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地铁有没可能采用双站台四道的方式压缩行车间隔? 第1页

  

user avatar   xia-yu-2-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以倒是可以,

不过得加上闭塞区间了,然后再加上待避,还得加上车值,还得加上调度。。

然后还得排运行图。。


user avatar   tu5-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可能

土建成本巨大、信号调度系统复杂、提升有限

其实地铁要运量大首先是上大界限和大车,其次是启停要快


user avatar   saionjir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单向每小时运量相当于两组列车重连,四线化还要增加很多土建成本,完全不划算。四线化更多的是照顾快慢车模式,欧洲有的小站就是四线,中间两条线直接通过,只有两侧有站台。

国内小编组高密度的思路完全就是错误的,限界大了车长了才能彻底解决容量不足的问题。。。。

补个配线图,可以看到C线南边分支上的一堆小站(乘降所)就是在线路旁边搭了个站台,中间正线通过,连道岔都没有。。。。


user avatar   dong-dong-82-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二台四线,那就是两个岛式站台了。

这种方式在地面上用用可以,但是塞到地下就有点麻烦,主要是基建成本问题。

就效果而言,无非是慢车停侧线,快车直通停车或不停车。但是就密度而言,本来站站乐慢车连续追踪运行的时候停站只看乘客乘降,乘降完毕就赶紧关门走人就行,前后车之间的时间间隔基本一致。如果塞进去一列快车去搅屎,那这个运行图就不好排了,快车追上慢车前有一个时间间隔,快车离开之后,站站乐也需要一个时间间隔才能追踪运行,也就是慢车要在站台上干耗点。本来大家平图的话停站时间基本上就一两分钟(西二旗那个通勤地狱至少需要三四分钟),你弄一个快车进去,被超的慢车是不是要在站里干磨个十分钟走不了?考虑过慢车上乘客的心理感受吗?连普铁的K在非枢纽停站也就五六分钟,动车组还只是两分钟停站,你地铁停站那么久不是脑子有病是什么。

另外来说,地铁线路上非重点车站还有什么开设的必要呢?反正都是被遗忘的车站啊,车站周边居民只有慢车坐,要想坐快车还得扳着指头,拿出钻研大铁换乘的劲头来算换乘时间,累不累啊。更别说地铁就没有个明确的时刻表,乘客基本都相当于临时起意去坐地铁,到地方还得看时刻表选车,未免有些过分。所谓临时起意大概类似这样,昨天6点半到地铁站,今天起晚了6点40才到,明天起早点6点15就赶到地铁站,这算我国大多数懒散民众的常态,日常活动并不是跟时刻表一样准时准点。


写到这里想到一种应用场景,前后车互相伤害型追踪。一条线路上有ABCD....多个二台四线站,信号采用最老的色灯自动闭塞,X1跟X3作为最早的两班车以最短制动距离追踪运行,X1开出去,旁边X3作为后车等到出站信号放单黄灯就开。X1进B站侧线停车接客,X3通过B站不停车变前车,而X1在出站信号变单黄后立即追踪发车。X3停C站侧线接客,后车X1通过C站变前车,如此循环往复到终点站。这样折腾其实效果不佳,风险概率高,各车站道岔扳动过于频繁,信号部门很蛋疼。而且最关键的在偶数号的乘客无法坐到奇数号车站,还得加一趟站站乐慢车兜底,然而站站乐慢车启停附加时间加一块又太多,只能跟在这俩互相伤害的后面走一步一停,各种意义上的艰难。


白话这么多,其实要是不差钱可以地面高架化四线甚至地下化四线,完美解决快慢车怎么跑的问题。但是国内目前不具备地面高架化的条件,也错失了地面高架化的时机。次一点可以地下化三线玩潮汐快车,纽约就是这么搞的。




  

相关话题

  为什么有一种京沪交通(轨道、公路)远逊于东京的感觉? 
  以后会不会有贯穿全国的地铁线路,(比如说长春到三亚的地铁线路)当然是市区走地下出了市区走高架或地面?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有轨电车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列车时刻表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如何看待「西部高铁降标修建」? 
  汉服娘盛装出行上地铁可以用面纱代替口罩吗? 
  中国和韩国为什么没能发展出像日本一样的铁道文化,长年拥有一大批狂热爱好者? 
  为什么有些国外地铁不设屏蔽门? 
  我国是否有必要建成类似日本电车的城际铁路? 
  上海地铁3号线4号线为什么有那么长的重复?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中国铁路火车票采用 ISO7810 国际标准而不是其他规格大小?
下一个讨论
铁路铁轨的磨损是怎样计算的?多久需要更换铁轨?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