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专家称「上海疫情规模比武汉大但疾病严重性低,无症状或将可以居家隔离」,上海何时能结束本轮疫情? 第1页

              

user avatar   lengzhe19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无症状居家隔离是明显违反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的要求的,那么作为瑞金医院副院长,肯定不会犯这么明显的错误,那是不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隔集中隔离点是不是也快不够用了?

按着上海每日新增5000左右的这种增速,大概每天都得有一个世博馆这么大的集中隔离点投入使用才行,上海能跟上吗?

另外关于无症状的患者问题,如果上海的无症状诊断标准真跟全国是是一样的,那么上海无症状比例真的有这么高,我支持放开,不要在搞防疫了,这样就挺好的,毕竟上海感染了4万多人,只有1000多确诊,无症状比例高达95.7%,而且死亡0人,也就是病死率是0%,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现在的防疫措施呢?放开不好吗?

而对比同期的吉林疫情,同样的国家,同样的疫苗接种,吉林的确诊比例超过了60%,是上海是十几倍,那么,我非常建议通过这2组数据进行大规模的队列回顾性研究,寻找到上海能够如此大规模的降低有症状患者的比例的原因,这将是结束全球疫情的关键因素,也可能会寻找到人类与病毒对抗的制胜法宝的关键点,将会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里程碑级别的发现。


user avatar   dao-b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里我想写一下:居家隔离真的是最优解吗?我们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虽然专家说的「无症状或将可以居家隔离」,但网上说的「无症状和轻症都可以居家隔离」,我这里就一起讲了。

就不提武汉当年的经验了,我全新来说,大家可以看完得出自己的答案。

第一个问题:怎么把轻症/无症状与普通型、重症区分开?

这里肯定就有人说了:《诊疗指南》上不是写得清清楚楚的吗?

曾经还有人评论说,不会科普2年了还有人分不清吧?

这种就是天大的误区,他以为一堆人感染了新冠病毒,我们按照指南上一点点的对应,A是轻症、B是重症,划分好,然后各找各家,就像流水线一样。

实际上当然不是了,任何感染性疾病都要经历: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恢复期。只是不同疾病这四期的时间长短不同。

  • 潜伏期里所有人都没有症状,也就是所有人此时都是无症状感染者;
  • 前驱期里所有人都是很轻微的症状,也就是所有人此时都是轻症。
  • 发病期里部分人会进展到普通型或者重型,甚至危重型,在这里才能真正区分开,对于新冠来说可能还需要肺部CT帮忙快速区分。

所以并不是说就像分流水线一样能马上分清楚的,而是要有一个过程。所有重症都有从轻症到重症的发展过程,不过病程进展快慢的问题。

不是说,这个人是轻症,他就一直是轻症了;这个人是重症,他就一开始就重症了。

你在哪个期被检测出来,决定了通报时你会被划分为什么类型,随着病情进展,你有可能会改变类型,相信在通报上大家也都见过。

所以,区分的重点是「如何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及时发现重症患者」。

我们得判断这个人是否感染了新冠

要么居家测抗原,要么去检测点测核酸。前者假阴性率很高,就会导致更多传播,不过从单个人来说,他没有去占用医疗资源;后者依然占用医疗资源。

确定了阳性,应该如何区分?

可以通过几个办法区分此时此刻(这里加粗,因为病情是变化的,后面会分析)该患者是否为轻症或无症状:

(1)做个CT看看有没有肺部症状——这样依然要占用医疗资源

(2)他自我感觉是否严重:自我严重就去医院,通过医院筛查(还是得占医疗资源),如果没有肺炎,就会被赶回家里要求居家隔离;不严重就直接居家了。

前面我们说了,一位无症状或者轻症患者,他并不是永远都不会变化的。

潜在的重症患者居家会经历哪些过程呢?

霍普金斯大学分享了一个重症新冠患者的经历(以实例来讲,以免有人说我瞎编,分享这个案例我主要是想说重症患者的疾病流程,用国外的案例,主要是用国内的资料容易被某些人阴阳怪气):[1]

2020年3月11日,他首先经历了流感样症状,包括轻微发烧

2020年3月14日,他呼吸困难,虚弱得连自己开车去医院都不行。由他的医生朋友劝他坐Uber去西布里纪念医院。

2020年3月15日,他去了,然后就发现了新冠和流感双阳性,入院后出现呼吸道症状恶化,他接受了换气治疗,并于当天被转移到约翰·霍普金斯医院。

当然你们可以说时间太早了,那么这是一个22年1月公布的,21年10月感染的案例,可以看出也是由轻到重的,这是一位27岁的年轻姑娘(没打疫苗,再次声明我不是想说重症风险,我是想说重症的流程,国外能查到这种没打疫苗的年轻重症案例,大概率是想催打疫苗)。

至于现在的重症,很多人还没出院,案例还没海量公布,所以暂时无法提供。但是「由轻到重」这个流程是不会变的,变的是「由轻到重这个时间段有多久」。

可以看出这两个人一开始都是很轻微的(可以说是轻症),20年那位3天就转为重症了,21年那位2周后叫的急救车。

潜在的重症患者需要的支撑

这里就需要有呼救意识以及转运速度,第一个例子是朋友劝的,第二个例子是家里人帮忙的。

这种潜在的重症患者,死在家里并非没有可能。

这是22年3月2日,韩国的新闻,第一个是就是床位不够,转运时间过长;第二个就是独自居家隔离,呼救能力欠缺:

据卫生当局周一称,首尔地区至少有两名患者在周末居家隔离期间死亡。
在京畿道水原市,周日晚上 9 点 17 分,一名 7 个月大的婴儿因发高烧被送往急诊室时死亡。第一响应者在接到电话后 6 分钟内赶到了婴儿,但努力寻找可用的床位。在前往 10 公里外的医院约 40 分钟后,婴儿在抵达时被宣布死亡。
周六,一名 50 多岁的男子被发现死于首尔西部冠岳区的家中,他在检测呈阳性两天后被隔离在那里。他的家人最后一次联系他是在他去世前一天,并在无法联系到他时寻求帮助。当急救人员找到他时,他已经死了。

根据我对国内各种事件的围观经验,这两个事件值得全平台好几天的热搜榜前几名。

第二个问题:如何避免家里人和邻居被感染?

不用说普通人,我也不敢保证我时时刻刻能做好所有防护措施,以我们这样的居住条件,所有人吃住在一块、楼房为主,居家隔离导致全家一锅端的概率非常大。

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几乎无解,当然评论区可以有不同的见解。

而假如家里人、邻居有潜在的重症患者,最后真的不幸出现了不好的结局,我想没几个人心里会好受吧?

第三个问题:居家隔离可行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我的看法是,如果资源实在弄不过来了,非要转运还会造成其他伤害,居家隔离也不失为一个权宜之策,但是你要说,居家隔离就是一个万全之策,值得全国推广,那我个人是很难同意的。

参考

  1. ^ https://www.hopkinsmedicine.org/coronavirus/patient-stories/ahmad-ayyad.html

user avatar   ni-xiang-zhui-z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笑嘻了,规模这么大也不是一日之功呀。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规模心里没有B-tree吗?

还好意思跟捂汗的情况比,哪来的脸。

重新定义无症状,死鸭子就是嘴硬。

新冠专治各种不服,接着奏乐接着舞。


尚海什么样的真实形势,难道肉食者不清楚吗?就那还放人到外面,严重破坏了政治互信,圣地光环早该破灭了。

苛求没有输入是难事,管住不外溢才是本事。


当时看到尚海无症状和确诊比例,差点忍不住冲动说数据太假了,幸好没说,提前说尚海封城的人被以造谣之名拿下了。

想想就后怕。


忍不住想说,现在还有人趁乱叫嚣着放开疫情管控,与病毒共存…地铁老人手机.jpg

说什么病毒致死率低到普通流感水平。

我反对这个观点,有如下理由,欢迎理性探讨。

  • 与病毒共存的国家死了一轮又一轮的人,换言之,抵抗力弱的人早已去下面排队等待了,现今才在致死率减弱的奥密克戎面前低死亡率,我们跟他们相比就是穿鞋的与光脚的,他们资本主义无所谓,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石猴子也怕投鼠忌器
  • 新冠目前变异到奥密克戎的致死率低,不代表以后的变体致死率低
  • 西方医疗资源丰富,人口密度没我们高
  • 人家疫苗打的辉瑞默沙东摩德纳(我们没打有特殊原因)
  • 不排除新冠是人为放出的,如果我们放开管控,放出更强的病毒,来个加仓操作。政治没有如果,政治的摇摆后果不堪设想

看到有问我们为什么没打辉瑞的原因,又说那么多锅架引进的是辉。

我们还是太善良了,不明白对岸郑智家有多凶险。许多锅架后来打辉瑞了是个事实,可是那么多锅架多少人口,加起来有没有十四亿?对岸能第一时间给我们辉瑞吗?那时候谁先让锅架稳定谁就可以宣扬文明优越先进性。而且亚美利加那时候信任体系在松散的边缘,不怕他们敲诈一笔然后出尔反尔?不怕他们用做郑智武器,等俺们打出问题了,他们作秀:so sorry,不小心把变质/消毒液加进去了。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把命运交给对手?

小体量锅架可以追求小民幸福同时一定程度上维护着锅架体面,大体量的锅架根本不会有人欢迎你进一步茁壮成长。

谁不想要切身的实惠,说句难听的话,印度这么大的锅架想当阔佬家的狗,人家都嫌养起来太能吃了,反而想吃狗肉。

命运当自己做主,唯有团结一心凝结共识方能傲视群。


user avatar   helixlif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反思怎么大起来的!

别拉扯武汉了,上海对疫情防控措施一塌糊涂!

武汉每天确诊1千多的时候就封城了,上海6000多了还不封城!

当时武汉的检测能力有限,对新冠病毒的认识更是有限,同时现在的奥密克戎的传播速度比初代更快,上海累计确诊人数未来超过武汉是板上钉钉的!

我们现在回头再看当年的武汉,那会真不容易,医疗物资、生活物资全面匮乏,所有人对这个病毒都毫不了解的情况下,检测手段甚至治疗方法都在探索中,硬生生抗下来了。

可上海发展成现在这样,简直了啊!

当年的武汉在大年除夕封的城,甚至全省封控!而武汉人民从未有任何怨言,一直配合着国家!

上海这是人为造成的,就目前的防疫态度,真的不配和武汉相提并论!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外溢说了好多次了。

上海自己的问题,关键在于集中能力。

把小区阳性拉走,才能解决社区传播,越传越多。

需要准备大量场馆作为方仓。

奥秘轻症,放在方仓给连花清瘟就行。

少数重症才需要医疗资源。

方仓不够,传染不止。

另外,小区核酸

可以慢,但是不能聚集。

已经不出小区了,就不同一天测全市了。

一个小区一个小区来,但是要不漏一人。

一层一层,一户一户,慢不要紧。确保测完。保证一人不漏。

保证一户不漏,一人不漏的情况下,一周左右,阴性小区就可以解封,减轻防控压力。

避免集中核酸的感染。

上门认真做核酸看似慢,实际上扎扎实实,清一个是一个。


user avatar   li-yi-53-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坚决反对“无症状居家隔离”的观点

一.武汉疫情的拐点是“应收尽收”

可以回顾2020年的武汉疫情,在“应收尽收”后,疫情才有全面好转

白岩松:武汉的防疫形势如何?

王辰:可以说是形势严峻,大批的患者未能及时收治到医院中。而这批患者在社会上的流动、在家里居住,会造成社会和家庭进一步的感染,这是加剧疫情的最重要的因素。

白岩松:一方面,市民响应号召留在家中不外出。另一方面,这又会增加家庭感染的风险。怎么看这个矛盾?

王辰:破题的关键在于将已经诊断的病例收治到医院中,进行集中收治和隔离,避免与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的接触。而在已经感染的患者中,轻症患者的移动性更大,在社会上造成感染的几率更大。目前对于这类患者的收治力度是不够的,有限的床位主要用于收治危重症和重症患者,大量的轻症患者未被收治的情况是存在的。

白岩松:提出“方舱医院”的初衷是什么?能发挥多大作用?

王辰:我们要想办法扩充收治容量,前期采用了建设定点医院的办法,但是容量十分有限。事实上,如果我们借用一些大型场所收治病人,尽管医疗条件不完善,但容量很大,就可以很快解决大量床位不足的问题。由于大量的轻症病人流动性强,因此方舱医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收治这些病人,既能让他们得到医治,同时还能做到隔离,是很关键的举措。[1]

白岩松:在疫情没有迅速加剧的情况下,方舱医院能否满足需求?

王辰:目前确切的感染人数还未可知,我们希望加上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能控制在2万的收治能力。但是如果社区交叉感染问题不解决的话,确诊人数还会进一步上升。因此,现在最重要的是实现方舱医院的初衷,即“应收尽收”,将社会上的传染源收治到医院中,减低社区和家庭的传播,进而降低整体的患病人数,这需要得到民众的认同,特别是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二、感染者居家隔离严重违背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


原文链接:

第九版下载链接:

有关集中隔离的部分在11-12页。


三、上海疫情要想成功清零,“应收尽收”是唯一路径

防疫三要素: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传染源不控制,其他的所有防疫措施效果都要大打折扣

如果上海没有足够的隔离点,就举全国之力,解决隔离点的问题!

参考

  1.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7751952529709482&wfr=spider&for=pc

user avatar   happy-szz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了,我记得甘肃有个大学搞了个疫情预测模型,能不能预测一下看看。

我觉得专家的话,忘记了一个群体,三周岁以下以及不能接种疫苗的人群。

规模以及外溢问题,相比武汉那会儿确实很大。

至于严重性这点,建议专家说话时,还是保持谨慎比较好。

疫情已经经历了整整两年多,大家都在期盼着能早日拿下口罩,正常生活。

绝大多数人都已经疲惫,但依然在严格按照政策来防疫,这专家说的严重性低,导致民心焕然,也不是不可能。

上海这次犯了错,全国跟着遭殃,问题以后应该会有追责。

目前国家卫健委已经亲自下场发表研判公告,说明问题确实很大。

希望上海不要盲目自信,全国的上海抵不过全国的老百姓,该求救时,对外求救,该全封时,还是要封。

把防控保障做好,在网上看到了很多大白就住在楼道,真的让人心疼。

把物资保障好,刚朋友圈又看到一个抢不到菜的学弟。

毕竟你说的,上海是全国最重要的城市,拿出最先进的政策,也是你的义务。


user avatar   pansz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说我个人的经历吧。

武汉早期刚爆发的时候12月,期间该干嘛的干嘛,直到1月底封城,当时有部分朋友感染,但是进不了医院。同时可能也有很多的人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抗体,成功免疫,这部分人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曾经感染过一轮的。

封城早期还没有全部封,不准出武汉,但允许出去买菜,一周后升级了封控措施,于是大家全都不能上街,只能在小区内活动。再过了些时日,完全不让下楼,不准出门栋,那时候开始搞小区团购送菜的事。

有通行证的车才能上街跑,于是只能那几个固定的商家才能送菜,信息沟通是买菜群,大家在群里预订买什么菜,那个时候能吃上猪肉就是非常奢侈的了。当然,社区本身每周也会送一些青菜。

封城初期就是推荐让大家尽量居家隔离,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医疗挤兑已经非常厉害了,根本就进不了医院,卫生所都爆满,后面改建了医院以及增加方舱之后才缓解。——而社区群反复播报,今日XXX栋检出X例阳性,今日YYY栋发现Y例阳性,今日ZZZ栋发现Z例。也就是说居家隔离期间,阳性增长始终没有停止

大概是全国过来支援湖北,一段时间后,社区群才开始宣布:感染者不要再居家隔离了,都申请进医院!对于感染者应收尽收。也就是把所有居家隔离的人全部收治。

此时我意识到武汉应该缓过气来了,毕竟,应收尽收之后才能保证社区不会产生新的感染者。同一个楼道内是可能通过空气,下水道等传播病毒的。所以居家隔离基本等同于全家感染,甚至沿着楼栋感染到其他住户。

应收尽收,把所有感染者全部集中到医院去之后,社区才开始慢慢清零,我记得在应收尽收之后,连续一个多月都没有通告出新的病例了。武汉才慢慢解封。


所以上海这个情况,如果专家建议居家隔离,对比武汉的情况,那么当前的上海应该依然处于医疗挤兑阶段,还根本没有资源做到应收尽收。在这种情况下,上海每日会持续存在新增感染者。

什么时候才会结束本轮疫情?按照我的理解,应该是等第一波感染者出院,医疗资源释放,然后实现应收尽收,把所有居家隔离的感染者全都收治进医院之后才能结束。因为感染者全都进了医院才能让社区感染停止,让社区感染停止之后才能有疫情真正意义上的缓解。


user avatar   cao-hao-peng-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讲一个笑话。

两个外省人如何激怒上海专家?

第一个外省人变着花样说上海防疫拉胯,什么哮喘护士得不到医治,无症状比例奇多,放阳性病例上火车,市民买不到菜。

上海专家微笑以对。

表示你不懂防疫,也不懂上海。

第二个外省人只是在上海专家耳语了几句。

上海专家脸色大变,满脸通红:

就算上海疫情再怎么严峻你也不能开这种玩笑。

一个人好奇地问他到底说了能让上海专家这么生气?

此人回答:

一个外籍男子在上海丁丁都硬了50多个小时了。


user avatar   long-yu-42-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你倒是管管交通啊,到处跑




              

相关话题

  要不要到上海三甲医院做收银员? 
  上海出现首例确诊英国变种新冠,对防疫会带来哪些影响?可能需要采取哪些应对办法? 
  山东发现首例新冠变异毒株感染确诊患者,目前情况如何?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猝死事件频发,公共场所配置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是否已经刻不容缓? 
  多地疫情涉奥密克戎 BA.2 变异株,它与变异株 BA.1 相比有何不同?会给疫情防控带来哪些新挑战? 
  2 月 1 日汤加首现两例本土确诊病例,目前情况如何? 
  吸电子烟和普通烟有什么区别?分别有哪些危害? 
  怎么看西藏未来三年将向十一个省份供电? 
  10月27日新疆喀什新增 5 例确诊,累计无症状感染者178例,目前情况如何?如何防止疫情进一步扩大? 
  黑龙江 20 岁女子减肥营猝死,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该机构需要负哪些责任? 

前一个讨论
10 月 20 日晚间,动力煤期货各大合约再度全军覆没,究竟是什么原因?
下一个讨论
4 月 1 日国家卫健委称「上海疫情正快速上升」,目前当地疫情防控措施如何?





© 2024-12-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