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日本熊本县从中国进口蛤蜊再扔在熊本滩涂上捡回,以此将中国蛤蜊伪造成日本国产,反映了哪些问题? 第1页

           

user avatar   verita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明了人生的归宿,决定了人生的属性。

这就是那么多华人,一定要叶落归根的原因。


user avatar   bu-xiang-shang-diao-wang-cheng-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蛤蜊大量移民日本,这一定是体制问题。


user avatar   yaket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别急,这“中国蛤蜊洗澡变熊本蛤蜊“的背后,搞不好还有别的东西,咱们可以使劲挖挖。


在日本水产界,アサリ一般是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杂色蛤Ruditapes variegata)的统称,为什么是两种的统称可以看下一段。这两种蛤蜊在咱们中国的统称因南北而异,南方所说的花甲,北方所说的蛤蜊、少数地区说的蚬子,前几天刚刚在春晚上被反复提及的山东方言(青岛话)“哈啤酒,吃嘎啦”里的嘎啦、去年被海星嚯嚯的,都是它




PS:根据大连海洋大学贝类专家闫喜武研究,菲律宾蛤仔的分布区域更广泛,杂色蛤则常见于南方暖水区;两者的水管基部愈合程度也有不同,贝壳表面的放射肋数量差别也很大,是两个地理和形态上有差异的独立物种
但由于两者在花纹、个头大小和口感上的高度类似,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的市场上都经常把它们混为一谈。所以日文中的アサリ或者中文里的花甲、嘎啦一般也都是这两者的统称。


由于这两种蛤蜊(尤其是菲律宾蛤仔)的广泛分布,在包括中日在内的东亚各国,它们都是最常见的食用贝类,在中国,菲律宾蛤仔更是以年产300多万吨、占全国海产养殖总量15%的庞大规模一直雄踞我国海水养殖产量最高的单一物种榜首。


PS:关于菲律宾蛤仔是否是国内养殖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海产品单一物种,其实也还存在争议。根据各年的《渔业统计年鉴》,牡蛎的产量其实都高于“蛤类”。这是由于《年鉴》的统计方式只注重大类,而忽略了对单独物种的区分,我国养殖的牡蛎因各地环境差异而不同,主流的至少有长牡蛎、熊本牡蛎、福建牡蛎、香港牡蛎和近江牡蛎这几种,而国内蛤蜊养殖虽然也有许多物种组成,菲律宾蛤仔却一直是独占鳌头的。另一个争议点在与海带的产量是否比菲律宾蛤仔更高,由于我国《年鉴》中统计的海带多采用干重,而蛤仔等贝类则是鲜重,按照鲜/干重折算的比例,海带的鲜重肯定是远超蛤仔的。当然,这并不影响本回答的基本观点,即“菲律宾蛤仔是一种产量极为突出、极为常见的海洋经济贝类”,特此列出供各位参考。


和中国的产量、消费量相比,日本的菲律宾蛤仔产量和消费量显然要低得多,在极盛时期,日本的菲律宾蛤仔年产量也只是在1984年达到过14万吨的“高峰”,此后多年连年下滑,迄今为止已连续多年年产量不足1万吨。究其原因,和菲律宾蛤仔的养殖需要大片纯净的自然潮汐滩涂有关,日本大规模的填海造陆和海水污染、富营养化严重挤压了菲律宾蛤仔的养殖产业,菲律宾蛤仔的经济价格相对也不算太高,这又进一步打击了日本养殖业的积极性——优质海滩就那么点,我养点经济价值更高的他不香吗?

和快速萎缩的产量相比,日本国内的菲律宾蛤仔消费量还是相对坚挺的(当然,不能和中国相比),他们每年都需要进口三四万吨菲律宾蛤仔填补市场空缺,而进口来源则是同样盛产蛤仔的几个邻国。

但有意思的点来了——中国作为全球毫无疑义的菲律宾蛤仔第一大生产国(占全球总产量90%)、韩国作为距离日本物流距离最近的邻国,却都不是日本进口菲律宾蛤仔的第一选择……


那日本进口的菲律宾蛤仔大部分是从哪来的呢?

您打开地图,瞅瞅中日韩中间还夹着一个国家……朝鲜。



为什么会这样?我自己分析,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水产养殖种类丰富,比菲律宾蛤仔经济价值高的名优水产比比皆是(比如日本鳗鲡),而菲律宾蛤仔在国内只是一种售价非常低廉的水产(国内产量盛年的售价不过两三元一斤,贵的时候也就三五元一斤),而且活体蛤蜊长距离运输损耗又比较高,进一步拉低了利润,外贸企业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做这类产品的出口,即便真要出口,直接出口冷冻蛤蜊肉显然要方便不少(去除了贝壳之后相对较轻运费低、初加工带来了一定附加值所以售价高、损耗低);第二方面是中国自身的菲律宾蛤仔消费量就十分大,这几年产量快速增加,实际上就是在满足自身的巨大需求,我自己本土不愁卖,运到你那里既费事又赚不多,你市场那么小还没法走量薄利多销,那何苦来哉呢?

而朝鲜则不同。多年的贸易制裁让朝鲜缺乏通常的外贸渠道和外汇来源,所以即便是售价低廉的菲律宾蛤仔,一旦有出口的机会也会尽全力的争取,这有点我们六十年代出口精粮创汇的意思。而从养殖成本上来说,朝鲜的菲律宾蛤仔生产效率、技术虽远不如中国,但他们国内的野生蛤仔种群还相对丰富,养殖成本比中国还要低廉,从物流成本来说,朝鲜到日本的几个菲律宾蛤仔主产区、主要消费区的航路,也比从中国的重要菲律宾蛤仔生产地(山东、辽宁)到日本要近得多。事实上在很长时间里,朝鲜出口到日本的菲律宾蛤蜊一直占据日本总进口量的65%以上。

有一个例子最能说明朝鲜蛤蜊对日本进口量的主导作用——2005年3月,日本修订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保障法》,该法律规定,如果一条总吨位超过100吨的外国籍船只想停靠日本港口,那么就必须签订一个协议,承诺如果自己的船只发生燃油泄露事故后要承担相应责任。中韩两国的船公司对该协议的接受度相对比较高,但据说朝鲜的船只很少愿意接受这一条款(或许是对自己老迈的船只确实不够自信……),于是日本的菲律宾蛤仔进口量立马从2004年的5.2万吨滑落到2005年的3.8万吨,此后又进一步滑落到2007年的2.6万吨。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保障法》对于迫切需要出口水产品创汇的朝鲜来说只是一个小障碍,因为该条约只规定了不签订条约的外籍船不能停靠日本,日本进口商很快就反其道而行之,用日本籍的船去朝鲜拉蛤蜊。


但接下来的一系列风波也波及到“朝鲜-日本蛤蜊直通车”,这门买卖就变得不是那么好做了。


1987年,日本人从被捕的朝鲜特工金姬贤(1987大韩航空爆炸案的实施者之一)口中得知,她在接受培训的时候曾有一个日语老师,根据描述,日本政府相信这位老师就是9年前失踪的日本公民田口八重子,由此日本方面相信国内的多名公民失踪案可能都和朝鲜有关。2002年,金正日在两国领导会晤时亲口承认朝鲜承载70年代绑架过多名日本沿海居民。从2002年开始,两国就被绑架的日本人的下落问题召开了多轮会晤,2004年5月,5名被绑架者及家属被释放回日本。



但这和日本方面一口咬定的“被绑架17人”的数字明显不符。朝鲜方面则认为,剩下的12人里有4个根本不是自己绑架的,其他8个早就自然死亡了。巨大的分歧由此产生,双方在北京、平壤多次磋商,朝鲜方面提交的证据均被日本驳回,两国关系由此急剧恶化。

也正是在这个时间点,一个叫做“北朝鮮に拉致された日本人を救出するための全国協議会”(拯救被朝鲜绑架的日本人的全国委员会)不断活跃起来,力图通过对朝鲜施压迫使其释放被“隐瞒”的绑架者,而他们也很快盯上了菲律宾蛤仔贸易,按照委员会的意见,抵制朝鲜蛤蜊显然是个行之有效的经济制裁方式。

不过日本的一些蛤蜊进口商显然不这么看,从朝鲜来的蛤蜊物美价廉,哪能随便舍弃,于是在日本主要的蛤蜊进口口岸出现了多起伪造产地事件——但和这一次不同,当时的伪造方式是:


“把朝鲜蛤蜊洗白成中国蛤蜊出售”


如果说这还只是民间层面的抵制,那么在2016年朝鲜核试验之后,国际社会对朝的制造力度加大,日本对朝鲜蛤蜊的进口全面禁止,从此时开始,朝鲜蛤蜊进口正式成为非法行为。但自那之后,朝鲜的走私水产品还是经常在多个对其实施制裁的国家出现,我国和朝鲜的边贸市场上水产品也是重要交易品类,对日本的蛤蜊走私会彻底杜绝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当然,这种走私的量不会像之前正大光明的出口那么大也是一定的。

由于这次被曝光出的“伪造产地”的蛤蜊总量并不大——两千多吨的蛤蜊一条小货轮就足够运输,所以这次的伪造产地,到底是来自中国的蛤蜊伪造成日本的以谋求更高售价,还是来自朝鲜的蛤蜊伪造成日本的,被拆穿后又谎称是来自中国的呢?

我说不好。但日本国内主要的菲律宾蛤仔产地里,熊本县根本排不上号,爱知县的三河湾、大分县、北海道的菲律宾蛤仔名气要大得多,熊本县产的菲律宾蛤仔在日本国内真的会有那么高的影响力和产地溢价吗?这就好像咱们国内的高邮湖大闸蟹送去阳澄湖洗澡,那是因为阳澄湖确实有那个“身价”,你把高邮湖的大闸蟹拿去东营、盘锦洗澡,是不是就有些奇怪了?



此外,关于蛤蜊为什么要被投放到沙滩上,又在“短时间内”收集起来售卖的问题,由于我们并不知道这个“短时间”到底是多短,所以不能判断只是单纯的“洗澡”还是暂养。如果是前者,我感觉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因为这样的伪造并不是第一次,之前用朝鲜蛤蜊伪造成中国蛤蜊的时候,也只是换了个袋子而已,所以个人判断可能是一种暂养手段——我们也看到了,熊本县本地的蛤蜊年产量只有21吨,那么猜测当地居民的消费量其实也不会特别大。一下运来两千多吨蛤蜊,想迅速销售一空应当是比较困难的(全世界最爱吃蛤蜊的城市——山东青岛,日消费量也只在50吨上下),而作为一种活体,蛤蜊难以保存,那就不如暂时播撒到沙滩上让它们活着,再慢慢挖出来卖掉更划算了。

还有一种可能是来自外国(甭管是中朝韩)的蛤蜊在运输来的时候还不符合上市的规格,那么就在熊本再养相对长一段时间。这倒不是个特别奇怪的操作,我们国内的蛤蜊养殖有时也会这么做,去年胶州湾海星泛滥的时候,青岛已经养殖了一年多的蛤就被运输到大连很多,它们将在大连继续养殖一年,等上市的时候将其称为“大连本地蛤蜊”其实也是合理的。

所以要给这次的事定个性,恐怕还要继续挖一下这些蛤蜊到底是哪来的,其次要看它们到底在当地滩涂上待了“多么短”的时间。

根据这两个点的不同,这个事可能是一次违法走私行为,也可能是一次偷梁换柱行为,也可能是一次暂养或完全正常的异地养殖行为。



PS:评论区不是我关闭的,系统提示鼓掌不支持开放评论,只能等我起来一条一条放出来咯


user avatar   ren-huan-x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我觉得反映了日本某些商人在这个问题上“虚心接受、屡教不改”的问题。

事实上这个问题早在2019年就大规模的暴露了出来,当时佐贺县的“天三水产”就曾经被朝日新闻爆出用中国和韩国的蛤蜊冒充熊本县的产品进行出售,总计高达647吨。

不过呢,事后经过农产省的“行政指导”后,又恢复了销售,没事儿了。

2020年,同样的问题出现在了熊本县的“五桥水产”,同样的用中国和韩国蛤蜊冒充熊本县本土蛤蜊进行销售,合计630吨。

农产省又一次进行了惩罚后,这个商家也恢复了销售,没事儿了。


这一次大规模暴露,只不过是因为问题太过严重了,农产省发现数据瞒不住了:熊本县一共捞了21吨蛤蜊,缺卖了2000多吨蛤蜊,怎么说都说不过去了。

不过呢,我们可以看看,事后是不是还是一样的“虚心接受”,然后持续售卖。

可能这也是日本工匠精神的延续吧?


user avatar   tuo-qia-ma-ke-zhi-g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连熊本县的事情都被抖出来公开示众,这说明中日关系已经恶化到一定程度了,现状之恶劣或许可以说是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因为熊本县这个地方本身就具有“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性质,这个地方与中国的关系是中日民间交流的骨干力量。

熊本县有两项非常特殊的历史记录,它是第一个成立中日友好协会的日本地方政府,同时也是第一个接受新中国对外援助的日本地方政府,熊本县与中国的关系是中日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和保险丝,中国与这个地方的关系出了问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恐怕是全局性和根本性的。

熊本县中日友好协会的成立时间非常早,早到个什么地步呢?它在1950年9月25日就正式成立了,这个时间甚至早于日本中日友好协会的成立时间,日本中日友好协会的成立时间是1950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个国庆节,而熊本县中日友好协会的成立时间甚至还早于它。

熊本县中日友好协会成立的筹备工作中,内山完造做了不少工作,作为我党隐蔽战线的盟友,他在熊本县和日本其它地区的奔走活动令中国获益良多。

1953年,日本发生白川大水灾,熊本县受灾,中国向熊本县提供了大笔救援资金用于灾后重建,这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次向日本地方提供援助。

熊本县之所以如此之早就建立了中日友好协会,除了内山完造的奔走工作外,还因为该地早在满清末年就是中国的革命党的活动区域之一,该地与中国的历代仁人志士关系密切,孙中山在日本筹备革命工作时,就曾得到熊本县人宫崎民藏和宫崎滔天两兄弟的积极相助。

熊本县与中国的关系长期如同云波诡谲的中日关系中一块屹立不倒的顽石,中国和熊本县的关系好到什么地步呢?1957年,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外公,甲级战犯岸信介试图彻底隔断中日两国交往时,熊本县荒尾市市长坂田顶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坚持组织成立了熊本县中日友好协会荒尾市支部,公开声称“这片土地从宫崎兄弟开始就一直在支持中国革命,因此迄今为止都没有建立友好协会的支部是不可思议的,我们今后要进一步推进中日友好的发展”。

而在此之前的1956年,熊本县中日友好协会就组织议员,官员和企业代表,组成中国经济文化观察团,设法筹备前往中国访问,但受到日本政府和驻日美军的强力阻拦,中国得知此事后,于1956年11月15日,派遣中华全国总工会代表团前往熊本县访问,时任熊本县知事樱井三郎率领市代表,县议员,工商界代表和中日友好协会成员等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这在那个中国受到严重外交孤立的时代是具有破冰性质的一次重大外交突破。

还是1957年,1月,熊本县设立汉语培训班,是战后日本第一个设立正规汉语培训班的日本地区,6月,熊本县中日友好协会熊本市支部代表冈崎伊十郎,熊本市议会议长兼坡安次,县议会议长濑口龙之介向日本国会提交了《中日邦交正常化请愿书》,开中日关系正常化之先河,7月,向国会提交《中日恢复航路请愿书》。

1958年2月,熊本县中日友好协会与金融界,商业界,政界成立了熊本县中日友好联合会,4月,中国法律专家代表团访问熊本县,双方召开中日亲善县民欢迎大会

1958年5月2日,日本右翼分子在岸信介内阁的唆使下损坏了中国国旗,制造了影响极端恶劣“长崎国旗事件”,此事导致中日经贸往来和人员交流彻底中断,大批日本政客议员脱离中日友好协会,支持中日友好运动的刊物被大批查封,但哪怕是在这种环境下,熊本县中日友好协会依然头铁,用复写版和订书针装订的方式坚持偷偷出版中日友好刊物《日与中》,协会成员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捐献家财维持协会运转。

7月,熊本县向日本内阁反复提交《关于解决中日关系的请愿书》,熊本县中日友好协会派人把请愿书印成一大摞,堆放在岸信介,时任日本外相藤山爱一郎,通产相高崎达之助的官邸门口,逼他们看,8月,熊本县经济文化代表团竟然奇迹般的突破了日本政府和驻日美军的封锁,成功对中国进行了为期40天的友好访问,期间,代表团成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1月,熊本县中日友好协会不知道搭上了哪条线,居然把请愿书塞到了白宫,令艾森豪威尔惊讶不已。

1959年,由于中日矛盾的进一步激化,日本曾经兴盛一时的中日友好运动基本上消亡,日本中日友好协会运作面临严重困难,一度事实解散,但是熊本县中日友好协会还是头铁,不屈不挠的继续开展运动,眼看政府指望不上,他们开始向工会,日本农协,产业界,金融界,社会党,日本共产党之中发展成员,推进运动,串联各地中日友好协会,竭力重建日本中日友好协会。

然而坑爹的日本共产党此时居然开始执行反华,反对中日友好的政治路线,这导致了一度把日本共产党视为重要盟友的日本中日友好协会发生内部分裂,深感被背叛的熊本县中日友好协会愤而与日本共产党对抗,并于1967年6月与日本共产党正式决裂,当月在熊本市成立了日本中日友好协会的熊本县分部,继续推进中日友好运动,并与日本中日友好协会分裂出来的中日友好协会(正统)关系密切。

日本共产党简直就是一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小人,反倒是熊本县中日友好协会更加可靠。

1967年12月,东方红杂技团访问熊本县,并在熊本市体育馆表演,现场来了4300多观众,这次访问完全是在中日友好协会(正统)的协调下才得以成行的,随后它又组织东方红杂技团在日本各地巡回演出。

1970年,中日友好协会(正统)再次因为与日本共产党的关系而发生内部分裂,协会内分裂为黑田寿男一派和宫崎世民一派,后来在中国的介入和熊本县中日友好协会的协调斡旋下,双方达成和解,再次统一,期间熊本县中日友好协会一直维持了内部的高度团结,没有因为日本共产党这个搅屎棍子而发生分裂。

1971年4月,熊本县在市立体育馆召开“熊本中国展”,展览中国的商品和食品,这在当时极度紧张的冷战氛围下是极为不易的,该展览起到的一个效果是,让熊本及周边地区的保守和右翼力量与熊本县中日友好协会和中日友好协会(正统)的熊本分部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这些保守工商业和金融业团体很快通过他们与中国搭上了线,成为中日经贸关系的开路先锋之一,高度保守化是日本对华友好团体的一个鲜明特征,这个规模不大的展览对中日的经贸往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7月,岸信介的弟弟,坚持让日本成为反华先锋,极力反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佐藤荣作下台,田中角荣上台,9月25日,田中角荣携外相大平正芳访华,9月29日,中日邦交正常化,熊本县中日友好协会与中日友好协会(正统)熊本分部为此举行了庆祝活动,此时距离内山完造奔走成立中日友好协会已经过去了22年。

由于历史原因,熊本县在中日两国关系中处于一个极其特殊的位置,因此不能把它视作一个单纯的日本的县去看待,2016年4月,熊本县发生强烈地震,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第一时间发去慰问电,熊本熊作为熊本产品的共同形象代表,也得以在中国享受广泛宣传,这种政治待遇是极其罕见的,你们可以细品。

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和熊本县的关系是维持中日关系不至于彻底破裂的保险丝之一,标题这种新闻在中国舆论场上的出现和大肆报道,本身就意味着保险丝出现了熔断迹象,中日关系的现状可想而知。

中国和熊本县的关系是经历了从岸信介到田中角荣,从小泉纯一郎到安倍晋三的来回反复和多次折腾依旧屹立不倒,长期作为中日民间交流的核心支柱,这次如果真的倒了,或许意味着中日关系出了严重变故。

至于丢蛤蜊什么的,说实话,这可能是整个事情中间最不重要的部分,熊本县从中国进口廉价商品,然后转手卖高价也不是一年两年了,销售范畴也早就不局限于水产了,比如熊本每年卖的所谓“国产”松茸,再比如熊本卖的“国产”夏橙,“国产”花卉,尤其是熊本花卉,熊本的花卉种植面积从2006年起就一直在下降,但是每年销售量却一直稳中有升,至于这是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大概是熊本有什么隐藏的秘密花园吧。

中国方面也一直没有挑明个中缘由,无非给面子而已,眼下连面子都不愿意给了,事情已经到了何等地步,不问可知。

有些新闻的内容本身并不重要,但这些新闻的出现本身则很重要。


user avatar   li-mu-59-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日本人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国产就是好

不止是食品行业,是大部分行业都是自认为国产的更高级,哪怕在国际市场上脸都被锤烂了

而我们国内居然还是进口产品代表着高端

除了白酒等特殊行业,大部分中国产品过于低调

有的起个洋名做假洋鬼子,有的以合资抬升身价,有的干脆找个外国老头做产品代言

这不就是莫名其妙给别人送钱吗?

日本(还有韩国)作为两个半殖民地国家,居然可以故意抬高国产价格,全民排斥部分进口商品,让更多的利润留在国内,是非常值得我们这个独立自主国家学习的

一个人优先选择把好处给自己的亲人朋友是一个正常人,完全公正公平会被认为是圣贤,优先选择把好处给陌生人会被当成贱人

一个国家同理

如果我们做不到圣人,总可以先不做贱人吧?

表面上看日本人这样作假很可笑

认真思考一下,把国产鳗鱼作假成进口鳗鱼是不是就是贱了?

我宁愿可笑也不愿意贱

假装国产是日本最值得我们现在学习的地方

莫名其妙的还有很多人嘲笑人家

韩国女人以吃到欧巴请的国产牛肉为荣,我们的姑娘在朋友圈发牛排的时候总是不忘记标注进口

人都是双标的,只有圣贤才能不双标

但是能不能双标的时候对自己人更宽容一点?

如果不能

别太贱好不好?


user avatar   hui-bu-hui-du-shi-m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日本人就连造假都这么认真,如果是中国渔民肯定是直接倒在地上换包装。日本人则会倒在海滩上,让这些外来货染上日本大海的气息在包装,在我们看来多此一举的行为正是体现出日本人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user avatar   doctorw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反映了日本人的迂腐。每一只蛤蜊生而自由,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国籍,它们原来在中国,向往日本福岛清澈湛蓝的海水,于是自愿被渔民打捞起来,乘坐船舶抵达心中的圣地:日本。


它们到了日本之后,就相当于主动放弃原来的国籍,加入日本国籍。在海滩上举行宣誓仪式,拿到日本身份证后,就成为了日本蛤蜊。这完全是蛤蜊的自由,英国著名现代主义蛤蜊作家弗吉尼亚·蛤尔夫说过:作为一只蛤蜊,我没有祖国。作为一只蛤蜊,我的国家是整个世界。


东海没有加盖,蛤蜊对自己国家不满,可以游过去,也可以坐船过去,只要一登岛,来了就是日本蛤蜊。听说日本人做事严谨,有工匠精神,在中国的超市,蛤蜊的包装只有一层保鲜膜,而在日本,有七层保鲜膜。


在中国,中国人吃蛤蜊就炒熟了直接吃。而日本人在吃之前,会双手合十,说上一句いただきます来展现仪式感,感谢蛤蜊对人类的馈赠,吃完之后日本人还说一句ご馳走様でした。你看看,发达国家就是不一样,所以蛤蜊被做成日本产,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日本人应该要灵活一点,不要那么思维僵化。开放蛤蜊移民。希望蛤蜊们在新的一年里,可以实现国籍自由。

说到海鲜,有一种非常出名的,就是妥妥的物种入侵了。它就是帝王蟹。帝王蟹原来是苏联人捕捞的,由于帝王蟹价格昂贵,苏联人打算和挪威人一起养帝王蟹,在巴伦支海。结果几只逃出原产地的帝王蟹因为在巴伦支海吃得好住的好,到了2016年已经增长到5000万只。数量虽然多,但由于捕捞时间是在每年的10月到次年1月,海上风暴频繁,容易出事故,因此数量多,仍然卖的贵。上述内容可以看看下面视频,更详细↓

https://www.zhihu.com/video/1472361212915007488

视频搬运自抖音科普博主我是小魔(ID:woshixiaomo001),一个粮食,食品科普博主,对你常见的食物进行有趣的科普,动画形式进行,非常形象和有趣味性。


user avatar   rewrgf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蛤蜊,一千克10~20元

日本蛤蜊,一千克2000~3000日元,约合110~160人民币。


以10元一千克,购买中国蛤蜊,去掉成本,中国人创造了GDP 5元。

运输至日本,以110元一千克出售给日本消费者,去掉运输烧的油费等,日本人创造了GDP 90元。

现在明白日本为什么人均GDP那么高了吧?


user avatar   lingxian-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什么不问问神奇的阳澄湖大将军呢?




           

相关话题

  日本有多少先有读音,后按读音附会上汉字的地名? 
  为什么中国用减税来刺激经济,而日本用增税来刺激? 
  为什么日本这么多个子不高但是胸特别大的女性,反观中国就很少? 
  如何评价dmm集团董事长龟山敬司宣布支援武汉医院? 
  日本有多少先有读音,后按读音附会上汉字的地名? 
  日本国债占GDP将近250%,为什么没人说日本发生经济危机的风险更大? 
  如果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投降了,对二战的主要参战国和中国会有什么影响? 
  二战期间,世界各国(包括参战和中立)都是怎样对待日本侨民和日裔的? 
  如何看待美将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出生者认定为日本公民? 
  "下克上"(げこくじょう)文化的成因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我表弟于1月29日,因心脏主动脉破裂抢救无效而去,想请教一下各位过程中院方有否疏忽的责任?
下一个讨论
回国后一直适应不了,感觉都要抑郁了,如果现在工签没过期还有机会,我该重新归海出国吗?





© 2024-05-3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3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