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饶毅女儿区级运动冠军就能读藤校,发表六篇论文? 第1页

        

user avatar   verita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充分说明,你搞别人,别人搞不了你,就搞你的家人。

除非没有家人。

这是本质。

至于具体个人的操作手法啦,好坏啦,黑白啦。意义不大。我见的太多。多到,我都忘记了。


user avatar   eric3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的知乎就刷到这里,给我儿子攒paper去了,争取上小学之前先发一篇aaai


user avatar   bu-xiang-shang-diao-wang-cheng-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6篇生物论文才能上藤校,结果饶小姐到耶鲁读了文科。

踏马的,连拼爹都这么卷,卷完了就当成手纸扔掉,搞生物的真是太惨了。


user avatar   jin-yi-qian-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在美国14-19年硕博连读,18年夏天博四的时候,组里来了一个17岁的小姑娘。小姑娘是个菲律宾人,祖籍马尼拉。博导跟我说,她要弄一个科研报告,参加州里的高中生科研大赛什么的。

和小姑娘聊天的过程中我知道,她爸和我博导在一个公司任董事,算是合伙人。她爸把她塞过来,希望她能镀个金,然后去个名校,离家近点(美国东海岸)就更好了。

我想了想,把我之前一个氧化石墨烯表面修饰的想法拿出来了。这个想法我一直没做实验,因为我觉得发期刊文章的话新颖性不够,不过高中生科研大赛应该是够用了。我手把手地教这个孩子做实验,给她塞了几个SEM、XRD的图,并帮她画了几个看上去还可以的实验原理示意图,最后再给她修了一下报告,大概2500词,引个7、8篇文献,我觉得够用了。

三周后传来了消息,她获得了州高中生科研创新竞赛第一名。

一年后,她去了普林斯顿读本科。

我想说,太阳底下没什么新鲜事。


user avatar   rewrgf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耶鲁知不知道她老爸是科学家?知道。

耶鲁知不知道她攒论文?知道。

耶鲁录不录取她?当然录取啊。在美国这是规则之一。哪个美国人不这么干?

北大有没有录取十几篇SCI的李嘉晖?不好意思,加分可以,加完分之后高考成绩还不够,华东理工走你。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哥伦比亚大学。

清华有没有录取好几篇SCI的黄鸿基?没有。但加州理工就认为黄鸿基是人才,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问题:哪里的录取比较公平?

饶毅把美国的规则说出来,你喷他干嘛?在美国这是合理合法合规的操作。中国的传统是入乡随俗,护照上都写“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了,饶毅在美国做的事符合美国的规矩,是美国精神的体现。拿中国的标准去喷他作为一个美国人的时候在美国做的事,不合适。


user avatar   li-zhi-lun-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现在理解一些高学历父母在鸡娃的时候,为什么会突然崩溃了,

因为他们知道这个途径下所有可供攀登的最隐秘的支点,只要自己的孩子有自己当初十分之一的努力,继承下十分之一的学习能力,就足以保障自己的生存乃至继续享有世界周遭的一切,

这一切都唾手可及。

问题是总有一些奇异的基因匹配,让他们生出一些非常难搞,连十分之一的才能都运行不了的蠢蛋,

以至于让这些父母陷入无与伦比的崩溃境地。

他们放弃了么?没有,

崩溃过后,为人父母还是收拾起自己所有的骄傲,继续鸡,继续铺路而已。

这部分人去保卫边疆,跟印度崽子拼刀了么?没有;

这部分人进厂打工,一个螺丝一个螺丝赚取自己的口粮了么?没有;

这部分人还是活得比大多数人都好啊,

最后依然能找到一条称不上煊赫但绝对体面的工作兜底啊。

曹德旺对下属说,我的儿子并不如你们的才能和资历,但没办法,这是我曹德旺的儿子(以后就是你们的老板,你们还是得听他的),

这种坦率出于资本的继承,我是认可的,

至少在当下,代际继承的规则仍是如此的时候,这就是世界的运行方式。

可学二代、学儿子,学儿媳的种种事情,看多了就太恶心了。

资本可以靠金钱来衡量,并不意味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拿论文衡量,尤其是这种手纸型论文。

我看过报道说美国国防部,洛马军方项目和NASA这类部门已经被掺水掺到濒临崩溃了,

因为审查越来越严,移民和亚裔都不让进核心流程了,问题是光靠美帝的毕业生,根本达不到正常的研发要求,一再降低门槛也招不满人,

我以为他们文科掺水也就罢了,哪知道理科掺的都这么凶猛。

要卷爹就去美国卷,爱学什么学什么,只要不祸害国内的理工科就行。

只有这点我是认同的。


user avatar   pat-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查到Nature。

五篇文章(后附),一篇J Neurosci,一篇不少饶毅的支持者因为裴钢和蒲慕明而瞧不起的PNAS,一篇NSMB,两篇Protein Cell。一篇是四作,两篇三作,一篇七作,一篇十一作。

从作者信息可以看出饶大小姐的时间线。第一篇10年一月发表的文章,大小姐的单位列的是Jane Wu的单位西北大学。随后发表的PNAS,大小姐的单位是高中,并附更新地址耶鲁大学。顺便一提,PNAS文章的提交事实上早于第一篇J Neurosci,只不过后者修改发表得更快。再顺便提一句,PNAS这篇文章的编辑是时任西南医学中心职务的王晓东。后面三篇文章中,两篇Protein Cell,大小姐的单位都是耶鲁和Jane Wu的单位西北大学。中间的一篇NSMB只有耶鲁大学。Jane Wu在最后两篇文章中,单位加列了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而大小姐并没有加列这个单位。

若说这些都是为给大小姐申请大学写简历用的,显然是胡说。虽然前三篇文章在发表过程中可以以in preparation 或者 under review的形式写进简历,后两篇文章的提交时间明显晚于10年下半年,是大小姐已经拿到耶鲁录取通知书之后的事。

而大小姐的贡献也表述得十分清楚

第一篇J Neurosci

E.J.R. and J.Y.W. made the expression plasmids encoding TDP-43(WT)-EGFP and TDP43(A315T)-EGFP.

第二篇PNAS

E.J.R. and J.Y.W. designed research; Y.L., P.R., E.J.R., C.S., W.G., X.C., K.F., and J.Y.W. performed research; Y.L., P.R., E.J.R., C.S., W.G., X.C., E.A.W., K.F., and J.Y.W. analyzed data; and Y.L., P.R., E.J.R., and J.Y.W. wrote the paper.

第三篇Protein Cell没有特别列出每个作者的贡献

第四篇NSMB

J.Y.W., W.G., X.Z., K.F. and E.J.R. designed the study; W.G., Y.C., X.Z., A.K., P.R., X.C., E.J.R., M.Y., L.Z., J.L., M.X., Y.Y., C.W., D.Z., K.F., E.J.R. and J.Y.W. performed the experiments and analyzed the data; W.G., E.J.R. and J.Y.W. wrote the paper.

大小姐特地重复出现,大概是强调作用重要的意思。但那么重要的角色才列七作,我都觉得有点不平了……

第五篇Protein Cell

EJR conceived the study. JYW and EJR designed the research experiments. YC, MY, JD, YY, XC, YL, XZ, KF, EJR and JYW performed the research and analyzed the data. YC, MY, EJR and JYW wrote the paper

作为特别列出的研究发起人,并全面参加了实验、分析和撰写环节,最终才列为十一作,十分愤慨啊……

而且Jane Wu在同一时间段,并没有在所有文章上为大小姐挂名,比如这篇

Progranulin promotes neurite outgrowth and neuronal differentiation by regulating GSK-3β | SpringerLink

或这篇

Expression of human FUS/TLS in yeast leads to protein aggregation and cytotoxicity, recapitulating key features of FUS proteinopathy (nih.gov)


这些文章算多吗?质量算高吗?反正拿去找教职是找不到的,因为没有一作,没办法证明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但用来证明科研能力是有富余的。因为一般的思维逻辑中,没有参与实际工作的人几乎不可能得到科学发表的署名,极其不可能得到高影响力科学发表的署名,理论上几乎没有可能得到多篇高影响力科学发表的署名。


当然了,对不了解学术文章署名权的同志们普及一下。学术文章的署名权一般来说是作者们的共识,发表前表列的作者要对自己的署名和排序签名表示同意。被遗漏的作者有权向发表机构要求仲裁。但除此之外,研究以外的外人,包括出版社的编辑,一般都无权干涉作者署名问题。至于作者们,只要自己的名字被确切地标列,一般不会因为其他人的署名提出异议。除非有什么特殊关系,或者灯塔啊,伟人之类的人设。原因很简单。工作的实际贡献只有参与工作的人最清楚,最有权发表意见。其他人管不着。


然而天才是孤独的。大概是太早就精通了科学,感到无聊,饶大小姐在耶鲁就读的是比较文学专业。现在的职业是制片人和导演。

about — ELIZABETH JIE RAO 饶婕 (elizabethrao.com)

当然,人家没提自己是谁。只不过从名字和母校上推断的。


只希望这段科学旅程不会成为饶大小姐的生涯污点。也请不要与李红良相关事件进行类比。因为饶毅没有举报李红良为其子女在学术期刊挂名的问题。

感谢邀请。相信在饶毅这盏学术明灯下是没有灯下黑的。饶大小姐的挂名只是反映了事实的贡献。


附五篇文章的标题链接及作者单位

Cytoplasmic Mislocalization of TDP-43 Is Toxic to Neurons and Enhanced by a Mutation Associated with Familial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nih.gov)

Sami J. Barmada1,3,

Gaia Skibinski1,

Erica Korb1,

Elizabeth J. Rao2,

Jane Y. Wu2, and

Steven Finkbeiner1,3,4,5

1Gladstone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ease,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94158,

2Department of Neurology and Center for Genetic Medicine,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 Chicago, Illinois 60611,

3Departments of Neurology and

4Physi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94143, and

5Taube-Koret Center for Huntington's Disease Research and the Consortium for Frontotemporal Dementia Research,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94158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to either of the following: Steven Finkbeiner, Gladstone Institute of Neurologic Disease, 1650 Owens Street, San Francisco, CA 94158, sfinkbeiner@gladstone.ucsf.edu; or Jane Y. Wu,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and Center for Genetic Medicine,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 303 East Superior Street, Lurie Building Rm 7117, Chicago, IL 60611, jane-wu@northwestern.edu


A Drosophila model for TDP-43 proteinopathy (nih.gov)

Yan Li,a,b,1 Payal Ray,a Elizabeth J. Rao,c,2 Chen Shi,a,d Weirui Guo,a,b Xiaoping Chen,a Elvin A. Woodruff, III,e Kazuo Fushimi,a and Jane Y. Wua,1

Author information Copyright and License information Disclaimer
aDepartment of Neurology, Lurie Cancer Center, Center for Genetic Medicine,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Chicago, IL 60611;
b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rain and Cognitive Science & System Biology Center, Institute of Bi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cLincoln Park High School, Chicago, IL 60614;
dBiological Sciences and Chemistry,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Chicago, IL 60607; and
eMagnify Inc., Nashville, TN 37216-3330
1To whom correspondence may be addressed. E-mail: ude.nretsewhtron@nay-l or ude.nretsewhtron@uw-enaj.
Communicated by Xiaodong Wang, 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Dallas, TX, December 12, 2009 (received for review July 27, 2009)
Author contributions: E.J.R. and J.Y.W. designed research; Y.L., P.R., E.J.R., C.S., W.G., X.C., K.F., and J.Y.W. performed research; E.A.W. and J.Y.W. contributed new reagents/analytic tools; Y.L., P.R., E.J.R., C.S., W.G., X.C., E.A.W., K.F., and J.Y.W. analyzed data; and Y.L., P.R., E.J.R., and J.Y.W. wrote the paper.
2Present address: Trumbull College, Yale University, New Haven, CT 06511.


The splicing factor Prp31 is essential for photoreceptor development in Drosophila (nih.gov)

Payal Ray,1 Xiaoyan Luo,1 Elizabeth J. Rao,1 Amina Basha,1 Elvin A. Woodruff, III,2 and Jane Y. Wu1

Author information Article notes Copyright and License information Disclaimer
1Department of Neurology,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Feinberg Medical School, Chicago, IL 60611 USA
2Magnify Inc., 2316 Riverside Dr, Nashville, TN 37216 USA
3Present Address: Trumbull College, Yale University, New Haven, CT 06511 USA
Jane Y. Wu, Email: ude.nretsewhtron@uw-enaj. Corresponding author.


An ALS-associated mutation affecting TDP-43 enhances protein aggregation, fibril formation and neurotoxicity - PubMed (nih.gov)

Weirui Guo,1,2,8 Yanbo Chen,1,3,8 Xiaohong Zhou,1,2,8 Amar Kar,2,7 Payal Ray,2 Xiaoping Chen,2 Elizabeth J Rao,4 Mengxue Yang,1 Haihong Ye,1 Li Zhu,1 Jianghong Liu,1 Meng Xu,5 Yanlian Yang,5 Chen Wang,5 David Zhang,2 Eileen H Bigio,6 Marsel Mesulam,6 Yan Shen,3 Qi Xu,3 Kazuo Fushimi,2 and Jane Y Wu1,2

Author information Copyright and License information Disclaimer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rain and Cognitive Science, Institute of Bi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Beijing, China
2Department of Neurology, Center for Genetic Medicine, Lurie Cancer Center,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 Chicago, USA
3National Laboratory of Medical Molecular Biology, Institute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4Trumbull College, Yale University, New Haven, Connecticut, USA
5National Center for Nano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hina
6The Cognitive Neurology & Alzheimer’s Disease Center,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 Chicago, Illinois, USA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to Q.X. (nc.ude.cmup@iqux) or J.Y.W. (ude.nretsewhtron@uw-enaj)
7Present address: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Bethesda, Maryland, USA.
8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


Expression of human FUS protein in Drosophila leads to progressive neurodegeneration (nih.gov)

Yanbo Chen,1,3 Mengxue Yang,2 Jianwen Deng,2 Xiaoping Chen,3 Ye Ye,2 Li Zhu,2 Jianghong Liu,2 Haihong Ye,2 Yan Shen,1 Yan Li,2,3 Elizabeth J. Rao,3,5 Kazuo Fushimi,3 Xiaohong Zhou,3 Eileen H. Bigio,4 Marsel Mesulam,4 Qi Xu,1 and Jane Y. W2,3

Author information Article notes Copyright and License information Disclaimer
1National Laboratory of Medical Molecular Biology, Institute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730 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rain and Cognitive Science, Institute of Bi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3Department of Neurology, Center for Genetic Medicine, Lurie Cancer Center,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 303 E. Superior St., Chicago, IL 60611 USA
4The Cognitive Neurology & Alzheimer’s Disease Center,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 303 E. Chicago Ave., Chicago, IL 60611 USA
5Trumbull College, Yale University, New Haven, CT 06511 USA
Qi Xu, Email: moc.liamg@alegnauxiq.
Contributor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


user avatar   qiu-qiu-37-98-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饶毅不一直就那样吗,他和鲁白一伙都是只准他们放火,不准别人点灯的。联合起来欺负张生家的事件大家都清楚怎么回事儿,跟大街上地痞们看见好人摆摊生意不错就一股脑地围上来的行为没什么两样。


但是这个问题底下最让我开眼界的还是一堆人试图在这儿解释“这是常规操作”“这没什么”“还有比饶老师更烂的呢你怎么不说”“人家美国藤校就这样”“那其实也就挂个名字好像也还行,没影响正常工作就好。”为饶毅开脱的。这让我想到,当我身边有人靠弄虚作假获奖、评优、上位,我对此感到愤愤不平或者提出质疑的时候,总会有几个“聪明人”跑来劝我:


“他们家上头有人,这不很正常嘛。”

“哦,他叔叔是xx科长呀,怪不得。”

“人家能通天,你能跟人家比嘛。”

“咱们学院评奖这块是x老师说了算,他跟x老师关系好,选他很正常。”


这些“聪明人”遍地都是,他们一直在试图向我们灌输,靠弄虚作假获得利益很正常,试图灌输家里有人的孩子脱颖而出很正常,试图灌输爸爸是厂长的学生拿到贫困生助学补贴很正常,试图灌输区长助理的亲戚轻松拿到经济适用房指标而一堆穷人一边吃低保一边苦苦等待摇号等了八年都没轮上很正常,试图灌输跟学院副书记关系好(但成绩不好)的“学生会干事”获得国家奖学金很正常,试图灌输课题组老板的儿子在没有任何贡献的情形下(人都压根不在国内)拿个论文第三作者但真正参与了很多工作的学生在作者名单中连个名字都没有很正常,试图灌输单位往上选送的“优秀人才”是院长的亲戚(学术水平渣渣)而不选送那些真正成果多的老师很正常,试图灌输院士课题组的小老师受到某些期刊约稿,不经过审稿流程就可以直接发表文章很正常,很正常,很正常……


这些正常吗?!


正常吗?!


正常吗?!


我读博之前一直在中国生活,读博的时候在美国呆了四年多,博士毕业之后在澳大利亚工作了三年,后来又在瑞典工作了一年,


我TM一直觉得这些不!正!常!



user avatar   ben-ai-xin-h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有天我爸塞给我本叫《**女孩遇见MIT》的书,要我好好学习别人的成功经历。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某位台湾女孩如何优秀努力才高中就获得2010英特尔国际科展化学金牌成功录取MIT,甚至还在学校里表现优异获得有颗星星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励志故事。

怀抱对优秀人才的敬意与憧憬,我翻开这本书观看序言介绍...

某某女孩出身在一个平凡的家庭,父亲是位建筑师,母亲则在大学任教。

嗯?

这建筑师的名字...

不是老爸说过那个很有名还担任地方建筑师公会理事长的人吗?

然后再查她参加英特尔国际科展的指导教授,

吴茂昆...

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物理教授...

前新竹清华大学研发会主委...

前台湾中研院院长...

前台湾教育部部长...

我还能说什么呢?

「在大学任教的母亲。」

「出身在平凡的家庭。」

什么叫凡尔赛???


user avatar   zhao-shu-zhu-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饶毅的女儿读的是耶鲁

他说的是区级冠军就能读藤校

耶鲁是藤校,但藤校不是耶鲁。

读藤校只需要做到美国同龄人前1%。注意,这里说的是所有同龄人,零元购参与者也算上了。

要赢得百里挑一的选拔,文化课成绩优秀+大佬推荐信+区级冠军,确实就够。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

至于耶鲁够不够,就是另一回事了。

就好像“xxxx就能读c9”跟“xxxx就能读清华”是两码事。虽然清华的确是c9

数学是个好东西,逻辑也是个好东西。


藤校一共8所,是美国东北部8所学校的合称,不是美国top8。 大概相当于美国前15 ,至少mit、斯坦福、伯克利、芝加哥大学等非藤校都比末流藤校要强。

前15的学校招生人数有的像哈弗耶鲁这种一年2000-3000的,也有康奈尔这种一年5000多的,也有伯克利这种一年16000+ 的。其中80%-90%的名额给到美国本土

美国本土每年能拿到的藤校或同等水平学校的本科生录取名额大概估计在4万左右,大致就是同龄人的百分之一。


美国名校全世界都想读。但美国人却拥有绝大部分名额。做第一强国的人民,就是这么开心,

读美国名校的捷径不是进中国国家队,而是做美国人。

有没有更捷径的呢?

有,做加州人。

——————————————————————

在这个问题上质疑某前加州人民,这就属于纯粹不知道美国加州人有多爽。

加州的00后,每40个人里就有一个可以读伯克利的本科。

8所藤校,能压伯克利的也就3、4家。

计算机专业伯克利更是公认的四大名校之一。


这种40挑一的选拔,也就排球、滑冰这种美国冷门项目需要区级冠军,篮球橄榄球社区冠军就够了。


顺便说一下,这40个人里,有20% 青春期吸过毒、有20%+青春期堕过胎。

一个女孩子只要远离毒品并正确避孕,竞争难度就降到是30挑一了。

而且由于政治正确,女孩子只需要在女孩子里30挑一。同为工科强校,这又比国内考清华上交爽多了。

——————————————

以下为数据推演:

加州人口3950万。

美国2000年人口出生率1.4%

伯克利每年直接录取加州居民1万左右,通过州立系统其他学校转学录取加州居民4000左右,总共1.4万。

简单计算可知,加州00后上伯克利,是40选一的竞争压力。

——————————————————

伯克利是州立大学,不仅录取人数比较多,一家就赶上藤校8家的8成了,而且70%的新生录取名额与90% 的转学录取名额来自加州本地。

另外,加州的私立名校斯坦福,每年也把40%的录取名额给到了加州,也有大几百了。


加州房价高也不是没道理的。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 MIT 教授张曙光致饶毅的信,称其不负责任,对裴钢的指责完全没有道理,必须向裴钢道歉? 
  为什么90年代的博士论文允许复制别人内容,而现在不允许了呢?这个演变的内在逻辑是什么? 
  如何看待饶毅女儿区级运动冠军就能读藤校,发表六篇论文? 
  如何看待饶毅再度就花滑运动员朱易发文,透露先有朱易归化,再有朱松纯回国? 
  如何看待饶毅举报信当事人凌堃回信:数据可靠,请求饶毅配合,愿一起寻找实验失败原因? 
  如何看待饶毅最新回应:树欲静而风不止,劝裴钢的学生凌堃不要帮倒忙? 
  如何看待饶毅科学最新文章:中国“无科研造假”元年:但愿“空前”也是“绝后”? 
  如何看待饶毅最新回复:树欲静而风不止:劝裴钢的学生凌堃不要帮倒忙,一一回驳凌堃列举的12篇文献? 
  如何看待耿美玉诉饶毅名誉侵权案一审宣判,驳回耿美玉所提出的饶毅向其赔礼道歉的诉讼请求? 
  如何看待饶毅女儿区级运动冠军就能读藤校,发表六篇论文?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网友对苏州疫情的评价?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苏州安排医护人员住 W 酒店?





© 2024-07-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7-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