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还有悬念吗
毫无疑问是成为了歇后语的那个人
司马昭
关羽可以作为汉末三国时期,光明磊落的代表人物。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他在曹营,不掩饰自己的去意,甚至把与刘备誓以共死,对曹操报效乃去等想法大大方方说出来,这就是光明磊落。
这就是史实版的降汉不降曹,身在曹营心在汉。
哪有什么屯土山关公约三事,这就是个突发事件。
关羽说完这番话,未尝就没有最坏打算。
曹操听了这番话,也不会没点杀机怒意。
这件事之所以传为美谈,有曹操恢弘豁达的一面,也是关羽行事光明磊落所致。
再看关羽对老曹摊牌之前,曹操喜欢关羽什么——“初,曹公壮羽为人”。曹操更器重关羽的人品,相对于关羽的人品,连万人敌的骁勇善战都要退居其次。
除了骁勇和忠义,关羽的刚正磊落也是难能可贵的,不然老曹为啥更欣赏关羽为人呢?
吕蒙长期视关羽为眼中钉,看他怎么评价关羽:
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
“梗亮有雄气”就是刚正磊落有英雄气概的意思,就算是吕蒙,也不吝啬称赞关羽为人磊落。
关羽这个人不是没缺点,但他在忠义、武勇、磊落方面是当时无可指摘的代表人物。也正因为历史人物本身就做到位,后世传颂和艺术加工才更容易传播与为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