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经济,赚的就是大家想要花出去的那个钱。
到了春节,小孩子纷纷领到了压岁钱,这个钱一般都比平时的零花钱要多得多,花钱也会阔绰起来。成年人们也是辛苦工作了一年,到了年底拿着钱回家过年,也都有比平时高得多的消费意愿。
所以,每年春节既是很多人回家团圆过节的时候,也是很多生意人大赚一笔的时候。
以前的春节,消费基本上都在除夕前完成的,大年初一,初二基本上除了水果店和商超这些卖走亲戚礼品的商店之外,大部分商业都不开门。
大家过年的形式也相对比较单一,基本上就是窝家里吃吃吃,看电视和打麻将。
后来,一些商场,游乐场也都陆续有了春节营业的安排,甚至还会有远比平时节假日要隆重的春节活动。
这些年,随着互联网的补贴,院线的建设,让很多人都养成了看电影的习惯,春节的商场里最主流的消费,除了餐饮,就是影院了。
现在大家线下可以选择的老少咸宜的娱乐方式其实是很局限的,这样一来,看电影就被认为是很多家庭在春节期间的必选消费,是硬需求。
既然都成为硬需求了,很多商家就开始想,那是不是再涨点价也不会影响销量呢?
当你五块十块地往上涨的时候,可能确实不会影响销量,毕竟需求和供给关系摆在那里呢。
而当出现了今年这种,动辄一场电影,票价就要卖到一百多的情况,很多人可能就不会认为在春节假期里,和家人看场电影是硬需求了。
就像十一黄金周假期里,当去某些景点旅游,变成了超高票价,超高食宿花销换来看人头买罪受体验的时候,很多人就不再选择去这些地方旅游了。
反正我身边发生的情况就是,很多人本来觉得春节期间,花五六十买张电影票去看电影,还是挺好的,但当上网一刷,发现要一百多一张电影票的时候,就马上关掉App,换了一种消遣方式,很多人就是选择去户外或游乐场去玩去了。
他们的理由也都很简单,倒不是花不起这一百多块钱,但是总觉得花一百多就看个这,最后显得自己挺SB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