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骑兵在马背上使用长枪,只能简单的刺吗? 第1页

  

user avatar   heng-mao-li-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流传到现代的西方骑枪竞技比赛,只是规则限定下的“游戏”。安全第一,大家都不想出现人员重伤、死亡




十六世纪中期,欧洲马上武艺图谱

欧洲骑士比武有两种,一种是往死里搞,另一种不能搞死人。





网上很多人,喜欢吹“夹枪冲锋”,以为这招是骑枪的终极绝技,天下无敌。

实际上,夹枪只适合冲击,不利于格斗


夹枪冲锋战术,最适合“集团冲锋”。用来单挑、混战很废柴。

你们也应该知道,欧式骑枪是“一波流”,基本上冲击一次就弃枪拔剑,所以他始终摆脱不了“一次性骑枪”的印象。



11世纪后期,从个别诺曼骑士发明夹枪冲锋,到逐渐发现集团化的夹枪冲锋效果很好,容易一波冲垮敌军。

其他欧洲骑士,见识到了这种战术的威力,自然有样学样。

12世纪开始,夹枪冲锋战术在欧洲流行起来。

14世纪,欧洲才出现板甲。





马上战斗的格挡、拨打

一、双手持枪,拨开单手夹枪




二、马刀拨开骑枪




中国古代也有人玩夹枪冲锋,国内最早的夹枪冲锋记录,始于唐代,依据包括文献和壁画。


《新唐书 王难得传》
王难得,沂州临沂人。父思敬,少隶军,试太子宾客。难得健于武,工骑射。天宝初,为河源军使。吐蕃赞普子郎支都者,恃趫敏,乘名马,宝钿鞍,略阵挑战,甚闲暇,无敢校者。难得怒,挟矛駷马驰,支都不暇斗,直斩其首。玄宗壮其果,召见,令殿前乘马挟矛作刺贼状,大悦,赐锦袍、金带。累授金吾将军。





不过,这少得可怜的资料,只能证明这个战术,在中国古代存在,但并不流行。中国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夹枪冲锋战术,一直冷门,从未火过。

王难得是在天宝初年玩的“夹枪冲锋”(天宝年间,是公元742年正月—756年七月)。但是没有证据证明唐朝骑兵普遍玩这套,东亚枪骑兵普遍喜欢双手持马枪进行马上格斗。




戚继光《练兵实纪》骑兵训练

骑兵要用夹刀棍戳马眼、马腹、人脸、人喉




一、挥舞骑枪、多向突刺



日本骑枪演武,可以作为东亚骑枪的一个参考




长杆兵器,双手使用,一定比单手使用更加顺手,更加迅捷,更加有力

骑枪除了夹枪冲锋这一招之外,其他马上格斗技术,“双手刺杀、挥舞和拨打”更加稳定有效。


国内很多人,喜欢用传武里的“马步”,来附会“马上枪法”。但是从《兵技指掌图说》里看,马上长矛,并不需要练马步。

需要在地面练马步的,却是两个射击类科目——马箭马枪(清朝,“铳”字被淘汰,使“马枪”出现了歧义,这里的马枪=马上鸟枪


清朝《兵技指掌图说》




双手持骑枪,可以往前、后、左、右各方向,快速变向,精准刺击。还可兼顾劈打,以及使用头部、尾部双头刺杀等战法。单手夹枪,显然玩不了这些。

这些骑枪技术,对骑术要求超高。即,想练好中国骑枪,必须骑术精湛,最好能做到“人马一体”

在《兵技指掌图说》里,枪骑兵需要非常优秀的骑手来担任,所以不需要在地面上练习“马上长矛”,而是全程在马上实操。

或许是因为,在马背上射箭打鸟枪,动作并不复杂,所以可以在地面上练习动作。而马上长矛,动作幅度大,招式复杂多变,要做到可以往四面八方扎枪。换把、变向、刺击力度和准头……要考虑的东西很多。骑术不好,容易坠马。所以一开始就要求马上纯熟




二、向后刺枪



《旧唐书 尉迟敬德传》
及窦建德营于板渚,太宗将挑战,先伏李勣、程知节、秦叔宝等兵。太宗持弓矢,敬德执槊,造建德垒下大呼致师。贼众大惊扰,出兵数千骑,太宗逡巡渐却,前后射杀数人,敬德所杀亦十数人,遂引贼以入伏内。于是与勣等奋击,大破之。



奇葩的单手回马枪




三、刺马


《三国志 太史慈传》
但使慈侦视轻重。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於是解散。





四、抓枪、夺枪




《旧唐书 尉迟敬德传》
太宗问曰:“夺槊、避槊,何者难易?”对曰:“夺槊难。”乃命敬德夺元吉槊。元吉执槊跃马,志在刺之,敬德俄顷三夺其槊。元吉素骁勇,虽相叹异,甚以为耻。



清 郎世宁《格登鄂拉斫营之战》

作品描绘的是乾隆二十年(1755),降将阿玉锡夜率精骑二十二人,成功突袭准噶尔部达瓦齐大营的故事。




长刃骑枪的优势之一,就是防抓、防砍效果好


明 戚继光《练兵实纪》线枪解
北边旧有之,柄短刃秃,粗器不堪。新制铁头长二尺,盖因柄细,防敌刀砍断及用手夺去也



步战时枪容易被抓住,有什么技巧或者对枪的改造能够防止被抓?





中国古代的槊,未必都是长刃矛

问:秦琼用的是“枪”还是“槊”

《旧唐书 秦琼传》
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太宗以是益重之,叔宝亦以此颇自矜尚。

叔宝善用马槊,拔贼垒则以寡敌众,可谓勇矣。









五、夹双枪


《旧唐书 白孝德传》
白孝德,安西胡人也,骁悍有胆力。乾元中,事李光弼为偏裨。史思明攻河阳,使骁将刘龙仙率铁骑五千临城挑战。龙仙捷勇自恃,举右足加马鬛上,嫚骂光弼。光弼登城望,顾诸将曰:“孰可取者?”仆固怀恩请行,光弼曰:“此非大将所为。”历选其次,左右曰:“白孝德可。”光弼乃招孝德前,问曰:“可乎?”曰:“可。”光弼问:“所要几何兵?”孝德曰:“可独往耳。光弼壮之。终问所欲,对曰:“愿选五十骑于军门为继,兼请大军鼓噪以增气势,他无所用。”光弼抚其背以遣之。孝德挟二矛,策马截流而渡。半济,怀恩贺曰:“克矣。”光弼曰:“未及,何知其克?”怀恩曰:“观其揽辔便辟,可万全者。”龙仙见其独来,甚易之,足不降鬛。稍近,将动,孝德摇手示之,若使其不动,龙仙不之测,乃止。孝德呼曰:“侍中使余致辞,非他也。”龙仙去十步与之言,亵骂如初。孝德息马伺便,因瞋目曰:“贼识我乎?”龙仙曰:“谁耶?”曰:“我,国之大将白孝德也。”龙仙曰:“是何猪狗!”孝德发声寔啖,持矛跃马而搏之。城上鼓噪,五十骑继进。龙仙矢不暇发,环走堤上。孝德追及,斩首,携之而归,贼徒大骇。其后,累战功至安西北庭行营节度、鄜坊邠宁节度使,历检校刑部尚书,封昌化郡王。以家难去职,服阕复旧官。 大历十四年九月,转太子少傅,寻卒,时年六十六,赠太子太保。





六、双头矛


《三国志 公孙瓒传》
瓒尝从数十骑出行塞,见鲜卑数百骑,瓒乃退入空亭中,约其从骑曰:“今不冲之,则死尽矣。”瓒乃自持矛,两头施刃,驰出刺胡,杀伤数十人,亦亡其从骑半,遂得免。

《后汉书 公孙瓒传》
尝从数十骑出行塞下,卒逢鲜卑数百骑。瓒乃退人空亭,约其从者曰:“今不奔之,则死尽矣。”乃自持两刃矛,驰出冲贼,杀伤数十人,瓒左右亦亡其半,遂得免。


《晋书 石季龙载记》
石琨及张举、王朗率众七万伐邺,石闵率骑千馀,距之城北。闵执两刃矛,驰骑击之,皆应锋摧溃,斩级三千。琨等大败,遂归于冀州。


《南史 羊侃传》
车驾幸乐游苑,侃预宴。时少府奏新造两刃槊成,长二丈四尺,围一尺三寸。帝因赐侃河南国紫骝令试之。侃执槊上马,左右击刺,特尽其妙。观者登树。帝曰:“此树必为侍中折矣。”俄而果折,因号此槊为折树槊。北人降者,唯侃是衣冠余绪,帝宠之逾于他者,谓曰:“朕少时捉槊,形势似卿,今失其旧体,殊觉不奇。”





七、唐代武举考试


《通典》卷十五 选举三
又断木为人,戴方版於顶。凡四偶人,互列埒上,驰马入埒,运枪左右触,必版落而人不踣,名曰“马枪”。(枪长一丈八尺,径一寸五分,重八斤。其木人上版,方三寸五分。)皆以儇好不失者为上。


按照唐代《通典》的记载,考生需要持一丈八尺的马枪(唐代小尺30厘米,大尺36厘米,一丈八尺至少5.4米。即使按汉制,也是4米16的骑枪),纵马运枪,将放置在4个木人头上的方板击落。方板宽10.5厘米,击落方板后木人不能倒。

木人立在矮墙上,可能是分别列在四周,且没有固定的很牢,因此很容易误把木人击倒。如果像木桩那样深深钉在墙上,就没必要强调不要把木人击倒。最后要求考生动作灵活不失误,才算优秀。

这个科目考的是对马枪准头和力度的把握,由于这根马枪很长,必须要双手运用,这同时又考到了脱离缰绳,仅靠双腿控马的骑术。


我根据记载和一张照片,想象并魔改了一下,尝试着还原那个画面。唐代马枪,枪头比较小,不够霸气,我改成了东汉两刃马槊,另外一根是普通东汉马槊。




马上武艺,大部分人学不起。古代会的,也没几个写书记录下来。南北朝时代有个《马槊谱》,可惜后来没了。只留下《马槊谱序》,有价值的信息基本荡然无存。


《南齐书 沈文季传》
台军乘胜,百姓颇被抄夺。军还,上闻之,收军主前军将军陈天福弃市,左军将军中宿县子刘明彻免官削爵付东冶。天福,上宠将也,既伏诛,内外莫不震肃。天福善马槊,至今诸将法之。

南梁 简文帝萧纲《马槊谱序》
马槊为用,虽非远法,近代相传,稍已成艺,邓蔗索魏后之庭,武而犹质,桓马入丹阳之寺,雄而未巧。聊以馀暇,复撰斯法,搜采抑扬,斟酌烦简。



最后说一件有趣的事。

南齐有两个官员进行马槊对抗练习,其中一个力度没把控好,威力太大,捅烂了对面的马鞍(估计是前面的鞍桥炸了),也许差点把命根子废了。两人反目,后者气得要拿真家伙杀人,前者立马跑路,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南齐书 高帝本纪》
初,荆州刺史沈攸之与太祖于景和世同直殿省,申以欢好,以长女义兴公主妻攸之第三子元和。攸之为郢州,值明帝晚运,阴有异图,自郢州迁为荆州,聚敛兵力,将吏逃亡,辄讨质邻伍。养马至二千馀匹,皆分赋戍逻将士,使耕田而食,廪财悉充仓储。荆州作部岁送数千人仗,攸之割留,簿上供讨四山蛮。装治战舰数百千艘,沈之灵溪里,钱帛器械巨积,朝廷畏之。高道庆家在华容,假还过江陵。道庆素便马,攸之与宴饮,于听事前合马槊,道庆槊中破攸之马鞍,攸之怒,索刃槊,道庆驰马而出。还都,说攸之反状,请三千人袭之。朝议虑其事难济,太祖又保持不许。



马槊比武,确实危险,一般人玩不起,玩得起的也可能翻车。

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中国古代的马上武艺失传了,令人扼腕叹息。由于条件限制,我的研究,目前也只能到这种水平了。希望国内有厉害的大佬,能研究到更深的层次。






user avatar   ren-zha-xiao-xi-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所有非竞技格斗技的本质都是内卷,如果全世界没人会格斗,你会个军体拳你就是世界第一武道家。但只要打起来,大家都不想死,那么你不比别人更卷你就死。所以你以为只能捅捅捅,好简单好枯燥好没技术含量。而现实是,怎么捅中对方不被对方捅死,这是个非常有技术含量的事。


别把别人都当傻子,不会有人都不反击就是给你捅。别人也拿长枪捅你,你要怎么做呢?啥都不做两人同归于尽?躲开对方捅刺,你也捅不到对方?显然都不是什么好方法对吧?骑枪就算刺也有单手正手持枪,单手反手枪,双手正手持枪,双手反手持枪四种基本持枪方式。

清代郎世宁绘《阿玉锡持矛荡寇图》

单手正手持枪


亚述末代帝王阿树尔巴尼帕位于尼尼微北侧宫殿的浮雕

单手反手枪


清代《兵技指掌图说》

双手正手持枪


撒马尔罕古城大使厅壁画,唐高宗猎豹

双手反手持枪


这还只是持枪方式,面对不同的对手,使用不同的技法,对方是轻骑兵,对方是轻步兵,对方是重骑兵,对方是重步兵,需要使用的技法都不相同。对方也用长枪怎么打,对方用盾牌怎么打,显然也不相同,马上武艺哪有那么简单呢?这玩意真要说,那也能写一本书出来。


我简单的举几个例子吧,以对方也是同样持长枪的骑兵为例,可以拨开对方刺过来的长枪然后捅死对方,也可以控制马速让对方预判失误然后捅死对手,捅人没把握可以捅对方的马,马比人多一个身位,肯定是先捅到马。对方重甲捅不进去还有倒持枪,拨开对方长枪用自己枪尾把对手砸下马的技术,对方有马铠,也捅不进去,还用把长枪伸出去绊对方马腿的技术。还有一只手抓对方骑枪,另一只手捅对方的技术,甚至还有空手夺对方骑枪的技术。


你想活下去还想杀死对方,巧了,对方也这么想,那么如果不想只是靠运气,就怎么可能简简单单刺一下对方就死了?技巧多了去了,但是不会跟影视剧或是动漫游戏中一样大开大合,挥的跟个直升机一样,现实中动作越小破绽越小,越不容易被对方预判,你可能根本没看清楚怎么回事,一边就已经落马了。艺术作品的需求就是让观众看明白发生了啥事,但现实是外行都能看得清楚的招式,那高手早特么能反制对手了,就得让对手看不清到底发生了啥就死了才是最好的。


最后假设个对抗场景,让大家理解的更清晰一点。假设你和对手都持枪骑马互冲,你想拨开对方对方长枪反捅,但是怎么才能保证一定拨得开呢?对方单手持枪,那你双手持枪,两只手肯定拨得开一只手。但是对方看你双手持枪,他也不傻,知道自己单手拨不动,那怎么办呢?对方一只手拿缰绳可以控马,在你看准了打算拨的瞬间让马减速,你就拨空了,他就能趁机捅死你。但是你又不想被捅死,你瞬间决定改捅对方马,枪在最前面,拨空了动作不太大的话,还有可能做到临时反应紧急变招改变角度捅马,于是在对方捅中你之前,对方的马先倒了。这一切只发生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没有俩人长枪挥的各种残影光芒,也没有乒乒乓乓打半天,旁观的人可能只看到俩人对冲然后其中一人就连人带马滚地上,旁观的人可能还觉得好无聊,两个人就是简单的冲上去刺了一下就完事了。




  

相关话题

  冷兵器中有哪些奇怪的武器? 
  宋朝的神臂弓这种强弩是不是能够穿透金军的盔甲射死敌人? 
  要怎么在不把敌人强行降智的情况下,用一个手拿腰刀的老兵写死一个胡人的轻骑兵? 
  为什么亮黑,普遍认为诸葛亮二伐陈仓,就是要打下占领陈仓? 
  古代中国几乎没和其他文明古国较量过,凭什么说古代中国是天下无敌? 
  既然冷兵器越长越强,那为什么罗马军团的士兵选择使用短剑? 
  假如你是古代的一位皇帝,反叛军已兵临城下,并且敌军有20万兵力,自己只有五万禁卫军,你会怎么办? 
  古代那些猛将所使用的兵器如今都哪里去了? 
  如何评价冷兵器研究所? 
  面对一轮骑兵冲锋应该怎样保命? 

前一个讨论
使用显微镜一定得左眼看显微镜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最近首次成功从张量网络中演生出Einstein方程的研究?





© 2024-05-3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3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