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李自成的闯军后期(整体水平,包括嫡系和从其他农民军吞并过来的)战斗力如何,与满八旗相比怎么样? 第1页

  

user avatar   hong-se-di-guo-j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少数精锐带大批流寇,李自成崛起和太平天国崛起很像,都赶上了内忧外患的时候,中央政府疲于奔命,区别在于李自成赶在明朝外战正艰难的时候打进了北京,而太平军就没能打进中央腹地,所以结局不同,流寇终究是流寇,跟正规军的差别太大,所以即使没有一片石,李自成也挡不住清军,而夹在中间的吴三桂即使守住山海关,长城还是会被突破,区别不大,明军跟清军的区别在于明军不会大规模杀俘,清军可没这个心理负担,要知道李自成攻进北京城是几十万人,一片石才死了多少人?更多的是跑了,正规军打散了知道回归建制,流寇可不知道,一片石战败后几十万人就土崩瓦解了,为啥?鞑子凶残啊,不像明军不杀俘还给食物,杀怕了,自然就散了,这与战斗力无关,与军队凝聚力有关,李自成把流寇们当炮灰,每战先消耗炮灰们,官军疲了才上精锐,炮灰们心里会向着李自成?而且小冰河期过了,回家种地才是王道,谁陪他打生打死去啊……


user avatar   xiang-tian-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每个涉及闯军的问题,总有人在这儿发挥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1644年的闯军,毫无疑问是华夏文明的最强军队。

1640年,李自成重返河南,此时的闯军,兵力只有一千人左右。这一千人,是当初李自成的数万大军经过多年血战之后仅剩的一点余脉,就算过去只是个差点饿死的饥民,经历了这么多战争,能活到现在的也都变成精锐了。虽然人数少了,但是也因此有了极强的灵活性,已经足以在明朝统治区来去纵横了。

一斗谷陈金斗等活动在河南的农民军,虽然有数万之众,但是只有少量的战兵,大部分都是蚁聚的饥民。因此李自成入豫之后,他们迅速决定投靠李自成。这些饥民部队被李自成整编之后,武艺、装备不可能迅速提升,但是有一点很关键,就是纪律。《怀陵流寇始终录》记载,豫西农民军被李自成收编之后,很快就受了闯军纪律的约束,在豫西攻城略地期间“不杀平民,唯杀官”。论士兵的个人素质,闯军既不如明军,也不如清军,他们的战斗力主要是从纪律上来的。

攻下洛阳之后,李自成得到了大批资金和粮食,又招募了一批部队,按《守汴日志》记载,此时他有了精兵三千,步卒三万。精兵从一千变成三千,有一部分是吸纳了河南农民军中的老兵,但更多的还是收编倒戈的明军。闯军攻打洛阳时,洛阳守城明军的军饷已经长期拖欠,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众士兵大怒:“王府金钱百万,餍粱肉,而令吾辈枵腹死贼乎? ”他们中的很多人阵前倒戈加入了闯军,其中比较知名的有任继荣、田虎、谢应龙。任继荣和田虎都是李自成襄阳建政时的二十二员主要将领之一,谢应龙原本是明军将领罗岱的家丁,精通火器,后来也成为闯军中营的威武将军。由此看来,在洛阳加入闯军的明军应该不在少数,而且估计有很多在后来成为了闯军中的骨干。清军南侵之际,任继荣、谢应龙战死于湖广,田虎随李过联明抗清,1649年病逝于广西。

一打开封失利后,李自成与曹操罗汝才联合,对阵明朝三边总督傅宗龙。从这场战役中明显可以看出,此时农民军的素质已经超过了明朝官军。李自成和罗汝才领着傅宗龙从河南进湖广,又从湖广到河南,这段路程长达六百公里。这场赛跑跑下来,双方的素质差距暴露无遗。闯军和曹军依然保持着井然的秩序,做出诈败伪逃的假动作,以精锐部队设伏。而官军是什么德行呢?六百公里的路程跑下来,官军不仅人困马乏,而且粮草也跟不上了,来到河南项城附近,官军分散到周围的村庄去抢粮,毫无组织纪律性可言。闯曹联军就在这个时候发起了进攻,明军惨败,杨文岳、贺人龙、李国奇、虎大威等人纷纷逃走,把傅宗龙扔给了李自成,最终傅宗龙的标营六千人被闯曹联军全歼。

项城战役中,李自成和罗汝才收编了大量傅宗龙麾下的陕西兵,缴获了傅宗龙两万大军的全部辎重,不仅有了数量众多的有战斗力的老兵,还得到了和明朝正规军在同等水平的装备。傅宗龙的部下们其实战斗力并不差,在项城战役的最后阶段,他们掘壕死守到了吃死尸的地步,还组织突围。之所以被李自成和罗汝才打得这么惨,主要就是由于明军纪律涣散、后勤保障不利。傅宗龙的部下基本上都是闯军的陕西老乡,加入闯军之后迅速就融入了原来的队伍,从此之后,李自成便有资格与明朝的主力军团一较高下了。

二打开封前后,闯军又陆续消灭了河南不少中等规模的明军部队,其中包括农民军出身的刘国能、李万庆,刘李二人的部下基本上都被李自成收编,以刘国能的部将杨彦昌为代表。杨彦昌后来成为李过的部下,战死于荆州之战。南阳之战中,李自成还收编了明军总兵猛如虎麾下的一批蒙古兵,闯军源出于陕北,队伍中的蒙古人本就不少。任继荣的哥哥任光荣带着历史悠久的由山民猎户组成的毛葫芦兵也在此战中加入闯军。

1642年,李自成、罗汝才将左良玉包围在了郾城,接替傅宗龙的新任三边总督汪乔年发兵前来解救,兵至襄城。但是这场战役的结果比项城战役更加搞笑。明军前锋接战失利,总兵张国钦战死,明军顿时作鸟兽散,贺人龙、郑嘉栋、牛成虎三人各自率部逃走,连左良玉都抛下了来救他的汪乔年逃之夭夭了。汪乔年身边只剩下张应贵部四五千人,被闯曹联军轻易歼灭。这一战,汪乔年又送掉了很多明军的精锐骑兵,李自成和罗汝才的实力再次大涨。

这之后,河南的农民军首领袁时中也来与李自成、罗汝才联合,联军第三次攻打开封。承祖皇帝命督师丁启睿调集十八万大军前来解开封之围,朱仙镇之战爆发,这是自土木堡之变以来,明军组织的最大规模的军团。在此战中,明军的搞笑水平再次升级,由于缺乏军饷,各部将领又畏敌避战,谁也不敢出击,十八万大军龟缩不前,反而被闯曹袁联军包围。左良玉见事不好,发挥了鸡贼传统,半夜抢夺友军的骡马,想独自逃跑。其他明军以为被流寇夜袭了,顿时大乱,一下子炸了营,四散奔逃,结果撞进了李自成等人事先挖好的壕沟里。李自成、罗汝才、袁时中都傻眼了,我们还没打呢,你们怎么自己就完了?他们立刻出动骑兵,对明军发动致命一击。由于明军实在太多了,抓俘虏抓不过来,所以丁启睿、杨文岳、左良玉等很多明军高级将领都逃走了。联军收得降卒数万,缴获骡马七千,中原明军一扫而空。

接连来了三个运输大队长之后,崇祯终于换了一个真正会打仗的,孙传庭被他从天牢里放了出来。孙传庭计划对腐朽不堪的明军进行重新编练,整训两万新军,然后再和李自成决战,为了这个计划,需要一百万两军饷。崇祯大怒,只给孙传庭批了五千人的军饷,并要求他得到军饷之后在一个月之内就得出关和李自成决战。孙传庭整编秦军的计划,最后只能由李自成完成了。

孙传庭到任之后,先杀惯于逃跑的贺人龙,整肃军纪,随后出关与闯曹联军决战。由于准备不足,此时局面对明军很不利,尤其是因为粮草不济,明军士兵甚至采青柿子为食,故而此战又被戏称为“柿园之役”。但孙传庭还是有真本事的,他诈败设伏,令李自成陷入苦战,折兵上千。但是这个时候,两军的素质差别又凸显出来了。闯军虽败不乱,有秩序地后撤,一边撤退还一边抛弃粮食物资、金银财宝。把累赘都扔掉的闯军迅速重整队形,而明军却忙着争夺战利品,乱成一团,这时后队的罗汝才部赶到,与李自成兵合一处,又杀了回来,左勷、萧慎鼎两部明军率先逃走,明军在混乱之中毫无还手之力,被杀得溃不成军,损失了几千人,大量马匹被闯曹联军缴获。孙传庭退回陕西之后又斩了萧慎鼎,对左勷罚马两千匹。

这之后,李自成、罗汝才会合了革左五营,拿下汝宁,随后逐走左良玉,占领襄阳,以周凤梧为代表的一批左良玉部下也加入了闯军。此时,农民军和官军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李自成开始以襄阳为中心建立政权,开始建设根据地,恢复生产。但是当绿林豪杰开始变成新的朝廷,问题就来了,流寇的老大可以有很多个,皇帝却只能有一个。李自成和罗汝才各有一套自己的班底,李自成在襄阳搞了一个政府,罗汝才在安陆、钟祥等地也在委派官员。一个阵营中有两个核心,革左五营夹在闯曹之间,也很难做,发展到最后,结果就是火并。李自成杀死了罗汝才,吞并其部队。革左五营中,贺一龙、马守应更倾向于罗汝才,贺锦、刘希尧、蔺养成更倾向于李自成,贺一龙与罗汝才一同被杀,贺锦、刘希尧、蔺养成归降李自成,马守应部则发生了分裂,马守应带领本队离开李自成,前往鄂西、湘西一带,他部下的牛万才则投降了李自成。随后又发生了袁时中事件,袁时中是那种传统的忠臣孝子,一直热衷于受朝廷招安,到了这一步,和李自成的矛盾也不可调和了。李自成派李过杀袁时中,吞并其部。

曹营之中,有一部分和李自成关系差或者对罗汝才特别忠诚的人离开了闯军,以杨承祖、杨绳祖、王龙、杨明起为代表,都投降了官军。但是这些人又分为两种,杨承祖后来在扬州之战中背叛史可法,投降了清朝。而杨明起投降官军之后,被编入同样出身于农民军的王光恩麾下,王光恩后来降清,杨明起率部躲入山寨之中,不肯与他同流合污。后来王光恩的弟弟王光兴、王光泰起兵反清,杨明起才又与他们联合,抛弃了与闯军的旧怨,与刘体纯、郝摇旗等闯军将领共同抗清,战死沙场。

在改编过程中,李自成的态度比较温和,贺锦、刘希尧、蔺养成、牛万才都照领旧部,贺一龙的部队也交给他的旧部赵应元等人指挥,罗汝才的兵马则交给他的叔叔罗戴恩及旧部朱养民、范鼎革。这种改编办法比较易于被这些非嫡系部队接受,可以尽快把所有农民军统一起来,也能减少内斗,少杀人。但同时也有弊端,这些军队是否忠于李自成,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些将领的人品。罗戴恩、贺锦、刘希尧、蔺养成、朱养民、范鼎革等人对李自成很忠心,在抗清斗争中战斗到底,但赵应元、王进才、牛万才、王体忠、王得仁等人则在李自成遭遇失败时脱离了队伍。这些闯军的旁系部队的行为都很复杂,很难一概而论。赵应元虽然在山海关大战后脱离闯军,但是在山东举兵反清,击杀了清朝的山东总督王鳌永。后来面对清军的围剿,赵应元意志不坚投降,被清军背信弃义杀死。王进才和牛万才一直坚持抗清,但是战绩一般,而且军纪很差。王进才最后因为纵兵劫掠被孙可望处决,牛万才在穷途末路之际仍不肯投降,他的部下捉住他降清,牛万才也认命了,接受了清朝的官职,但是并没有助纣为虐。王体忠在李自成死后杀害了自己的上司白旺降清,然而剃发令下达之后,他却坚持不肯剃发,被自己的部下王得仁杀死,王得仁后来又因为受到老资格汉奸的欺压起兵反清,失败被杀。

这些旁系部队中,贺一龙、贺锦、罗汝才等人的部队与闯军一样是陕北出身,在与明军的多年战争中久经考验,战斗力很强,在接受了闯军的军纪约束之后,水平基本上和闯军的老本兵相当。刘希尧、蔺养成、牛万才、王进才等人都并非老资格的农民军将领,战斗力相对有限,与一般的明军部队相当。袁时中的旧部小袁营战斗力特强,他们的核心是豫北一带的矿工,组织纪律性非常强。袁时中的军纪甚至比李自成还严格,不仅从不杀害百姓,对士绅都不轻易诛杀。1642年,清军入关劫掠,兵锋直达南直隶海州。袁时中主动出击,击败清军,收复海州,解救了大批被掳百姓,发放路费放他们回家。袁时中被杀后,小袁营的部队基本上都并入了闯军李过部,是后来的忠贞营,以及在茅麓山坚守大陆上最后一块明朝国土的李来亨部的来源之一。

再接下来,就是汝州-潼关决战,大破孙传庭。在这一战中,双方的位置已经颠倒过来了,闯军才是正规军,明军则成了流寇。面对孙传庭的十万大军,李自成首先进行了试探性的阻击,遭受了一些损失,陈可新、谢君友等人殉职。闯军尽管遭遇了失败,却依然有秩序地且战且退,一步步拉长孙传庭的补给线。自从占领襄阳以来,闯军大兴屯田,如今马上就要到收获的季节,孙传庭却没有这样的后勤保障,只能竭尽陕西、山西民力供给前线,并且靠沿途强征来获得补给,给了大明朝本就所剩无几的民心最后一击。在李自成的统治区内,不仅仅是平民百姓,就连一些投降了闯军的士绅,都认为官军的到来打扰了他们已经开始变得平静的生活。在李自成这里,过了追赃助饷这一关,士绅便可以接着过他们的日子了,甚至有可能被李自成招揽,但是如果官军再杀回来,他们不仅要出钱出粮,连命能不能保住都难说。

由于“贼有食而兵无食”,孙传庭越是前进,他的处境就越艰难。由于补给线被刘宗敏切断,孙传庭不得不后退,李自成则紧紧追上。河南镇官兵首先哗变,他们不仅没吃上饭,还被孙传庭留下断后,认为孙传庭是故意坑他们送死。面对穷追不舍的李自成,孙传庭只能回身迎战,实际上,这是一场闯军内战。因为明军之中唯一能指望挽回局面的部队就是闯军叛徒高杰指挥的陕北精骑。

结果孙传庭发现,自己对李自成严重低估,闯军早已不是那种传统的以少量锐卒为核心,大量饥民为炮灰的普通流寇了,而是一支全新的正规军队。

临阵列马三万,名三堵墙。前者返顾,后者杀之。战久不胜,马兵佯则诱官兵,步卒长枪三万,击刺如飞,马兵回击,无不大胜。

此时的闯军有很强的组织纪律性,又经过了多年的实战训练,能够有效执行各种战术动作。反观明军,根本没有什么纪律可言,作战稍有挫折,便开始落荒而逃。闯军一路追杀明军直到潼关,潼关之战简直都称不上什么战斗,闯军光顾着抓俘虏了。孙传庭的全部努力宣告失败,死于乱军之中,但是崇祯坚信他是装死逃走了,不肯给他抚恤。

这之后,李自成毫无悬念地占领了整个陕西,除了少数人顽抗被杀,高杰、王定、孙守法等人逃走之外,陕西明军基本上都被李自成收编。这其中不乏一些曾经痛击过闯军的老对手。

左光先,出身陕西榆林将门世家,在洪承畴麾下时多次击败过李自成,在洮河之战中,李自成被他打得只剩下几百人,险被生擒。

马科,青海军人的代表人物,李自成还是不沾泥张存孟手下的八队队长时就和他交过手,被他打得翻山越岭逃走。

陈永福,河南明军代表人物,为明朝坚守开封,连续击退闯军,甚至射瞎李自成一目。

高汝利,与李自成同为张存孟部下出身,在和李自成联合作战时,突然拔营离开,投降了官军。

白广恩,农民军早期首领,投降官军之后,靠出卖老战友何崇渭邀宠于洪承畴。

武大定,也是张存孟部下出身,投降官军之后,杀了四队队长拓养坤。(为什么四队长总是被自己人干掉?)

张天琳,曾经是李自成最亲密的战友,在崇祯十一年农民军大低潮的时候也投降了官军,但他和李自成是好聚好散,投降之后没有和李自成敌对,倒是在跟着孙传庭勤王的时候打了清军。

牛成虎,原农民军首领,投降官军之前和李自成倒是没什么交集,但是投降之后和李自成多次交战。

白邦政,老资格官军将领,击杀了明末第一个农民军首领王子顺。

此外,刘忠、贺珍、郑嘉栋、董学礼、官抚民、梁甫等人,过去也或多或少和闯军有过一些交集,毕竟陕西的明军几乎就没有没和闯军打过交道的。李自成的政策是来者不拒,只要来投降,不管过去做过什么都既往不咎。不管过去是死敌还是叛徒,射瞎过他眼睛还是给他带过绿帽子,全都可以宽恕。这个政策的优点就是让闯军以最快的速度平定了陕西,赢得了陕西明军的支持,除了高杰实在是得罪李自成太狠,不敢投降之外,所有当年离开了农民军队伍的人都重新回来了,原先的对手们也迅速化敌为友,陕西没有再经受一场全面战乱,迅速恢复了和平。但是弊端也相当明显,这种泥沙俱下的大收编会把很多骑墙的投机分子也都拉进队伍里来,当闯军一路高奏凯歌的时候,他们当然会支持李自成,可一旦李自成遇到挫折,他们是否会跟着李自成走就得凭良心了。但是这年头,良心是最靠不住的。李自成认为自己可以以心换心,用宽容仁慈换来降将们的忠义,他也确实赢得了一些人的忠诚,陈永福、郭升、左光先、牛成虎、白邦政、官抚民、周凤梧、谢应龙、田虎、任光荣、任继荣、贺珍、张天琳等人都用实际行动了他们是忠于李自成的,这些人中表现最差的牛成虎,也是在被陈之龙胁迫之下才被迫降清,降清之后也不曾去镇压抗清义军。甚至于韩文铨这样的原来的明朝文官,都肯为李自成效死。然而,李自成的宽容也纵容了吴三桂、高第、姜瓖、唐通、董学礼、马科、陈之龙、孔希贵、吴胜兆等人,武大定、高汝利、王辅臣之流,更是在明、清、顺三方之间反复摇摆。

李自成在进军北军的路上,收编了山西、大同、宣府、居庸、昌平、保定、蓟镇等地的大批明军,对于这些人,李自成延续了在陕西时的宽容政策,只要他们改旗易帜,就发给军饷,继续让原来的将领统率旧部。虽然也安排了张天琳等信得过的将领监视,但是对他们的防范并不严,大体上还是拿他们当自己人看待。短短三个月时间,整个中国北方都在开了城门迎闯王。如果是一般的改朝换代,李自成这种做法是毫无问题的,这样的宽容政策可以让他以最快的速度招降纳叛,统一整个中国,这之后,这一堆总兵、副将级别的军阀,掀不起什么浪头来,大可以徐徐图之,一个个杯酒释兵权,可是李自成没意识到,自己马上要面对一个空前强大的敌人,这种忠诚度堪忧的军队是无法面对这种局面的。

山海关之战前夕,闯军的结构十分复杂,其核心战斗力是经验丰富的农民军老兵和收编来的官军战兵,这两者的忠诚度和纪律性都参差不齐。跟着李自成杀出商洛山的老兄弟自然不必说了,战斗力强悍,忠诚度爆表,对李自成命令绝对服从,纪律严明,不逊于同时期的任何军队,但是他们的数量实在太少。那些在襄阳建政前加入,已经和跟着闯军作战过一段时间的河南饥民、官军降卒,也可以说是闯军老本兵,他们已经完全融入了闯军的体系,在纪律性、忠诚度上都非常好,其中的代表人物田虎、任继荣、周凤梧等人已经被视为闯军嫡系而非降将。这些从1640年到1642年积累起来的军队,是李自成争夺天下的最大本钱。襄阳建政之后再加入闯军的这些人,成分就非常复杂了,以战斗力而论,这些军队起码都有明军的平均水平,但是他们没有与李自成共患难过,少了这一层考验,他们的忠诚度就只能听天由命了,李自成也没有很多时间去整编、训练他们。所以在打胜仗的时候,这帮人个顶个的强悍,一旦打了败仗,就全都露出了真实面目,有的坚持效忠于李自成,抵抗到底,有的则风行草偃,但这一切,山海关之战前的李自成是没法判断的,毕竟谁也没把“叛徒”两个字写在脸上,看平时的态度的话,所有人全是忠臣。

和吴三桂相比,闯军很明显要强得多。山海关之战刚开始的时候,吴三桂一天的时间便抵挡不住了,这里面固然有吴三桂首鼠两端导致的士气因素,但也足以证明闯军主力的战斗力绝不弱于关宁军。早在崇祯朝前期的时候,关宁军就被抽调到关内来打农民军,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弼是李自成的老对手了,虽然让李自成吃了不小的亏,但是在铁索关之战中被李自成重创,当时关宁军的战斗力也就是和闯军半斤八两。李自成在河南崛起之后,闯军正规化建设完成,有了完整的体系和充足的后勤供给,已经远不是关宁军能抵挡的了。如果是当初洪承畴在松锦大战中指挥的大军,还可以和李自成一较高下,堪称对手,但是在经过了松锦大战之后,受到了重创的关宁军对于李自成来说就是一盘菜而已。

清军在令行禁止方面不输于闯军,作战经验的丰富则远胜于闯军,在个人武力上,闯军中也只有那些核心老兵才能和精锐的白甲护军对抗。在火器方面,闯军基本上是靠缴获内地明军的装备,除了多发军饷、更严格地训练之外,和孙传庭大体上还是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火器的质量、炮手的素质,和清军相比都有明显的差距。山海关之战,闯军人数上大劣,又处在很不利的地位,还看不出太明显的问题,六万人打清吴联军十几万,不输才有鬼呢。怀庆之战是大胜,但是闯军人多,清军太少,所以也不好比较。潼关之战,闯军和清军都是准备周密,当面锣对面鼓拉开阵势硬碰硬地对决,可以看出闯军的实力和清军相比确有不及。

面对清军,闯军并未畏敌避战,而是连连主动出击。闯军的每次出击,均被清军击退,然而清军也赢得并不轻松,经过了一番苦战,闯军始终维持着战线的稳定。清军的大炮抵达战场之后,闯军的野战工事难以抵挡清军的炮击,局面更加不利。闯军继续向清军发动反击,但还是没能成功。由于后路被阿济格包抄,李自成只能撤退。

在陕北,李过、高一功据守延安、榆林对抗清军,双方多次激战,闯军连续出击,不能破围,清军也无法破城,形成僵持。李自成放弃西安之后,李过与高一功整建制突围。在《延安府志》中,甚至有“顺治二年,流贼李自成遣兵四万窃据延安。英王将兵八万从府谷济河,复绥德,来攻延安,路经瓦窑堡,兵战散,屯鲁家屯、潘陵等处月余”这样的记载,不过没有找到其他的史料佐证,是否确有其事尚难以判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李过和高一功都是在劣势之下频频主动出击,虽然最终不敌清军,但是战力差距并不远。

这之后,闯军对阵满洲八旗的战绩不佳,李自成在富池口之战败于阿济格,李过在荆州之战败于勒克德浑。这之后,闯军主要与绿营交战,互有胜负。由于闯军失去了稳定的地盘,也不像崇祯年间有源源不断的饥民与降兵补充,其战斗力不断衰减。但是,依然有一些突出的战绩。如全州之战,郝摇旗击败了耿仲明,即便到了康熙年间,李来亨依然把闯军的老对手董学礼打得大败,迫使清朝长期围困,出动满兵才得以攻破茅麓山。

很多时候,军队的强弱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比如说张勇、徐勇、李国英等人,跟着左良玉的时候默默无闻,被李自成撵得抱头鼠窜,但是当了清军之后,却能和李过、刘体纯等人打得有来有回,就算打不过,最起码也能坚守城池。马宝在早期也只是个小角色,但是跟了李定国之后却表现突出,后来跟着吴三桂时更加战功卓著。郭升做明军的时候几乎毫无建树,但是做了闯军后,却在直隶、山东纵横平叛,成绩斐然。在明末这个时代,很难说哪支军队就强,哪支军队就弱,士兵们其实都很能打,关键看怎么运用。同样是陕北的明朝边军,在汪乔年手下时,就是不堪一击的废物,到了李自成手下,却能和清军硬碰硬地死磕,很明显不是士兵废物,而是主帅废物。就算主帅不废物,军队还会受到各种客观条件制约,从最基本的粮饷供应,到每一个能影响士气的小细节,都会导致战斗出现不同的结果。

八旗汉军、三顺王、关宁军、秦军、闯军这些军队的源头其实是一样,都是明朝的边防军,其战斗力并无什么本质不同。但是在不同的环境下,他们发挥出的能力完全不同。和明军相比,闯军能提供更好的粮饷供应,能执行更严格的纪律,组织更严格的训练,有更好的士气,所以在1640年之后赢得了每一次大会战的胜利。就算是满洲八旗,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之前,表现出来的战斗力也就是和明朝边军半斤八两,挨打也疼,喝多了也吐,一旦战局不利也落荒而逃。但是被努尔哈赤统一起来之后,他们有了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对明战争不断获胜,有大量的战利品维持补给和士气,这才能一路胜利下来。

到了山海关之战时,清军已经是一支非常成熟的军队,整合在一个统一、高效的体系之下,对于胜利有充分的信心。闯军却是一支才刚刚建立起来的队伍。早年间追随李自成的那些人,在崇祯十一年的时候或死或逃,剩下的没有几个,山海关之战时的闯军是从崇祯十三年开始,在四年的时间里重建起来的,闯军的制度还在磨合,各部队之间并不熟悉,其中还有大量的人三心二意,对李自成既没有忠诚也没有信心。故而闯军虽然有能力和清军正面对抗,但是始终技逊一筹,不得一胜。




  

相关话题

  有哪些武器的命名(尤其是军舰)非常怪异? 
  萨尔浒之战结束时八旗死亡人数是多少?? 
  为什么关于自卫反击战的历史有那么多以讹传讹的说法呢? 
  中苏交恶时,苏联为何未对中国使用核武器? 
  如何看待普京在2018年国情咨文中提到的核动力巡航导弹、高超音速导弹和战略滑翔导弹? 
  明军有人马都披甲的重骑兵,有长长的马槊、有马镫,倭寇短短的日本刀为什么还能打得过? 
  为什么有人质疑岳飞、关羽、诸葛亮的水平和忠心,却从来没有人质疑李定国? 
  从绝对量和相对占比上说,是明朝供养宗室的负担重还是清朝供养八旗的负担重?两者的性质又有何不同? 
  为什么南宋坚持下来了,而南明快速地覆灭了? 
  如果帖木儿在征伐大明的路上没有病死,那么明朝的胜算几何? 

前一个讨论
移动终于支持携号转网了,换联通还是电信比较好呢?
下一个讨论
一只金渐层猫舍的价格是2w-5w,是猫舍骗我还是真的需要这个价格?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