公司土地1.8亿英亩,合计约73万平方公里。

好家伙,这只比东三省只小了一点点,相当于美国政府向铁路公司,赠送了12个通辽。

以前不懂,美国最富有的财团,怎么都是这一时期起家。现在我懂了。

如此可观的收益,大小资本蜂拥而上。看上哪块地,就去哪儿批铁路,哪里土地肥沃,就把铁路修到哪里。轰轰烈烈的修铁路圈地运动就此开始。

如此狂热修了十几年,铁路总长度有了,不过修的那叫一个鸡零狗碎,根本连不到一块儿。

好的地方一修修好多条,差一点的地方根本没有。运营更是拉胯,线路重复率如此之高,互相压价,很难盈利。

这时候,一个传奇人物站了出来。“尔等匹夫小贼,你们懂什么货运,铁路在你们手里简直是浪费!不如让给老夫我。”这个人就是我们故事的一号主角,美国首富,范德比尔特。

范大爷是一代商业传奇,少年时代白手起家,靠借来的100美元,买了一艘船,开始了自己一生的航运事业。到1968年故事发生这会儿,范大爷到底是不是首富,其实我也不确定。

不过按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算,范大爷此时的资产,甩比尔盖茨好几条街。

白手起家的故事如此传奇,讲故事的人从来不跟你说:范大爷买了一条船的那100美元,是借他农场主父母的。

范大爷50年代就开始关注铁路事业,但是并没有出手,好的猎人要懂得等待时机。

到了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也打完了,敢反抗的印第安人都屠杀完了,那些铁路劳工,不想给他们结算工资,想要挖坑埋的也都埋完了,铁路泡沫也破了一回了。总之就是脏活累活都干完了,范大爷站了出来。可见,范大爷是个很擅长摘桃子的好猎人。

首富范大爷要以一己之力整顿美国铁路,整顿的方法很简单,遇到大公司就划分地盘联合议价。联合议价是说:咱们谁跟谁呀,自己人打来打去,净便宜那些穷鬼。运费,咱们坐下来,慢慢谈。

不得不说,资本家总是比无产阶级先联合起来。

遇到小公司,那就没那么多废话啦,直接兼并。说道兼并,兼并过程中,绝对不会出现什么

以大欺小 仗势欺人这种事。什么扣押阿尔斯通高管啦,扣押华为董事长闺女啦,这种事,格调太低,首富怎么会做呢?我们要对资本家的人格有信心。

就这样,在钞票和火枪的努力下,到1867年底,首富范大爷已经拥有了全国百分之四十的美国铁路,同时成为,纽约中央铁路的总裁。

百分之四十?这哪里能满足,首富的胃口。范大爷打开地图,盯上了新的目标:伊利铁路。

伊利铁路跟范大爷现有的运营线路,高度重合。而且,他们的董事会,没有把范大爷联合议价的提议当回事。伊利铁路的实际控制人,敢忤逆首富的这位,就是咱们视频开头,在寒风中奔跑着的德鲁大爷。

德鲁大爷那是真白手起家。他起家的100美元是参军补贴。跟首富范大爷不同,德鲁大爷虽然也是铁路总裁,但他对经营铁路毫无兴趣。德鲁大爷只喜欢玩儿金融小游戏,华尔街上的那些小花招,什么联合坐庄,操控舆论,哄抬打压股价,股票注水,股转债债转股,许多都是德鲁大爷的小发明。

总之,德鲁大爷一生致力于割韭菜,最擅长把股东的钱变成自己的钱,是华尔街上最锋利的那把老镰刀。

而且德鲁大爷是最虔诚的基督徒,自己捐建教堂,每个周定期去做礼拜。在华尔街搞金融投机的时候,都不忘替上帝传播福音,大大提高了华尔街的信仰前程度,简直令人感动。

首富看上伊利铁路,德鲁大爷很愤怒:会下金蛋蛋的公鸡,凭啥让给你啊?

范大爷是个讲究人。他喜欢先礼后兵。联合议价不成,就收买股东,安插眼线,准备暗中操控董事会。

结果眼线们被德鲁大爷的坑人水准,吓得两股战战 不敢动弹,生怕自己成为德鲁大爷要坑的那个倒霉蛋。和平手段兼并不成,首富范大爷表示很生气。

敬酒不吃吃罚酒啊,就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做“钞能力”。

首富范大爷统计了下,市场上在流通的伊利铁路股票有251050股,每股合70-80美元,只要收购超过十万股,就可以实际控股伊利铁路。

1868年1月26日,范德比尔特先收买一位法官,让这位法官出台法规,禁止伊利铁路发行新的股票。然后首富范大爷向首富的朋友们融资,开始囤积伊利铁路的股票。

这种行为放在现在,那叫恶意收购,不过那是个无法可依的自由年代嘛。范大爷对接管伊利铁路很有信心。

听说首富要恶意收购伊利铁路,德鲁大爷是什么反应呢?德鲁大爷听说后,一蹦三尺高,高兴得直拍大腿。

天天割韭菜有什么意思,老夫要收割首富。范老贼大爷这回让你开开眼儿,给你见识见识什么叫“金融创新”。德鲁大爷也开始摇人儿,呼唤了自己的两位小弟,菲斯克和古尔德。

菲斯克是个非常有魅力的胖子,黑白两道,官商两界,都非常吃得开。

古尔德,是波士顿财团领头人,早期对冲基金的创建者,资本大鳄索罗斯那种人的老前辈。

华尔街上至今流传着这俩人的传说。但在这个时候,他们还算是小人物。

就这样三人组成小团伙,分工明确,而且不讲武德,开始算计70多岁范大爷。

菲斯克去收买了纽约其它法官,反弹了对面法官的法规。

这你又要问,纽约的法官咋这么好收买呢?

当时纽约州议会出台了法案:

“法庭不能只根据证词证明对方有行贿受贿罪,非行有核心证据作为旁证”

在那个没有录音不能偷拍的年代,专门出台这样的法规 ,就是在说,私下里现金行贿受贿,永远不会被定罪。行贿受贿,变得合理合法合规了。

所以,1868年在纽约,养几条法官,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经商。

此时,德鲁大叔手中不仅有2.8万股的伊利股票,有300万美元的可转债。这些可转债随时可以转换成3万股的伊利股票。

可转债也是德鲁大爷的小发明。些债券不仅可以转换成股票,还可以从股票再转换成债券。

那可真是,进可投机退可生息,谁听了都得说牛逼。也就是说,德鲁大爷可以让伊利铁路股票的流通量,随随便便上下浮动个百分之十。

德鲁大叔还是伊利铁路的财务主管,完全可以利用职务发行更多的债权,再把债权转换成股票投放到市场。

听说首富在暗中囤积伊利股票,德鲁大叔和他的两位小弟开动核动力印刷机,疯狂印股票。

也就是说,范德比尔特收购的伊利股票,几乎全都是德鲁临时加印出来的。

可怜的首富范大爷,越买占股比例反倒越少,永远也不可能通过收购股票掌控伊利铁路

等到范德比尔特反应过来时,他已经买进了700万美元的注水股票,大约有十万支。这些股票实际上一分钱也不值。

更可怕的是,范德比尔特假如现在认怂退缩,伊利股票马上就得断崖式跳水。那700万美元可就彻底打水漂了。1868年的700万美元,首富也经不起这么折腾啊。

范大爷这一生哪里吃过这种大亏。1868年3月11日清晨,范德比尔特把他养着的那条法官从床上踹了起来,让它马下令逮捕整个伊利集团。

一旦被捕绝对没有好果子吃。董事们迅速收拾好所有能带走的现金和票据,赶到码头,乘船去了哈德逊河对岸的新泽西州。当时的大美利坚,刚刚打完南北战争。政府比现在的美国还要散装。

虽然只隔着一条河,纽约州的法令对新泽西州来说,就是臀部排放的气体。新泽西州政府,也十分乐意给对岸不那么讨人喜欢的纽约州添添堵。

就这样,两大财团以州为据点,开始争夺伊利铁路的控制权。范德比尔特的财团在纽约操控法院和议会,准备合法接管伊利铁路。但是财团要接管的700万美元,和伊利铁路的所有票据,都在新泽西银行保险柜里。

而德鲁集团虽然有伊利铁路在新泽西的特许经营权,但伊利铁路的主要业务还是在纽约。两大财团就对峙了起来,谁也奈何不了谁。

就这么个档口上,有议员提交了一个法案。该法案要将伊利铁路公司之前的所有行为都合法化。

这个提案如果通过,那范德比尔特的700万美元彻底打水漂,再也要不回来了。

如果不通过,德鲁财团就得把钱吐出来,并且余生得在班房中度过。

这个提案都不能说是不要脸,简直是太不要脸。这是对着两个财团喊:快来给爷送钱,谁给的多,爷的议员就帮谁。

议员们终于扬眉吐气,占据了主导地位,不必再摇尾乞食了。

双方共计行贿百万美元的时候,事情又僵持住了。

古尔德开始操控舆论,大声疾呼:伊利铁路和纽约中央铁路绝对不能同时操控在同一个人手中。吃瓜群众一听,是这么个道理。舆论渐渐偏向德鲁集团。

范德比尔特发现,就算自己打赢了德鲁集团,也得不到伊利铁路。大众反对他同时控制两条关键铁路。

双方渐渐都有了和解的意愿。资本家的世界,哪有什么永远的敌人。

经过一番接触和讨价还价,4月19日,范德比尔特集团和德鲁集团达成庭外和解。德鲁集团回购部分范德比尔特手中的股票,并补偿其盟友的损失42.95万美元。德鲁大爷辞去伊利铁路董事和财务主管职务,由两位小弟菲斯克合古尔德接手伊利铁路公司。

至于那多印刷出来的十万支注水股票,大多被带去伦敦,让带英股民接盘慢慢消化掉,并没有影响股价,只不过股权被稀释了百分之40。

到此两位大爷的战争尘埃落定,故事结束了吗?没有。故事真正残酷的地方才刚刚开始。

先说德鲁这边。古尔德,那位索罗斯的老前辈,一接手伊利铁路公司,立马调转枪口,开始围歼丹尼尔德鲁手中的伊利股票。仅仅7个月后,到11月14日,伊利铁路彻底落入古尔德手中。不知道他为这一刻筹谋了多久,是否是从与德鲁大爷结盟那一刻,就开始做准备了。

1869年,也就是第二年,古尔德联手菲斯克开始做空美国黄金。以一己之力差点摧毁美国的金融市场。这就是美国金融史上,臭名昭著的黄金操纵案。德鲁大爷最终破产,中风,临终前只剩下500美元,还有一本印刷精美的绝版圣经。

范德比尔特继续兼并其它公司,打造他的铁路帝国。

在这场战争中,当时的美国人民也和我们一样,吃着瓜看着神仙打架,笑话他们偶尔的狼狈。不过三两年之后,美国百姓就笑不出来了。随着铁路的兼并,铁路运价飞涨,涨得最厉害的是西部农产品运往东部的运价。农产品运费翻了几番,导致运费往往比货价还贵,西部农场主纷纷破产。

你听出来这是怎么回事了吗?兼并后的大铁路公司,先炒作土地价格,将政府赠送的土地高价出售给农场主。然后几大铁路公司联合定价,专门针对西部农产品,定出极高极不合理的运价。等农场主坚持不住了,再来回收土地。

他们在围猎农场主!他们在边兼并铁路,边兼并土地。

这仅仅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以铁路兼并为开端,钢铁,石油,制糖,军工,影响国计民生的行业,全部垄断到了大财团手中。小公司纷纷破产倒闭。

资本家们开始掌握国家命脉。之后出现的数次的金融危机,明明跟财团的贪婪有关系,美国政府无力缓解,只能屡次向财团求助,于是就有了财团救国,“摩根救国”这样的资本主义英雄故事。

资本家有了左右国家的力量,就开始要求左右国家的权力。在摩根救国的英雄故事背后,是连续五届选举都在摩根财团主导和资助下进行。

不过认真想一下,这就是个美国版的从豪民到门阀。再到王与“马共天下的故事”。

历史总是在出其不意的地方,展现它的相似性。

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候发生的故事。现在呢?我们是第几次工业革命了,谁又在兼并?

这些与人口出生率暴跌有没有关系?

历史总是在出其不意的地方,展现它的相似性。


user avatar   xiao-bao-33-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个小里程碑:因为以前都觉得只有1线城市不生娃,但现在连人口大省也“赶时髦”了。


跟生育率一样拉胯的是结婚率。


民政部近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3季度共有588.6万对新人登记结婚。2020年同期这一数据是589.4万对;即:今年前3季度结婚登记人数同比微降了0.1%。


也许是疫情,去年前3季度较2019年同期减少了124.5万对,降幅达17.5%。

从近年年度数据来看,2013年全年结婚登记1346.9万对,为近10年历史最高位,所以去年我国结婚登记数据为813.1万对,也不过是2013年的60%。


其实今天低下的结婚率、出生率早就从我们90后一出生就开始了;通过下表可知,90后少于80后,00后又少于90后,直到10后才略微坚挺,那是因为80后成了生育主力军;但没撑多久,近几年出生率就跟大出血一样,根本止不住。


生育单靠80后是撑不住的。

一面是出生率拉胯,一面是下降的劳动人口和正在上升的老龄化:

少子化老龄化一拉胯,人口结构就崩塌:

你看原本好好一座金字塔现在成了这模样,中间粗,底下细;这底下一细,就代表这届娃娃们20年后,他们社会压力会比我们更大。


包括现在我自己也是,我跟我女票谈了快2年了,我们也有结婚打算但一直都在推迟。


说白了,1来没啥大钱2来对未来没信心;虽然现在有工作能吃上2口火锅,但未来水太深,谁都把握不住。


原因也都知道,但抛开房价不说,现在35岁之风太严重了。


根据相关数据,我们现在“灵活就业”人数起步是2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7分之1。


啥叫灵活就业?我这种自负盈亏,还有开淘宝店的,以及主播、UP主、快递、滴滴、外卖小哥都是。


其中我们90后跟00后灵活就业占比超50%。

这2年灵活就业比例从以前10%不到蹿升到近20%,包括慢就业、国内升学全都蹿升,唯一下降的就是正规的单位就业,从75.8%降到了56.9%。

再比如《2020年外卖骑手生活报告》显示:外卖小哥以20-30岁的90后男性为主。


如果说外卖小哥算底层,那2021年了,白领打工人头上还吊个“加班真好”的牌子。

对我们来说,有人灵活就业,有人35岁利剑悬颈,有姑娘生了娃就没工作,有人虽有工作但头上挂着“加班”牌;这么多福报,我看哪位猛士敢松开裤腰带。


90后为啥不敢生娃?不还是这游戏难度太大,不好意思拉人入坑么?所以我始终认为:在不生孩子这件事上,人们的悲欢确实相通。


但何止是我们,隔壁日韩也在集体绝育。


隔壁韩国8月新生儿数量仅22291人,创同期历史新低;韩国单月新生儿数已从2015年12月起,连续69个月同比拉胯。


结婚对数也创历史记录,8月韩国总共也就14720对新人登记结婚,同比下降2.1%。

另外,韩国单人家庭数首次超过900万,同比增加6.8%,单人家庭在全国家庭中的占比达到31.7%。

结婚率低,独居人数多,那生育率铁定低下;2020年韩国生育率降至0.84%,韩国自2018年(0.98%)成为了全球总和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也是全球首个且唯一一个生育率进入"0时代"的国家。


这一切为什么?不还是韩国那跟生育率一样拉胯的就业率么?2020年韩国20-24岁和25-29岁年龄段失业率高达10.7%和8.1%,是全国平均水平2倍多。

高失业率之下,韩国年轻人也没法自给自足。在韩国20-29岁人群中,工资仅够覆盖其半数生活开支,另有38.9%需要依靠父母的资助。


所以先别笑朝鲜,韩国也不是天堂。


至于日本生育,数据我都懒得再贴了,懂的都懂。这个日本不生孩子不可怕,可怕在于:明明经济复苏了,但日本年轻人还是不生。


你看日本“失业率”、“出口贸易额”、“资本流向”、“日经指数”、“CPI增长率”等几方面数据,其实日本经济复苏并不差。


日本失业率当年金融海啸后5%,现在已经降到2.7%,出口贸易还处于10年来最高值,资本流向自2013年后基本都是正向,而且数额不小。


境外旅游对经济贡献度也到历史最高点,CPI指数早已经超过08年近10年高点。

这经济差吗?很多经济数据甚至比咱们都好(尤其是股市),但日本年轻人就不生娃。


这才是最可怕的;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叫问题,

钱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才叫癌症。


为啥在日本,明明失业率低,还有终生雇佣制,他们还不愿生娃?


人们都以为经济下行所以生育率不高,可人家经济复苏,失业率也不高,怎么还不生娃?


真实结论是:这几十年日本社会人口结构有剧变,因为各种危机,赤贫的人看似是少了,但低薪族大量增加,大量中产不停下降,中层跟高收入者差距不断增大。


人们普遍不愿消费,尤其原来中层;但不愿消费又反过来造成物币交换减少,经济不景气,这又继续造成了人们会被降薪或裁员,更进一步“低欲望”。


说人话就是,一旦开始低欲望,经济就会差起来,经济越差,低欲望越彻底,低欲望再彻底,经济更差,然后无限循环,直到突袭波兰。


换句话说,低欲望就是恶性循环开始;而低欲望前兆就是:就业低迷/房价等→生育欲望不高。


日本算是把低欲望玩出了工业化水平。


愚在之前有篇文章里提过,日本泡沫破灭给我们最大教训是:不是房地产泡沫不能破,而是房地产泡沫不能破晚了,破晚了就说什么都晚了!


所以写到这,我对比到现在,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想说明一个,究其根本:是资本主义的尽头就是要穷人断子绝孙,富人移民火星。


日韩跟欧美不同,欧美那是靠打殖民地起家的;都是第1桶金,有的是抢外人的,有的是抢自己人的,这还是有根本区别。


而日韩过去经济发展其本质是什么?不是劳动力扩大再生产,而是放弃人口再生产。


这种发展模式各个国家都很相似,无外乎通过国家财政、清算周期延后、拉高居民负债、抬高刚需价格、延缓经济危机;以老龄化、少子化、结婚率低下为代价,换来了好看的GDP数据。


别的我也不好再讲了,愚能说的是,我之所以如此关心年轻人生育,除了跟自己有关以外(因为我也想结婚生子),更重要是:生育率问题其实是社会可持续性问题。


对日韩来说,他们既不能给或不愿给年轻人一个上升空间,又不给他们一个后退之所,来让他们生儿育女,用家庭来做个缓冲区,那这些年轻人势必会成为零星的火种。


年轻人是最有力量的一个群体,他们敢打敢拼,而且智商在线,拿上键盘跟榔头就是工人,端上家伙就是个兵,他们缺的只是经验和阅历,以及挫折跟失败。


这是一股任何势力都不能小觑的力量。


当年轻人有奔头的话,

这股力量就会变成发展力、生产力;

可当年轻人没有奔头,

那这股力量就成了战斗力、破坏力。


铸剑还是铸犁,端在如何考虑。


但目前,日韩包括美国已没多少空间,不能或不愿给年轻人奔头了,他们的套路是温水煮青蛙;美国反正收割全世界,养得起年轻人,给点面包屑使其不闹事即可;日韩只是提供点基本岗位或基础福利,目的都不过是暂时保证他们自己社会稳定罢了。


但这就跟我之前反复啰嗦的一样:

有病就赶紧治,别拖,

拖得越久凉的越通透。


我这话是对日韩、美国说的,

没其他意思。


以上

非常感谢你的阅读!

公众号:宝哥胡扯淡

专写咱打工人的文章

有很多不方便发在这里的在工号里都有原稿。




                       

相关话题

  中医把胎盘用作药,也就是紫河车。是否可以说明中药的不安全性和中医的愚昧性? 
  中国是否是犯罪率较低的国家? 
  没有推翻地主压迫农民的封建土地制度,其后统一的中国陷入40年的内战和分裂。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进步呢? 
  马来西亚的宜居性和中国有什么差异?需要注意什么? 
  深圳将全面禁止露天烧烤,四成受访者称有遗憾,你怎么看? 
  如何看待专家文章《2021年财政供养人口至少超过8000万》? 
  中国人的爱国感情由何而来? 
  中国近年来是否在外交上过于“咄咄逼人”? 
  有哪些值得国人骄傲的「新国货」? 
  印度的核武器对中国有多大威胁?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不如自己的人过得比自己好?怎样才能化解内心的痛苦和不甘?
下一个讨论
互联网已经杀成了红海,制造业智能制造却还寥寥无几,为什么BAT不去涉足智能制造?





© 2024-06-1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