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关于效用价值论的疑问?(这个价值到底是指使用价值还是交换价值)?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yi-chao-41-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都不是!新古典的"效用"概念,既不是交换价值(价值),也不是使用价值,相当于汉语中"欲望"的概念。而马克思的使用价值概念相当于西方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汉语中的"实物"的概念!

而新古典理论(西方经济学)中的价值事实上是相当于马克思经济学中的相对价格,新古典是没有价值概念和价值理论的。


而马克思经济学中的价值是最终是指向解释货币(总量)的一个概念。


马克思以外的经济学如果有价值理论的话,用马克思的逻辑体系来说一定是"实物价值论",他们理所当然的用实物(或实物向量)来解释货币,因而把马克思那样的价值概念当成多余概念。


马克思的"价值是某种劳动本论",价值的含义马克思用了"权力"一词来表达,从而取代马克思以外的一切经济学用具体实物或服务代表的财富蛋糕来解释货币。


而马克思的"价值是某种劳动本身"来解释货币,即是说金钱游戏是人支配人劳动的权力游戏,与具体实物、技术生产率无关,因为人支配人权力关系上的劳动时间是与技术生产率无关的。


而马克思经济学中的"使用价值"相当于古典、新古典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中的"实物或实物向量"的概念。



因而针风相对的讨论,而不是由于概念定义不同,造成讨论不同的话题。


应该争论如下几个问题:

1、资本概念是什么?

在马克思经济学中资本是价值量的概念。而价值是异化的劳动本身,代表了权力,那么资本就是支配人劳动的权力关系。而新古典经济学中,虽没有价值概念,但确有资本概念,资本被定义成生产函数中的机器,被当成一种生产要素,资本是实物概念。而会计上资本确是一笔货币存量,因而资本概念与解释货币的货币理论是联系在一起。

而且货币理论会反过来影响相对价格,使得你确定的交换尺度涉及货币时不等于你自己确定的尺度,如新古典、古典经济学等实物货币理论的逻辑就会面临这样的悖论!

2、相对价格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中,价格反映的技术关系与个人效用偏好作用的一个变量,即通过生产函数作为成本函数与效用函数作为需求函数在一起构建供求曲线以此确定价格,因而认为价格是反映优化配置资源的变量,价格是供求均衡上的变量。


而马克思、斯拉法等认为价格统一利润率均衡上的变量,阶级斗争决定了利润率,利润率决定了相对价格,因而真正的价格反映的是人与人的阶级斗争。

萨缪尔森在"剑桥资本概念争论"中,曾极不情愿的诚认马克思是第一个在数理关系上完美揭示古典均衡(统一利润率均衡)的经济学家。


解释一下:马克思的相对价格理论(价格理论)事实上不是劳动价格理论(劳动价值论)。《资本论》第一卷只是假设了,资本有机构成相同,这样价格围绕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尺度)波动,也可保持平均利润率均;然而《资本论》第三卷,否定现实资本主义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现实资本主义资本有机构成不同,还围价值波动就不能保持平均利润率均衡,从而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以保持平均利润率均衡。(马克思说生产价格就是斯密所指的"自然价格")


只要总价值=总生产价格,总利润=总剩余价值(总剩余劳动),那么马克思就证明了"价值是某种劳动本身",从而说明金钱代表的不是具体实物或服务,与技术生产率无关,金钱游戏实际是人支配人劳动的权力游戏。


因而马克思的相对价格理论,根本就不是劳动价格论(不是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相对价格理论是生产价格理论。


因而99%左派选用价格(相对价格)理论来描述剥削,那根本就不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真正剥削逻辑。他们通常这样错误描述:如商品卖100元,给工人50元工资,说剩下的50元就是剩余价值。这样的剩余价值描述之荒唐,首先价格是一定价值量的货币表现,要用货币表述先要假定货币的价值不变;其次是单个商品的利润与剩余价值是不等的,仅系统整体总量相等,因而要用货币表述,还要假设这种商品的资本有构成等于社会平均水平,剩余价值且完全转化成利润。没有这些假设条件是不能用货币来描述剩余价值的。

否则亏损企业难道没有剩余价值????正确的剩余价值剥削逻辑描述:假设资本家驱使工人12小时,资本家实际支付工人工资4小时,那么剩余劳动(剩余价值)则是8小时。

可见马克思真正的剥削逻辑与劳动争功、劳动争贡主义逻辑无关,而99%左派描述剩余价值剥削确是一种荒唐的劳动争功主义逻辑。在这里恰恰是劳动争功主义逻辑,掩盖了资本家又工人劳动的权力驱使、掩盖了剥削,在这里资本家驱使了工人N小时,他怎么不被每个工人也驱使N小时?确要以资本家劳动的所谓功劳、成果来掩盖这种对人劳动的权力支配关系?好像功劳、成果、罪过、恶果等对每个对象的每个目的都一样,这不扯蛋么?如日军通过劳动驱使一个人去剥他女儿的人皮给日军做皮鞋,对日本来说是劳动的功劳、成果,对被驱使的人来说就是自身劳动与自身对抗的痛苦折磨。可见功劳、罪过等对象及目的不同,就无所谓的功(罪过)的说法。


3、资本主义的成本标准反映的是技术关系,还是权力关系(社会关系)?


技术关系被马克思认为是人与物的关系,而权力关系是人与人的相应的社会关系。如商品生产中,劳动的二重性就揭示这一点,只有人与物关系上的劳动时间才与技术生产率相关,这时劳动才是一个生产要素;人支配人的权力关系上劳动时间与技术生产率无关,劳动不是生产要素,而是支配的目的,因为支配他人劳动就代表了权力,这时反映阶级斗争的"交换比例"才是成本标准。人支配人权力上的劳动时间与技术生产率无关,我举个例子:如我是资本家,你是工人,我驱使你劳动1时间,我可以让你用拖拉机挖土1小时,也可以让你用锄头挖土1小时,还可以让你去机场给我接客人花1小时,在这里不涉及具体的实物生产,因而根本找到像新古典那样的涉及生产具体实物蛋糕的边际生产力,只代表你的行为(劳动)时间不属于你,而属于我驱使的权力(奴役)支配关系。在这里劳动根本不是生产要素,也不是成本,而是一种目的,反映阶级斗争的"交换比例"才是成本标准。

马克思认为生产目的不同,会导致成本标准不同。


而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利润、是交换,这样成本标准反映的是技术关系,还是阶级斗争反映的社会关系?这是需要讨论的问题!

而斯拉法体系相当于马克思的生产价格体系,并且首创不用马克思那样的价值概念来揭示市场经济剥削。但斯拉法体系没有价值概念,解释货币其理论就会出错,而马克思的价值体系确可以解释货币。因而如果不是为解释货币,仅解释剥削,马克思的价值概念完全多余!

4、利润对于技术关系是否是外生变量?如果是外生,即是剥削。

——————

事实上文宣快餐上,大家讨论价值,还不如说在讨论相对价格。


按西方经济学的逻辑价格是优化配置资源上的变量,即反映的是技术关系与个人效用偏好;而马克思经济学中,价格反映的是阶级斗争、社会关系,是统一利润率均衡上的变量。马克思的相对价格理论根本就不是劳动价格理论!马克思事实上是大家所谓的劳动价值论的批判者。


马克思的理论应该叫做"价值是劳动论",马克思首创用价值概念解释货币(总量)。


另外补充一点:劳动决不决定价格与剥削是无逻辑因果的。劳动决定价格不能说明剥削,也不能推出剩余价值(剩余劳动)剥削逻辑。同样劳动不决定价格,也不能说明资本不剥削。真正与剥削相关的是,利润对于技术关系是否是外生,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剩余劳动)剥削逻辑同样是建立在此之上的

99%的左派的奇葩逻辑,说马克思用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推论剩余价值后,经济学才放弃劳动价值论的,但事实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史》中说得非常清楚,剩余均衡分析是古典经济学的传统。如马克思提到斯密所说的被支配劳动,事实上就是剩余价值。

马克思的事实上是"价值是劳动论"用来解释货币,已经不是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决定价格的理论推不出剥削。


也就是说马克思的剥削逻辑根本就不是劳动争功主义逻辑,争功逻辑是极不靠谱的文宣快餐!因为功劳或者罪过都是对相应对象的相应目的而言的,对象不同就无所谓功劳、恶果!


剩余价值理论事实上揭示市场经济是时间奴隶制,但是理实中,99%的左派都是不懂马克思的剥削逻辑的。

在这里资本家驱使了工人N小时,他怎么不被每个工人也驱使N小时,确要以所谓的功劳或者他劳动所谓的功劳来掩盖,好像功劳、恶果对每个对象的每个目的都一样???这不扯蛋么?


可见左派们都被"创造"、争功、劳动争功的逻辑绕进去了!相反劳动争功主义、创造主义逻辑,掩盖了资本对工人劳动的权力(奴役)支配关系!


user avatar   chi-ban-zan-san-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价格。




  

相关话题

  如果孩子可以任意冠母姓或父姓(长辈不干预,夫妻双方自行商量),男女在生育上就平等了吗? 
  可不可以根据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来衡量他生命的价值? 
  你觉得知乎的赞、喜欢、收藏,哪一个最有价值? 
  如何评价俄国二月革命? 
  如何看待罗永浩的微博言论「你让马克思恩格斯那几个臭傻逼误导了」? 
  资本论在今天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从斯派视角看,作为曾经的同志,托洛茨基和布哈林是必须要死的吗? 
  如何评价“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没有祖国”这句话? 
  日本赤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骂马云的人有本事不用支付宝」这种观点对吗? 

前一个讨论
大二有点美术基础想要学习游戏原画该如何起步?
下一个讨论
死后我们的意识去哪了?





© 2024-06-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