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稳定性
有一位带孝子的父亲曾经说过:没有王权是永恒的。
所以以此类推,也没有什么物质会恒永不变。
药物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原料、辅料、包材。
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原辅包。
以化药为例,原料就是这个药中起关键成分的化合物,一般我们用API来称呼它。这个成分可以是单一的,例如阿司匹林,其中API就一个——乙酰基水杨酸。也可以是多个(复方),例如复方APC就是3个成分(A:阿司匹林,P:非那西丁,C:咖啡因)。
但是单有API是没办法成药的,因为直接服用API会有很多问题。例如有些化合物会有让人无法忍受的苦味和涩味,有些化合物刺激食道容易产生呕吐感,有些化合物对口腔、消化道粘膜刺激过大,有些化合物在胃液中不稳定易分解,有些化合物量太小导致无法成包装等。
因此绝大多数药除了API,还有辅料。这些辅料用途各异,有些用来掩味,有些用来成片成丸,有些用来增加胃液稳定性,有些用来起到缓释作用等。
包材则是药品包装。
API本身时间长了,会发生分解,API本身和辅料长期共存,也有可能发生互相作用。这一切都会导致药物里面的成分发生变化。
而成分变化,带来药物的治疗作用下降,其实只不过是“治不好”。但是如果分解或者互相作用产生有生理活性的杂质,那就可能是要人命的事情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这个问题相对来说很容易想明白,并找到对应的例子。
万物皆为药,这是中医的一个说法。
比如花生,可以看成一种药,放久了的话会发霉。
发霉的原因是有黄曲霉细菌。这个细菌会生成剧毒物的黄曲霉素。
黄曲霉素一多,直接吃死人,黄曲霉素浓度不大,吃的次数多,会得癌症。
这种例子就很多很多了……
归结起来就是毒性增加。
很多药物,尤其是营养成分的药物,如果没有防霉剂,放久了(比如眼药水)容易细菌滋生,这样毒性增加。
……
最典型的是青蒿素。
青蒿素靠的是双氧碱。
这玩意很不稳定。
比如屠奶奶一开始是加热的条件下萃取,得到的提取物没有鬼用。
最后是想到了常温萃取。
核心就是类似双氧水一样,放久了,双氧水会分解。
这种例子就是属于药性下降。
这里举一个例子。
比如
上面一本书,提到过毛发验毒。
毒品都可以做药的,曾经都当成过药的。冰毒就很稳定。如果一个人不剃头发。
冰毒是会一直在头发里存在的。
100年都不会变的。
因此常见的保质期非常长的东西是这么几种。
食盐——对应生理盐水
醋——对应酸
酒——对应酒精 ,酒还有越陈的越好的说法
糖—— 糖的保质期很长
注意,注意,卖普洱茶的人很坏,尤其那些胡说八道说要陈年普洱茶的,说放上20年的普洱最好的。这种就是胡说八道。
这种普洱茶放久了就发霉了,发霉了意味着黄曲霉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