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明码标价吗?没有垄断性经营吧?
如果答案为是,那么这就是商家营销策略而已。
我是绝对不会去尝试的,首先我没什么钱,其次,我有钱也不会当冤大头让人耍着玩。
至于说有几人这么爱被耍,这就说不准了。林子大了什么鸟没有呢?
给一个在中国的日料迷思的本质上的另一个角度吧……
日本的料理店中,有不少“都市传说”,宣发做到大陆,做到香港台湾,自然就有很多本土餐饮生意有样学样,虚头巴脑的高端日料有没有,当然我们说肯定有,伪装成“大厨和你交流很生气”、“一天只能接待几组客人”、“你想要吃某个东西要看大厨脸色”“只有老饕带你才能来”“每次被电视台采访老板都极力推脱”等等听起来就有故事性的东西。当然啊,日本人中二,很喜欢这种带有都市传说意味的宣传方式,但其中也有大部分是歪果小布尔乔亚式的脑补迷思。
为什么说这些东西是迷思,鲁迅先生早就解释过了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说穿了,可能日本人最开始那些外人看来特别有“故事”的举动,根本就是观众方的一种自我攻略,人家本来这么搞从来就不是因为要什么高大上,反而是一些很“白菜”的原因。
这些玩意在日本其实没有那么神秘,本质是服务业尤其是餐饮业工作者的老龄化而已,很多日料店的老板之所以如此并不是他想多高端,甚至于也不是因为他“对食物有着近乎挑剔的执着和近乎狂热的崇敬”之类的网红文案胡诌八扯出来的原因
纯粹只是因为干不动了。
月曜采访过一个人气平民中华料理小店,店里最受欢迎的食物是炒饭套餐,但炒饭的工作很伤腰,老厨师六七十岁实在干不动了,就贴了个告示说请大家尽量不要选炒饭套餐,可这个告示一出来,大家懂的吧,反而引起了来往食客的好奇心,于是结果适得其反,炒饭套餐的人气越来越高,并且即使是本地的老客也确实觉得他家的炒饭套餐最好吃,这就尴尬了,记者采访的时候正是午饭饭口,来吃炒饭套餐的人前前后后没断过,于是强撑着老腰累得难受的老厨师无奈还得继续炒饭,一边炒一边腰疼,在后厨直接就骂上了……
一天只能接几组客人、不是老饕带不好来、老板脾气不好希望你就选某种食物,也不太愿意请电视台采访宣传……
你看是不是这些日料“故事”的特性,都对上了?
最后
鞭尸牛展
这不是おまかせ(交给店家)这是ごまかす(欺骗)
手段很像日本的みずしょうばい(水商売),日本特殊行业门店卖酒水陪聊赔笑的,但是人家那边还给配上年轻的漂亮MM,目前看来这个店家并未给配,可见良心大大的坏了。
今天一觉醒来看见许多博主都在吐槽这事,所以我也来跟风聊聊上海人均两千二的“中餐Omakase”。
事情是上海某餐厅搞了一个“中餐日作”的噱头,顾名思义,就是把中餐做的跟日料一样,都用小碗盛。
网上的评价都是清一色的“智商税”,食客“人傻钱多”、“ATM奴”、“被PUA了”。
这能理解,毕竟上的菜都是麻婆豆腐、鱼香肉丝、皮蛋…也没见什么珍稀菜肴,一位还要两千两百元。
不是冤种又是什么?
所以我看到几位博主评论起这事,都是嘲讽的意思,觉得这家餐厅也挺好的,“一不坑聪明人,二不坑穷人。”
这家餐厅大概会给人一种错觉:上海有钱人太多了,而且傻,不管你开什么牛马餐厅,只要定价够高,就会有冤种来买单。
好像上海高端餐饮特别容易赚钱?
但事实不是这样的。
我昨天才刚和朋友聊起上海的高端餐饮,许多餐厅的情况都不算太好,以前订不到位置的餐厅都沦落到得去抖音卖299套餐。
最惨的是外滩那边的餐厅和高档威士忌吧,他们过去的主要客人是商务客、游客,疫情以来生意差的萧条。
甚至有家开了十年的高级露台酒吧,如今都已经开始转让。
我们再说回到这家被全网嘲讽的“中餐Omakase”,即便连我心里都会暗暗吐槽“什么SB才会去吃呢?”
网上有人评论说,这家店的生意应该是走到尽头了。
但我知道这家店被骂成这样,只会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赚的盆满钵满。
立马会有一大帮博主、网红去打卡,够噱头、有流量。
许多富人也会想体验一番这家餐厅,好奇心作怪。
这家餐厅在小范围被嘲讽的时,就已经被预定到了5月,今天又被全网嘲讽一波,想必要被订到明年五月份了。
现实往往就是如此魔幻且操蛋。
但越是魔幻、操蛋且荒谬的现实事件,越能揭露这个世界的本质。
即,富人们为什么要抢着当冤种?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你得先知道,富人们抢着当冤种的事从来不算少。
英国有档节目叫做《亿万富翁们的饕餮盛宴》,讲的就是伦敦富人圈子里昂贵的美食。
有二十一万的白鳇鱼子酱、三千一杯的麝香猫咖啡、一万一颗的黑松露、听爵士乐的鲟鱼、还有几万块一杯的1788年的白兰地…
我没喝过几万块一杯的酒,但几千块一杯的还是喝过的。
当时我在上海的Sober酒吧和调酒师聊天,我就问他你们这里最贵的酒是啥?
调酒师说是某个限量版的“轻井泽”,我忘记一杯是三千还是五千了。
我说行,你给我整一杯。
我喝的第一口是充满期待的,但随后我喝的每一口,都是为了我的钱不被浪费才喝的。
调酒师一直在教我如何“品味”它的味道,我则一直在假装它非常好喝,我甚至喝不出来它跟普通芝华士的区别。
当然,我在夜店也喝过各种名贵的酒,如果你要我评价,我会说“都没有可乐好喝。”
这可能是因为我从来都很讨厌喝酒。
酒和烟一样,它们在我心里的定义一直都是“合法毒品”,我喝酒从来只是为了“上头”获得多巴胺,所以我一直都挺希望哪家公司能做出来一款跟可乐口感一样的酒。
那我为什么愿意花几千块去购买一杯酒呢?
我想多半是其中的“故事”足够吸引我:
这款酒是轻井泽,它是世界上最传奇的威士忌,喝一口少一口,这瓶酒还是亚洲第一威士忌吧Sober调酒师口中的镇店之宝…
让我们再回头看看那些伦敦富人的昂贵美食。
他们之所以如此昂贵,并不是这些食物有何功效,而是因为食物讲的故事足够吸引人。
白鳇鱼子酱,十二年白鳇鱼才会产卵,连英国女皇都会吃;麝香猫咖啡,咖啡界的劳斯莱斯或者布加迪;最离谱的是听爵士乐的鲟鱼,爵士乐并不能让熏鱼更美味,但听爵士乐的故事能让它更昂贵…..
以上所有昂贵的食材,并不是因为其好吃或功效而溢价,更多是因为它的故事能成为富豪的谈资。
让我们回到两千二的“中餐Omakase”这事来说。
我在上海吃过许多米其林、黑珍珠的昂贵中餐。
有人均五千的黄公子,三百六一碗的蟹黄面,我印象很深刻上海还有家专门做素菜人均一千的餐厅,那真叫一个难吃。
你要我说实话,我觉得没有哪家比人均一百的桂满陇好吃。
当然,我去那些昂贵的中餐从来不是奔着好吃的。
它的名气是吸引我的噱头,幽美的环境和精致的摆盘能让朋友看到我对他的重视,各种我记不住名字的食材和繁琐的上菜步骤可以成为朋友间的谈资。
你可以骂我虚伪,但我得坦诚这个事实:大部分人吃昂贵餐厅都不是为了吃好吃的东西。
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样一种“定价事实”。
五百块以下的商品,其价值往往取决于使用价值;但五百块以上的商品,其价值往往取决于它讲的故事。
昂贵并不是因为其价值,而是因为它讲的故事。
这一点不仅仅在美食上,而是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百达翡丽最贵的那一款手表,其功能都比不上小米几百块的智能手表。
人们愿意花几百万去购买一块表当然不是为了看时间,而是因为那句”没有人能真正拥有百达翡丽,你不过是替下一代保管”。
我们再说钻石,它就是智商税,它完全可以人工合成,天然钻石和人工钻石没有任何差别。
但他仍然如此昂贵,因为钻石代表真爱,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你结婚不买颗钻石对方就觉得你不爱她。
夜店也是一样的,比如杭州的BSK很火,但说实话,音乐灯光也就那样。
为什么火?因为它有故事,杭州网红都去,客人觉得自己去了就能和某个百万粉丝的网红一夜情,没准还能偶遇明星。
所以很多夜店老板都问我,找我写篇文章能得到什么?
我说我能给你讲一个故事。
这个道理在艺术上也是一样的。
就说梵高吧,很多人把梵高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
但事实上,如果他不是一生潦倒,最后割耳朵,自杀。
我相信他最多被评价为“一个后印象画派的大师”,而不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他的画之所以价值连城,是因为他整个人生所讲出的故事。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经纪人会干涉艺术家的私生活,因为艺术家的私生活确实影响了他作品的价值。
许多当代艺术家,都会特地的让别人觉得自己是疯子、精神不正常,以此讲出一个吸引大众的故事,让自己的作品升值。
许多歌手、设计师,往往也都是因为“自杀”而获得爆火,因为这个故事增值了他的作品。
在企业上更是如此。
你会发现所有企业努力到最后,不过都是讲一个故事,讲给投资人看,讲给股民看。
马斯克说要登陆火星,乔布斯说要改变世界,成就公司估值的是产品,是业务,但更多的是故事。
人们因为虚构的故事变的富有,又把大把的钱花在各种虚构的故事上。
但其实连金钱本身,都是人们创造的故事:它拥有价值,你可以拿他交换各种各样的物品…
金钱本身是没有价值的,是故事让它有价值。
设想你与同伴被遗弃到荒岛上,你说我给你一百万,你每天服侍我,他必不会接受。
但假若你讲个故事,我们大概一个月便能获救,我现在给你一百万,你每天服侍我,获救后你就能回到社会上花那些钱,我想他大概率会接受。
即便我们所谈及的庄重宏伟的宗教,又何尝不是故事呢?
只要你供奉神,便能上天堂或下辈子过好点,你不供奉神,就会下地狱或下辈子做乞丐。
一切的一切,都不过是故事。
最后给各位分享一句我很喜欢的话,来自《人类简史》。
“自我”也像国家,神和金钱一样,都只是虚构的故事。
每个人都有一个复杂的系统,会丢下我们大部分的体验,只精挑细选留下几样,再与我们看过的电影、读过的小说、通过的演讲、做过的白日梦全部混合在一起,编织出一个看似一致连贯的故事,告诉我们自己是谁、来自哪里、要去哪里。正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该爱谁,讨厌谁,该怎样对待自己。
如果情节需要,这个故事甚至可能让我们牺牲自己的生命。
每个人的故事都有自己的类别:有些人活在悲剧之中,有些人上演着永不完结的宗教戏剧,有些人的日子过的像部动作片,也有不少人过着喜剧人生。但到头来,一切都是故事。
关注满分激光枪,CPDD,懂得都懂
《皇帝的新餐厅》
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吃的菜。为了要吃得好,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
他居住的那个大城市里,生活是轻松愉快的,每天都有许多外国人到来。有一天来了两个骗子。他们自称是厨师,说他们能够做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味的菜。这种菜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不觉得好吃。
“那真是理想的菜!”皇帝心里想,“我有了这样的餐厅,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是不称职的;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做出这样的菜来!”于是他付了许多现款给这两个骗子,好使他们马上开始工作。
于是他们开了一个餐厅。
“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餐厅怎样了。”皇帝想。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尝不出美味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他相信他自己是无须害怕的。虽然如此,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别的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
“我要派我诚实的官员到那儿去。”皇帝想,“他这个人很有理智,同时就称职这点来说,谁也不及他。”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官员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太难吃了!”但是他有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那两个骗子请他仔细品尝。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点。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
“哎,您一点儿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炒菜的骗子说。
“哎呀,美极了!味道真是美极了!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餐厅非常满意。”
“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厨师齐声说。
过了不久,皇帝又派了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工作进行的情况。
“你看这菜好不好吃?”两个骗子问。
“我并不愚蠢啊!”这位官员想,“这大概是因为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是的,那真是太美了!”他对皇帝汇报说。
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餐厅的好。
皇帝就很想亲自去看它一次。
“您看这味道怎么样?”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这明明很难吃啊!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哎呀,味道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
看了这问题描述,有一股莫名的熟悉感觉:规矩多,脾气大,没菜单,只预订,限量10位,私人订制,“高端”高价……
想起来了,南京以前有家几乎是同一个套路的,花钱买水军营销,结果翻车惨烈,当天就反倒把自己搞倒闭了。。
拉出来鞭个尸。
如果这家餐馆只是为了聚焦流量实行标新立异的营销,目的已经达到。
如果贵店真的打算执行这种餐饮模式,一来可能对自身的规格调性有着不切实际的理解,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存心侮辱广大消费者的智商。
我想,这家店主在偷换物以稀为贵的概念。真正稀有的东西为珍贵,因为奇货可居,而不是在普通的食材上提取却以人为量少为贵。同时也不代表每天只接待十名用餐者就是高端定制,难道接待客户的数量越少食物的质量越高吗?不一定吧?
退一步说,至少顾客花了2000元人均消费的钱,你让人吃个饱饭有什么困难吗?花2000元/人,竟然吃不饱,真就离了大谱。
至于我本人,肯定不会消费这种偷换概念混淆概念的溢价极不合理的产品。我也没有吃个贵的东西就必须发朋友圈的嗜好。
我自己在家买只鸡几十元,对照网络教程,可以做十几种口味,除了没有高价格高x格用来彰显尊贵,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缺憾。
这个是以自污的方式,让更多人认识到所谓日料的真相。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怎么看都像是洗黑钱的店。
匪夷所思的高售价,莫名其妙的高成本,大量现金交易,永远排满的预约,这些特征凑一块…
先让我们好好看看这只鸡。
首先看皮色,翅膀和腿的颜色明显不一样,不管是挂炉还是转炉,翅膀烤好之后的颜色都应该比腿深点,至少也得是一样。再细看一下,翅膀的皮色里深外浅,那就是说,这个炉子里面火候大外面火候小?
嗯,明显这个颜色是涂上去的,实际根本没烤到位。翅膀这种容易烤黑的地方都没出焦色,那腿上面的酥皮色怎么会有的?果然大厨有大厨的本事,不光会抹糖色,还会局部烘烤呢!
为什么这么说?仔细看翅膀尖和腿关节,只有一点点烤黑的痕迹。鸡屁股尖一般也是容易火大的地方,看着也没啥焦印,倒是有根没处理干净的鸡毛根莫名焦掉了。再看鸡头和上半截脖子的颜色,这里的颜色才是这只鸡烤出的正色。这只鸡就烤鸡来说……火候其实不怎么够。
好,看完翅膀和上半截脖子,再回来看看这光泽无比,焦色诱人的腿和背,这果然得是局部烘烤吧?
烤鸡不用烤炉,改用糖色配火枪,最后外面再抹层油,这真是省事儿了。
再看下这整鸡巡展一圈之后给端出来的这块肉,它有原鸡皮色那么光亮吗?
这是不是一只鸡都两说呢!
而且据说这是鸡腿上最精华的那一块,那理所应当,就是鸡腿靠外侧最鼓溜的那块肉,我们从小就知道,啃鸡腿最舒服的就是那一口!
那这块肉的皮肤是不是不该有起伏啊?看这块肉的外表,应该不是腿根就是翅根,要不就是鸡的锁骨窝。要不是这些地方,上面的皮色怎么能不均匀呢?
怪不得只切一片,多半厨房里面有只千刀万剐的,然后每天早上拿喷枪喷个五只八只的出来轮流巡店。这不是时装发布会吗?!
居然敢用这种花招在吃货面前耍诈!
快把那只烤好的老老实实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