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两女孩回哈尔滨下车即遭劝返,社区称「只要是北京海淀的,出站全部隔离」?基层防疫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2页

        

user avatar   sou-hu-xin-wen-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知友们提供更多信息:

孙女回哈尔滨下车即遭劝返,春节能否少点有家不能回?

国家卫健委不止一次要求“对于来自不同风险区域的返乡群众,各地要分类、分区精准落实防控措施,防止政策执行简单化、一刀切,防止层层加码”,但是到了现实中,屡屡出现的哈尔滨这样的案例,不仅破坏了精准防疫大局,也造成了民众生活的混乱。

很多人为了能春节返乡,一早就开始研究老家的防疫政策,然而哈尔滨站台泪别这个案例就告诉我们,研究透了政策可能也没啥用,哪怕是带着核酸阴性证明和绿码顺利坐上了火车,还是要面临被社区劝返的结局。

地方政策表面上宣扬的一个样,到了基层真正落实时却换了一个样,伤害的也是一些地方的政府公信力。这也是一些专家学者担心的情况,2021年底,钟南山院士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个别基层出现“层层加码”的做法,造成不安和过度管控,同时造成群众生活上、工作上、思想上的混乱,不利于政策的落地执行。

值得一提的是,与哈尔滨等地相比,也不乏一些地方对春节返乡人员制定了人性化、暖心的政策。比如,前两天有网友给浙江老家打电话询问过年是否可以返乡,当地疫情防控办的一句“想家了吧?想回来就回来吧。只要你在的街道没有封闭起来,你就可以回来”让很多网友瞬间破防。

据媒体报道,这位网友的老家浙江嘉兴港区专门制定了《港区疫情防控五色表》。表中涵盖了全国所有中高风险地区情况(精确到小区)以及对应的管控措施,并且随时动态更新,既不一刀切,也不提级管控,确保春节期间,想回老家过年的可以顺利回去,想回港区的能够安全安心地回来。

从这个案例就可以看出,只要各地基层有科学有效的工作方式和以人为本的担当,让在外务工人员高高兴兴回家过个年,远没有想象地那么难。

搜狐《狐度》出品
作者:和光


user avatar   wang-a-meng-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挺有意思,现在北京是咋规定的了?有一例确诊,哪怕是低风险也是限制进京吧,是不是有叫对等原则的?咋滴,刀落在别人身上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落到自己身上了,就开哭天喊地了呗。


user avatar   ying-piao-luo-j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反问一句,两年来但凡有外地返乡造成疫情传播的,哪次回家的人没被网暴?这不就是官方出面挡回去了,疫情不可能被他们带进来了,一个二个在这说便宜话吗?那天津回去的大连学生,你们丫饶了他了吗?

这俩孩子到家了,万一进家变密接(北京天天新增确诊,理论上谁都有可能成为密接),整栋楼春节全在家圈着了,你还指望街坊邻里一句艹蛋话没有吗?

这事从根上说就是2020年初定的调。从全国“围捕”武汉人开始,就注定了所有人的待遇。动态清零也不是喊出来的,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精准防控,没条件的地方就得用大动作。因为真的大发了,现在这些满嘴同情的人第一个冒出来骂死这一家人。


user avatar   yang-tian-chen-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防疫界限和行政界限捆绑的太厉害了。

不以实际距离作为标准,而是以省市区作为标准,实在太不合理。

海淀区大了去了,西南三环到北六环边上大几十公里都是海淀区。

但魔幻的是,海淀确诊一例后整个海淀的人哪儿都去不了,哪怕是隔了几十公里外的海淀人,甚至是根本不住在海淀或者根本不住在北京的海淀户籍人。

然而确诊病例所在地旁边1公里外的丰台群众/西城群众却可以通行无阻。

属实是非常可笑了。


user avatar   alexxiang-2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0年:大是大非,是守土有责

2021:留学生要回家是千里投毒

2022:恶意返乡。


政策没有变,仁者心变。

现实版的我真有一头牛。。。。

政策惯性是真实存在的,你2020年权力下放到保安,村门口大爷时候,就决定了今天的劝返。

疫情已经两年,还是各自为政到每个小区都有自己不同做法,什么时候能出个统一标准或者指导法案呢?


user avatar   shui-mo-qing-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地方确实是这样,上面只是出个指导,把具体决策权下放,无非是留一个缓冲的口子在这,处理不好,是基层的问题,下面怕出问题,只能层层加码。



但是,这样做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作为明明配合疫情的人,却没有查到任何关于北京海淀低风险区回哈尔滨受限的信息。

他们不配合防疫吗?没有,很配合,积极查找过年返乡政策,按照规定拿着核酸证明回来的。

但是到了地方了,才发现回不了。

这给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明明在积极配合防疫,却还是发生意料之外的事,到了家了才发现回不了家,自身连预案都没有。

我同事,也是在积极搜索,并且打电话问父母回乡政策,做核酸什么的。因为一天一个变的,临近返乡才能知道能不能回去。

我觉得这件事情里最让人难受的,还是,你得不到一个确切的信息,能回不能回,如何才能回。他们明明在配合防疫,却还是得不到一个确切的信息。

这从某种程度上,是不是也在为防疫增加困难呢?也为回乡的人制造麻烦?




所以说,这种事情,防疫政策还是全国统一的好,病毒传播在哪个地方规律都是一样的,科学防范,还是可以统一的。

一个地方一个政策,不同的基层人员执行起来尺度也不一样,苦的还是老百姓。当然对基层人员执行也会造成麻烦。

本来防疫就不容易,就不要人为制造困难了吧。






其实我觉得我们普通人对于防疫还是很配合的。

博主抖音@西汀小姐姐(id:Xx1347)记录了疫情期间的抗疫视频,她原名熊艳一家是武汉人。

雷神山医院建设时,她的父亲和伯伯邀请了几个五六十岁的老朋友,一起去做志愿者。铺设床位、搬运物资,老先生们忙前忙后,嘴上只说是“不能上班宅在家里也没事,想为国家做点贡献。我们也只是帮忙把一些基础的事情做好。”

熊艳给妈妈打电话,忍不住说了自己工作的辛苦:“我每天上班都很累很累,要戴尿不湿。我不敢吃很多,水也不敢喝多,喝多了要上厕所,我一上午都在憋着……”

那时候她很脆弱。妈妈在家里炖了鸡汤和银耳汤给她送到医院,她连连拒绝:“我在一线跟病人接触,感染风险很大。”

妈妈告诉她:“医生护士们都在一线上,我女儿也在一线上,你都不怕我怕什么呢?”

大家都很配合疫情防护,为疫情付出很多,基层防疫还是也考虑下老百姓的感受,统一好实施,减少疫情防疫的困难才好。


user avatar   wu-pei-70-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十分生动的演示了什么叫“层层加码”。

这玩意实在太常见了,现代大数据可以把中高风险锁定在一条街道、一个小区,甚至某个门牌号。

而基层gl体系却可以毫不犹豫的抛开科技带来的便利,将自己空荡荡的脑壳中的假象风险地带扩大为一个区,甚至整个城市。

这种做法就像前阵子西安的人力传菜,工业便利扔一边,非得退回原始社会瞎浪。

最可怕的是他们手中真的握有能锤到你吐血的铁拳,而你却毫无招架之力。


user avatar   wang-dian-zh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现在有条件的可以试试反向过年,就是把老人接到大城市过年,接到北京来,接到上海来,接到深圳来。

铁路的话,价格一样,买票还方便,即使天南海北,也可以选个大家都方便的大城市,车票还可能便宜点。而且老人相比年轻人,时间上还是宽裕一点的。住宿的话,大城市的远郊,应该还是承受的起的,大城市也有农家乐嘛。

最大的困难,一个应该是老人外出独立能力不足,也许是腿脚不便,也许是脑筋不足。另一个也许是不想老人看见自己的困苦吧。

我没有什么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单纯只是个想法,也知道有很多家庭没有这样的条件,但那些有条件反向过年的,能不能交流一下,反向过年有哪些利弊。


user avatar   UNSC7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去打游戏


user avatar   huo-gu-itpang-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1、有个山东的女婿,年薪30万,过年陪老婆回家,看到年薪10万做公务员的妹夫,自认为有优越感。结果老丈人喝酒的时候跟他说,好好跟你妹夫学学,趁年轻早点去考个公务员。啊这?年薪30万不香吗?老丈人:不香,当领导才有面子。

2、还有个嫁给山东人的外地媳妇,过年跟老公回到山东,婆婆问,工作怎么样?有没有编制?没有的话去考一个吧,女孩子就是图个稳定。

3、还有,施耐庵在小说里早就写了,因为一个山东人太重视编制,直接导致了一次农民起义的失败。这个山东人的名字叫宋江。

宋江原本是山东郓城县押司,正儿八经的公务员,后因为私通贼寇,被逼离开体制,靠着当公务员时候攒下的名声,宋江创业成功。公务员下海创业成功,本是美事一桩,想宋江身边环绕天罡地煞108位将帅,各路小弟不计其数,金银财宝花用不完,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大秤分金,好不快活。

就这,你说要是一般人,能过上这样的日子,还想啥呢,可宋江不,宋江日思夜想的,却是要圆他的编制梦,他想回去做公务员。于是,他招安了。当年多少人在电视机前恨宋江啊,你说你好好地为啥非要招安啊,没办法,这是根深蒂固的思想,要做公务员。

看到了吧,山东人爱考公务员,不是现在才有的印象,施耐庵都这么写。

4、在山东,过年去丈母娘家的正确方式是:开着一辆普通的大众车,最好是黑色的,车前挡风玻璃那里放着单位大院的通行证,车后备箱里放着单位发的1袋米、1袋面、2壶油,外加一提桔子。到了丈母娘家门口,从后备箱一样一样往下搬东西,丈母娘看到这种女婿,眼睛都能笑开花。街坊邻居也会借机教育孩子,看到没有,一定要考公务员,过年过节啥都发。

晚上你妈给你打电话说了这个事,说人家谁谁今天回来了,单位发了好多东西呢。你刚想说,我一年在大厂挣这么多钱,还差那点米和面?你妈张口就来一句,人家那是单位发的,你这是自己花钱买的,能一样么?!赶紧给我回来考公务员。

5、过年回家大家一起喝酒,走亲访友,相互介绍,这是在某某部门上班的,听起来就特别有面子,介绍的人也特别自豪。不要问为什么,有编制就是牛……

6、在山东人爸妈的眼里,人只分为有工作的和没工作的,有工作的特指以下工作:公务员—医生—老师(事业单位)—银行—国企(排序分先后),其他都是没工作的,或者不是稳定工作的。

7、无论你什么大学什么专业,无论你的兴趣或者梦想是什么,爸妈一定让你考公务员,考编,只要考上了国企以上的单位,家长便认为你已"成才",他们便放心了。

8、有人说,山东人的爱情,始于一见钟情,死于没有编制。因为我有编制,所以你要么有编制,要么在考编制的路上,要不然就只能分手。

9、山东父母的婚姻观:只有进不去的编制,没有拆不散的鸳鸯。在山东婆婆眼里只有两种好儿媳:一种是公务员、一种是事业编。在山东丈母娘眼里也只有两种好女婿:一种是有编制,一种是有车有房有存款,如果既有编制,又有车有房有存款,那简直是个完美的女婿。

为什么山东人这么重视编制呢?因为他们喜欢“稳”。山东人非常重视孔孟之道,骨子里是相对传统的:

第一个表现是尊师重教,从小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就是一直学习、一直学习。

第二个表现就是凡事都喜欢中庸,即安稳,安安稳稳的上学、安安稳稳的毕业、安安稳稳的成家、安安稳稳的工作、工作要安安稳稳的朝九晚五、要有安安稳稳的五险一金,工资可以不上3000,但必须安安稳稳。

第三个表现就是所谓“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想,很多山东孩子也从小就被教育考上公务员来光宗耀祖,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快速发展发展,并且目前是全国排名前列的省份,但经济的发展速度太快,人的思想水平还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没有发生彻底的转变,思想上仍然偏于保守,学而优则仕的想法相对重一点。

第四个表现是山东人极其重孝道,只要父母一句话,即便儿女有什么想法,可爹妈都说了,做儿女的就只能去考公务员了。

不过,话分两头说,也不只是山东人爱考公务员,可能很多地方的人都爱考公务员,毕竟对于父母而言,他们对孩子并没有过高的期待,能看着你一日三餐无忧,过个安安稳稳的小日子,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了。

如果你能力很强,那确实没必要考公务员了,但如果能力一般,还是建议考考试试。

你们那里爱考公务员么?

说明:有人说我黑山东,其实这些段子都不是我写的,都是知乎上山东人或者在山东的人写的,我是闲着没事整理了一下,还有一些我没整理呢,比如什么三等孝子考了外地公务员事业编,二等孝子是考了本地公务员事业编,一等孝子是考了北京公务员,上坟都要跪最前面。

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有意思的,明明全国都考公务员,为啥老是说山东?我想了想,觉得这和孔孟之道可能是有关系的,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山东有啥好黑的?我吃饱了撑的黑山东。




        

相关话题

  你所在的行业,有哪些外人不知道的秘密或规则? 
  渡江战役,为何解放军几天工夫就打烂了国民党有海空军的长江防线? 
  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考个差大学还不如去打工? 
  怎么反驳群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 
  为什么现在那么害怕年轻人选择「躺平」? 
  如何看待楼房70年产权? 
  安倍宣布全日本小学初中高中停课,会产生什么影响?现在日本的疫情状况怎么样了? 
  锅包肉对黑龙江人来说有多重要? 
  小说《1984》里的双重思想有什么用? 
  大人们都说年味淡了,可「年味」到底是什么?我们是否需要「拯救」年味? 

前一个讨论
中国怎么在78年后取得了超英敢美的成就?为什么78年以前没有?
下一个讨论
中国房地产软着陆会不会比日本死的更惨?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