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稳定人口的生育率? 第2页

           

user avatar   yu-peng-3-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我们在键盘局里吹牛的时候讨论过。

先说说中国的生育率为什么那么低,不搞清楚这个问题,得到的结论基本都是错误的。

首先,经济发达的国家(或正在发达的国家)如果生育率在降低的,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统一特征,那就是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比较突出,或增长比较明显。当女性有了决定自己前途的能力的时候,在目前资本剥削不分男女的前提下,女性会自愿减少生育意愿,或因为个人发展而推迟生育。有意思的是,这一点在中国体现得非常明显,中国生育率最高的5、60年代期间,恰恰是广大农村女性还没有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除了人为强制剥夺生育率的8、90年代,实际生育率是很高的,30年时间把人口翻了1.2倍,恰恰这段时间,中国家庭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房子也不需要担心,经济因为对生育率完全没有影响。因此,某些人嘴里的中国人收入低、经济压力大、房子压力大等就明显不成立了——当然,这个观点很讨人喜欢,谁不喜欢自己少受剥削,经济压力少点呢?但问题是,这种观点不符合事实。

那么,有没有经济发达国家,生育率还在涨的。当然有!沙特、印尼(经济快速发展中),前者不用说,女性基本没有社会地位,即使是后者,女性在社会活动中也是受很大歧视的。所以很明显,生育率直接对应的是女性的自主能力,自主能力越强的国家,生育率就越低。

另外,性交的积极性不等于生育率。这一点法国人已经替我们做了解释,而且就中国成人用品的销量和人流广告来看,中国人也喜欢享受欢乐,不喜欢承受结果。

到了这一步,其实我们都可以得到答案了,按照中国目前的社会发展趋势,女性自主都快成女性统治了,除非倒退回保守的时代,女性地位重新回到三从四德那种甘愿为奴的状态,否则根本就是无解的!注意,越是高知、经济能力越强的女性,晚婚甚至不婚的比例越高,我想没有人会说她们不生是买不起房、付不起信用卡了吧?

所以,这个问题是无解的,我们能做的不是提高生育率,因为已经基本无法提高了,而是加速科技发展,用机器取代低层次人力的需求,提高劳动利用率,这才是唯一可行的方案


评论区里有人拿北美、西欧等国家增加生育补贴带动生育率的上升。我想在这些地方呆过的华人都知道,这些地区出生的是以什么人口为主,以美国为例,2014年的调查里,西裔幼儿的出生率已经超过白人,黑人的幼儿出生率则是增长最快的,而这两类人大多数处于社会底层;西欧更是突出,德国的人口负增长在90年代中逐渐停止,改为人口缓慢增长,相对应的是土耳其移民的人口暴增。至于北欧,目前增长率最高的是什么人口,相信大家也从新闻上有所了解,而且当地也在为这些“新国民”的加入而改变,比如学校午餐不再供应传统的香肠之类的。但这些生育增长力量对当地的贡献呢?其实中国也有生育率远远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的人口,分布在哪里就不用我提醒了,但我相信大家肯定不喜欢这样的人口来替代现在的人口分布。

所以,以国家给补贴就可以提高生育率来说话的,不是坏就是蠢。

看了下,某三无小号目前的4个回答全部是和高生育率有关,而且都是围绕着国家发钱~```嗯~```


user avatar   chang-shou-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政府收购婴儿。十万块一个,母亲父亲八二开分钱。肯定有不少穷人愿意生。一年就算收购五百万个也只用5000亿,出得起。

然后当孤儿集体抚养,制造出大量新的就业岗位。抚养经济成本比同等数量婴儿由家庭分散抚养低得多。

收购婴儿如果占所有婴儿1/4以上(一年收五百万就可以做到),则将在一代人时间内重塑社会文化,就如一代独生子女的影响。只不过这次是独生子女的反面----集体主义。

从小集体生活,好好教育,长大了更容易认同大一统和社会主义,更忠于党,可类比强化版的军区大院子弟。培养其中佼佼者作为接班梯队优先人选和暴力机关骨干,既避免家族腐败裙带关系(都没父母),又有较强的政治可靠性。

这一招,同时有增人口,避老龄化,扶贫,促进就业,反腐,防阶层固化和巩固红色江山的作用。而且其他发达国家因为政治正确原因还学不了。于是这也成了中国的独特优势。


user avatar   yang-si-wen-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自14年起中国社交媒体掀起了一波对直男的污名化

包括但不限于“男子发帖询问200块买什么礼物遭群嘲”,“男朋友不买xxxx就是不爱你”,“直男审美”。总之就是逢年过节男生就得给女朋友买买买,发红包就得直接上521,1314,你请我吃饭唱歌给我送礼物但我们只是普通朋友,结婚车房你全包,如果结婚降低生活水平那为什么要结婚所以花钱你来享受我上

然而,事情正在起变化

“佛系”青年表示,那我就不谈恋爱不结婚不生孩子。反正再努力也不能靠自己搞定房车,那我们干脆吃吃喝喝玩玩,撸个猫玩个游戏能花几个钱?还不用看女生甩脸子,不用小心翼翼的挑礼物,岂不美哉?

所以嘛,这帮情感公众号都该拉去打靶

这个事儿吧,本质上来讲是个消费体验问题,我花钱买礼物发红包买车买房,结果花了钱还得看脸色,可以说消费体验极差。不用说我物化女性,婚恋市场是个“市场”,咱们明码标价和气生财不行吗……


user avatar   qu-jia-nan-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难,难得很。

以我上不了台面的看法,

就是现在年轻人负担太重,

一方面男女比例失调,一方面老龄化加重,

以我在医院工作的所见,

男女比例失调的结果就是男的很难到不要房不要车老婆,女的嫁谁都怕吃亏,婚前给儿子买房的多,除了有钱宠的厉害,有几家给女儿买房子的?婚姻法可不保护离异妇女,净身出户问题不大。别跟我说什么没结婚就想离婚的事儿。现在离婚可不是什么稀罕事儿。结婚的时候不想离婚的事儿那才是真真的没脑子不成熟。

结果就是,大家都单着呗,嘿嘿~

老年人平均寿命提高我真的是看太多,有钱人没事儿就来医院【保养】,你没有八十岁都不好意思在医院说自己岁数大。真正没钱的,儿子媳妇不孝顺的,得了病也只能扛着,送你去医院?做梦!


user avatar   la-la-la-la-74-13-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什么比生孩子更能赚钱的事情了,普通人生孩子亏钱,主要是缺乏经济学思维,今天给大家彻底理清楚。

这倒不是说为了国家怎么怎么样,虽然你多生孩子,肯定对国家发展好处大。但是在未来人生不确定的风险中,多生孩子是最好的避险方式。

当然,很多人就想,生什么生?留着这些钱给自己话不爽吗?

这就是不懂金融了,现代货币都是基于主权的信用货币,是会贬值的,无非是程度问题,想想看你小时候一碗面多少钱?现在多少钱?

存钱是没有用,跑不赢通胀。

经济发展有很多需要货币的地方,总是会印钱的。

你的父辈,如果指望当年自己万元户的存款,他现在能买个啥?

所以单纯存钱给自己养老,根本没有用,而且你能存多少钱?请问有没有五百万?一年能存多少钱?现实是普通人存钱都没几个钱。

在时间面前,货币废纸一张,重要的是物资、资产。

为什么前些年这么多人买房享受了房价红利?

本质就是因为房产的价值稳定。你把十年前的一百块换成价值一百块的西瓜,今天西瓜早就烂了,根本兑换不了货币,但是房子保质期长,当你把一百万的货币对货成为价值一百万的房子后,十年后房子一样能交易。

古代人最喜欢的就是贵金属,因为稀缺度、产量、大众认同等等,各方面价值都非常稳定。

那有没有一种东西,比房子和贵金属更靠谱的?有啊,人啊。

人是一切财富的生产者,你持有几个孩子,孩子给你不断的创作财富回馈,有什么事情还可以服侍你,是非常优质的资产。

普通人肯定会说,扯淡!

你知道养大一个孩子得花费多少钱吗?我亏死了,都要被逼去借裸贷了,还赚钱?扯淡。

我说,你是对的,因为按照中国目前“东亚小皇帝”的教育方式,多少钱都得榨干,一千万都勉强顶住。

所以必须放弃“消费主义”的思路来养孩子,用“消费主义”教育模式养孩子,最后只是多了一个“祖宗”而已。这个教育思路的关键转折点就在于,谁是谁的“爸爸”的问题,究竟你是你孩子的爸爸,还是你孩子是你的爸爸。

如果你去搞投资,请问你是不是要“讲究风险控制”和“回报率”?

即不讲风险控制,也不讲回报率,最终结果就是用随波逐流的方式养孩子,别人傻傻的去抢学区房,你也跟着去抢学区房,却从来没有一个韭菜想过:清华北大毕业都买不起学区房的时候,学区房本身是不是已经成为一种“消费主义”陷阱了?

普通人永远意识不到这些问题,但是如果你有经济学思维,知道投资要算回报率和周期,你就能发现这个消费主义陷阱。

普通人要把养孩子变成一个赚钱的事情,首先就是要避开所有的教育消费主义陷阱,否则就是亏钱。

1.首先你养孩子算不算人生最重要、最大金额的投资?

算,对吧?

2.这么大一笔钱的投资,你应该什么放在第一位?

风险控制,可不能赔了。

3.如果一个投资要可持续,请问是应该亏钱,还是应该赚钱?

肯定是应该赚钱,亏钱傻子才干。

那我问你,现在人养孩子有几个落实了上面这些核心思想?动不动什么都要给孩子最好的,最后我问你,到底谁才是爸爸?

养孩子,首先是一个保障成本,再去讲那些花里胡哨的事情,如果成本都回不来,你总有贴不起的这一天。

现在一个普通家庭,如果一定要自己的孩子上大学,在一线大城市安家结婚。那么你绝对是不可能养孩子赚钱的,绝对是长期倒贴。

贴到最后你怀疑人生,怎么孩子越大,自己贴的钱越多?

这不是明知故问吗?

一开始就没明确成本和盈利,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过的更好,变成体面人,最后发现维持你孩子是体面人,你就不可能通过生育子女享赚钱的福。

真正生孩子盈利的思维是:我生孩子是为了孩子可以孝顺我,而不是他要去实现什么个人自由,先给我养了老再说。

你别说我自私。

我认为不孝顺的年轻人才最自私,如果一个陌生人对你照护十几年,你都会把对方当大恩人,那为什么不应该对父母报恩?

父母就是孩子的“天使投资人”,孩子不给父母养老,就是赚钱以后拒绝分红,在商业上这种人就是没有商誉,任何投资人都不会给这种人投资。

既然明确了这一点,那么我们就要换个角度看养育孩子了。

首先,不需要一定要上大学,更没必要一定要上名牌大学,关键是看项目的投资回报率。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以未来的趋势来看,你最好的回本方式就是早点送自己的孩子去学门蓝领技术。考上清华大学,校长也不敢给你拍胸脯保障毕业了月薪过万。

但是你的孩子,如果从15岁开始,去一个行业当学徒,比如摄影师、美发师、技术蓝领工人,等别人孩子大学毕业的时候,你孩子已经成为行业熟练工了,搞不好都坐上管理了,月薪过万是没问题的。

中国现在生育率越来越低,现在哪个家庭的孩子不是乖乖宝贝?这些人肯定都是希望读大学的,大部分都会成为白领,没几个愿意干技术蓝领的,最后的结果一定是白领成为白菜价。

蓝领,只会越来越贵。

梨视频真实案例:16岁做美发月入8000,寄一半回家。

我不说月入8K,我就说月入6K,理发师月入6K不夸张。一个月给家里寄三千,你也是每个月净收入3K的盈利啊。

如果你有两个孩子初中毕业,都别折腾什么贷款买学区房、重点高中去考名牌大学了,都拉去学技术,最多一年就会了,第二年就可以生活费自理了,第三年就给你赚钱了,每个月白花花的RMB给你寄回来了,那最少你每个月净收入6K。

不到20岁,就可以给你赚钱了。

谁说养孩子不能赚钱的?这么多蓝领工作不需要学历的,人家招聘上面写的也是好几千啊,起码可以让你的孩子不再成为负资产。

肯定有人又会说了,你孩子才去做美发!我娃以后是要成为社会精英的,我就要他去考重点高中、名牌大学!绝对不能当蓝领,想都不能想!

所以未来的蓝领工资只会越来越高。

而每年大学生就给下饺子一样的量产,去争取几个办公室的岗位内卷,还需要父母全力倒贴铺路,最后这些心累的父母又感叹,生孩子没有用,只有付出没有回报。

这不是全自找的?如果一个月薪三千的女孩,要用一千块的口红,请问这是不是消费主义洗脑?这种行为肯定被社会舆论批判。

但是如果一个普通家庭的父母,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名牌大学,毕业以后成为社会精英,最后付出的教育成本完全是脱离自己经济水平的,造成自己捉襟见肘,请问这怪谁?这不也是一种消费主义洗脑吗?

我告诉你现实是什么?

现实就是大部分普通人可以坚守住自己父母这个阶级就很不容易了,极少数才能做到阶级升级,而且升级还是需要几代人接力的!

为什么澳门赌王年轻的时候可以去跑社会,给家里赚钱分担负担。

而现代人的孩子就只能是20多岁大学毕业,然后去抢那些稀缺的好岗位?

为什么不能是早点出去工作,一步步的积累工作经验和自己的创业资本,然后一步步的跃升?15岁洗车,就一定意味着40岁还在洗车?真相是如果你规划的好,就可以做到15岁洗车,20岁做管理,30岁自己创业等等,李嘉诚和赌王都是这样做的。

当所有人都去读大学的时候,当理工科大学生已经成为红利的时候,经济学的力量就起作用了。因为供需和价格的关系是平衡的,人人都看不起蓝领,而社会对蓝领需求又越来越大的时候,只有一个解决方法,那就是加钱。

发达国家普遍是这样,蓝领收入比大学教授还高也不稀奇。

毕竟人人都想当人上人,都挤在那个梦想的路上,却没人愿意从苦一点、脏一点的搞起,一步一个脚印的脚印上升。

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这才是真正的人才。

你是你孩子的祖宗,如果你有一个朋友被你照护几十年,他不回馈你,他去追求个人自由,这种人还是人吗?

生孩子,不要搞西方个人主义教育,要搞经济学教育,讲究契约精神、讲商誉、讲传统孝道,这样你会过的很舒服。你的孩子也会得到充分的磨炼,这种有责任感的人,事业一定会一帆风顺的。

记住一句话,不图回报的结果就是:真的没有回报。

文章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user avatar   wei-ling-zhen-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学习”埃及就好了:

  1. 默许私搭乱建贫民窟;
  2. 对不封顶的房产免征税费;
  3. 大幅削减养老保险;
  4. 为全民提供接近于免费的炒饭/花卷补贴;
  5. 提倡消费主食,改变社会对肉食和水果的需求偏好。

当然,“学习”以色列也是可以的。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因为那是彻底要亡国的。


user avatar   Yefeng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可以逆转,不过得先聊清楚低生育的具体原因。

我国2020年的综合生育率是1.3,世界排名倒数前十。

梁建章在多个场合表示这一数据是1.2。原话是:

中国现在的生育率可能只有1.2。
欧美国家的生育率差不多在1.8左右。
我们的女性生小孩的痛苦指数,或者是生小孩的成本是世界上最高的;
我们的房价相对于收入是世界上最高的;
我们小孩的教育费用相对于我们的收入是世界上最高的;
还有女性的机会成本也是世界上最高的。
这些都有具体的数字,所以我们的生育率一点都不奇怪,是世界上最低的。中国人口减半速度非常快。北京(出生率)是0.71,每代人减少三分之二,50年后就只剩下十分之一。

就这,还是有二胎储能和“87-91”这波生育高峰(育龄父母多)加持的情况,再往后,等95后、00后成为生育主力的时候,情况只会更糟糕,原因有三:

❶ 95后、00后的育龄青年减少;

❷ 95后、00后生育意愿更低;

❸ 85前的二三胎储能逐渐耗尽。

我国经济的近忧是债务危机和房产泡沫,远虑及最大的灰犀牛,无疑是人口陷阱

(计算逻辑见文章《我们这代人肯定是领不到足额养老金的》)

2053年(最老的90后63岁),中国60+的人口数约为5.4亿,65+约为4.3亿。

届时年轻人的养老负担,会是现在的4+倍

现在的养老金结余就已经开始捉急了,你觉得到那时你还能足额领到养老金?

这么惨烈的结论,还在存在两个情况的低估:一个是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人们的存活率和寿命都会有所提高

另一个是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社会抚养比上升,年轻人的税收负担加重,生育意愿只会越来越低

人口结构变化导致年轻人税收负担加重这个话题还得多说两句,因为在知乎上谈养老金短缺话题的时候,有网友不理解,总觉得有国有资产转移大法,怎么着都能领到养老金。

但客观上,不论哪个社会都是年轻人工作养活老年人,就算是资产转移,难道国企的利润不需要要年轻人工作去创造?更何况有些国企空有资产没有利润,相当于不下蛋的鸡——吃肉?那就只能吃一回,不吃肉?过两年可能就变僵尸。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建国后的第一波生育高峰出现在1962-1973年(平均年新生人口在2700w左右),现在他们马上就要进入退休状态开始领养老金了,社保压力山大。

相应的,20年后,80岁+的超老龄人口又会暴涨,要知道 80岁+的医疗开支是 60岁+的8倍……怎么说呢,长期利好医药股

总之,“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死亡陷阱,而且我们已经掉进去了。

老龄化社会的样子,大家都懂,养老金短缺,老年破产,老年危机,劳动力短缺,低增长,低欲望,没有活力,没有创新之类,也是日本正在发生的事。

一种预期一旦成为社会共识,预期现象的后果就会提前兑现。也就是说,人们对老龄化社会即将到来的预期会把老龄化的后果前置,即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活动的恶性反馈,会在深度老龄化社会到来之前就发生。

丝毫不用怀疑,90后这一代干到退休,必定是“老年破产”和“老年危机”。

在确定领不到足额养老金的情况下,年轻人会怎么办?

首先是扎堆去考公考编,争抢铁饭碗,最大限度获取确定性

其次是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这里所说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说的都是对未来的预期。

为什么增长很重要?

因为好的预期是在增长中创造的。不确定性增加,其实就是对未来抱有坏的预期,也就是网上热帖所说的“对国家前途很看好,对个人命运很悲观”。

当年轻人没有确定性,没有安全感,生育和负债都是风险极大的事,最好的做法就是不生育、不消费、啥也不干,低成本地活着,这就是现在流行的“躺平”。

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出口和消费!

出口嘛,现在这氛围是逆全球化,拜登的“n万亿”里就有一项是要重建供应链,市场在人家那,所以出口注定会越来越瞎。投资又受限于债务压力和总需求(也就是消费)的水平。

所以就只剩消费是经济下个阶段能继续增长的指望,所以才要提内循环,一旦消费也抓瞎,那么经济低增长的消极循环就会扑面而来。

很多人都认为日本是因为泡沫破裂,经济滑入“失去的30年”,生育率才低的。

其实这事说反了,瑞士信贷的陶冬有一篇爆款文章叫《人口悬崖》,文中写道:

日本九十年代房地产泡沫的破灭, 有日元汇率急升和事后央行政策失误等一系列原因,不过最大的基本面原因,在笔者看来是人口结构的逆转,人口结构迅速老龄化,是日本房地产市场一蹶不振的根本原因

我翻了下日本的历史数据:

但凡对日本经济史稍有研究的,就会特别注意到几个关键时间节点,1950,1974,1985,1989。

1950年,韩战爆发,日本承接了大量的军工订单,这是日本战后工业化的起点;

1974年既是日本制造业登峰造极的顶点,也是日本城市化建设的顶点;

1985年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日本经济走向泡沫化;

1989年泡沫破裂。

你能看到,生育率下降发生在泡沫经济破裂(1989)之前,所以说泡沫破裂是生育率走低的原因,肯定不合理。

那么人口结构变化是不是导致了泡沫的破裂呢?

泡沫破裂之后东京房价再也没有像样的反弹,说到底还是因为低生育造成了人们对未来的悲观预期。

所以泡沫破裂不是低生育的原因,而低生育是泡沫破裂的原因之一。

从世界范围来看,典型的低生育地区是韩国、日本、香港、新加坡、澳门,还有欧洲、加拿大和南美的部分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综合生育率都在1.5以下。

在中国内地,上海、北京是生育率低且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

所以很多人直觉上认为老龄化是富裕病,似乎只要经济发展,生育率就必然下降。

但东三省的生育率全国倒数前三又怎么解释呢?再说了,谁见过有几个富人会压抑自己的生育欲望呢?

越富裕越不愿意生孩子的说法纯属扯淡。

这些低生育的地区,究竟有什么共同点呢?

高房价?

不是,日韩的房价都不算高,韩国就武汉的水平,但他们人均收入是武汉的3倍。东京的房价收入比在北京面前压根不够看,更不用提三亚、苏州、厦门、深圳这些著名的炒房城市了。

我看过一日本纪录片,讲一个姑娘硬是靠着特别能省钱,在30多岁的年纪买了3套房过上了包租婆的生活。这故事在咱们这,谁敢想?

总之,日本泡沫破裂之后,即使是东京,房价也不算高,房贷利率更是低得可爱,只是不论政府怎么鼓励,小年轻就是不动如山,完全是一副主不在乎的造型。

新加坡的房屋管理制度算世界典范了吧,住房管理部门的大堂挂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格言,但也低生育。

中国东北房价也不高啊,鹤岗、双鸭山这些网红城市都在东北,生育率不是也垫底么?

高房价确实带来了更大的生活压力,让年轻人疲于奔命无暇组建家庭,但显然不是低生育的唯一原因。

实际上,这些低生育的地方,共同点是城市化率高。

具体说,就是人口密度越高,生育率越低


这套说法目前并没有什么直观的量化数据来证明,但这个设想符合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即阻滞增长模型。


这个模型又叫逻辑斯蒂模型——随着种群密度越来越高,种群大小越来越逼近环境承载力,种群的增长速度就越来越低。

但人类社会和单细胞生物种群还不一样,人类有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而且人类生命轨迹中有两个阶段是有依附性的,即成年之前老年之后,都需要依靠劳动人口的抚养,这种情况导致低生育会形成人口减少的漩涡,而不是让人口数动态维持在一个平衡状态。

为什么呢?

因为老年人越多,养老压力越大,年轻人就越不愿意生育,生育率就越低……社会陷入低生育的恶性循环。

所以牛津大学有个教授才警告说韩国有可能会从地球消失,而不是说韩国人口会在某一个水平维持动态平衡。

问题来了,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怎么影响生育的呢?

首先,工业化高度依赖人口与资源的聚集,即规模效应。

随着工业化进程,人们逐渐往大城市聚集,聚集效应造成了供求失衡,导致大城市房价飙升,人们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其次,由于技术发展,掌握现代化的生产能力要求的教育时间也越来越长,晚婚晚育就成了标配。

再次,工业化的后半程,产能逐渐过剩 → 产业资本往金融资本过渡(脱实向虚)。

金融资本主导社会财富分配 → 分配体系从按劳分配转变成按资分配。这个过程伴随着社会流动性的下降,因为优质资产的获得越来越难,而优质资产是财富分配的钥匙。

流动性下降,导致中下阶层剧烈内卷,教育、就业都变成了军备竞赛,年轻人身心俱疲。

社会情绪的演化方向为:内卷焦虑→ 失望丧气 → 克制欲望 → 佛系(上述几段内容,基本概括了《日本战后经济史》和《低欲望社会》里的核心思想)。

所以,低生育的根本原因从来不是什么教育水平高了,自由意志,享乐主义兴起之类。在日韩,有可靠的数据显示,女性公务员的生育比例明显比普通工薪族高,很大原因是她们生活压力相对较低,未来的确定性更强。

社会中有许多人动辄指责年轻人没有社会责任感只贪图享乐是很欠考虑的。

我在网上看到储殷和杨奇涵有一场辩论,话题是“不生孩子是不是遗憾”,储殷换着花样地劝人生孩子,杨奇涵则又是讲“为天地立心”又是讲“为生民立命”的,讲年轻人除了生孩子也有其他的贡献和价值。

看着很像一对父子之间的争论——上一辈觉得是孩子的思想出了问题,竟然理直气壮地说不生孩子是一种更好的人生选择;年轻人则梗着脖子,我有权利选择不生!

我看着都急,就没有人告诉老一辈,大部分年轻人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么

谁不想儿女绕膝承欢,夫妻如胶似漆呢?

减少和延迟生育是年轻人保障生存的唯一选择,所谓不婚不育的自由思想,只是少数人才有的心理归因。

因为没有人愿意相信,在物质极度丰富的现代社会,年轻人不生孩子是因为生存问题,他们更愿意相信是“进步思想”带来的享乐主义。

而年轻人也乐意用这一套时髦的说法来表达自己,因为这样显得不loser。

于是社会讨论的焦点就集中到“思想批判”上,认为解决低生育的问题是要鼓励生育,惩罚不婚和丁克

我发现那些掌握话语权的人,脱离群众太久太远了,也从不往人群里多看哪怕一眼,也不想想,996 + 6个钱包都成都市青年的标配了,你让人怎么生孩子?

社会问题还得从社会运行方式上找原因,任何道德批判和心理归因都是瞎扯。

所以低生育的社会原因是:

(1)过度城市化,人口密度过高,生活成本高,年轻人压力大。

(2)分配不公平造成的社会结构固化,流动性降低,教育过程在经济上卷父母,在身心上卷孩子,看着都怵。

从更高的维度俯瞰日本社会,就会发现老龄化和经济失落就是互为因果的消极循环

鼓励生育有用么?

没用!日韩已经给出了政策效果的反馈,假期、补贴、公费扶养……他们想出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措施,然并卵。

安倍经济学又是宽松货币又是积极财政的,也无法把通胀拉上来,原因就是“放水”扭转不了人们对未来不安的预期,无法破解老龄化—低增长的消极循环。

在这个消极循环中,老龄化是经济问题的原因,而经济问题是一切问题的原因。

要打破这个循环,就必须打破固有的发展模式,所以城市化问题和分配问题都需要重新讨论。

按现有的发展模式持续下去,中国的城乡构造会变成一个巨大的人口漏斗:大城市通过政策优势从周围虹吸人口,二三线从18线吸……

这个过程持续下去,就形成了日韩现在的局面——人口逐渐集中到几个大城市,卫星城和十八线慢慢荒废。

某专家鼓吹说这是人口迁徙的客观规律,还特别强调政府投资应顺应这个规律——往大都市圈砸钱。

普通人则形成了只有大城市核心区的房产永远涨的思想钢印。

但这个发展模式,难道不是已经被走在前面的日韩试过错了吗?为什么还有人觉得走建设大城市的老路是必然选项呢?

其实这个问题高层早就认识到并已经在行动了。

领导在其署名文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中就提到:

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城市单体规模不能无限扩张;
目前,我国超大城市人口密度总体偏高,北京、上海主城区密度都在每平方公里2万人以上,东京和纽约只有1.3万人左右;
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应当引导城市平衡的发展;不能把优质资源都放在一线城市,也要统筹好三线四线城市的发展。

智囊郑永年在解读这篇文章时,特意强调了一个观点:

城市越大,人类的生育率越低,因为人生存的压力越大。

而且高层在城市发展的路线设计时,还有战略安全问题的考虑。总之,什么北上广深核心地区的房价肯定不会跌,而且只会越来越贵的言论,可以休矣。

除非你不相信国家的调控能力,坚持认为我们一定会走上日韩的老路。

为什么说楼市泡沫必须要破?

因为“人口危机”这头灰犀牛早已长成了,且正在以可以预期的速度撞过来

我们的现在的处境是要么主动刺破,要么被动被撞破,决策者要做的,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很多人没有关注到的数据是在2019年的1460w新生人口中,一胎占比只有40.5%。

其实,一胎数据,才是真正的生育意愿的反馈

谁会生二胎三胎呢?

在城市居民中(怕得罪人,暂且不提老少边穷地区),二胎生育的主力是85前,有人说他们顶着年龄压力赶着生二胎。实际上,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抢到了房地产经济的时代红利(2015-2017是时代分水岭),所以他们没有90后所面临的生存压力。

这就是说先买房的,赚到了红利,不仅愿意生,还愿意多生。但年轻点的,面对高房价的压力,连一个都不想生。

再往后你会发现:

70后,有钱,想生,但身体不行;

85后,身体还行,但疲于奔命,但精力不够;

90后,庆幸没生;

00后,生什么生?

现在很多人对新生人口的估计是按每年15%的速度递减,实际上,随着时间推移,早买房的85前的二三胎储能被消耗完,新生人口里就没有多少多胎数可看了,然后新生人口的数据会在700-800w的水平按一定速率逐年递减,你想这该多吓人?

我认为这个时间是2025年,因为那时最年轻的85前也都40岁了,生育风险太大。

很多人说房价要维持横盘,不能急跌,否则就发生系统性风险啥的,银行危机……

这逻辑大抵是没错的,房价一跌,银行的资产不良率骤升,问题确实很大。

但若人口危机一来,悲观预期形成,消费必定拉垮,房价泡沫不可能维持得住。

现在虽然靠政策拖着“近忧”不爆,但“远虑”在那,老龄化的预期一旦兑现,近忧还是得爆,而且问题只会比亲手刺破更大,因为经济会滑入低生育—低增长的恶性循环,这在日本叫失落的30年,在我国你觉得会叫什么?

“中等收入陷阱”,恐怕到时候就不只是低生育—低增长的问题了,因为日本国内经济虽然拉垮,但是他们还有一个海外“日本”在创造增长,而且日本基尼系数很低,社会矛盾并不尖锐……

你觉得决策者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关于楼市泡沫和人口危机,理论上就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因为你拉起泡沫就一定有人口危机,而人口危机又会冲击泡沫。

温铁军老师总结工业化是“资本密集化的过程”。

马克思预言过,资本密集的终极形态,一定会挤出劳动。

而一个增长中的社会,一定是鼓励劳动的社会,因为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物质增长。

所谓的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无非是说要创造出增量来解决社会矛盾,但增量从哪里来呢?

从人类历史进程来看,产业发展必然遵循由低级的资源开采和劳动输出,逐渐向规模经济→ 资金密集型 → 技术密集型 → 知识密集型发展。

打颇以往的路径依赖,并不是说要拆了工厂搞逆工业化、逆城市化,而是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从工业化的规模经济/资本密集,走上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发展道路。

直白说,未来的主流是信息化而非工业化,那还用得着把人都往大城市里赶么?

人口往大城市迁移,也并非什么自然规律,而是人为创造的流动格局,因为人随产业走,产业随资金走,资金随政策走

以上,结构性改革,收入再分配,要素(资金、人口)区域均衡流动,是逆转低生育率的关键。

四个字,核田归税。

推荐阅读:

我是 @叶泊枫


user avatar   bluedrum 网友的相关建议: 
      

1.降低养育和教育成本,紧急情况下把资本赶出这两个领域(正在做),国家全面补贴.向这有小孩子家庭进行补贴,比如免费或廉价提供3岁前的奶粉.(我估计会加大比例)

2.全面放在生育,有人做丁克,但有不少人有多子多福,会生育超过三胎 ,(我预测2年内放开)

3.向西方国家学习限制人流手术,不准民营医院莆田医院手术,只能三甲医院才能做,手术收高额手术费,配套简化家庭收养制度. 和儿童福利院制度.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青壮年人口不去高房价地区,就有地方放第三胎了。


user avatar   wang-ming-47-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

三分钟内被删除,政治敏感。


温和一些的说法,国家要的是高素质人口。

要的是无需投入,努力工作,不求回报,全心全意为建设国家政府而奋斗的人口。


那些需要国家补贴,需要国家提高福利才生育的人口,都不是国家需要的。


发达国家依靠生育,拿福利的人口,对国家反而是负担。

国家有无数的办法提高生育率,但没有任何办法,保证这些新生人口努力工作,不求回报。


追求更好的待遇,更求更多的福利,这类不甘于当奉献者的个体。对于国家来说,不仅不是人口红利,反而是人口负担。


就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需要无产阶级,但那些不甘心当无产阶级的个体,对于资产阶级来说,都是潜在敌人。




           

相关话题

  过去10年,白人数量在美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下降,为什么美国白人不愿意生孩子了?这会对美国产生哪些影响? 
  如何看待教育部「清理取消计划生育证明等材料,严禁采集家长职务收入信息 」?这对促进教育公平有哪些影响? 
  一个国家/社会,在短期内死亡多少人口(比例)会使社会产生动荡? 
  中国人口预计从2020年开始减少吗? 
  如何看待中国西侯度遗址距今已243万年,比人类"走出非洲"的时间还要早? 
  中国青年网发中国男性人口出现下降,近年会人数上男女人口接近吗? 
  为什么有些人对生育率降低感到很爽? 
  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是否应该追究人口专家如翟振武的责任? 
  如何看待新华日报刊文:以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生育基金 不生二胎不能取? 
  日本当前的经济停滞、社会老龄化、低生育率、草食男会不会在20年后的中国出现? 

前一个讨论
假如我《英雄联盟》只有白金水平,但我的被动是为整个队伍提供全图真眼效果,包括草丛,那我能上职业比赛吗?
下一个讨论
律师是如何评价其他律师的办案能力的?





© 2024-06-2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