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恶劣的环境下,自然界的生物也会拒绝生育么? 第1页

  

user avatar   yaket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应对恶劣环境而拒绝繁殖在自然界极其常见,方式又多种多样。


在我很早的一篇回答里,曾经提到过在夏季繁殖的东方狍(也就是狍子,Capreolus pygargus)不可避免的会在孕期遭遇气温低、食物匮乏的寒冬,不管是对怀孕的母狍还是初生的幼狍,这都是最不利的场景,所以东方狍采取了一种胚胎滞育的策略来应对——从7/8月完成交配到12月底,受精形成的胚泡进入子宫却不着床,直到次年春天冰雪消融,光线、温度的变化能让雌性确认这一年大概率是食物丰沛的,会有足够的食物来给母狍子提供营养的时候,胚泡才会被植入继续发育,此后在初夏产下幼崽。



乍看起来,狍子的这套策略只是对冬季环境的一种适应,所带来的影响也只是怀孕期格外长了一些而已(大约10个月),幼崽还是会出生,那么好像就不符合“拒绝生育”的话题。

但我们设想一个最坏的结果:如果次年的春天来的格外晚,或次年的春夏季节因为干旱、虫灾或其他原因食物供应还是没法恢复,母狍子体内的胚泡会怎样呢?

答案非常简单——吸收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在今天,我们已经在近100种哺乳动物身上发现胚胎延迟着床,譬如鼬、熊、海豹和部分蝙蝠,它们大多生活在这种或恶劣、或经常剧烈波动的环境中。而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决定了一旦胚胎着床发育,那么不管是胚胎体内发育的那几个月、还是生下幼崽哺乳喂养的那几个月,雌性都需要付出大量的营养储备,承担非常高的风险。对这些动物来说,环境能不能允许自己承担这样的风险是很不确定的,如果胚胎发育或者幼崽哺乳过程中遭到环境突变导致流产、幼崽死亡,就意味着雌性过去付出的心血全部成空,甚至会导致雌性自己也很难生存,这是它们无法承受的。所以当一切都还不确定的时候,不让胚泡着床是最好的选择,当环境迟迟给不出“好的信号”的时候,果断停止这次繁殖就是上策。


和哺乳动物相比,鸟类在繁殖过程中的“沉没成本”要高的多,毕竟它们一旦交配就没法只停留在胚泡阶段观望,大部分鸟必须先投入大量体力和精力搭一个巢,再生下一个或几个非常透支自身营养的蛋,所以许多鸟类的抉择其实从交配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比如我们都听说过一些鸟类的求偶过程漫长又复杂,其中一些还包括对“婚房”的考核,这实在是因为一个搭建合理、保温防水的鸟巢,的确能很大程度上影响鸟蛋和幼雏的安全,对幼雏的成长也至关重要。不过要说造“婚房”这事可也真不简单,即便是同一种鸟,用不同植物、内衬(比如苔藓,兽毛,羽毛等等)建造的巢的保温性和防水性也差别很大,甚至在不同的环境下,同一种材料有时候是最优选择,有时候却又是比较差的。比如欧洲的研究者发现大山雀的巢穴里兽毛越多,雏鸟存活率越高,但对咱们国内大连地区的大山雀的研究却发现,巢穴里羽毛越多越好,这可能是因为两地的大山雀繁殖季节的温度和降水条件差别很大,兽毛和羽毛在保温和保持干燥上这两个核心点上有所区别所导致的。这么看,用当地最好的材料构建一个最适合的完美鸟巢是很重要的,但构建鸟巢需要消耗大量体力的,如果你把太多体力用在造窝上,恐怕就会透支你应该用在产蛋上的体能,所以在一项针对斑姬鹟的对比研究中发现,在好年份它们轻易就能获取足够的材料构建理想的爱巢,但在差年份,要搭建同样品质的爱巢就要求它们飞的更远去寻找建材,这显然是一项不小的“经济压力”,这一年的斑姬鹟就会适度的减少自己的产卵量。



还有的时候,一些鸟类压根连自己的鸟巢都搭建不起来,比如生活在咱们内蒙古扎鲁特旗的三道眉草鹀,它就特别喜欢在地面和当地的杏树上筑巢,但放牧的羊群、采摘山杏等行为对筑巢的干扰非常大,在外界干扰特别严重的时候,三道眉草鹀干脆就放弃了筑巢和本年的繁殖活动。同样是在内蒙、山西一带繁殖的遗鸥高度依赖几座高原湖泊上裸露的独立沙洲筑巢繁殖,但有的年份湖泊水位比较高,沙洲变得很湿润(不易保温),它们的繁殖率就下降的很明显;如果水位太高吞没了沙洲(无处安家),或者水位太低让沙洲和陆地相连(会有天敌跑过来),那这一年可能就彻底不繁殖



还有的时候,鸟巢这一关其实已经解决了,繁殖成鸟已经产下了蛋,甚至雏鸟已经完成孵化,但一旦收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许多鸟类就会选择一走了之——房也不要了,娃也不管了。在咱们国内,已经出现了好几例摄影爱好者靠的太近去拍摄鸟窝,结果导致周边所有鸟类弃巢的事件,今年夏天在美国亨廷顿海滩也出现过无人机闯入导致一整片海滩的燕鸥直接弃巢的惨剧。



考虑到鸟类巨大的前期投入,在产卵后作出放弃鸟巢和鸟蛋的行为肯定是十分艰难的,但这也是无奈之举——外界的条件恶劣,代表着本次繁殖的成功率会很低,后天的外界打扰,意味着鸟蛋、雏鸟甚至成鸟本身处在一个不安全的状态,那么与其继续投入大量资源产卵、孵化和喂养,还不如果断的切断这次繁殖,避免继续投入大量资源最后却颗粒无收的惨剧。

还有的鸟类常年生活在不稳定的环境里,它们也就演化出了更“精细化”的应对策略。我前不久写过的加拉帕格斯企鹅就是典型代表。这是唯一一种分布在热带地区的企鹅,保障它们生存的关键就是加拉帕格斯群岛附近的太平洋赤道暗流,这道暗流和加拉帕格斯群岛海底的海山碰撞,把大量底层营养物质泛到浅海,由此滋养了丰盛的鱼群。但这道暗流本身很不稳定,它很容易受到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影响,在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年份,太平洋赤道暗流就会整体向北错位上百公里,失去暗流的加拉帕格斯群岛附近海域的鱼群也就急剧减少,企鹅自然无法养育更多的后代。所以在这种企鹅身上出现了极为特殊的生殖策略——其他环企鹅属成员都是同时生下2枚蛋同时孵化,只有加拉帕格斯企鹅把两枚蛋前后错开:如果环境恶化,它们就果断抛弃第二枚蛋,如果持续恶化,第一枚蛋的孵化也会立马终止。



更有甚至,一些鸟类的低繁殖率已经到了威胁整个物种生存的程度,它们却也照样“不顾大局”(这当然只是个比喻),比如经常出现在灭绝动物故事里的北美旅鸽。这种鸟通常被简单粗暴的解释为“被人杀光、吃绝”的,但这个解释并不完整。在它们传统的繁殖地——五大湖地区的森林里原本有一层厚厚的栗实堆(壳斗科植物的种子自然落在地上形成的堆积),这些高热量又容易找到的果实能给繁殖季的旅鸽群提供充足的营养保障;此外近年的新研究发现,旅鸽必须要达到一定的种群密度才会触发繁殖机制,这可能是它们尽可能的维持遗传多样性的方法。而五大湖地区的森林砍伐切断了旅鸽的繁殖期食物来源,被大量捕杀又降低了它们的种群密度,两者的共同作用让这个物种几乎停止了繁殖,也失去了种群恢复的可能。



一直讲到这,我们讨论的还只是繁殖过程中的“不愿生”、“不愿养”,还有许多生物会因为外界环境的恶化直接杀掉自己的后代,这就是雌性的杀婴行为

我为什么要特意强调这是“雌性的”杀婴行为呢?因为自然界里的杀婴行为很普遍,不过大多数是雄性为了强迫正在哺乳、哺育期的雌性再次繁殖,把尖牙厉爪对准备“别人的孩子”,但雌性的杀婴行为却更单纯也更冷酷的多,因为雌性非常清楚眼前的后代一定是自己的,而能让它们对自己的后代痛下杀手的,其实也是环境的突然变化。

当繁殖过程已经完成,而环境又迅速恶化时,雌性必须做出抉择:如果继续承担这么多后代,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一只都无法养活,这个繁殖季就算是白费了,与这种结果相比,杀死一部分后代来确保另一部分后来的存活,反倒是可以接受的。更极端的情况下,环境已经恶劣到雌性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那么它就有可能杀死所有的幼崽,彻底结束这场需要继续耗费自身精力的繁殖过程。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树鼩。这种东洋界特有的小型哺乳动物繁殖能力很强,出生四个月的树鼩就能性成熟,而后就会成为一位每40~50天一窝,一窝1~5胎的高产妈妈。但是树鼩的对外界的应激反应很强烈,经常发生亲子相食的行为,云南师范大学17年的研究发现,不仅食物的减少会引发它吃掉杀婴,甚至在食物总量并不减少,只是种类变得单一的时候,就有可能激发树鼩杀掉并吃掉自己的孩子,德国动物行为学家德吕舍尔也记载过,外界的声音和震动,以及自己小树洞里的拥挤环境都会让树鼩把矛头对向自己的幼崽。



当然了,以上只是我基于自然界中的野生动物行为作出的解答,对于你题目中的那个“也”字,咱也不敢想,咱也不敢说。题目中的“婚房”啊、“经济压力”啊、“不顾大局”啊都只是一点点比喻,绝对没有影射任何东西的意思。


user avatar   MarryMe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会。自然界的许多生物会在恶劣的环境中停止生育,还经常干掉已经存在的幼体。

环境变化可以改变生物获取必需营养物质和生活场所等生存资源的效果,到了一定程度就能抑制生物的繁殖能力。就连细菌都会在贫瘠的环境中停止复制并休眠,或是将微弱的能流全部用于修复损伤、维持生命。

人们早已观察到一些昆虫、蜘蛛、鱼、两栖类、爬行类、鸟、哺乳类将因环境因素或传染病而虚弱的幼体吃掉,这可以回收一些营养物质、用于将来的繁殖。野狗、狮子、熊多次被人观察到这样做。在食物匮乏时,袋鼠、猴子等哺乳类和许多鸟会将一部分幼体丢弃来减少需要抚养的幼体数量,这有时会发展为整窝幼体全灭。在受到捕食者袭击或人的惊扰时,许多动物会放弃幼体、自己逃窜,乃至出现“一只猫吓跑几百窝鸟,造成上千鸟蛋全灭”的事件。

一些单细胞生物或丝状真菌等简单多细胞生物会在营养匮乏或有毒物的环境中进行细胞融合,两个个体融合为一个,集中资源和特定的基因来增加生存下去的机会。在环境好转后,上述融合细胞可以进行减数分裂来恢复染色体组数,这可以根据减数分裂的存在视为有性生殖。

埃姆伦提出的生态约束理论认为,动物个体在不适合自己繁殖的环境里有两种替代选择:可以前往其他地方繁殖,或是暂停繁殖、帮助父母抚养兄弟姐妹。如果找不到高质量的栖息地或在合适栖息地间移动很危险(不限于环境本身的恶劣,捕食者、人类的交通工具之类都能造成危险),那么留下来帮助父母是有利的。根据这种理论,其他栖息地的环境很差时,更多的个体会留下抚养兄弟姐妹;其他栖息地的情况好转时,暂停繁殖的动物会积极迁移;繁殖者死亡时,暂停繁殖的动物对繁殖阶级身份的竞争会非常激烈。

  •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些预测在裸鼹鼠身上得到了验证,它们会在干旱、食物匮乏时更多地留下抚养兄弟姐妹,会为争夺繁殖阶级身份发生流血冲突。鸟身上也有类似的状况。
  • 另一方面,这些预测在小丑鱼身上有些失败:暂停繁殖的个体的存在与否,跟进行繁殖的个体的生存力和产生后代的效率没有统计学关联。不过,繁殖个体死亡或失去繁殖能力时,暂停繁殖的个体里体型最大的会接替其地位,这还是有点用的。

停止繁殖、杀婴或杀死半大不小的幼体的事在人类中很常见。注意将“杀死非血亲的幼体”跟杀自己的血亲幼体区分开,前者是许多动物使用的生存竞争手段的一种,在人类社会中这些往往都被视为犯罪但是处罚标准不同。


user avatar   moxuan2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三更

不是,大家看别人的回答都不看完整的吗?高中写作文还有欲扬先抑的手法呢?我没说一棒子打死啊,我只是说几个案例啊?我最后一段不是说了主旨吗?也可以移步精选评论看我的评论(第一第二那个)。为什么非要来杠呢?非得杠我是黑?非得杠我是不是挑起事端?有意义吗?

二更叭突然好多赞好多评论好慌啊

我没有为了黑而黑,可以看最后一段和精选评论

无脑喷我会拉黑删除的

原回答

作为东北人

如果印象不好的话,其实我想说我也对南方人印象也挺不好的。

(手动狗头)

我是东北人但是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小学到高中(包括高考)都是在江苏上的。

我印象不好的原因如下:

案例一Σ>―(〃°ω°〃)♡→

我觉得南方人太不实诚了。

我初中的时候过圣诞节,几个同学下课说要不要互相送礼物啊,我很高兴的答应了,然后回家就去选了很多礼物。我爸妈在我兴高采烈选了礼物之后叮嘱我:

明天无论大家送不送你都别难过啊

我还说我妈怎么可能呢,大家都是好朋友,说好了互换一定会互换的。结果第二天,我把礼物都送出去了,然而没有一个人交换的。

我长大了明白了大家只是在客套一下,就我比较傻吧,比较实诚还真把大家的话放心上了。估计她们也回家说东北人比较傻叭。

案例二ヾ(≧O≦)〃

南方人心眼儿也太多了吧,太“聪明”了叭,甚至还是小小年纪。还是初中,我平常都是父母接送回家的,有一次是因为父母有事情,让我自己坐公交车回家。然而我第一次坐公交车不知道站台在哪(新学期换了新校区,不是很认识地方)。我就问我和我做一班坐公交车的好朋友。我那个好朋友说今天她爸来接她,让她在车站等,结果我就和她一起走了很远很远(十五分钟的路程),到了发现的确有个车站。然后她就上了她爸的车。我等了半小时才来一辆公交。车来了(前方高能!)

我上车才发现,两站之后,这辆车稳稳的停在了我们学校门口( ๑ˊ•̥▵•)੭₎₎。回家我和我妈说了,我妈说:“所以你陪人家走了两站地呗”我当时还觉得我自己特别义气来着,现在想想我真是个憨憨。

现在长大了我明白了,人家十几岁就和我二十多一样聪明了,心眼真的不是一般多啊,我当时真的以为她知道车站,是帮我呢(ノ)`ω´(ヾ) ​​​ 。反正,我是不会骗好朋友陪我走两站地的,即使想要陪也会说一下,让她自己选择陪不陪。

案例三( ⸍ꔷ͈ᗄꔷ͈⸌)o彡

我觉得南方人还是比较势力的,只不过人家不说但是会表现出来暗示出来。我高考在江苏考的,(异地高考第一年,我也不知道我哪来的勇气,在东北我明明能考个很不错的学校)选修双c去了三本,之后我就发现我高中的朋友都不理我了(我觉得是真的朋友,从初中到高中都是好朋友)然后我去年考上了研究生,发现“朋友们”又都回来了。(这个大家体会一下。。。)

我不敢说我多优秀吧,反正我认定的朋友(无论亲近还是一面之缘)我都会真的对她好到。不会说看着她混得不好就不理她,该帮忙帮忙。

综上所述,我对南方人印象不好。

三个案例足以说明了吧,或许是我这个东北人过于憨憨了。(南方朋友可以评论分析一下是不是我的问题。)

分割线 (ヒ•ω•マ)/真是个憨憨(・᷆ω・᷇)×禁止抬杠×

所以说嘛作为在南方的东北人是很的要说一句:不要双标好嘛!

我也不是说故意要黑南方人,我觉得分开看嘛。

人品问题不要上升地域高度

也不是没有人品好的南方人

只要是人都会有毛病,和地域没啥区别(当然你要真的认定了当我没说)去哪都会有绿茶白莲渣男渣女的,因为社会就是有这一批人存在的。去哪都会有的,就像毕业之后学校就会换漂亮校服,就像运动会一定会下雨一样,都是自然科学无法理解的存在(˘•ω•˘)╯谁没几个糟心的朋友和无聊的前任,谁敢说自己是十全十美的人儿(特别自信的当我没说)

感谢阅读 和评论 。




  

相关话题

  天气热,人出汗新陈代谢高?这样老得快?那么气温低人不出汗,是不是人会长寿点? 
  我国科学家发现可同时提高水稻玉米产量的关键基因,发表在 Science,这一成果有望带来哪些影响? 
  如果全人类集体机械飞升,能不能结束宰杀食用动物? 
  猫和老虎哪个先演化出来? 
  国外有些学者在学生时期发论文横扫science nature,但独立后却只能在一般刊物上发论文。怎么看这个现象? 
  大象的种类有哪些?大象的演化历程是什么? 
  北极出现过恐龙吗? 
  为什么绿叶海天牛可以通过食用藻类获得叶绿素? 
  如果海水是淡的,不含盐,是否会更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生孩子必须要以伤害母亲为代价吗? 

前一个讨论
起点中文网采用人工+大数据派发推荐位,这种模式将对网站以及网文行业产生哪些影响?
下一个讨论
非洲的比较古老的风俗现在还存在吗?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