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裴松之为《三国志》作的解? 第1页

  

user avatar   pomuweih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的历史观,就是因为阅读《裴松之注》改变的。


首先推荐一下 @殷守甫 的这个答案,非常清晰地讲述了业余历史爱好者和专业历史研究员的差别。



在读裴松之注前,我就是个标准的历史爱好者。就像殷守甫答案中描述的“好学生”,读历史就是为了读故事,并认为所有的史料都是可靠的,如同“记者从现场发回的报道”。而西方的历史学者,他们认为任何史料都是人为记录下来的,而记录它们的人是有立场的,所以史料也是有立场的。因此,他们看见英国人先开枪的记载,第一反应是”这份史料是以美国人的立场记录的“。


黑泽明导演过一个著名的电影,叫《罗生门》。这部电影里,对同一个事件,4个当事人(武士、强盗、武士妻子、樵夫)的叙述都是不同的。


裴松之为《三国志》补充的大量资料,很多地方都反映出了不同的立场,让你清晰地看到,历史事件就是一个个的”罗生门“。


很多伙伴们可能要说了,你这不是传说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吗?什么史料都不可信,你还读个屁的历史啊!当然不是这样的。《罗生门》中,4个当事人对事件的转述,有些地方是一致的,比如武士死了,武士妻子被强盗QJ,妻子跑了,强盗跑了,这些属于确定无疑的事实。至于武士是谁杀的,妻子为什么可以逃跑,4个人的描述差别就大了去了。谁说的是真的?谁是假的?后人估计很难知道了。


中国早期史料保存得较少,但也不乏“罗生门”的记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赵氏孤儿”。具体可参看下面这个答案。

《史记》中,《晋世家》和《赵世家》对“赵氏孤儿”故事的记述大相径庭。

我们熟知的故事,出自于《赵世家》。晋景公三年(前597年),大坏蛋屠岸贾害死赵家一堆人,幸亏赵家出了两个义薄云天的门客,程婴和公孙杵臼。一个牺牲自己的儿子,一个牺牲自己,终于救下了婴儿赵武,为赵家保留了香火。前583年,赵武长到15岁,韩厥劝说晋景公重用赵武,反杀屠岸贾。


而《晋世家》里,晋景公诛杀赵氏发生在前583年(晋景公十七年)。随即韩厥就劝说晋景公,赵家功劳大大滴,您不能对他们赶尽杀绝啊!于是晋景公就饶了赵武。什么屠岸贾、公孙杵臼、程婴,不存在的。

十七年,诛赵同、赵括,族灭之。韩厥曰:“赵衰、赵盾之功岂可忘乎?柰何绝祀!”乃复令赵庶子武为赵后,复与之邑。《史记.晋世家》


如果你认为历史事件是”记者从现场发回的报道”,那自然无法理解《史记》中的这种矛盾,甚至还会怀疑司马迁的能力,怎么写完也不校队一下呢?实际上,太史公正是用这种方法,保留了赵氏孤儿的“罗生门”。


我一直认为,纪传体是太史公的一个伟大发明。用这种格式记录历史,能很方便的保留各种“罗生门”。“同为一事,分在数篇,断续相离,前后屡出。”刘知几认为这是纪传体的缺点。但正相反,同一件事,以不同人的立场记录在不同人的传记中,后人才有机会看见各种不同的说法,才有可能更加接近真相。毕竟“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嘛。


《三国志》也是纪传体,也保留了不少“罗生门”。

比如定军山夏侯渊为什么会战死?《夏侯渊传》说,我因为爱护部下,看见张郃扛不住了,就把自己的一半兵力分给张郃,结果被刘备抓住机会突袭了。

二十四年正月,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


《张郃传》说,刘备带着一万精兵拼命攻打我,可我岿然不动,打得刘备一点办法也没有。于是他只能跑到别的地方放火,夏侯渊带人去救火,结果正好撞上刘备的主力,于是悲剧了。

备以精卒万馀,分为十部,夜急攻郃。郃率亲兵搏战,备不能克。其后备于走马谷烧都围,渊救火,从他道与备相遇,交战,短兵接刃。渊遂没,郃还阳平。


很显然,这两种记录一个是为夏侯渊辩护的,一个是为张郃辩护的。很多历史爱好者喜欢批评陈寿“专美传主”,其实陈寿只不过是把有利于传主的记录放在该传记下而已。“罗生门”就是这样保留下来的。


而作为编年体的《资治通鉴》,就没办法保留“罗生门”了,司马光必须做出割舍。于是,司马光选取了蜀国的记载,因为蜀国只说夏侯渊被我们干掉了,至于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你们魏国内部各执一词,谁能知道真假?

及渊与刘备相拒逾年,备自阳平南渡沔,缘山稍前,营于定军山。渊引兵争之。法正曰:“可击矣。”备使讨虏将军黄忠乘高鼓噪攻之,渊军大败,斩渊及益州刺史赵颙。《资治通鉴》

虽然《三国志》里有“罗生门”的迹象,但毕竟是少数,陈寿最大的毛病是行文太简洁了。以今天的文献保存能力,不怕你资料多,就怕你资料少。“简洁”是我们最大的敌人,“繁芜”反而变成了优点。因此,裴松之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很多被陈寿舍弃的史料,因他而重现江湖。这一下不得了,“罗生门”开始大规模出现,冲击着我这种“小白”的历史观。


1. 吕伯奢之死。

曹操为什么会杀吕伯奢一家?裴松之一下子给出了三个版本。

《魏书》曰: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賔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世语》曰: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賔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劔夜杀八人而去。

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这三个版本哪个真哪个假?相信没人说得清楚。但它们的屁股坐在哪儿,却显而易见。《魏书》的屁股就是坐在曹操这边的,按它的说法,曹操杀人完全是正当防卫。《世语》就正好相反,它说吕伯奢的儿子对曹操挺好,而曹操因为怀疑,就滥杀无辜。《杂记》的说法和《世语》差不多,并进一步记载了曹操杀人后的“名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2. 曹嵩之死。

类似的还有曹操的老爸怎么死的,裴松之又拿出了两个版本。

《世语》曰:嵩在泰山华县。太祖令泰山太守应劭送家诣兖州,劭兵未至,陶谦密遣数千骑掩捕。嵩家以为劭迎,不设备。谦兵至,杀太祖弟德于门中。嵩惧,穿后垣,先出其妾,妾肥,不时得出;嵩逃于厕,与妾俱被害,阖门皆死。劭惧,弃官赴袁绍。后太祖定冀州,劭时已死。

韦曜《吴书》曰:太祖迎嵩,辎重百馀两。陶谦遣都尉张闿将骑二百卫送,闿于泰山华、费间杀嵩,取财物,因奔淮南。太祖归咎于陶谦,故伐之。

按《世语》的说法,陶谦就是主谋;按《吴书》的说法,陶谦就是倒霉催的。好心派张闿去护送曹嵩,结果张闿擅自杀人越货,让陶谦当“背锅侠”。我们无从知道谁是虽非,但应该不难看出,《吴书》的屁股是坐在陶谦这边的。


3. 北海相孔融。

再举个例子,孔融担任北海相期间,把北海治理得怎么样呢?裴松之告诉我们:鬼知道,正反两方面的资料都有!

《续汉书》曰:融,孔子二十世孙也……司徒大将军辟举高第,累迁北军中候、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年三十八。承黄巾残破之后,修复城邑,崇学校,设庠序,举贤才,显儒士。以彭璆为方正,邴原为有道,王脩为孝廉。告高密县为郑玄特立一乡,名为郑公乡。又国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木而殡葬之。郡人甄子然孝行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令配食县社。其礼贤如此。在郡六年,刘备表融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征还为将作大匠,迁少府。每朝会访对,辄为议主,诸卿大夫寄名而已。

司马彪《九州春秋》曰:然其所任用,好奇取异,皆轻剽之才。至于稽古之士,谬为恭敬,礼之虽备,不与论国事也。高密郑玄,称之郑公,执子孙礼。及高谈教令,盈溢官曹,辞气温雅,可玩而诵。论事考实,难可悉行。但能张磔网罗,其自理甚疏。租赋少稽,一朝杀五部督邮。奸民污吏,猾乱朝市,亦不能治……连年倾覆,事无所济,遂不能保鄣四境,弃郡而去。后徙徐州,以北海相自还领青州刺史,治郡北陲。

《续汉书》大力表彰了孔融在北海的功绩,名士被重用,城邑被修好,学校被建设,北海被治理得井井有条。正因为如此,刘备推荐孔融升官,当了青州刺史。


《九州春秋》却说孔融在北海干得一塌糊涂,手下仅是“轻剽之才”、“奸民污吏”,把北海折腾地乌烟瘴气。最后孔融自己都待不下去,跑到徐州避难。


更“搞笑”的是,这两本书的作者是一个人,司马彪!对于认为“历史真相只有一个”的人来说,司马彪不就是传说中的精神分裂吗?其实,人家不过是把“罗生门”的记载放在两部作品里而已。


4. 孔融俩儿子之死。

孔融的两个儿子,面对死亡毫不畏惧,照样下棋,并说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名言。其实,这只是“罗生门”的一个版本而已,出自孙盛的《魏氏春秋》。

《魏氏春秋》曰:……十三年,融对孙权使,有讪谤之言,坐弃市。二子年八岁,时方弈棋,融被收,端坐不起。左右曰:“而父见执,不起何也?”二子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者乎!”遂俱见杀。


另外一个版本出自郭颁的《世语》。

《世语》曰:融二子,皆龆龀。融见收,顾谓二子曰:“何以不辞?”二子俱曰:“父尚如此,复何所辞!”以为必俱死也。

孔融被捉拿,官员问他的俩儿子,你们为什么不申辩呢?俩儿子回答,父亲都这样了,申辩有什么用呢?


显然,《魏氏春秋》给大家勾画出了两个胆识过人的小孩,面对死亡毫不畏惧。读者看到这里,难免会感叹,这两个8岁的孩子太了不起了,死得太可惜了,从而觉得曹操太不是东西了!《世语》的记载就有点平平无奇,一点也不夺人眼球。


随后,裴松之亲自下笔,从“人性”入手,给大家进行了辩证。

臣松之以为《世语》云融二子不辞,知必俱死,犹差可安。如孙盛之言,诚所未譬。八岁小儿,能玄了祸福,聪明特达,卓然既远,则其忧乐之情,宜其有过成人,安有见父收执而曾无变容,弈釭不起,若在暇豫者乎?昔申生就命,言不忘父,不以己身将死而废念父之情也。父安犹尚若兹,而况于颠沛哉?盛以此为美谈,无乃贼夫人之子与!盖由好奇情多,而不知言之伤理。

他说,孙盛就是“一粉顶十黑”,你记载这段是为了夸孔融的儿子对吧?然而,看见父亲被抓,还一点也不在乎地下棋,这是孝子的作为吗?你至少表现出一点对父亲的关心吧!当时的环境下,孝道有多么重要你不知道吗?连孝道都表现不出来的小孩,能算聪明吗?能算有家教吗?孙盛一边为我们描述两个聪明的孩子,一边又把他们写得毫无家教,自相矛盾。因此,我觉得孙盛的记载一点也不靠谱。


很可惜,虽然裴松之公然表示孙盛是瞎掰,但这个版本却比郭颁的流传得更广。《三国演义》作为“曹黑”小说,自然会采用孙盛的说法了。


5. 郭嘉的妙计。

刘备被吕布打败后投奔曹操,曹操该不该杀了刘备呢?这时郭嘉站出来发表意见了。

《魏书》曰:刘备来奔,以为豫州牧。或谓太祖曰:“备有英雄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太祖以问嘉,嘉曰:“有是。然公提剑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仗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则智士将自疑,回心择主,公谁与定天下?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不可不察!”太祖笑曰:“君得之矣。”

《魏书》里,郭嘉表示,刘备千万不能杀!现在正是招揽豪杰的时候,来的都是客。刘备即使再不可信,您也得好好招待。要是杀了他,以后谁还敢投靠您呢?


傅子曰:初,刘备来降,太祖以客礼待之,使为豫州牧。嘉言于太祖曰:“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是时,太祖奉天子以号令天下,方招怀英雄以明大信,未得从嘉谋。会太祖使备要击袁术,嘉与程昱俱驾而谏太祖曰:“放备,变作矣!”时备已去,遂举兵以叛。太祖恨不用嘉之言。

《傅子》里,郭嘉说,刘备这个人,脑后有“反骨”,不可能屈服在您之下的。现在他走投无路来投靠您,机不可失,赶紧把他砍了,否则后患无穷啊!


搞笑吧?这俩个版本都是为了反映郭嘉的计谋无双,但记载却截然相反。可见,“罗生门”并不需要立场不同,相同的立场也能记录下不同的细节。刘备后来是曹操的大敌,还成功称帝,因此后人会觉得早杀刘备很高明。但同时,曹操当时需要广招英雄,不杀刘备事出有因。所以,吹嘘郭嘉的角度不一样,记录下来的观点就不一样。


6. 谁劝袁绍“挟天子”?

前面5条,都是《裴松之注》里的“罗生门”,《三国志》都没有记载。可见,陈寿对这些自相矛盾的史料,采取了粗暴的一刀切。劳资不知道哪个真哪个假,干脆哪个都不记!最后我再举一个《裴注》和《三国志》原文矛盾的例子。


我们知道,曹操很聪明,知道“挟天子而令诸侯”这种高深的战略,而袁绍这个二傻子不懂。手下有人劝他,他却不听。那么是哪位高人劝袁绍“挟天子”呢?《三国志.袁绍传》说,这个高人是郭图。

初,天子之立非绍意,及在河东,绍遣颍川郭图使焉。图还说绍迎天子都邺,绍不从


但裴松之补充了一段《献帝传》,高人变成了沮授,而郭图是反对“挟天子”的二B,袁绍就是受了这个二B的蛊惑。

《献帝传》云:沮授说绍曰:“将军累叶辅弼,世济忠义。今朝廷播越,宗庙毁坏,观诸州郡外托义兵,内图相灭,未有存主恤民者。且今州城粗定,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绍恱,将从之。郭图、淳于琼曰:“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且今英雄据有州郡,众动万计,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若迎天子以自近,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授曰:“今迎朝廷,至义也,又于时宜大计也,若不早图,必有先人者也。夫权不失机,功在速捷,将军其图之!”绍弗能用。


前面说过,纪传体史书保留这种“罗生门”非常方便。只要在《沮授传》说是沮授提的,《郭图传》写是郭图提的,就解决了。可惜的是,沮授、郭图作为失败者袁绍的手下,陈寿没有给他俩立传,于是就只选取了一个版本。至于他为什么选择郭图提出"挟天子“的版本,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献帝传》的版本显然受到了《三国演义》的欢迎,毕竟郭图是反面人物,怎么可能提出如此高大上的战略呢?


总之,《三国志裴注》里”罗生门“的记载相当丰富,篇幅有限,就只举这6个。裴松之注,非常清晰地向我们展现了,历史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史官并不是前线记者,能真实记录唯一发生的历史真相;他们更像是个侦探,面对着大量”罗生门“记载,努力分辨真假,进行记录。这种记录方法下的”罗生门“有三种可能:

1. 史书作者无力分辨真假,通过纪传体格式,把每个版本保存在了不同人的传记下。

2. 史书作者进行甄别,只记录他认为靠谱的说法,抛弃其他说法。

3. 史书作者无力分辨真假,干脆都抛弃不用。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方法1是最好的。什么资料都别删,都留下来,我们自己可以分析辨别。可惜古时候文献抄写不便,保存困难,方法2、3更加流行。裴松之的出现,绝对是所有历史爱好者和历史研究者的福音。




  

相关话题

  平心而论,光绪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晋灭吴时为何吴国水军毫无作为? 
  古代衙门里的捕快是怎么招的? 
  如果刘璋没有邀请刘备入川,刘备怎样才能攻下益州? 
  如果给蜀军提供不限量的昏睡红茶,诸葛亮能否便乘曹魏? 
  如果张梁在两军阵前劝诸葛亮投降黄巾军,诸葛亮会说什么? 
  为什么隋炀帝面对国内糜烂非要三征高句丽,不能像唐太宗一样失败一次就停止? 
  假如你是范疆,张飞要你三天凑齐十万件白旗白甲,否则就杀头。你会怎么做? 
  为什么有的权臣很轻易就被扳倒了? 
  为什么汉唐能把强大的国力转化成强大的武力,而北宋空有远超汉唐的国力经济却不能转化强大的武力? 

前一个讨论
人所能做到的最大的善良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水浒传》中写到的妻子或情人都是什么样子的?





© 2024-05-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