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脊椎动物肠道内的蛋白质、脂类乃至RNA直接通过肠道直接吸收进生物体内部循环,并产生生理作用。并不是什么特殊的现象。
你猜肠道致病菌分泌肽类的外毒素是怎么进入血液的?
是通过细菌分泌的蛋白质囊泡被肠道细胞整体内呑然后再直接释放到血液里的。
包括人类在内的脊椎动物肠道壁与肠道内微生物存在大量囊泡交流,这些交流包括对蛋白质、脂质囊泡的内呑,乃至miRNA的交流。在健康状态下,这些被内呑的蛋白质、脂质囊泡以及miRNA会在脊椎动物体内产生必要的生理作用。甚至现在已经发现肠道细菌分泌的囊泡包含的类递质物质会刺激肠道内的神经细胞和内分泌细胞,进而产生体内信号影响脑干内核团,而这些核团又会指挥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囊泡最终通过肠道细胞内呑释放到肠道内,对一些肠道内的长期共生益生菌种类产生某种“行动命令”,这样形成大脑与肠道内细菌之间“交流”。这也是现在为什么这么强调肠道菌群环境健康的原因。
对于脊椎动物来说,不像在一些环节动物、软体动物一样,脊椎动物吃下的食物通常不会和其肠道壁发生直接的蛋白质和脂质交流,更不会发生基因交流。这主要是因为脊椎动物消化道比环节动物高级一些,有消化步骤的分步时空区隔以及胃酸和胰蛋白酶的存在。
但是PrpSc因为具有对胃酸和胰蛋白酶的抗性,导致其可以完整从口进入肠道内。再加上Prion蛋白本身在淋巴细胞内高表达,以上两点原因导致PrpSc晶核种子可以直接在肠淋巴内直接募集更多Prion共聚,进一步通过转染到重要淋巴器官-脾的迷走神经大分支末梢突触前膜,从而逆行进入鞘内。
而别的可以引起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蛋白聚集,例如α核突触蛋白聚集、磷酸化Tau聚集,因为既抵抗不了胰蛋白酶,而又不在神经鞘外细胞存在高表达,所以很难像PrpSc一样跨个体传播,但是也是有可能通过神经手术器械消毒不严格等原因出现脑对脑接种产生直接跨个体传播的。
至于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各种蛋白质聚集为什么可以出现跨神经细胞的致死性传播,这个更基础层面的问题请参考我之前的科普视频:
朊毒体的分子结构可以抵抗蛋白酶的消化,口服后经常在未被消化分解的状态下进入消化道黏膜细胞,进而侵入淋巴系统、沿着神经细胞缓慢地进入大脑。
在这之外,经鼻吸入的朊毒体、多种微米级粉尘乃至狂犬病毒之流有概率沿着嗅神经缓慢地侵入大脑;器官移植物夹带的朊毒体和手术器械上沾染的朊毒体可以在手术过程中机械性侵入新宿主体内;含有朊毒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例如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二十世纪用夹带朊毒体的脑垂体制作的人生长激素等生物制剂,可以通过输血、口服、注射等途径将朊毒体送入新宿主体内,二十世纪末已有至少两例输血感染。人自身的基因可以突变并自行合成致病的朊毒体,造成多种致命疾病,生殖细胞携带此类突变的场合可以遗传给后代。
题目因“食用蛋白质是无法直接通过消化道吸收的,只有打破其结构分解为氨基酸和多肽才能吸收进入人体”而纠结,是典型的“教科书编者觉得讲太多你记不住,所以没讲特例,然后你遇到了特例”,在世界各地的问答网站上都很常见。
当前,全世界的义务教育课本都有这样的问题。许多在编写时还是“前沿”“特殊情况”的现象的地位已经变化但没有更新。
朊毒体的事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