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景阳冈》写武松哨棒折断,最后赤手空拳打虎,这样写好在哪里? 第1页

  

user avatar   no-talen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武松从柴进庄子离开,回家探望哥哥,他本来带着哨棒,用来防身,但在与老虎的搏斗中,哨棒却折断了。其实,按一般人所想,用兵器打虎显然比赤手空拳打虎更容易,也更安全,可为何作者却非要写武松折断哨棒,与老虎肉搏呢?这样写有何好处?

在我看来,作者这样写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尊重原来故事,在原故事基础上改编。

武松打虎的故事,并非水浒作者原创,早在元杂剧中就有。元代白字李三曾作《折担儿武松打虎》,今本只存二折,辑录于《录鬼簿》。《录鬼簿》成书于元朝,大约1330年,书中记录了金代末年到元朝中期的杂剧、散曲艺人及作品,成书早于水浒。

在《折担儿武松打虎》杂剧中,就提到了武松打虎折断扁担的事。

武松因为打死伤人,在柴进庄子里躲了三年。后来,有个杨衙内来夺柴进的园子,李逵暴怒之下打死了杨衙内。柴进的庄子因此被官兵围攻,后来宋江带兵来救,大家都去梁山落草了。武松想起许久不见哥哥,遂辞别宋江等人,要下山寻哥哥。宋江赠武松一担金银,武松怕路上被人抢,打扮成货郎,挑着金银下山了。

路过景阳冈时,武松豪言要吃安三百碗。但实际上只吃了三碗,然后就不顾小二的告诫上山了。果然,在山上遇到了老虎,武松本打算用扁担打死老虎,不过扁担折断了。

(扁担折)(武松云)苦也!我要显本事,便做道力有千斤重,本想教你拳下尸骨横,拳下尸骨横。殊不料一急下,护身扁担折,可怜我这性命,必将同扁担,分教两段为虎遮!

可见,杂剧中武松为了打虎折断了扁担。水浒虽然把扁担换成了哨棒,但是本质没变,哨棒也断了。这种写法,其实既尊重了原来的故事,又在原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这样的改编,不仅能留住原先的听众读者,还能使武松的形象得到进一步升华。

2.表现武松紧张,说明武松是真实的人。

在杂剧中,武松折断扁担说得很突兀,武松面对老虎时,只说了一句“虎啊,吃俺三扁担”,然后紧接着就说“扁担折”了。扁担为什么会折断,打在哪上了,都没有说清楚。但是,到了水浒中,哨棒断的前后都有说到。

(武松)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武松躲过了老虎的“一扑一掀和一剪”之后,老虎再次扑过来。武松抡起哨棒,奋起平生之力,想一棒打死老虎,但是哨棒打到了枯树上,所以哨棒折断了。

这样一来,作者就交待了哨棒折断的原因。

这样的说明,说明武松当时特别紧张,他顾不得其他,一心只想打老虎,这才导致他会打到树上。这种解释,并不勉强,因为当时在山林之中,有树很正常。

很多人看这段故事,以为武松真是天神,看到老虎二话不说就去打。实际上这是很不现实的。要知道,武松虽然身高八尺,却也只是人,他知道自己和老虎的差距,所以他会紧张、会害怕、会失手、会折断哨棒。

这不是猜测,武松上山看到布告时,就已经害怕了。

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您瞧,武松第一反应就是想回去,但又碍于面子,所以才硬着头皮上山。这里的“存想了一回”,也说明武松犹豫了一段时间。但武松决定上山,也间接表明他有些本事,否则根本不用想,直接就回去了,命可比面子重要。

包括武松后来杀回张都监家,也不是头脑一热就回去复仇的,而是“立于桥上,寻思了半晌”。想啥呢?看后面情节就知道了。

这些都能说明武松会害怕,他是活生生的人,这样的表现才更真实。包括后面写武松用力过度,手几乎没了知觉,以及看到穿着虎皮的猎户,直接反应“我今番罢了”等,都是很真实的。

倘若作者写武松看到老虎,二话不说上去就干,一通王八拳打死老虎,甚至就一句“武松拳毙吊睛白额大虫”,无论如何都没有这样的详细描述更真实,更让读者感受到打虎的危险。

3.突出武松力气,能表现武松力大过人。

当然了,作者写武松折断哨棒,其实更多的是为了突出武松的力气。

在梁山好汉中,力气过人者不多,而武松则是作者极力塑造的大力士之一(另一位是鲁智深)。须知老虎比人更庞大、更大力,通常只有老虎吃人,人很难伤到老虎,即便要杀虎除害,也要许多猎户合力才能做到。

为了表现武松力气大,勇武过人,所以作者必须让武松哨棒折断。只有这样,武松才能用拳头打老虎。

还有一个细节要说。以武松打虎为主题的绘画作品有很多,很多作者画的武松,都是骑在老虎身上打老虎。(比如前面的刘继卣《武松打虎图》)

这种姿势可能很方便打老虎,但这只是想当然,因为原著中,武松是面对面打老虎。

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从原著这段描述可知,老虎是扑到武松面前,被武松趁势用左手按住(注意是单手),然后他先是踢,后来又腾出右手,打了五七十拳,才打死老虎。一只手按住老虎,一只手只打几十拳,就打死了老虎,说明武松力气的确很大。

如果哨棒不断,武松手持哨棒打死老虎,就无法突出武松的力气大。

比如李逵,他曾经杀了四只老虎,除去两只小的,还有两只大的,去掉那只母老虎,还有一只公老虎。可为何李逵杀虎的名气,比武松打虎的名气小很多呢?原因就在于,李逵是以刀杀虎,而武松是用拳打虎。

4.武松打虎成功,取代了其他打虎英雄。

事实上,正因为作者对武松打虎的描写到位,所以这段虚构的故事获得了巨大成功。这种成功,表现在武松几乎取代了所有打虎英雄。

古往今来,无论是古典小说还是正史中,都有不少打虎英雄。在武松之前,历史上有卞庄刺虎、子路打虎、孙权射虎、曹真射虎等;在武松之后,也有典韦逐虎过涧、李存孝打虎等,不胜枚举。

然而,到今天你会发现,只要提到打虎英雄,人们往往最先想到武松这位虚构的打虎英雄,而很难想到历史上真正的打虎英雄。,武松能取代其他打虎英雄,“一枝独秀”,完全得益于作者的描述,尤其是写他折断哨棒。

这便是作者写武松折断哨棒的原因与好处。这也是水浒能位列四大名著的原因之一,它在人物塑造、故事结构、情节推动等方面实在很了不起,所以很多大师对《水浒传》都推崇备至,甚至把水浒和红楼并列。


user avatar   Pike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不应该判这么重,无良媒体煽风点火。




  

相关话题

  《水浒传》是否应该被剔除四大名著之列? 
  按照美剧的风格,怎么拍《水浒传》? 
  如果你是武松“血溅鸳鸯楼”主要在场当事人之一,怎么说能保命? 
  《水浒传》里刺配刺的是什么字? 
  如果武大郎问潘金莲“吾与城北西门庆孰美?”,潘金莲会怎么回答? 
  水浒传中的座次排名是否存在错误? 
  如果宋江在武松做都头的时候用逼秦明卢俊义的方法逼武松上梁山,会成功吗? 
  为什么梁山水军总司令是李俊,是为了平衡水军各家族的关系吗? 
  《水浒》中,及时雨宋江为什么被判斩刑? 
  水浒传中明明说是洪太尉误放的是108个妖魔,会危害人间,为何又成了108个英雄好汉? 

前一个讨论
从古至今有哪些堪称经典的公关活动?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好笑的冷笑话?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