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骑兵在马背上使用长枪,只能简单的刺吗? 第1页

  

user avatar   heng-mao-li-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流传到现代的西方骑枪竞技比赛,只是规则限定下的“游戏”。安全第一,大家都不想出现人员重伤、死亡




十六世纪中期,欧洲马上武艺图谱

欧洲骑士比武有两种,一种是往死里搞,另一种不能搞死人。





网上很多人,喜欢吹“夹枪冲锋”,以为这招是骑枪的终极绝技,天下无敌。

实际上,夹枪只适合冲击,不利于格斗


夹枪冲锋战术,最适合“集团冲锋”。用来单挑、混战很废柴。

你们也应该知道,欧式骑枪是“一波流”,基本上冲击一次就弃枪拔剑,所以他始终摆脱不了“一次性骑枪”的印象。



11世纪后期,从个别诺曼骑士发明夹枪冲锋,到逐渐发现集团化的夹枪冲锋效果很好,容易一波冲垮敌军。

其他欧洲骑士,见识到了这种战术的威力,自然有样学样。

12世纪开始,夹枪冲锋战术在欧洲流行起来。

14世纪,欧洲才出现板甲。





马上战斗的格挡、拨打

一、双手持枪,拨开单手夹枪




二、马刀拨开骑枪




中国古代也有人玩夹枪冲锋,国内最早的夹枪冲锋记录,始于唐代,依据包括文献和壁画。


《新唐书 王难得传》
王难得,沂州临沂人。父思敬,少隶军,试太子宾客。难得健于武,工骑射。天宝初,为河源军使。吐蕃赞普子郎支都者,恃趫敏,乘名马,宝钿鞍,略阵挑战,甚闲暇,无敢校者。难得怒,挟矛駷马驰,支都不暇斗,直斩其首。玄宗壮其果,召见,令殿前乘马挟矛作刺贼状,大悦,赐锦袍、金带。累授金吾将军。





不过,这少得可怜的资料,只能证明这个战术,在中国古代存在,但并不流行。中国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夹枪冲锋战术,一直冷门,从未火过。

王难得是在天宝初年玩的“夹枪冲锋”(天宝年间,是公元742年正月—756年七月)。但是没有证据证明唐朝骑兵普遍玩这套,东亚枪骑兵普遍喜欢双手持马枪进行马上格斗。




戚继光《练兵实纪》骑兵训练

骑兵要用夹刀棍戳马眼、马腹、人脸、人喉




一、挥舞骑枪、多向突刺



日本骑枪演武,可以作为东亚骑枪的一个参考




长杆兵器,双手使用,一定比单手使用更加顺手,更加迅捷,更加有力

骑枪除了夹枪冲锋这一招之外,其他马上格斗技术,“双手刺杀、挥舞和拨打”更加稳定有效。


国内很多人,喜欢用传武里的“马步”,来附会“马上枪法”。但是从《兵技指掌图说》里看,马上长矛,并不需要练马步。

需要在地面练马步的,却是两个射击类科目——马箭马枪(清朝,“铳”字被淘汰,使“马枪”出现了歧义,这里的马枪=马上鸟枪


清朝《兵技指掌图说》




双手持骑枪,可以往前、后、左、右各方向,快速变向,精准刺击。还可兼顾劈打,以及使用头部、尾部双头刺杀等战法。单手夹枪,显然玩不了这些。

这些骑枪技术,对骑术要求超高。即,想练好中国骑枪,必须骑术精湛,最好能做到“人马一体”

在《兵技指掌图说》里,枪骑兵需要非常优秀的骑手来担任,所以不需要在地面上练习“马上长矛”,而是全程在马上实操。

或许是因为,在马背上射箭打鸟枪,动作并不复杂,所以可以在地面上练习动作。而马上长矛,动作幅度大,招式复杂多变,要做到可以往四面八方扎枪。换把、变向、刺击力度和准头……要考虑的东西很多。骑术不好,容易坠马。所以一开始就要求马上纯熟




二、向后刺枪



《旧唐书 尉迟敬德传》
及窦建德营于板渚,太宗将挑战,先伏李勣、程知节、秦叔宝等兵。太宗持弓矢,敬德执槊,造建德垒下大呼致师。贼众大惊扰,出兵数千骑,太宗逡巡渐却,前后射杀数人,敬德所杀亦十数人,遂引贼以入伏内。于是与勣等奋击,大破之。



奇葩的单手回马枪




三、刺马


《三国志 太史慈传》
但使慈侦视轻重。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於是解散。





四、抓枪、夺枪




《旧唐书 尉迟敬德传》
太宗问曰:“夺槊、避槊,何者难易?”对曰:“夺槊难。”乃命敬德夺元吉槊。元吉执槊跃马,志在刺之,敬德俄顷三夺其槊。元吉素骁勇,虽相叹异,甚以为耻。



清 郎世宁《格登鄂拉斫营之战》

作品描绘的是乾隆二十年(1755),降将阿玉锡夜率精骑二十二人,成功突袭准噶尔部达瓦齐大营的故事。




长刃骑枪的优势之一,就是防抓、防砍效果好


明 戚继光《练兵实纪》线枪解
北边旧有之,柄短刃秃,粗器不堪。新制铁头长二尺,盖因柄细,防敌刀砍断及用手夺去也



步战时枪容易被抓住,有什么技巧或者对枪的改造能够防止被抓?





中国古代的槊,未必都是长刃矛

问:秦琼用的是“枪”还是“槊”

《旧唐书 秦琼传》
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太宗以是益重之,叔宝亦以此颇自矜尚。

叔宝善用马槊,拔贼垒则以寡敌众,可谓勇矣。









五、夹双枪


《旧唐书 白孝德传》
白孝德,安西胡人也,骁悍有胆力。乾元中,事李光弼为偏裨。史思明攻河阳,使骁将刘龙仙率铁骑五千临城挑战。龙仙捷勇自恃,举右足加马鬛上,嫚骂光弼。光弼登城望,顾诸将曰:“孰可取者?”仆固怀恩请行,光弼曰:“此非大将所为。”历选其次,左右曰:“白孝德可。”光弼乃招孝德前,问曰:“可乎?”曰:“可。”光弼问:“所要几何兵?”孝德曰:“可独往耳。光弼壮之。终问所欲,对曰:“愿选五十骑于军门为继,兼请大军鼓噪以增气势,他无所用。”光弼抚其背以遣之。孝德挟二矛,策马截流而渡。半济,怀恩贺曰:“克矣。”光弼曰:“未及,何知其克?”怀恩曰:“观其揽辔便辟,可万全者。”龙仙见其独来,甚易之,足不降鬛。稍近,将动,孝德摇手示之,若使其不动,龙仙不之测,乃止。孝德呼曰:“侍中使余致辞,非他也。”龙仙去十步与之言,亵骂如初。孝德息马伺便,因瞋目曰:“贼识我乎?”龙仙曰:“谁耶?”曰:“我,国之大将白孝德也。”龙仙曰:“是何猪狗!”孝德发声寔啖,持矛跃马而搏之。城上鼓噪,五十骑继进。龙仙矢不暇发,环走堤上。孝德追及,斩首,携之而归,贼徒大骇。其后,累战功至安西北庭行营节度、鄜坊邠宁节度使,历检校刑部尚书,封昌化郡王。以家难去职,服阕复旧官。 大历十四年九月,转太子少傅,寻卒,时年六十六,赠太子太保。





六、双头矛


《三国志 公孙瓒传》
瓒尝从数十骑出行塞,见鲜卑数百骑,瓒乃退入空亭中,约其从骑曰:“今不冲之,则死尽矣。”瓒乃自持矛,两头施刃,驰出刺胡,杀伤数十人,亦亡其从骑半,遂得免。

《后汉书 公孙瓒传》
尝从数十骑出行塞下,卒逢鲜卑数百骑。瓒乃退人空亭,约其从者曰:“今不奔之,则死尽矣。”乃自持两刃矛,驰出冲贼,杀伤数十人,瓒左右亦亡其半,遂得免。


《晋书 石季龙载记》
石琨及张举、王朗率众七万伐邺,石闵率骑千馀,距之城北。闵执两刃矛,驰骑击之,皆应锋摧溃,斩级三千。琨等大败,遂归于冀州。


《南史 羊侃传》
车驾幸乐游苑,侃预宴。时少府奏新造两刃槊成,长二丈四尺,围一尺三寸。帝因赐侃河南国紫骝令试之。侃执槊上马,左右击刺,特尽其妙。观者登树。帝曰:“此树必为侍中折矣。”俄而果折,因号此槊为折树槊。北人降者,唯侃是衣冠余绪,帝宠之逾于他者,谓曰:“朕少时捉槊,形势似卿,今失其旧体,殊觉不奇。”





七、唐代武举考试


《通典》卷十五 选举三
又断木为人,戴方版於顶。凡四偶人,互列埒上,驰马入埒,运枪左右触,必版落而人不踣,名曰“马枪”。(枪长一丈八尺,径一寸五分,重八斤。其木人上版,方三寸五分。)皆以儇好不失者为上。


按照唐代《通典》的记载,考生需要持一丈八尺的马枪(唐代小尺30厘米,大尺36厘米,一丈八尺至少5.4米。即使按汉制,也是4米16的骑枪),纵马运枪,将放置在4个木人头上的方板击落。方板宽10.5厘米,击落方板后木人不能倒。

木人立在矮墙上,可能是分别列在四周,且没有固定的很牢,因此很容易误把木人击倒。如果像木桩那样深深钉在墙上,就没必要强调不要把木人击倒。最后要求考生动作灵活不失误,才算优秀。

这个科目考的是对马枪准头和力度的把握,由于这根马枪很长,必须要双手运用,这同时又考到了脱离缰绳,仅靠双腿控马的骑术。


我根据记载和一张照片,想象并魔改了一下,尝试着还原那个画面。唐代马枪,枪头比较小,不够霸气,我改成了东汉两刃马槊,另外一根是普通东汉马槊。




马上武艺,大部分人学不起。古代会的,也没几个写书记录下来。南北朝时代有个《马槊谱》,可惜后来没了。只留下《马槊谱序》,有价值的信息基本荡然无存。


《南齐书 沈文季传》
台军乘胜,百姓颇被抄夺。军还,上闻之,收军主前军将军陈天福弃市,左军将军中宿县子刘明彻免官削爵付东冶。天福,上宠将也,既伏诛,内外莫不震肃。天福善马槊,至今诸将法之。

南梁 简文帝萧纲《马槊谱序》
马槊为用,虽非远法,近代相传,稍已成艺,邓蔗索魏后之庭,武而犹质,桓马入丹阳之寺,雄而未巧。聊以馀暇,复撰斯法,搜采抑扬,斟酌烦简。



最后说一件有趣的事。

南齐有两个官员进行马槊对抗练习,其中一个力度没把控好,威力太大,捅烂了对面的马鞍(估计是前面的鞍桥炸了),也许差点把命根子废了。两人反目,后者气得要拿真家伙杀人,前者立马跑路,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南齐书 高帝本纪》
初,荆州刺史沈攸之与太祖于景和世同直殿省,申以欢好,以长女义兴公主妻攸之第三子元和。攸之为郢州,值明帝晚运,阴有异图,自郢州迁为荆州,聚敛兵力,将吏逃亡,辄讨质邻伍。养马至二千馀匹,皆分赋戍逻将士,使耕田而食,廪财悉充仓储。荆州作部岁送数千人仗,攸之割留,簿上供讨四山蛮。装治战舰数百千艘,沈之灵溪里,钱帛器械巨积,朝廷畏之。高道庆家在华容,假还过江陵。道庆素便马,攸之与宴饮,于听事前合马槊,道庆槊中破攸之马鞍,攸之怒,索刃槊,道庆驰马而出。还都,说攸之反状,请三千人袭之。朝议虑其事难济,太祖又保持不许。



马槊比武,确实危险,一般人玩不起,玩得起的也可能翻车。

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中国古代的马上武艺失传了,令人扼腕叹息。由于条件限制,我的研究,目前也只能到这种水平了。希望国内有厉害的大佬,能研究到更深的层次。






user avatar   ren-zha-xiao-xi-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所有非竞技格斗技的本质都是内卷,如果全世界没人会格斗,你会个军体拳你就是世界第一武道家。但只要打起来,大家都不想死,那么你不比别人更卷你就死。所以你以为只能捅捅捅,好简单好枯燥好没技术含量。而现实是,怎么捅中对方不被对方捅死,这是个非常有技术含量的事。


别把别人都当傻子,不会有人都不反击就是给你捅。别人也拿长枪捅你,你要怎么做呢?啥都不做两人同归于尽?躲开对方捅刺,你也捅不到对方?显然都不是什么好方法对吧?骑枪就算刺也有单手正手持枪,单手反手枪,双手正手持枪,双手反手持枪四种基本持枪方式。

清代郎世宁绘《阿玉锡持矛荡寇图》

单手正手持枪


亚述末代帝王阿树尔巴尼帕位于尼尼微北侧宫殿的浮雕

单手反手枪


清代《兵技指掌图说》

双手正手持枪


撒马尔罕古城大使厅壁画,唐高宗猎豹

双手反手持枪


这还只是持枪方式,面对不同的对手,使用不同的技法,对方是轻骑兵,对方是轻步兵,对方是重骑兵,对方是重步兵,需要使用的技法都不相同。对方也用长枪怎么打,对方用盾牌怎么打,显然也不相同,马上武艺哪有那么简单呢?这玩意真要说,那也能写一本书出来。


我简单的举几个例子吧,以对方也是同样持长枪的骑兵为例,可以拨开对方刺过来的长枪然后捅死对方,也可以控制马速让对方预判失误然后捅死对手,捅人没把握可以捅对方的马,马比人多一个身位,肯定是先捅到马。对方重甲捅不进去还有倒持枪,拨开对方长枪用自己枪尾把对手砸下马的技术,对方有马铠,也捅不进去,还用把长枪伸出去绊对方马腿的技术。还有一只手抓对方骑枪,另一只手捅对方的技术,甚至还有空手夺对方骑枪的技术。


你想活下去还想杀死对方,巧了,对方也这么想,那么如果不想只是靠运气,就怎么可能简简单单刺一下对方就死了?技巧多了去了,但是不会跟影视剧或是动漫游戏中一样大开大合,挥的跟个直升机一样,现实中动作越小破绽越小,越不容易被对方预判,你可能根本没看清楚怎么回事,一边就已经落马了。艺术作品的需求就是让观众看明白发生了啥事,但现实是外行都能看得清楚的招式,那高手早特么能反制对手了,就得让对手看不清到底发生了啥就死了才是最好的。


最后假设个对抗场景,让大家理解的更清晰一点。假设你和对手都持枪骑马互冲,你想拨开对方对方长枪反捅,但是怎么才能保证一定拨得开呢?对方单手持枪,那你双手持枪,两只手肯定拨得开一只手。但是对方看你双手持枪,他也不傻,知道自己单手拨不动,那怎么办呢?对方一只手拿缰绳可以控马,在你看准了打算拨的瞬间让马减速,你就拨空了,他就能趁机捅死你。但是你又不想被捅死,你瞬间决定改捅对方马,枪在最前面,拨空了动作不太大的话,还有可能做到临时反应紧急变招改变角度捅马,于是在对方捅中你之前,对方的马先倒了。这一切只发生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没有俩人长枪挥的各种残影光芒,也没有乒乒乓乓打半天,旁观的人可能只看到俩人对冲然后其中一人就连人带马滚地上,旁观的人可能还觉得好无聊,两个人就是简单的冲上去刺了一下就完事了。




  

相关话题

  假如你统帅3000重步兵,在平原遭遇30000匈奴轻骑兵,该怎么办? 
  古代的蒙古骑兵敢死队真的存在吗? 
  标枪作为战争武器与弓弩相比效果如果?为什么西方历史上有很多装备投枪的军队而中国没有? 
  在冷兵器战场,虎将孤身一人,杀死几十个精兵是不是小菜一碟 ? 
  古代打仗,如果有几万名精锐弓手,是不是无敌? 
  “欧洲古代战争都是几千人几万人的小打小闹,中国总是几十万人的大战”的说法对不对? 
  为什么古代战场上弩始终没能取代弓而火枪出现不久就把弓弩都淘汰了? 
  冷兵器战场上穿盔甲的人通常是怎么死的? 
  战斗时剑鞘和剑怎么用? 
  唐刀?这把刀性好吗? 

前一个讨论
使用显微镜一定得左眼看显微镜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最近首次成功从张量网络中演生出Einstein方程的研究?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