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题非常有趣,想好好回答一下......但只能匿名来答了。我之前是在互联网行业被竞业,以下信息当作是一个记录,也提供给竞业化名的人一些参考吧
办理入职的时候,这个名字就想了好久好久,我的原则是:这个名字最好和之前完全不一样但是和我有一定的意义,这样别人在叫我的时候,我也第一时间能反应到,避免对这个名字的陌生感。最终我选择了外公的名字,主要还是他老人家在我入职前 2 个月刚过世,所以用这个名字也算是纪念他吧。
办理入职的时候各种信息都得用第二套身份,联系的邮箱、联系电话、入职填报的父母信息,可能只有收工资的银行卡用的是自己的名字(同时这块也有一些安全的隐患,如果可以的话,最好也用别人的银行户头来收款,但是如果这样做了,也为以后各种场合的工资收入证明开具形成了障碍,比如签证的时候收款户头必须要本名)。入职后你能想到的都要用化名的信息,比如办公 OA 的手机号。企业微信不用说了,但是因为企业微信加外部的好友必须要实名制,所以还得单独注册个微信号......这个微信号也不能用自己的身份证和手机号。企业滴滴也是,必须要用其他人的手机号注册,为了方便也开通了那个手机号的自动转移功能,这样日常的电话也可以收到。
这块是最有意思的,因为入职了新公司之后,互联网圈也比较小,有一些老朋友也在这家公司,所以对他们来说叫错名字的考验最大,我们甚至有个小群叫「奥斯卡影帝影后奖 」......而对我的考验......就是在他们叫错名字的时候能不要回应 ️
在日常中,也要做一些易容,实践证明「配一幅眼镜」和「修改自己的发型」是成本低见效快的手段(终于明白为什么超人一戴上眼镜变成克拉克·肯特就没人认出来了!),特别是最近疫情很多人日常都戴着口罩,就压根认不出来,有一个老朋友在和我相认之前对着戴口罩的我说:「你认识 XX 么?你跟他真的是太像了!」,还有一些老朋友还微信我说「我靠,在 XX 公司看到一个人,感觉和你特别像」,不过每次看到这些老朋友见到我惊讶的样子都觉得非常好笑,现在还有一些朋友到现在还没认出来,哪怕我们工作的位置不超过 20 米,准备后续日常准备个 GoPro,随时记录下可能的曝光时刻
工作上,因为竞业的期间基本要和过去的自己说再见,很多社交关系就就此中断,日常做业务之前的合作关系需要引入这个替身帐号来接手,比如之前也干过用原来的身份拉入新的身份帐号进微信群的事情......这对工作的开展,特别是有的岗位是偏 BD 或者销售向的话,还是有特别的不利的影响;
心理上,在新公司也要担心原公司是否会发现,拍一些可以留痕的集体合照都尽量躲远或者不出现;去一些实名制的地方也是要提前做准备,记得之前出差住宿,有一些负责的酒店会发现系统登记的名字和入驻的名字不一样,那就会反复核对,那个时候就祈祷你身边没有其他不熟悉的同事了;同时面试别人的时候得做一些额外的措施(比如戴眼镜),特别是面试来自前公司的人要尤为注意,毕竟据说发现竞业的人奖励 20 万......
总体上来说,我觉得互联网这种竞业着实没有必要,未来也希望越来越少的人需要被竞业。而就我个人而言,「化名」还是非常有趣的,像是体验了另一个人的人生,每次遇到偏向价值观的业务判断时,我也会想起我这个化名,就会更容易坚持下去,也是纪念了另一个人的人生。
希望这些信息对于即将「化名」的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