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前就有人说《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是反忠,人家只是用不同的说话技巧扩展中国舆论空间罢了。
这种说话方式叫“内容正确但错误的话”。
举个例子就明白了。比如一个长相普通的女生和男生相亲,女生见面就说:“失望了吧,我不漂亮”。男生蹦出两字“就是”。女生气不打一处来,问“我哪不漂亮”。男孩又蹦出两字“身材”。好了,相亲结束了,可是男生每句都是事实啊。再比如,你孩子刚满月,朋友都来看,突然有人说:“这孩子不傻”。你都想上去打他对吧,可他的话内容正确,你能说自己孩子傻?
“内容正确但错误的话”让人不爽的原因在哪?
问题在于这些正确内容话题本身就是忌讳,就不应该提。这些话题一提,总不免让人潜意识产生不好的联想。比如“这孩子不傻”这话一说,肯定就有人会想着孩子哪里傻了,为什么他会说不傻。同样的道理,女生说“我不漂亮”,就是让男生夸她其他方面,机智的男生就会说“哪有,一看你就聪慧,今天的裙子搭配很漂亮的”。
大家有时候会说些“内容正确但错误的话”。
采用这种说话技巧往往是讽刺人,故意让别人感觉酸溜溜。比如富二代朋友买了一辆车,你可能就会当着朋友面说:“我爸如果有钱就好了。”谁不希望自己父母有钱呢?但这时候一说这话,讽刺就到位了。
同样,大家想想,《环球时报》每天总是批这个,骂那个,感觉就是傻逼,可是又有多少新闻是环球时报以反贼的口吻提到了,大众才会想到这个话题。就这个巨婴的话题,如果不是环球时报提,最多就和民间谈80后是垮掉的一代一样,不会有几个人上升到中国文化的高度。
民主二字在多少网站是敏感词,可胡主编整天骂民主,真是赤子之心灯塔可见,明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