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美媒称「中国应该学习西方,与新冠共存」,如何看待美媒对中国防疫的态度?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人均ICU数量是中国近10倍的背景下,根据CDC公布的数据,2020、2021两年美国死亡人数相比于2019年分别增长了约18%和16%。

按照中国每年千万左右的死亡规模计算,换算到中国,大约就是要多死180和160万人。

当然,这个前提是中国有与美国一样的ICU数量。如果按中国自己的情况来讲,恐怕这个数字再乘2、乘3也是合适的。

当下中国防疫政策的问题自不必说,很多地方层层加码,执行的过于机械,这个该骂就骂,我在微博上也都说过很多了。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正如当年的电车实验难题一样,如果你问一个人“如果一个国家杀掉300万人来换取GDP的增长是否可行”,估计大多数人想都不会想的说绝对不行。可如果换一种说法,说是与新冠共存,说是群体免疫,有些人就觉得“这是科学”了。

当然,如今还有一种说法是奥密克戎的致死率很低,所以不必担心。但我查了一下美国的数据,1月27日,美国新增新冠死亡人数是3800人,而在奥密克戎还没有爆发的11月2日,这个数字是1400人。也就是说,如今美国因为新冠而死亡的人数,是11月初的近3倍左右。

但是,你还真不能说美国人说谎了。

为什么呢?在11月初的时候,美国每天的新增病例也就是7~10万左右的水平,1400人的死亡人数差不多相当于1.4%~2%的致死率(当然,这个算法并不严谨,但能粗略理解就可以)。而美国现在每天一天死亡3800人,但确诊人数却是70~120万,算一下致死率只有0.32%~0.54%之间,致死率仅有此前的1/5左右。

你看,美国人没说谎吧?奥密克戎的致死率就是低。至于为什么致死率低的奥密克戎,可以把死亡人数从1400拉到3800——你问那些搞群体免疫的人去。

而这个死亡数字意味着什么概念呢?这么说吧。在疫情爆发之前,美国的年均死亡人数在270多万左右,平均每天7600多人。也就是说,美国过去一天因为新冠而死亡的人数,约相当于此前平均每天死亡总人数的50%。

除了美国之外,美国的兄弟几个情况都差不多。比如英国,11月初死亡每天死亡大概一两百,如今大概每天三四百。法国11月初是每天四五十,如今是每天两百多。德国11月初每天大概不到一百,现在差不多是两百左右。

所以,到现在我也是不明白,面对明明已经翻了一倍乃至于几倍的死亡人数,单纯强调奥密克戎的死亡率低到底有什么意义。还是说,只要分母拉的比分子快,这就算防疫成功了?

有一说一,被疫情折腾了两年,不管是我自己还是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已经相当烦躁,特别是想出去玩的时候还得考虑做核酸、查看防疫政策之类的问题,也让人很难玩得开心。此外,很多地方行政能力也够呛,执行防疫政策或者形式主义,或者层层加码,也是需要批评的。我们也都盼着社会秩序尽快恢复正常。

但不管是美国、英国,还是国内的某些人,在鼓吹群体免疫、全面开放的时候,麻烦先把数字做得好看一点可以么?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国媒体太急性子了,至少要等到2月2日后,美国不再有新冠死亡者后再来扯这个事情吧。

当然中国不能学美国这急性子,请美国再进行几轮全社会实验,发现传染率乘重症率低于流感的再说。


user avatar   ge-luo-si-te-gong-j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外媒对中国防疫的态度一直都是如此,但彭博社更像是在下结论,此前各路媒体一直在为这个荒谬的结论做铺垫。

2021年1月30日,“美国之音”发表文章《中国抗疫“太好”反陷困境?》,暗示中国的抗疫政策表面严格却暗藏危机。

文章借助美国全球健康高级研究员黄严忠在《纽约时报》上的言论来鼓吹群体免疫的合理性。

黄严忠认为群体免疫才是应对病毒最有效的长期方法,而中国坚持的“清零政策”短期看似效果显著,但由于大量民众没有被感染,其抵抗能力最终会逊于实现了群体免疫的西方国家。

“中国有大量的人口没有受到感染。随着西方国家努力推广疫苗,在中国之前实现群体免疫,那么这种免疫差距会使得中国陷入困境。”

后来随着西方群体免疫的失败,中国“清零政策”显示出了更强的执行力,外媒开始用别的方式来推销“群体免疫”。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曾表示,新冠病毒会在地球上长期存在,即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类将与病毒共存

这番言论立刻被外媒捕捉,成为了力挺“群体免疫”的“有力佐证”。

“美国之音”援引反华人士河岸泉的言论,批驳“中国的抗疫只是政治任务,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弄虚作假”,张文宏医生的与病毒“长期和平相处”无异于对“清零”的官方政策构成挑战,变相宣告中国抗疫失败”。

接着其人再次夹带私货,为群体免疫站台:

“请大家想想,既然未来要长期共存,何必当初封城、封小区?搞得人心惶惶、鸡飞狗跳?反正早晚都会感染。”

而BBC直接发文,将张文宏与李文亮并列,暗示张会受到中国政府的迫害,因为他支持更科学的“群体免疫”,尽管他原来的意思仅仅是“病毒会在将地球上长期存在”。

2021年9月2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一个病毒、两种体制,我们真的无法“同呼吸”吗?》,矛头直指不接受群体免疫的中国。

文章在引言中直白的表示:如果我们能心平气和地从别国的模式中学习一些可以移植到本国的经验,今后的抗疫之路会不会顺畅些?

这个“我们”自然是指中国,“别国”指欧美,而“移植到本国的经验”就是群体免疫。

文章开头还煞有介事的编了一个故事:

盛夏的时候,一位在中国的朋友发微信问我:“刚才在新闻里看到纽约一场球赛里观众席上全是人,这疫情是过去了吗?”我说:“是啊,纽约每天确诊人数只有100多了,已经全面解封。”朋友听后非常震惊,说:“100多例还能解封?我们这里清零以后还要再等14天才能解封。”

不知道编故事的这个人现在是否还活着。

2021年9月23日,德国之声再次邀请了搅屎棍黄严忠,发表了题为《群体免疫实无奈 清零政策不科学》的文章。

文章表面上对中国的抗疫成功予以了肯定,但字里行间都是对“清零政策”的抨击。

黄严忠强调了“清零政策”的不科学性,认为“必须保持零感染的观点不科学,而且这种做法难以持久,对于中国的长远发展无益”。

此外,黄严忠还希望中美之间可以互相承认疫苗,从而可以放松入境管制,比如接种了疫苗的旅客可以不用隔离。

所谓引狼入室,说的就是黄严忠这种人。

相比于那些拐弯抹角的媒体,路透社的方法就直接多了。

文章先大肆赞扬新加坡放宽防疫政策,选择“让人民松绑”,符合西方社会的理念,接着话锋一转,暗示中国“清零政策”实现并不现实,应该尽早考虑“与新冠病毒共存”。

2021年10月4日,BBC博采众长,发表文章《新冠疫情:中国“清零”之战的政治经济红利,社会代价和未来变数》,抨击中国在“清零政策”的执行下产生的“乱象”。

文章指出,如果疫情不反弹,那么“社会和经济生活则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得到较大幅度的恢复,同时比较安全的环境对人们的心理也有重要的影响,精神方面得到正面提升”。

但是,这样的代价可大了呢!文章表示:

不少企业和个人受到的影响和损失易被忽略,而全民检测对于病毒防御的低效性和巨大的社会成本,属于得不偿失。
此外,多地封闭管理造成企业停工停产,有一些微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破产。这些损失的数据滞后,目前无法具体量化。

个人损失,极易忽略,全民检测,得不偿失,企业停产,无法估量,反正你就群体免疫就对了,还能顺便“优化人口结构”。

美国华盛顿大学病理免疫系何迈:

“企业也是一种生命。很多企业倒闭,就没了生命。”

企命贵?欢迎企业家们去何迈屋子里零元购。

打拳的同时何迈还不忘给美国洗一波地:

CDC公布的新冠死亡数据存在“虚报”的可能。美国真正死于新冠的人可能只有CDC公布的10%,例如,美国将死于车祸,恰好又检测出感染新冠病毒的人鉴定为死于新冠病毒。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金冬雁明显多拿了工钱,其人在诋毁中国的抗疫政策之时,还不忘踩一脚国产疫苗:

中国严防死守的做法基本上算做闭关。长此以往,可能破坏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的努力。


运动式防控在短期内做得好,能将疫情控制住。但并不可持续。因为这是用很大牺牲和代价换来的。长此以往,就只会剩下扰民和资源浪费。


中国疫苗的有效力确实不如辉瑞或者莫德纳疫苗。如果真正尊重生命,就该让中国民众接种更好的疫苗。为什么打死不批准国外的复必泰疫苗?疫情再来,是会死人的。

我愿称金舔狗为全场最佳,她要做狗,老八能饿死在厕所。

再回到彭博社有关呼吁“中国应该学习西方,与新冠共存”的言论,其实也是在挂羊头卖狗肉,不过是在之前言论的基础上改头换面,把“群体免疫”美化成了“西方模式下的与新冠共存”,其本质还是在尝试扰乱中国的抗疫节奏。

为什么西方这么热衷于在中国推广群体免疫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知道这样下去一定会输给中国,所以迫切想把中国拉到和自己一个水平线上,然后再用自己丰富的经验打败中国,所谓强行比烂是也。


user avatar   ren-huan-x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美国应该庆幸中国不会接受他们媒体的“建议”。

要不是中国成功用动态清零保证了国内生产和国外出口、全球供应链会比现在糟糕数倍,美国的通货膨胀可能不是7%、而是15%甚至20%以上,向上世纪70年代看齐。

如果真的出现那种情况,拜登应该不会像昨天新闻里那样坐在凳子上大骂记者是“stupid SOB”了,而是直接跳起来指着记者鼻子骂。如果他还有这个力气的话。


而且,你们别以为美媒的这些“建议”都是记者瞎掰,很多都是美国顶级卫生专家直接上阵写的文章。

比如拜登的前任白宫新冠高级咨询顾问Andy Slavitt,比如拜登的新冠疫情16人应对小组成员Ezekiel Emanuel,都是美国最高疫情应对机构的成员。

你猜他们还写过什么内容?

要美国进入新冠“新常态(New Normal)”,躺平。

要美国不要过度关注新冠死亡数字,最好不要报告。

要美国把新冠和其他呼吸道疾病一起统计,不要单独算新冠。

Ezekiel Emanuel还曾经写过一些耸人听闻的内容,比如在他14年发表的名作“为什么我希望在75岁死去”里,有这么一段文字,我现在看起来还是触目惊心:

Pneumonia may well be called the friend of the aged. Taken off by it in an acute, short, not often painful illness, the old man escapes those ‘cold gradations of decay’ so distressing to himself and to his friends.
‎肺炎很可能被称为老年人的朋友。在一种急性的、短暂的、并不经常痛苦的疾病中,老人逃脱了那些"腐烂的寒冷渐变",这对他自己和他的朋友来说都是如此痛苦。‎

An argument that society and families—and you—will be better off if nature takes its course swiftly and promptly
我这篇文章的论点,即如果大自然顺理成章、迅速地拿走你的生命,社会和家庭 - 以及你 - 会更好

这位医学大拿、美国顶尖卫生专家、拜登的高级顾问、新冠疫情应对小组成员,主张的其实就是高级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到了年纪,我们最好都快点死,别浪费医疗资源。

可能觉得这话说的还不够明白,他还附赠了一张图片,告诉你,到了一定的年纪,你就没贡献了。

意思显而易见。

所以,你觉得一个理性的中国人,会在现在每41秒就有一个美国人死于新冠的现在,接受他们名为躺平、实为社会达尔文的建议?


user avatar   doctorw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公知没用,水军没用,阿美都急哭了,怎么兔子还是没上当?求求你赶紧犯傻吧,我都绷不住了!我不知道外交部看到美国媒体这个言论会不会笑到要买鸡腿来庆祝一下,真的可以想象到阿美现在就像小学生一样气的跺脚摔手机,就因为自己菜打不过老玩家。


学习?可以啊。有条件。美国先把海外军事基地撤了,然后再自己废了美元霸权,然后再销毁自己的核武器,再把美国国内的科技无条件转给中国,然后再来谈学习的事情。因为还有什么要让美国做的,我还没想到。等想到了再继续补充。


美国媒体竟然低水平到了这个地步,我真是心痛啊。


我在微博逛的时候,每次说到美国疫情,都有人说,可是美股一直在涨啊。我一直不明白这些人想说什么,我今天明白了,原来是想让网友去开个美股账户炒美股,美国疫情越严重,美股就越牛。所以我们要买美股,祈祷美国的疫情越来越严重,然后从美股中赚钱。这些热心网友都是大善人,看不得我们这些低保户受穷,泪目了。


美国媒体已经沦落到了三无用户那种在评论区指点江山的地步了,我觉得你做的不对,你要按照我的意思来。你为什么不注意我?


美国媒体能说出这句话,以后美国新闻可以当冷笑话来看了,干脆把新冠病毒的覆盖率当做民主自由程度的标准参照物吧。感染的人越多,死人越多就越民主。如果全民奥密克戎了,再加上别的,淋病梅毒之类的,争取让美国全民带有各种病毒,以免晚节不保。


user avatar   rewrgf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打打嘴炮伤害其实也不大。

需要防范的是他们在物理上试图让中国”拥抱新冠病毒“可能做出的操作。


user avatar   you-know-noth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阶段:中国疫情控制不住,美国一定能控制住

第二阶段:中国疫情即将控制不住,美国疫情即将控制住

第三阶段: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美国疫情不控制也罢

第四阶段:中国疫情控制不可持续,美国疫情不控制可持续

第五阶段:你TMD是真能控制住啊?!你给我共存!!!


user avatar   wx80bf3bc13bdbc24b 网友的相关建议: 
      

铁一般的事实,雄辩的证明了

他们贯彻的不是“真理”与“谬误”的对立,而是打着这个幌子的“我”与“非我”的对立。一切“非我”就是谬误,就应该被谴责或者拯救。正视一个事实,这个逻辑,是整个西方文明的核心价值观。

这种思想很符合“一神教”和“因信称义”的沙漠宗教的宗教文化。让人不得不感叹与敬佩,沙漠宗教的选民们,那“平凡而伟大的民族性”。


user avatar   wan-pi-de-hu-j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一个炎热的夏日,狐狸走过一个果园,它停在了葡萄架前。狐狸想:我正口渴呢。于是他后退了几步,向前一冲,跳起来,却无法够到葡萄。狐狸后退了几步继续试着够葡萄。一次,两次,三次,但是都没有得到葡萄。狐狸试了又试,都没有成功,最后,它决定放弃,它昂起头,边走边说:“我敢肯定它是酸的。


user avatar   jenny-gump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一个相信科学的人。

我觉得新冠作为一个新事物,应该如何应对真的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观察才能得出结论的议题。

众所周知,没有对照组的实验是不能得出结论的。

所以,为了帮助全人类得出正确结论,我们还是要坚持清零。

到疫情结束的那一天,我们再来看究竟“躺平”是不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关话题

  美国澳大利亚发布联合声明,称「美国将扩大在澳军事存在」,你怎么看? 
  如何看待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取消「网络中立性」法规? 
  刚刚看到新闻美国第七舰队航母战斗群,在一号进入南海,是什么情况? 
  为何美国喜欢把所有国家搞成盛世? 
  如何看待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 
  春节假期如果适当延长,推迟办公或在家办公期间,工资应如何计算? 
  如何看待复旦大学教授曾玫的HPV疫苗科普直播,HPV疫苗是不是人人都要打? 
  美国有哪些非常保守的方面?在文化、宗教、观念与政策的哪些方面,欧洲国家要比美国开放的很多? 
  如何看待封村、封小区?个人需要做些什么? 
  全国现有确诊病例降至 10000 以下,意味着什么? 

前一个讨论
既然中国今年的人均 GDP 已经比 2005 年翻了两番,为什么有部分人没什么感觉?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在原公司申请加薪很难,跳槽却能轻松实现 10%—30% 的涨幅?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