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汽车专业毕业生,我打算换个不同的角度,来和大家聊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对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来说,有哪些关键词呢?
说的最多的两个关键词,我想应该是“弯道超车”和“补贴”
因为中国在这个领域里,其实已经完成了超越。
至于补贴,其实不光是中国有,欧美国家的补贴一点也不比中国差。毕竟大家都不傻。
先和大家聊聊补贴:
——为了刺激美国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美国联邦国税局(IRS)通过一项补贴政策,对个人买来自用的纯电池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每辆可补贴2500-7500 美元:
除了补贴之外,之前在国内被媒体诟病的新能源积分,在美国一样少不了
每年特斯拉光是卖美国的新能源积分ZEV,就能获得数千万美元的收入
美国都补贴,作为儿子的日本,怎么可能不补贴呢?
以2017年为例,对于纯电动车的补贴最高可达60万日元(约3.75万人民币)
至于欧洲?
别看现在欧洲在燃油车方面领先,但是他们对新能源车的补贴一样也不少:
以德国为例,其对新能源车的补贴额度为4000欧元:
欧洲新能源车最普及的是那个国家?——是挪威
——新能源车在全国的比例中,挪威是全世界最高的
——要知道冬天的挪威,可一点都不暖和
从图表上可以看到,挪威历史上的平均冬季气温大约是在零下5°到零下10°之间,却仍然有超过5%的比例为纯电动车,并且这一比例未来预计还会增长。
所以,美国补贴特斯拉、雪佛兰,德国补贴奔驰、大众,那么中国凭什么不能补贴自己家的企业?
——全地球村的国家都在争相补贴,参与到新能源车的竞赛中,为的是什么?
这点其实跟中兴、华为投身的5G竞赛一样,只不过赛道是新能源车产业
这个我再另一个回答里讨论过,所以干脆吧部分内容贴过来:
实际上电动汽车本身不能单独从车的优劣上来考虑,还得看整个产业。
先从表面来看,为什么大家认为电动汽车有机会“弯道超车”?
——原因很简单,整车最重要的三个核心部件: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其中前两个在电动车上几乎不需要,这样原本国外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上数十年的积累,到了电动车领域一下就变得毫无用武之地。
所以仅仅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这毫无疑问是个奋起直追的机会。
从这个角度去看,整车制造反而并没有那么重要了
——大家只看到了部分车企的骗补,以及造车新势力的一场大狂欢。
然而这场狂欢的背后,伴随着动力电池产量的指数级增长,以及电池产业的巨幅增长,和电池新巨头的诞生:
新能源车的最核心部件是电池,如今世界前十的电池企业,中国企业有7个
只看自家内的增长肯定不足以说明问题
那么看看国际上的电池市场份额:
——我国自 2012 年起就确 立了从易到难的纯电动技术路线。在该路径前提下,鉴于电池占整车成本高达40%,我国率先发展电池核心技术,并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电池产业,宁德时代正是纯电动电池战略的领跑企业。据公司招股书披露,2017 年全年公司动力电池出货量为11.84GWh,已位列全球第一。
可能有人会觉得,国产电池虽然产量大,但质量一定非常差,不然怎么能卖那么多那么便宜?
实际上也并非如此,我们看看宁德时代的电池都卖给谁了:
2018年3月大众MEB电池供应商
2018年6月宝马10亿欧元订单,以及往后的宣布投资德国建厂
这是比较重大的事件,其他客户也有很多:
别的不说,至少国人信奉的奔驰、宝马、大众全都有了(奥迪是大众旗下的)
别的不说,至少人家的判断应该是比我们更准确的吧?
如果说造电池不算什么,那我们还可以继续追溯上游产业。
——因为这次中国对整个电池产业的把控,不仅仅是电池生产那么简单,就连上游的锂矿,也被中国把持了一大部分:
全世界最大的几个锂矿,主要集中在南美洲和澳大利亚,被称为“四湖三矿”
全球锂资源供应高度集中于“四湖三矿”。中信证券的研报显示,2016年,全球锂矿产量折合碳酸锂当量18.4万吨,其中Talison、SQM、美国雅宝(ALB)、美国FMC以及澳大利亚Orocobre五家公司产量占比达91%,行业集中度高,资源垄断格局明显。
各种大中小矿更是不计其数:
——所以从源头,这次我们就把控住了相当多的锂矿资源,而此时的国外,电动汽车尚未开始大规模布局、形成具有规模的产业化。
现在奔驰、宝马、大众已经发现了,电池只有买中国企业的才是最划算的。
所以,经过这几年发展之后,现在国家不但不怕外国车企侵占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也不怕中国车企弯道超车失败!
所以我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评价是:发展的好了是件好事,但即便发展的不好也无所谓,因为这个产业中的核心部分,已经由一堆中国企业把控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