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卫青和霍去病都是宽容豁达之人,为何最后却害死了李广父子? 第1页

        

user avatar   gao-chong-61-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史料来看,说卫青豁达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但霍去病跟豁达根本挨不上边,这是一个爱憎分明,敢想敢干的主。

李广是自杀,跟卫霍没有半点关系,而且因迷路导致贻误战机,按律当斩,要不要连累后人都是不好说的事,能让他自杀完全是在帮他。

就这李敢居然还行刺卫青,那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司马大将军,而且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说他坏话,对这样的人恩将仇报,他不死简直天理不容。可是人家没有追究,最后李敢被霍去病给杀了,要知道霍去病与卫青情同父子,人家这是为父报仇,没连累他家人,李陵后来还被委以重任,这是不是已经够仁至义尽了?

为什么那么多人对李广和卫霍有这么大的误解呢?

你要想想,吹捧李广的潜台词是什么?

是“打工人”被“资本家”剥削,老板只画饼不兑现,可惜我一身“才华”却怀才不遇,所以才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叫顾影自怜。

吹捧卫霍的潜台词是什么?

是老板雄才大略,我们这些“工具人”都是可有可无的,只能做只舔狗,舔狗舔狗,舔到最后,应有尽有。

咱们见过哪个官僚吹捧汉武帝的?贬秦皇汉武,在过去的两千年里都是政治正确,还吹捧,敢吹捧这两位“暴君”,那就是离经叛道,甚至是大逆不道。

为什么官僚们视这两位为洪水猛兽?因为他们都是集权的帝王,秦皇把法家玩到了极致,法术势无所不用其极,使得官僚集团的地位一落千丈。汉武更恨,在秦皇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发明了“外儒内法”这么个玩意,你们官僚“独尊儒术”,然后我用法家那一套对付你们,这一套组合拳直接把官僚集团玩残了。后面两千多年时间里,所有皇帝用得都是汉武那一套,官僚集团再也没能翻过身,这种不共戴天之仇,你让他们吹捧死对头的祖师爷?

卫霍确实是英雄,但是他们的成功也确实仰仗汉武帝的支持,就算不说他们是工具人吧,但至少他们与汉武帝是难分彼此的,卫霍的功劳就是汉武帝的功劳,吹捧卫霍其实就是吹捧汉武帝。所以官僚集团自然是不会这么做的,倒是皇帝们常说“朕之卫霍”,可从来没人说“国之飞将”的。

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就要从李广身上找原因了。

李广其实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人才,这种人才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个人销冠,团队稀烂”。

咱们看关于李广的记载,都是什么表现呢?

1、汉文帝时,斩杀匈奴首级甚多,升中郎。

2、随汉文帝狩猎,格杀猛兽被点赞。

3、七国之乱,昌邑城下夺旗,这确实是顶级大功。

4、贸然追击匈奴被围,巧妙脱身。

5、出击匈奴被俘,巧妙逃脱。

6、又是出击匈奴,苦战不敌,侥幸逃脱。

7、治军散漫,因此士兵喜欢跟着他混。

8、最后大漠中行军迷路,羞愤自杀。

汉代封侯的标准很明确,老祖宗刘邦搞的白马之盟,其实就两句话:

第一,国以永存,施及苗裔。

第二,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虽然就两句话,其实就一个意思,啥意思?

意思就是从现在开始,咱们这帮兄弟就是大汉无限合伙公司的永久股东,子子孙孙都跟着享福,不过利益就这么多,要是有人想上船分一杯羹,那就得给咱带来足够的利益,这就是门槛,过不了门槛的,就别痴心妄想,当然,就算过了门槛也只能当小股东,董事会里只能有老刘家的人。

咱们说李广难封,这个封可不是封官哈,李广的官不小了,这个封是封侯,那咱们看看李广这表现够当股东吗?

显然是不够,对不对?

就好比你一个球星,集锦里飞天遁地,得分也能排在前边,但是一看团队成绩,连季后赛都进不去,你能给他MVP?

你以为给他MVP是对他好?根本不是,给了他MVP,MVP这个奖就臭了。

为什么决战不敢让他打主力?你是教练你也不敢,就这个带队水平,让他带队上基本就是撞大运去了。

补充0:

司马史公给飞将军塑造的形象带有一定的迷惑性,很多人误以为李广是一个从基层干起,一步一个脚印靠着战功升上去的“无产阶级”,因此容易产生共鸣。当然,李广平七国之乱有军功,这不能抹杀,但是他居然接受梁王金印,这种政治表现可不是幼稚那么简单,而是典型的骑墙派,上到皇帝王侯,下都平民百姓,这种事都是为人所不齿的。

有些人以为李广只是不懂政治,吃了天真幼稚的亏?

但是你知道李广是什么出身吗?他可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大头兵,他甚至都不能算一般的地主阶级,他是陇西李氏,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军事贵族,祖上有秦国名将李信,就是代替王翦攻楚失败的那位,当然先祖比李信还要更久远。他的太爷爷是汉初功臣,官拜河东太守,他的爷爷受荫官拜陇西太守,他爸爸受荫官拜城纪县令,李氏一门基本就是陇西的土皇帝。后来李唐认祖归宗为李广之后,所以唐代吹捧李广也是一个顶峰,什么“李广难封”、“龙城飞将”、“将军夜引弓”……唐以后对李广的吹捧也逐渐转淡了。

这样一个家族出来的人你说人家幼稚?

咱也不能说汉武帝刁难他们老李家,李广兄弟封侯,李广之子封侯,在那个以家族为单位的时代,一家两人单独封侯已经很难得了,汉武帝对这一家子不薄。

那为什么司马史公还要抱不平呢?

这事可能得从李广之孙李陵投降匈奴说起。这其实是个悬案,没有当事人的一手材料,是非曲直很难说得清。但是咱们站在第三方立场看,李陵娶了匈奴公主吧?李陵劝降苏武了吧?派人接他他没回来吧?关键是“苏武牧羊”再一对比,是个人都不可能不产生怀疑。咱也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李陵应该也有他的苦衷,但问题是这几件事都是大是大非呀,换成谁也不得不那么想。

司马史公为李陵开脱,咱们从史料中也确实没找到什么特别有力的翻案证据,对不对?所以,这件事可能还不能简单的就事论事,背后很可能是个巨大的政治问题。

什么政治问题呢?

咱们看司马史公对卫青、霍去病的描写,那么大的功绩也只是平铺直叙,甚至还进了《佞幸列传》,只不过战功数字摆在那里不由得人不信服。咱们再看看对飞将军李广的描写,少有军功,多是故事,史公的立场应该不言而喻了吧?他是传统贵族,他站的也是传统贵族,卫青、霍去病出身都不好,都是靠着外戚身份上位的,他们是传统贵族的对立面,是被这些贵族所不齿的,只不过军功太盛不好明着骂而已。

而矛头最终指向的应该就是两位身后的大老板,“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了吧?其实就是拐着弯在骂他放着贵族不用,而用外戚,对不对?而对于卫霍而言,外戚其实只是一顶帽子,人家如果没有这顶帽子压着,其实会更辉煌。卫青为什么一生谨慎?被李广儿子李敢放冷箭都不声张,不就是因为外戚这顶帽子压着吗?他如果也是个贵族,用得着这么“怂”吗?当然了,霍去病还是没学舅舅,年轻气盛居然把李敢射杀了。

而汉武帝为什么非要用外戚呢?因为旧贵族是既得利益者,跟汉武帝是竞争关系,汉武帝想抓权就只能用没有根基的外戚。当然了,人家卫霍自己确实也有本事,硬生生打出了大汉声威。

现在没有贵族了,咱们站在平头老百姓的角度看,可能还真轮不到咱们去同情飞将军。

我把300篇干货放在公众号“墨子连山”了……


user avatar   liang-xiao-zhi-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1.首先卫青并没有“害死”李广,他只是想让李广把这口锅扛起来,一旦李广把锅扛起来卫青还是会表现出他的宽容豁达帮李广求情的,就像帮赵一样。

两者有什么差别?差别这就在于,首先李广确实迷路了他是躲不掉,其次在那样的情况下李广一个人扛好过李广卫青两个人扛。无论是对卫青还是对李广家(至于李广扛的冤不冤迷路的责任李广和卫青各占比多少,这个我就不细论了,有过经验,两边粉都开罪不起。怕被烦死。)

2.霍去病,他也没有“害”死李敢,他是光天化日,拉弓射箭直接射死李敢的。。。


user avatar   bruno-fight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李广纯粹是自己气死的,按照汉法失期是死罪但是可以收赎,博望侯张骞在上次和他一起出击匈奴时就因为失期被收赎废为庶人了。但李广眼看自己人生最后一次封侯机会成了这样,实在是恨得慌就自杀了,卫青问不问估计他都不乐意再活着了。

霍去病杀李敢算是私刑报复,不过他本人和宽容豁达四个字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user avatar   jiang-shang-yi-feng-q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事情,李广不论,李敢是赚了,甚至整个李氏家族都赚了的。

李广的事情有争议,但他是自杀。而李敢的事情,如果霍去病不杀了他,那他就不是死罪那么简单了,至少是夷三族。刺杀大司马大将军,相当于刺杀总理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在任何时代都是死的不能再死的死罪。夷三族还是夷九族,看年代。朱元璋估计会夷他十族。

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

卫青没有声张,应该是看在李广的面子上,也是不忍加罪于李氏家族。李敢本就应该烧高香。霍去病杀了李敢,给他脱了罪,自己去惹来了麻烦。两个人都是少年意气,不足为训。


user avatar   aliu-an-jie-158568099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实话看到李广在武帝年间的操作,我都怀疑李广在被俘虏后是怎么回来的了,不会叛变了吧?不然怎么每次关键战役只要他被重用的都没有啥好结果,尤其是漠北之战,他那次迷路让单于跑了,而且迷的不明不白,他没有向导吗?向导只有一个吗?卫青霍去病打了几十仗没一次迷路,但是只要有李广参与的战争就铁定不如人意,而且卫青只是请他解释一下迷路的原因,他就自杀了,让我想到了是不是无间道被发现了,怕自己顶不住就自杀了,让卫青不好意思也不能去追究这个事情,毕竟人都自杀了,还要追究责任这会影响卫青在军中的威信。


李敢可能知道父亲是间谍,然后怕卫青知道什么,在回国后就冒死去杀卫青,不然你没法解释李广是自己自杀的,李敢为啥敢去刺杀军队总司令,杀人灭口!后来卫青没有多想就放过了他,而他以为自己躲过一劫,结果死在霍去病手里!而霍去病在杀了李敢后,一直健壮的他死的莫名其妙!


接下来李广的孙子李陵的操作就更有问题,明知道军队不足,带5000也要去,明知道没有战马,带着战车也要去,明知道敌人众多,偏要发起进攻,然后军队在出征的人之中竟然还有女人?简直是简直了!这还不算,分散突围后副将在身边就是不死非丈夫也!副将死了就是无颜面对朝廷,然后就投降了?你既然要投降干嘛骗人去死?非等副将死了你再投降?这还不算,投降匈奴立马就娶公主,当王!这还不算,还帮匈奴练兵,然后再汉军出击时击败了汉军!导致全家被杀!这还不算,然后去北海劝苏武投降,对苏武说,练兵的是李绪不是我,然后杀了李绪。如果你是匈奴单于,两个人投降了,一个刚投降就封王,然后誓死不说话,一个刚投降就练兵,结果投降不练兵的把练兵的杀了,你会怎么办?难道不应该杀了那个不练兵的报仇吗?如果不这样做,以后谁投降还敢干活?所以李陵之言不合情理!后面不管汉朝怎么联系李陵就是不回去,感觉李陵就是故意去匈奴的,不然没法解释!那李陵为啥确定去匈奴就能当王?他又没去过?


感觉就是李广和匈奴联系好的!所以汉武帝和卫青包括霍去病就是单纯的被司马迁拉出来背锅的!对了,李陵和司马迁是亲戚,感觉他们这些世家就是在和皇帝对抗!司马迁应该也知道一些事情,事后进行隐瞒和甩锅!


有人可能会说,李广为啥要背叛汉朝?不合理呀?我认为理由有三点:


1、梁王的死和景帝有关系,而李广在平定七国之乱时和梁王结成了深厚的友谊,并且结成了战略同盟,结果后面梁王被逼死,李广功劳被冷处理,李广也从中央到地方去戍边,一连好多年。肯定怀念和梁王在一起的日子!想念自己的明主!对武帝不满。


2、四路出击那次,李广认为自己名声最大,资历最深,结果武帝没有任命自己当大将军,而是和三个小家伙平起平坐,深以为耻!自己世家的骄傲让他看不起其他人,觉得自己天下无敌,所以才连斥候都没布置,导致自己被抓!


3、就是被俘,估计匈奴许诺了封王什么的,再加上被俘之后心灰意冷,就投降了!


李广迷路就是他自己的责任!看抗美援朝期间38军被安排的任务都是什么级别的,人家不都是拼命完成,自己身为一方主帅,带着几万人迷路,影响了战略决战,结果还一堆洗地的。


我告诉你漠北决战李广这个责任就是他自己的,大家都觉得这个事他办不了,结果他非要办,果然办砸了!你要是碰到这样倚老卖老全无能力的同事你怎么办?


总之,李广不是坏就是蠢,没有第三种解释!

我今天突然想到了胡宗南了,感觉就是胡宗南一样的水平。


user avatar   shao-shuai-44-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李广这辈子最正确的事情,可能就是和司马迁家交好,否则以他的战绩似乎真的达不到目前民间的传闻度。我们看一下李广的生平

家世显赫,以平叛出世,和匈奴打了几次,还被抓住了一次,然后一直没有立大功的机会。

然后再看看霍去病的生平

虽然内容比李广少,但是实打实的看到了战绩。简单来说,李广这个人呢,名气奇大,但是你深入了解之后发现......这个人好像没做过什么特别了不起的事。老实说这个战绩在两汉几百年下来的可能有上百个将军。大多数没有留名,他运气好就好在认识了司马迁,而且还关系不错。否则司马迁也不会被李陵牵连而遭了罪。

这种事国外也有,比如著名的阿莱克修斯一世.科穆宁,他有今天的名气,他女儿的那本史书占了70%的功劳。


user avatar   linghaiqiu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李广是自杀的,责任不在卫青。霍去病确实射杀了李敢,却绝对不能用害死这个词来形容。

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回朝后自杀。李敢觉得父亲李广遭受不公平待遇,就只身前往将军府刺伤卫青。作为帝国大将军的卫青可以用各种手段进行报复,甚至当场就可以致李敢于死命。然而卫青并没有,并隐忍下来。霍去病忍受不了舅舅被冤枉这口气,就在狩猎场射杀了李敢。

没有阴谋,没有动用权力,就用军人的方式解决。而权臣之间的争斗那才是真正充满了血腥和阴谋。

对于西汉这几个名将之间的恩怨,我看到的是大汉军人的血性和快意恩仇的豪情。卫青真正可以称得上宽容豁达之人。霍去病年轻气盛,桀骜不驯,显然不是这种人。

李广的名气,一半来自于好友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吹捧,另一半来自于李唐王朝对先祖的美化。

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为李广写了一个列传,这很明显带有浓厚的个人感情色彩。其他列传的军人比如孙子、吴起、淮阴侯韩信、卫青和霍去病,均是立下不朽战功之人。白起、王翦和李牧甚至都没进列传,这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李广是陇西成纪人,他的先祖李信是秦朝名将。

如果不是因为汉景帝的大度,李广在《汉武大帝》中应该活不过10集。

吴楚七国之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叛军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作为朝廷大将,却接受梁王刘武授给他将军印,这已经犯了帝王的大忌。班师回朝后,李广没有得到封赏。

元狩五年(前118年),李敢因其父李广之死,刺伤卫青。按照汉律,行刺朝廷大将军,会被满门抄斩。但卫青没有声张此事,也没有追究,反而召集了护卫、侍女等人,严令他们不要声张此事。

霍去病得知此事后,在甘泉宫一次狩猎中射杀了李敢。汉武帝不忍心责罚爱将,只能将此事定性为误杀,并对外宣称李敢是狩猎时被鹿撞死的。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感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实际上汉武帝、卫青和霍去病对李家并没有不公。

汉武帝曾两次让李广独自带大军出战,都是全军覆没。一次按律当斩,李广拿金赎为庶人。第二次军功和罪责相当,没有封赏。

李广和弟弟李蔡曾跟随卫青大将军出击匈奴,均无战功,未封侯。李蔡在这次战役中立下了显赫战功,被汉武帝封为乐安侯,官至丞相。

李广儿子李敢随霍去病征讨匈奴,因夺左贤王鼓旗,且斩首多,由校尉渐升至郎中令,也被封关内侯。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取得龙城大捷的是卫青,这是汉军骑兵第一次取得对匈奴作战的胜利。但很长的时间内,这个名气都变成李广的。

“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李广将军战功虽然不显赫,不过他对国家的忠诚和那份军人的荣傲是可以面对日月的。


user avatar   feng-kuang-shen-shi-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去,这个题目真是胡说八道。

1、慈不掌兵

卫青、霍去病是帝国双壁。封狼居胥是军人的最高梦想。

作为军队的统帅是要做到慈不掌兵的,即首先是军纪要严。赏罚要分明。

卫青是李广的上级,李广迷路按照当时的军纪,卫青可以直接杀了李广的。不是卫青狠不下心来。而是卫青有分寸,他只是叫人去询问,最后由汉武帝定夺。

李广玻璃心,然后自杀了。

李广的死跟卫青毛关系都没有,是李广作为军人的自尊心选择了一条属于军人的归宿。

2、李敢之死

李敢是先打了卫青。卫青不吱声。

然后霍少在打猎的时候,直接射杀了李敢。

先说,李敢打卫青这个事,这个事在当时是要诛族的!

汉武帝时期,窦婴的马仔灌夫打了田蚡,后来灌夫被灭族。

卫青不吭声,就是不想把事情闹大。

霍去病偷偷的杀了李敢是不地道的。这正说明霍去病并非宽容豁达之人,他是属于战场上的人。是个豪迈的,意气风发的战神。是爱恨憎明的人。

霍去病大可不必偷偷的杀李敢,完全可以知道消息后,直接找个理由弄死李敢,而不用下黑手的方式。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说霍去病弄死李敢这没啥问题,卫青害李广就过了吧?

李广那就是属于又菜又爱玩,还贼玻璃心那种。

卫青那是天生的将帅,出道以来没咋吃过亏的,估计也不咋看得上这一打仗就出幺蛾子的老将,怎么可能你想咋样就咋样?

要说也是带兵几十年了,出征连个向导都不带,这你怪得了谁?等到大部队都打完准备回了半道上遇到这拉垮玩意儿,换谁当领导的不得收拾你一下?说是畏罪自杀不过分吧?

至于霍去病,那是嚣张惯了的,这没得洗。

李敢又是什么小绵羊了?

卫青要想弄死李敢,压根轮不到霍去病动手,凭这事儿都能整死他。

卫青唯一的黑点就是他是外戚。


user avatar   ao-jiao-liu-li-mao-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会贤大夫少府赵禹来过卫将军,将军呼所举舍人以示赵禹。赵禹以次问之,十馀人无一人习事有智略者。赵禹曰:“吾闻之,将门之下必有将类。传曰‘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子视其所友’。今有诏举将军舍人者,欲以观将军而能得贤者文武之士也。今徒取富人子上之,又无智略,如木偶人衣之绮绣耳,将奈之何?”于是赵禹悉召卫将军舍人百馀人,以次问之,得田仁、任安,曰:“独此两人可耳,馀无可用者。”卫将军见此两人贫,意不平。赵禹去,谓两人曰:“各自具鞍马新绛衣。”两人对曰:“家贫无用具也。”将军怒曰:“今两君家自为贫,何为出此言?鞅鞅如有移德于我者,何也?”

《史记·田叔列传》

上头来你这找人才,你卫青推荐的全是废物,然后特使自己找到两个能用的,卫青不爽了,而后门客找卫青要钱买装备,被喷你俩穷鬼关我屁事

你管这叫宽容豁达?




        

相关话题

  汉武帝的“武帝”究竟是谥号还是其他的? 
  西汉不是可以交钱免死吗,比如司马迁的例子。为什么依然有那么多官员豪强被杀? 
  汉唐盛世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越分越小是什么意思? 
  历史上待遇最好的「亡国之君」是谁? 
  为什么汉武帝多次千里远征至死也没能彻底消灭匈奴人? 
  如果汉武帝的母亲是吕后会怎么样? 
  推恩令那么高明和成功,后面的朝代怎么没有沿用? 
  为什么同是挟天子,董卓和曹操结局大不相同? 
  如果献帝与曹节生下孩子,并立为太子,汉朝还会延续么? 

前一个讨论
越南北部作为中国的州府时,本地人出过哪些进士、官员、将军或名人?
下一个讨论
如果你是林冲,走到哪一步会反?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