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基层公务员8年未提拔怎么办? 第1页

  

user avatar   MR.heihuafeifah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8年没提拔这不是很正常么?

别说8年,就是18年、28年、38年不提拔也没啥稀奇啊……

职务职级并行之前,60岁退休还是科员的,不是大把大把?

职务职级并行后,退休前才搞定四级主任科员,不也是基层常态?

你以为考个基层公务员就是走向仕途了?准备3年乡长、5年书记?

哪怕电视剧里的祁同伟,那也是人帅个高,名校毕业在基层拼了命挨了枪,再跪求大领导家千金,才提拔起来啊……

你呢?

名校毕业?定向选调生?拼了命?八面玲珑?做出了重大成绩?

一样都没有,为啥提拔你?

你说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来看看前几年引起广泛关注的云南大姚县“80后白发书记”李忠凯。

你能苦到这种地步么?

不能的话,你凭什么要求8年就提拔?

认清现实后,说说怎么办。

你工作8年,现在已经30多岁了,对吧?

没结婚就还好,只要买得起房子,管他中央遴选还是省遴选,考就对了!

如果已经结婚,遴选只能瞄准本县区,如果在地级市市区基层,可以考虑市遴选。

如果你要考省遴选或者中央遴选,大概率马上就要面临离婚问题。

之前我就见过一个,县城公务员考上省里,他媳妇带着孩子来省里闹,说陈世美要抛弃妻子,最后男方放弃资格,回家离婚。

还有一点你要知道:可以通过遴选去上级机关,不代表就一定能去,现实是凭自己本事能做到的人,真的凤毛麟角。

随着2015年国考禁止公务员报名,各省也陆续跟进政策。

目前全国除了江苏、上海、福建等个别省市外,大多数已经完全禁止公务员报名,允许报名的也限定了苛刻条件(工作5年以上等等)。

由于大多数省都禁止公务员再考公务员,所以去了一个单位后想走,只能参加公务员遴选或者公务员选调(不是选调生哟)。如果你是参公编制,很多考试直接连报名资格都没有......

市县区遴选不可说因素太多。

中央遴选门槛极高,对工作经历有要求,工作年限有要求,最重要的是,报名时候就要单位盖章同意。

如果你随手去国家公务员局下载中央公务员遴选和选调的职位表,就会发现:法学能报一半以上的岗位,其他专业能报的,掰着手指能数的清。大多数专业的人都只能报那几个三不限。

省公开遴选一般来说很公平(内推遴选也是一言难尽),每年大量工作考到基层都是想这条路走人。

遴选不仅仅是岗位竞争比公考竞争大,还有比公考更难:大家都是几十几百比一上岸的公务员,谁比谁差多少?

但是你查查省遴选一年招多少,省考国考一年招多少。再算算每年走不了继续考的人。再算算不限专业岗位难度(大多数人都是因为专业原因才去了基层,只能考不限专业岗位),就明白了:

大部分人考上哪里一辈子就是哪里了,走不了的。

泼完冷水咱还要讲讲备考,毕竟有希望就不要轻易放弃嘛:

怎么备考?平时多写材料多看材料,认真学习揣摩本系统上级机关和中央省市主要领导相关讲话,自己仿写,毕竟公务员遴选和选调考试也就是这些玩意儿。

如果专业不给力,记得读非全换个专业。

对了,笔试现在和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用笔写,硬笔书法练起来的重要性你懂得。没基础就练正楷字,有基础练行楷字,字好了,多考10分不是梦。个人只推荐田英章的字帖,毕竟国务院任命书书写员,当代馆阁体。

我是化肥哥,一个靠谱的 考公/考研 类答主,欢迎关注我~觉得我的回答有道理记得点个赞哟~喵喵~

公考相关知识,欢迎看看我的 公考回复 收藏夹。专栏 体制内入门指南 转载了同名公众号部分文章,有兴趣也可以读读。高考考研类问题欢迎关注我的 高考考研类问题 收藏夹,这些都是免费的。

如果你是知乎会员,想从0开始全面了解考公,9.9元听个LIVE也是不错的办法:

想有深入了解可以看看我的专栏(更新中):

如果需要个性化建议和指导,可以走 付费咨询, 3800+次五星好评,职场类排名第一的答主哟~


user avatar   tmrjx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义军杀官绅夺粮以战养战,发展顺利就越滚越大。官军是纯消耗战。义军起事只有同乡十几人,两把菜刀砍地主,获得第一桶金。然后要么找个偏僻山头立足,以待时机,要么流窜加入已经初具规模的义军队伍,要么滚雪球自己做大。劫杀乡绅,打完就走。跟地主有仇的穷人以及无业光棍相继加入队伍,再打下一个目标,雪球越滚越大。

1000人以下的队伍不需要补给线,劫掠村中的土豪劣绅就够吃一顿。吃完又有没活路的穷人加入队伍。千人队伍行军最利落,不需要补给线,没有辎重,大路小路都能走,说走就走,行军速度很快,也不惧怕小股官军,大股官军行动缓慢望尘莫及。但是千把人干不成大事,只能到处游击。

队伍到了5000人,劫掠乡绅已经不够吃一顿了,但此时已经具备了打县城的能力。打下一个县城,吃几天收完财富和新兵又走,不能停,否则容易被官军合围。

兵法云:军无辎重则亡。早期义军武器有斧子和各种农具,最难获得的是盔甲。无甲与披甲差别太大了,披甲能给士兵勇气。夫战勇气也,无甲几乎赢不了有甲。早期义军只能靠人多吓唬人,不能打硬仗。弓箭稍远一点就射不穿盔甲,电视剧里的盔甲从未发挥过作用,不真实。即便近距离,盔甲也能吸收弓箭的大部分动能。

5000人以上的队伍,需要积累各种物资,比如制造盔甲、弓箭的材料,以及生活用具,毕竟财主家也没有那么多碗筷。5000人队伍需要辎重队,走小路已经不合适了。机动性减弱,因此,也就增加了被围困的风险。

队伍到了一万人,初具规模。此时可以离官军军事重镇较远的县城做临时根据地,竖起义旗,招揽有志之士。临近两县城也会被义军攻占,三城互为犄角之势。离根据地不太远的进步人士和穷人也会纷纷来投。此外还包括丐帮、山贼、小股义军等团体加入。

主动寻找人才,争取知识阶层的支持。刘备能请诸葛亮出山,农民军是请不到的。农民起义军只能请那些失意文人,或是对朝廷失望的被罢官僚。读书人的影响力可用。因此,对于士大夫需有差别对待,不可滥杀。对于各地亲王、郡王杀无赦,让革命队伍没有回头路。但不能像李自成那样把福王烹杀了,这种残忍行为会被民众认为是来自地狱的魔鬼。给他个痛快,手起刀落,结束他奢靡荒淫的一生。

制定临时法规,军规。不得强J妇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行仁义之师……等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为将者,上知天文,下识地理,中晓人心。

收拢人心最为重要。利用人的尊重需求,先满足人的这种需求,使之崇高,再规范他们的行为。孔子使用的是“君子”,君子指君王子孙或贵族,使人高大上。

一支没有理想的队伍就没有战斗力。画一个饼,即我们要创造一个没有压迫的幸福世界,为自由而战,愿为崇高理想献身。

起事之初,队伍小,首领应当与士卒同甘共苦,以示平等尊重,关心爱护士卒,行军则亲自断后,赏罚有信。同时,也能为培养第一批骨干成员做榜样。孙子曰: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使军民意志统一,清楚哪里是朝廷统治薄弱地带,哪里是生地、死地、四战之地)

先起事者,不能成功,他们都是后来者上升的阶梯。比如,陈胜、黄巢、韩山童、高迎祥……

书归正传,如果朝廷无暇顾及此地,那么根据地则会向外蔓延扩大,声势也越来越大。比如,洞庭湖杨幺起义,后期蔓延19县,发展到7万人,号称40万,这是算上了家属。杨幺原本是安善渔民,上过两年学,受地主压迫无奈杀了地主,然后投奔钟相的起义军。钟相牺牲后,杨幺接任首领。

如果朝廷发兵围剿,那么就是义军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盘居根据地过久,安逸的生活会使将士斗志消退,加之家属在侧,战斗力严重下降。所以洪秀全起事禁止士兵谈恋爱娶媳妇。

此危急时刻正是考验头领的才智勇气之时。早期义军打仗有个特点,只能胜,不能败,一败就散伙。超过万人的义军,成分杂多,内部就会有派系,有派系就会有矛盾,有内部矛盾,就会被敌人利用。明智的首领会以嫡系为主力军,身先士卒,誓与敌决一死战,激励全军士气。同时需要防范个别革命意志不坚定的同志被官军招安利诱。杨幺失败的直接原因就是部下被岳飞利诱招安。

岳飞对杨幺部下晓以大义:都是自家兄弟,手足相残,亲者痛,仇者快,杨幺是罪人。首恶必办,胁从不问,受蒙蔽者无罪,反戈一击者有功。你投诚,我向朝廷保你做官为朝廷效力。跟着我去打金国人,这才是大丈夫所为。

堡垒从内部瓦解,部下反戈,义军大乱,岳飞趁势杀入。杨幺也死于乱军之中(另一说生擒后斩首),义军被彻底消灭。洞庭湖起义是水泊梁山的原型。

钟相杨幺此前粉碎了朝廷7次围剿,岳飞是第8次。岳家军是陆军,洞庭湖义军以水军为主,要是强攻,岳家军真拿义军没有办法。义军被灭,主要归结为岳飞是抗金英雄、岳家军是正义之师。岳飞到了洞庭湖,便有很多义军以及群众主动投诚。由此可见,人心所向才是胜利的关健。

官军也有内部矛盾,也可以为义军所用。这矛盾就是皇帝与武将之间的互相猜忌。武将担心鸟尽弓藏,所以养寇自重,尽量拖延剿匪进程,对义军没有打击力度,甚至随便砍几个难民的人头充当军功。即便主将全力剿匪,手下将士也不同意,因为将士们指望战事发财,一次把匪灭了,财路就断了。主将挡手下人的财路,又让手下人玩命去杀敌,主将这种姿态会被手下玩死,主将的命令没有执行力,手下人甚至会借匪之手杀主将。岳家军、戚家军都是主将重新组建的新军。旧军队老兵游子都已腐化至朽木不可雕。南明左良玉部几十万人马,都是不可用之兵,他们光吃饷,不干正事。

义军事先打听剿匪主将的性格,如果是贪财好色之徒,那就好办,可以派人暗通款曲:“小人久仰将军大名,不敢冒犯将军虎威。小人此举实属无奈,望将军体谅……”这叫先礼后兵。力量不足的义军,为了争取发展壮大的时间,表示自己懂事:你养寇自重,我不搞大动作,两厢安好。而后义军派细作到各地发展地下人员,待时机成熟,一呼百应,各地革命火种如燎原之势席卷整个大地。那时,朝廷顾此失彼,帝国到了奔溃的边缘,皇帝在宫中饮下一杯苦酒、听着悲伤的歌曲:谁的江山,马蹄声狂乱,惨白的月儿弯弯固住过往……

如果官军主将是愣头青或正直的人,那就不好办了,免不了血光之灾。如果反围剿失败,那么队伍将一哄而散。首领的嫡系亲兵卫队会冒死保护首领冲出重围,遁入深山,以图东山再起。李自成被洪承畴打残只剩18骑,钻进商洛山,暗中联络被打散的弟兄,过一阵子官军走了再出山集合,闯字大旗又迎风飘扬。

于是又开始了流窜式的滚雪球战术。不需多久队伍又滚到了10万之众。

古代很少有10万人一路进军。抱团,防御没有纵深,容易被切断补给线,十分危险。萨尔浒之战的明军12万人兵分四路,结果被努尔哈赤各个击破。洪承畴吸取了以往的教训,采取抱团步步为营的战术,结果被皇太极通过夜间抢挖壕沟的方法围困于松山,补给线被切断。洪承畴与众将约定明日突围。总兵王朴、吴三桂不守约,夜间提前逃跑,致使全军大乱,人马自相践踏,死伤无数。此役明军最后的13万精锐损失大半,洪承畴被俘,总兵战死数人。明军不论是抱团还是分兵,都打不过后金。你说气人不气人?

10万人的义军,就有了打省城的能力。打下省城,基本上就占据了大半个省,因为省城周围的城市兵少粮少守不住义军的进攻。此时过早称王建国,则会使将士腐化,加剧内部矛盾,导致大业半途而废。此时首领应当保持艰苦朴素,不忘初心,乘勇追穷寇。稍做巩固,继续进攻,把视线转向外部,内部矛盾就会得到和缓。

打下省城,要不了一年队伍能翻到20万。首领留可靠之人守家兼顾后勤,带12万人亲征,8万防守。

兵过10万,彻地连天,补给线也是必须的,否则仗没法打。从此,义军向正规军转型,短期内不会被消灭。成败与否就看天意了。

………………………………………………………………………

增补

  • 做领导难,统兵更难
  • 上下级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

敌军围点打援,统帅从大局考虑,明知增援部队可能会遭到重创,但仍要命令临近部队驰援。临近部队的将领当然知道上级是让自己去送人头,因此行动迟缓、有意拖延,与敌交战只做佯攻。然后向上级写报告:我部遭到敌军顽强阻击,激战一整日……。上级知道他撒谎也没办法。

张献忠被左良玉部重创后假意投降,实为缓兵之计。左良玉看破,向上级请求继续进攻,熊文灿不允许。上级是在执行朝廷招安的战略,有匪声称投降,哪怕是假意也不能进攻。在左良玉看来:敌人围点打援、不能援、你让我去援;敌人假意投降,你不让我打、贻误战机;你这是饭桶上司。由此,左良玉对上级和朝廷失去了信心,决定单干、走向了军阀的道路。

上下级有矛盾,想打胜仗很难。统帅没有可靠的部下,有些兵法策略根本不能用。比如,统帅自己做诱饵,部下回援消灭敌人。部下不可靠,不敢如此用兵。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岳飞的亲兵部队、也是最精锐的部队-背嵬军由岳云统领。没有一支可靠强大的亲兵,统帅的命令没有执行力,空降的领导难有作为。岳飞的部下也多数是关系莫逆之人。朱棣在战场上每到危急时刻,都是他儿子来救。

上下级之间平素无矛盾,在生死面前,人自私自利的本性都可能会自保而袖手旁观,更何况有矛盾。有的下级对上级不满,会在战场上发泄私愤,借敌之手杀上级,坚决不救。

在竞技游戏中,队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敌人。每个玩家都想保存实力,硬仗让队友打,等队友和敌人拼残之后,自己再去吃肉。

下层体会最深的是挣钱难,上层更能体会得人心难,凝聚人心难。




  

相关话题

  27 岁女生,公务员编制,上岸复旦研究生了,要不要辞职去读呢? 
  上海公务员和日本修士该如何选择? 
  如何在乡镇躺平,只求正常拿钱,不求升职评优? 
  已退休前局长到你的工作单位,和你说要见现局长办事,希望你引荐,该怎么办? 
  上海公务员待遇怎样? 
  都说近期要引起公务员的辞职大潮,你怎么看? 
  在体制内的人为什么总觉得体制内比体制外好? 
  进体制是普通人规避中年危机的最佳方式吗? 
  各位,五十一岁街道书记,换届有俩选择,一是管委会副主任(实职副处),二是教育局长(四调)? 
  为考公务员,放弃工科读博,考法硕怎么样? 

前一个讨论
过了法考后,不想进律所当廉价劳动力,但又又想拿到律师证,是否可以找个挂靠所?
下一个讨论
想要参加遴选,但现在区委组织部要把自己的编制调入进去,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 2024-06-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