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西安大数据资源管理局局长停职检查,此前西安一码通半个月内两次崩溃,这给疫情防控带来哪些影响?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ren-jie-85-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鉴于这玩意儿的实际开发公司是我第一家入职的单位,我对这个结果只能说丝毫不意外。当然,那时候美林数据还叫美林电子,正在试图在新三板上市。

工作了一年多,真实体验就是全员外包,而且是不知第多少层的那种外包。鉴于我在胡建做电力系统的网管项目,待得久了也和驻场的原著员工互相认识,聊天得知就我们那项目已经是第五层的外包了。

而之所以有我们那个项目,是由于原先的网管系统过了保障期,以后项目要增加维护的机器需要购买key,一个key就千把上万块。而整个电网系统需要检控的数据呢也是麻麻多,自然听说亲家公司能做同类项目,就交给电网的亲家公司了。

至于这个亲家公司是做什么的,无非就是原电力局拆分出来的一个总包公司,专门对接电力公司的大部分信息化项目。

这么说完大家应该也就有个概念了,毕竟这个事儿属于肥水不流外人田。电力公司把项目交给亲家公司,亲家公司又把项目交给自己的子公司,子公司有兄弟伙伴公司,而兄弟伙伴公司又不知道哪里来的关系最后外包给了我们。

整个项目可以说血压拉满,每天睁眼就是上班,下班就是睡觉,原来项目组的组长在某个节点达成后跟公司要加班费。这也是公司承诺的,后面一个月200多个小时的加班最后换来几千块,然后把组长开除了。

另外一个组里的小伙伴,还是我的学长,干活干到气胸,在宿舍休息,我们中午回去看脸都紫了,最后赶紧拉到医院去做手术才缓过来。就这,在医院还拿着笔记本写代码。最后公司呢,说表示表示,最后也就表示表示,年会颁了个优秀员工,发了3000块?

破事太多,反正是见识到了什么叫人心险恶。公司就没有自己的项目和拿得出手的东西,全是外包,几百号人全员出差,到了年底才能都挤在一起。

现在你还能搜到这个问题,这哥们是匿名回答的,虽然我不知道是谁,但是肯定是当时我们组里的成员。送医院的就是我学长,得气胸那个。

至于说“一码通”这个项目怎么样,大体上无外乎还是层层外包,最后剩下点蚊子腿的肉,能做出什么东西来,大家都会算账。能做你的项目,你给了10W块钱,我人力成本不可能超过3W块,不然公司不久亏了,所以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user avatar   yu-wang-60-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根本问题不在这个官员履历如何,懂不懂技术,也不在西安的一码通设计的到底有多烂。

根本问题是西安以及各个省市级就不该弄自己的健康码,一码通之类的鬼东西。

打个比方,习惯了互联网便捷的我们,你能想象杭州有杭州淘宝,北京有北京淘宝,广州有广州淘宝,还tm不互通吗?

你能想象微信有广州微信,北京有北京微信,西安有西安微信,每个还都不是一个客户端吗?

一段代码,服务的人越多,成本就越低,边际效应大到没边。而且能够覆盖到全国每一个人的数据平台几乎是已经成熟的技术,各个省耗时耗力搞自己的平台,浪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这是我一直都想不通的。

在我看来这种全民性的东西,有的地方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整出一个平台来。

国家就应该以此为契机,整出一个囊括全部国民大平台,就像之前的国家反诈app如果集成在全民健康吗系统里还需要推广?就像前几年的全国人口普查,再这种平台上开展摸牌能省去多少麻烦。

以此为契机,一个国家级的数字行政平台省掉的宣传推广成本几乎是海量的。之后慢慢将所有部门的业务全部囊括进来,所有部门共享一个数据库,这其中节省的沟通成本我感觉能直接让1000万公务员回家种地。

在我的认知中,我们的国家级的大平台迟早有一天要弄,再打个比方吧,在天眼查,企查查出现之前,我甚至不知道企业竟然会有那么多的信息公示在网上。假如让你一个人从原本公示的地方将一个企业的各类信息给聚合起来,你要去多少网站?工商 商标 裁判文书 专利 等等等等。

而现在各类政务信息在网上就是那种混乱到爆炸的状态,今天这个单位要信息化,明天那个单位也要信息化,一个比一个菜,一个还比一个瘾大,各种平台设计的不合理他妈给不合理开门不合理到家了,实际上这一个部门的经费根本就没能力开发一个独立的业务系统。

中心思想说的差不多了,有点困了,回头再叨叨

另外有没有人大代表同志看到,如果觉得赞同,求求您上个提案吧。

2022.1.5


总结评论区里提出的有效议题

1、国家级平台开发的慢。

答:姑且认为国家级平台是开发的慢,在未开发完成之前可以使用地方的,但是国家级平台都出来了,地方的是不是就可以停用了。现在国务院健康吗有了,行程吗也有了,地方的 为什么还要用呢。

更何况地方的码对于疫情防控的作用简直像开玩笑一样,不调取全国数据,外地输入人员的真实性怎么核实?现在很多地方健康吗还是申报制,你说你从什么地方来的,居住在什么地方,然后啪唧给你定个颜色玩去吧,这有啥用?所有外来人员,还是靠国家通行大数据平台推送的通行数据挨个打电话核实,本地吗简直就是个自娱自乐的东西,管不管用全靠自觉。

2、国家级平台技术难度高。

答:技术难度是高,不过最难的技术是怎么让要丢掉饭碗的一大批人闭嘴。开发国家级平台肯定要靠国家中技术最高的一批人,跟目前这批人完成的作品来比较,这个技术难度应该不算是开天辟地吧。

像国家级平台的开发肯定要从各大企业 抽调人手,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抽调来的人员按照其申报纳税的工资的120%补助就差不多了,企业里不得势的技术大牛,国企里被边缘化的技术骨干,还不挤破头皮来。何况一个参与这种项目的经历放到简历上简直就闪闪放光芒,哪怕是后面在原单位的发展路线中断了对于个人来说来时利大于弊吧。至于怎么让企业放出来这些人才,我相信税务、消防、工商等单位自然会有办法,甚至都不必那么有亲和力的举动,提供支持的企业单位只要有一个专门的页面可以署命,我相信阻力都不会很大。

3、国家级平台崩溃影响大。

答:影响确实大。举个例子就能明白,一个茅草屋塌了,跟一个摩天大楼塌了相比确实死的人会更多,影响更大。但反过来想这个事,是茅草屋容易塌还是摩天大楼容易塌。都是国家级的平台了,保护机制,容错机制,就不是我们能考虑的了。怕出事,核电站化工厂都TM该关了,凡是能摔死人的楼就都不要建。谁愿意守着茅草屋就守着去,我反正希望国家的大楼越来越高,越来越大。

2022.1.6


再次总结评论区提出的有效议题

1、方便管理及反应速度问题。

答:就本人接触的某业务系统来说,国家级有国家级的平台,但是地方(地市级),又搞出了一个平台。最初我是可以理解这个行为的,国家级平台毕竟兹事体大,地方在地方级平台上进行预演,最终将准确详实的信息上报国家级平台,这就跟你考试的时候在草稿纸上演算一样,无可厚非。但骚操作是什么,是地方级平台的数据即使修改完善以后也没办法平移到国家级平台上,以此导致的后果是基层干部要先完成地方平台上的数据,但地方级平台上的数据完成以后只有一定的参考性,没办直接上传国家级平台,之后又要根据国家平台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一份时间一份工作几乎要干两遍。第一遍地方级平台需要农户进行签字确认,第二遍国家级平台又要群众进行签字确认。这就不是演算那么简单了,这是卷子上题目是2乘5,但老师非要你在草稿上写出来2+2+2+2+2加五次,演算的时候不根据题目来这是什么样的精神?哪怕地方想创新,你在可以平移的数据之外做延伸啊,国家要一个数据,你要求严格的话,你可以增加一个子项目,让基层上报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演算跟题目背道而驰算什么?其实并不是国家级平台反应慢,现在信息传递全都是光速的,这个速度跑到市里的服务器上,跟跑到北京的服务器上也差不上几毫秒,反应慢的原因是层层审核层层上报。

管理不方便更是无稽之谈,有一个东西叫管理权限,就像你打开一个网页,不是说点进去所有的内容非得要一个来写一样,一个省有一个省的权限就行了,具体数据全国共享,但是管理你的省只需要管理辖区内的人。说到底没什么不方便,就像每个小学生都不想让家长看着盯着写作业一样,不想被监督罢了。

2、关于12306被骂的问题

答:你觉得12306被骂是坏事吗?还是觉得没有12306最好?你还记得没有12306去窗口排队买车票的熊样么?嘲笑12306被骂?现在经常用12306的人应该磕头感谢当初的开发人员还有顶着巨大压力仍然能不让项目下马的负责人。当初的那些人也不怕骂着骂着把这玩意骂没了。人非圣贤,任何一个东西都不可能一诞生就完美无瑕,不给试错的机会结果就是永远保守,永远不犯错。假如当初的12306骂没了,负责人被骂的撤职了,结果就是再没有人敢负责这种便民但具有开拓性的项目,所有人就是活该排队。

还有就是12306跟这种地方平台的性质差远了,12306完成之后现在可以惠及全国所有人,而现在地方平台的码是既不能方便管理(原因见1.6第一条)更给群众造成麻烦。

2022.1.8


user avatar   xu-liang-70-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这个一码通的奔溃,我仅从系统访问量的层面给大家说一说:

西安这样的城市,一码通系统压力最大的时候,应该是在早上上班前的时段,因为这个时候大量上班族要坐地铁公交、进入办公楼或小区,每人都需要多次扫码。其它时段,虽然也在扫码,但这个扫码量不会有早晚高峰那么集中。

按早高峰1.5小时,西安有1300万+的人口,除去不太出门的老人、孩子、休假的人,按有1000万人需要赶高峰期,时段内每人扫码3次估算,一码通系统的访问量大概是5400秒内承载3000万次的访问。

看着3000万次这个数字很大,但别忘了计算机系统的访问量是按一秒钟内多少次计算的。

结果算下来,是早高峰有接近6000次/秒的访问量,如果按全天算,这个压力会小,例如1300万西安人民平均每人每天24小时内扫码10次,算下来系统访问量是1500次/秒。

当然系统设计肯定不能按24小时内的平均值算,而是要按高峰期的访问量计算,同时还要考虑到高峰时段内可能还有更集中的高峰期内的高峰期,为安全期间,我们把系统设计容量增加到6000次/秒的3倍,即要满足1.8万次/秒的访问量。

那么这个高峰期1.8万次/秒的要求对目前的技术而言,是高还是低呢?

如果拿国内第一梯队的阿里腾讯的业务比,有点欺负人,我们随便找两个金融企业在2021年下半年发布的公开数据对比一下。

第一个是银联的:

中国银联表示,现已形成上海和北京两地多中心分布式系统架构,并多次进行专线升级和系统扩容,目前可实现多中心系统自动切换,支持峰值每秒24万笔交易,系统的处理能力、安全性、兼容性行业领先。

再找一个农行的:

去年农业银行独家承接了‘武夷山’纪念币预约发行工作,顺利上线发行9999万枚纪念币,交易峰值达到每秒64.7万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有银行的科技硬实力。”12月13日,农业银行副行长徐瀚在新浪财经举办的金麒麟金融峰会表示。

不说银行交易系统在业务层面更复杂的差异,就光看数字,西安的一码通系统只要有人家银联8%,农行3%的处理能力,就不会奔溃。

不用什么阿里腾讯大厂架构师设计,就一码通这样一个压力,你就找个知乎上普遍觉得技术方面比较保守、技术进步相对缓慢的国有银行的开发中心,人家也能轻松达到。

最后引用一段知友 @洋耗子 的话。

但凡在一二线互联网企业相对核心部门干过的,就算再怎么吃回扣,再怎么尸位素餐,至少在挑选外包企业时,看ppt汇报时,验收项目时,都肯定能看出问题的,哪怕就为了自己的官帽着想,都不至于出这种洋相。

————————————————————————————————————

有朋友说西安崩了,广东也崩了,为啥大家只骂西安不骂广东,是不是南方大省善于控制负面言论,说实话还真不是,我下面简单分析一下;

1。以深圳为例,粤康码崩溃了,深i码也可以用,这说明广东省、深圳市的系统虽然是两套,但人家后台数据是互通的。因为这个健康码不仅仅是一个二维码,后台还需要记录你的活动区域,否则怎么判断你绿码还是黄码,广东的码能和深圳的码共享数据,说明人家设计系统的时候,就避免了IT系统设计中常见的“数据孤岛”问题。

而西安的一码通崩了以后,陕西健康码不被接受,为啥不接受陕西健康码,因为你每次扫码时,登记的活动区域信息全在西安那套系统里,陕西的那套系统里面没有你的记录或只有部分记录,因此无法作为你是绿码还是黄码的判断依据。

仅这个差距,就体现出了设计水平的差距。

2。广东崩了以后,修复时间是一个小时多点,西安呢,修复时间我没查到,但后期还说非必要不亮码,就说明问题还是没彻底解决。

后来工信部都来人了,今年1月又崩了一次,说明问题比较麻烦(我前面说的架构问题),短时间内难以解决。


user avatar   mao-du-bu-ai-chi-huo-g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不理解



来源: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汇总)2020年部门决算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出这事我估计大家还不知道居然西安会有一个叫大数据资源管理局的政府部门。

这个在别的城市也都有吗?这个编制是怎么设的?


user avatar   jia-qia-jia-qia-jiang-jiang-jia-qia-j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说招标,指定企业,这已经是最诚实的做法了。还有很多操作,包括但不限于:

指定一大堆条件,看起来是很高要求,实际上是筛选到只有某个企业达标。

很多企业竞标,但是这些企业实际控制人都是同一批。

A B竞标,A拍了,转手外包给B,至于B为什么能容忍A和自己竞标?自己想。

以上言论纯属个人猜测,不针对任何人或组织。[doge]


user avatar   loveQ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数据局算是个新的行政部门,一般是由原政府下设的信息中心人马组成的。

有的地方叫大数据管理局,有的叫大数据资源管理局,有的叫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不是很统一。

原来的信息中心一般是事业编制,走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比例高一些。现在大数据局行政人员多一些。

很多地方的大数据局和12345市长热线是合在一起的,其实相当于合并了几个事业编的中心(或者理解成成立新部门管理这几个相关职能的中心)。

横向比较三个省会的机构职能吧:

西安:

(一)负责拟订全市大数据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政策措施和评价体系并组织实施。负责拟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协调大数据相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负责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数据平台规划、建设工作,参与大数据重大投资项目审核工作,负责全市大数据相关产业发展和行业管理工作。 (二)负责拟订全市新经济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统筹全市新经济产业发展,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发展和应用,负责新经济产业发展考核评估工作。 (三)负责制定全市数据技术标准和推广应用。研究制定大数据采集、管理、开放、应用、共享等标准规范并监督实施。 (四)负责数据资源建设管理工作。统筹全市政府数据中心、超算中心和市级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和管理,负责大数据安全体系建设和安全保障工作。 (五)负责全市政务数据和公共数据资源目录制订、归集管理和开放共享。负责推进大数据与政务服务融合、推广与应用。指导区县、开发区开展数据资源管理的相关工作。 (六)负责全市数据资源、政务信息数据领域对外交流合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大数据人才培养工作。 (七)负责统筹全市新型智慧城

郑州: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大数据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拟定并组织实施全市大数据战略、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政策措施和评价体系;研究制订全市数据采集、存储、使用、开放、共享、交易等标准规范并组织实施。(二)负责全市“数字政府”、新型智慧城市、“互联网+”行动、电子政务的规划、实施、考核;负责研究拟订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规划政策和标准规范、考核体系并组织实施。(三)拟订市级大数据、信息化项目建设计划及专项资金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市政府投资的信息化项目的计划编制、论证、建设、监管、验收、考核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市级财政用于大数据发展和信息化建设资金的监管和使用工作。(四)负责全市政务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协调、管理和监督;统筹协调相关部门拟定全市信息通信管线、公共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规划建设;统筹指导全市政务信息系统、数据中心、政务云、政务网络、公共服务大数据等系统平台建设和管理。(五)指导全市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开发、挖掘、利用,统筹推进数字经济,构建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体系,促进全市数据资源的深度应用。(六)负责全市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库和若干主题数据库建设,推进全市跨部门、跨层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七)负责全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和行业管理,促进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发展;监测分析大数据产业发展运行态势,协调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指导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动大数据政产学研用体系建设。(八)负责全市数据资源、政务信息化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拟订并组织实施大数据相关信息化人才发展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全市大数据、政务信息化人才引进、培养和教育培训等工作;建立全市大数据专家咨询机制;组织企业开展区域合作与招商。(九)统筹推进全市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市政府部门、重点行业的重要信息安全系统与基础信息网络的安全保障工作,参与信息安全应急协调工作;组织实施全市政务数据的安全保障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全市公共数据安全保障工作。(十)指导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各部门数据管理机构开展工作,并实施考核。(十一)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杭州:

(一)统筹全市数据资源管理工作。起草我市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和规范性文件,拟订全市数据资源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政策措施和评价体系并组织实施。对数据资源管理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二)组织实施国家和地方数据技术标准。研究制定我市数据资源采集、存储、使用、开放、共享等标准规范并监督实施。(三)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实支撑改革相关的信息系统建设任务,推进“互联网+政务”深度融合、政府数字化转型。(四)负责全市政务数据和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和管理。组织协调全市政务数据和公共数据资源整合、归集、应用、开放、共享,推进落实各级各部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负责编制全市政务数据和公共数据资源目录和开放目录,制定标准规范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推动数据资源在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领域的应用,组织实施城市“数据大脑”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五)指导全市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数据开发利用工作,促进全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六)指导全市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全市政务数据、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工作。(七)组织协调市政府系统智慧电子政务项目和数据资源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绩效评估。(八)负责“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等工作,指导各区、县(市)政府和市直单位电子政务建设与门户网站建设。承担市政府信息公开数据资源平台建设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九)负责全市数据资源、政务信息化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全市大数据、政务信息化人才培养等工作。(十)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十一)职能转变。加强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开展政府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工作,着力构建数字化引领、大数据支撑的城市治理现代化体系的职责。

每个地方是不太一样的,可以看到西安的职能描述是相对简略的。不深究了,大家自己探索。

回到“一码通”事情本身。

政务信息化建设的依据性文件(从业人员应该都很熟悉,给围观群众普及一下):

(顺便,原来是发改55号令,虽然已经废止了,可以参考阅读)

里面关于项目的立项,建设,运维说的很清楚了。


况且,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就是集约高效。实在难以理解西安有什么必要做自己的码,国家有,陕西有,西安再另搞一套,要做就做好,做成这个样子,实在是…结合别的答主晒出来的单一来源采购记录,这个事情倒查下去,立项,招标,建设,运维,估计都有问题。


总之,大数据局这个部门虽然新,但是职能不全是新的(脱胎自于政府信息中心),实践中涉及到很多数据统筹协调工作,依各地实际情况不同权力也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整合数据资源,加强信息化建设是趋势。

但是政务信息化建设有相应的规章和原则,各地都在搞智慧城市大脑之类的项目,专业性强,资金量大,这方面也算是政府创新工作的前沿,也直接与民生相关(12345,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政务通等)。


真诚希望各地大数据局吸取教训,不做则已,做就做好吧。


——————分割线——————

上面是原答案,正确而无用的废话。问题顶上热搜了,再补充几句。

1、关于外行领导内行。内行领导内行如果可以,固然很好,但是体制的存在,就是为了避免一把手对下的绝对控制,以及单位一把手本身也有硬性的交流任职要求,所以强求内行领导内行,可遇而不可得。更多的情况下,我们会发现很多人的履历是(当然这里存在幸存者偏差,公示出来的履历一般都是升职或厅官考察,绝大多数在一个机关两三个岗位轮岗就待到退休的履历大家看不到也不关心),到一个地方任主官,短则四五个月,长则两三年,就会再换到别的地方任职。所以一个问题就是,如此频繁的调岗,对普通人而言熟悉工作都难,如何保证能正确领导工作呢?实际答案就是不需要,因为一把手只需要把好方向做好决策,无需事必躬亲,主要工作由业务骨干和中层完成,如此即便临时换将也不会造成混乱;所以有时候,一把手负责制也会让人觉得是在背锅。

2、关于要不要开发一码通。看到了一个说法是,有很多地方核验双码:健康码+行程码,为了避免每次都出示双码,所以另外开发所谓“一码通”。这个原因说得通,我也接受。但是还是上面说的,不做则已,做就做好,更何况这种信息系统本身就应该做等级保护,应该做完整的压力测试吧。实际结果既然证明系统频繁崩溃不可用,立正认错就好了。

3、关于技术问题。很多人在讨论具体的技术问题,我不了解,所以没有发言权。但是从朴素的技术人员的共情角度讲,技术故障是在所难免的,很简单的道理,有过保障视频会议的同学,都会担心开会时麦克风失灵啸叫,线路中断,音画不同步甚至黑屏掉线等等问题,哪怕做了再多的调试保障,还是会出现单点或多点故障,遇到了也只能自认倒霉。但是,但是所有的信息系统可靠性都依赖于系统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压力测试后的冗余备份,如果做足了工作,做足了预案,不会如此狼狈,也不会如此频繁崩溃,说到底是底子不好,预案没有,因而不得已闹出了“非必要不亮码”的笑话。

4、问题问的是对疫情的影响。健康码是中国抗疫的一大原创发明,有效解决了分类溯源和识别的问题。西安今天既然都已经宣布社会面基本清零了,我们暂时等等看吧。我觉得不要在一码通上执迷不悟了,哪怕用双码麻烦点,稳定可靠才是最重要的。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和山东平度那个要刑事上访户的女干部一样。

在获得实职之前,他一直在团、宣传干活。

年龄已经到了40岁了,一级级提拔上来,然后,变成一个部门或者一个地区的领导。

在当这个领导之前,没有管理10个人的经验,然后就要管一个镇,一个市的整个部门了。

而且,有些部门,还是专业性很强的部门。

这种情况,平时四平八稳的日常工作还好,领导是领导,干活的人是干活的人。

有专职的副职是一步步上来的,有一些部门的中层是懂业务的。

但是,遇到比较扎手或者紧急的情况,就容易出问题。

另外,政府采购有政府采购的流程,想西安这个情况,第一次崩了以后,紧急扩充资源走正常手续是来不及的。


user avatar   haozhi-yang-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扩展一点说一下:

现在公务员系统的人才流动太单一了。

其实“大数据局”这类部门的领导,真的应该从相关业界找人过来的。说真的,但凡在一二线互联网企业相对核心部门干过的,就算再怎么吃回扣,再怎么尸位素餐,至少在挑选外包企业时,看ppt汇报时,验收项目时,都肯定能看出问题的,哪怕就为了自己的官帽着想,都不至于出这种洋相。

现在呢?

公务员的门槛是35岁?而在出人才相对快的IT/互联网界,成为一个中坚骨干力量大概也要30岁左右了(传统行业更慢),转行的时间和机会就不多了。而且,踩着年龄门槛进来的人,有多少机会能升到领导岗位(哪怕是基层领导),做公务员的都心中有数。


所以,一个纯外行的领导,指挥着一堆一出校门就写材料,完全没接触过业界的公务员(所谓的专业对口,无非就是学校里学的那些几十年前的业界知识和技术),去挑选一堆本来水平就不咋地的业界外包人员,做出来的东西,无论从设计方案到实施细节到后续运维,能有一个环节是可靠的吗?

其实,外包这种事,在业界也广泛存在。但是业界的外包,甲方都是懂行的(甚至往往是资深的),甚至很多时候甲方能把方案和路线图给搞定了,乙方纯实施,相对所以靠谱很多。而这个局长,基本上属于太平年间,混混其实也不怎么显眼。但一但有事要扛,不管主观上如何,客观能力就完全不搭边,一定捅篓子的那种。


user avatar   xin-20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说不该背的锅。

1什么单一源招标之类,我不懂招标。健康码是阿里第一弄出来的,估计用了两周。西安的一码通也是如此, 不到一个月就做出来了,哪有时间走招标程序。我没记错的话,疫情爆发,很多都是手工登记身份证号进行防控的,后来才紧急上线了健康码。这就是现实原因。

2没用陕西省的,国家的健康码。因为西安的健康码比陕西省的出的早。早很多。先入为主,而且切换也是麻烦事。本地的公司可以给你定制化的服务。现在这个健康码上什么疫苗接种信息都显示着,要是国家的码,你提需求,国家能给你改吗?

3西安一码通已经稳定运行两年了。解决高并发,稳定也有自己的方案 。只是这次疫情崩了两次。而且最终也是修复上线,说明还是有能力解决问题的,只是等你出现问题解决已经晚了。

锅就出在平时没有做好大数据运行下的演练。对高并发稳定维护运行,经验不足。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看不起病,放弃治疗的老人? 
  成为网络红人需要哪些可行的步骤? 
  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着陆,3 名航天员安全顺利出舱,任务圆满成功,你有哪些祝福? 
  新能源车主凌晨四点起床抢充电桩,透露出哪些信息? 
  如何看待瑞幸咖啡将与美国证券集体诉讼达成和解,2020 年净收入 40 亿,退市后股价已涨 10 倍? 
  为什么「日本的少子化对策多年来没能产生效果」? 
  如何看待广药董事长宣布:喝王老吉可延长10%的寿命? 
  英国官员称女王感染新冠「是学习与病毒共存的榜样」,他为什么能得出这种结论? 
  现在的年轻人除了“卧槽”“牛逼”之外还有别的词汇吗? 
  小米就造车一事与中国一汽展开深入洽谈合作,这对未来汽车行业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动物有转动自己把毛甩干的习惯,人类却不会?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中华民国?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