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中国之所以被称为发达国家粉碎机,是因为原来的发达国家一直在获取不合理的超额利润」这种观点? 第1页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问题回答下有很多吐槽中国自己也没挣到钱的。这的确存在,但吐槽前也要想想根本原因能不能克服。

其实超额利润来自垄断,合理利润来自于供需稳定。可垄断与供需稳定国内目前并不存在。

要形成垄断,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垄断企业(如苹果),或几个强大企业组成的垄断联盟(比如日本数码相机)。这个企业或联盟甚至可以反过来影响国家决策,而我国除了国企外能够允许有这样的企业或联盟吗?况且中国制造业的规模,与复制速度,也没有人能如互联网那样烧出垄断来。

要供需稳定,可我国各政府在保就业促发展,除了一线城市都抢着给劳动密集制造业提供开厂优惠。企业有便宜不占?于是需求没扩大,而生产却扩大了,可不内卷加剧了。但是你能阻止各地竞争吗?能阻止企业不占便宜吗?不能的话如何停止内卷呢?

至于怎么解决?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然后灌水印钱,输出通胀来提升工人收入给内卷企业续命。然后继续激烈的内卷。

如果输出不出去?那就一齐喝水吧


user avatar   130219078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不仅打破国外垄断消灭了超额利润,而且还自发内卷消灭了合理利润。


user avatar   cao-feng-ze-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凡事都具有两面性。中国的产业地位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垄断地位,将商品价格大幅度降低了下来。这在粉碎了发达国家的生产者的同时,也在一刻不停地补贴着发达国家的消费者。西方人一方面发现自己失业了;另一方面却惊喜地发现自己只靠那点儿低保就能买得起过去要花一个月工资才能买得起的商品。

打破垄断的屠龙勇士自然不应该成为下一条恶龙;但也不能当大善人吧。既然我们已经获得了不可撼动的产业地位,我想价格适当也可以涨涨了。


user avatar   zhangxiu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请列举一个,哪怕只有一个,发达国家被粉碎了的案例。

普遍意义上认为的较为发达的前十国家有挪威,澳大利亚,荷兰,美国,法国,新西兰,加拿大,新加坡,丹麦,瑞士。这十个国家过去十年经济指标全是增长。除去去年的疫情影响,所有国家人的生命健康程度越来越好——未见一个国家受到中国崛起的影响,而发生经济崩溃,或者人的预期生命长度减低,或者本国国民的政治、言论自由权利被侵害。

如果一定要找关联性——目前的数据似乎更加支持: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提高了发达国家的人民的生活质量(虽然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很慢,但是确实在增长)。感觉中国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的本质是互惠互利的,并不是中国粉碎了谁。至于什么中国是发达国家粉碎机云云——地摊杂志的观点,完全不值得讨论。


user avatar   damon-dance-for-m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所谓的“粉碎”无非就是无视发达国家已经建立的专利和版权壁垒,疯狂复制而已。

获取超额利润是很正常的事,人家当年冒风险砸钱苦心搞科研终于获得了专利并商业化,当然有资格获取超额利润。毕竟当年如果没弄出来,钱打了水漂,就只能去睡天桥,也不会有人同情。

然后现在看别人赚钱了愤愤不平“他为啥赚那么多”,然后来个“版权费慈禧当年已经付了”,然后派出皮尺队疯狂抄袭,对方也拿你没办法,毕竟欧美的法律管不到天朝。然后沾沾自喜粉碎了发达国家的利润。啧啧

日本60年代那会也是抄袭,但很快摆脱了这种low b工业,后来也开始赚取超额利润了。

天朝的企业抄了那么久,赚了超额利润了吗?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和日本一样也进入靠知识产权吃香喝辣的俱乐部了,那应该大力捍卫知识产权才是。但是,相反还在靠慈禧付的专利费,说明还是在抄。

你抄别人,别人也不是白痴,冒风险的研发他们做,市场你来抢?这种游戏不会一直让你玩下去。知识产权捂紧,某些东西不卖给你,某“高端手机”企业就要立即把市场份额全吐出来。活该。

苹果现在也在获取超额利润。他们的核心技术你抄得到么?

谷歌的下一代Pixel主打AI,跟天朝厂有一毛钱关系么?你打算怎么抄?

你能抄的,也就只有液晶屏电池主版闪存这些玩意,然后装起来卖中低端赚点残羹冷炙。实在找不到卖点,只能卖120W充电。哇哈哈哈~


user avatar   zhu-gen-d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粉碎机。

你手工业作坊,我是蒸汽机,我就是你的粉碎机;你是蒸汽机,我是汽油机,我也是你的粉碎机。

而不是,你是手工业作坊,我也是,但我价格比你低、利润比你低、从业人员待遇比你低。

懂?

三低情况下还洋洋自得,这叫贱,叫不知羞耻。

除了满足外行人所谓的大国风范心理外,对行内人可有一丝一毫的益处?

我们现在必须摆脱这种自以为是的心态,跟海外同行比薪酬、比待遇、比技术。这是什么?道路自信!

更要跟海外同行比公司管理,比食堂饭菜,比国家谋划。这是什么?制度自信!

我的道路、制度比你更先进,工人有着革命乐观主义、浪漫主义,工人的家庭有充分保障,我就是比你先进,就是能把你们的人才吸引过来。

相反的是低人权、低保障,国内的人才都害怕,况海外的人才了?

以前靠着家国情怀、上升通道宽泛还能硬抗,可随着2015年的涨价去库存,人才们发现自己一个月的工资,都买不了一平米钢筋水泥,如何不提桶跑路?如何不劝退新生代?

吃窝窝头不可怕,看不到头才可怕。最可怕的的是,一些人靠着特殊权力就能盆满钵满,却还大言不惭的说,能力之外的资本是零。

这是把所有的寒门人才都嘲讽了个遍。

别说中国被人卡了脖子,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告诉我们,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谁说被卡了脖子,谁就是不客观,谁就是在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叛国!


user avatar   li-xiu-yu-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你是一个真的毫不妥协的激进左翼,共产主义者,那么“发达国家一直在获取不合理的超额利润”这话没什么问题,世界体系理论,中心-外围理论在五六十年前就已经很流行了,这个观点也不新鲜。

不过,如果你是个真诚的激进左翼,那你不光该反对发达国家的超额利润,更应该反对一切意义上的利润。毕竟,大部分发达国家的超额利润不来自于武力掠夺和超经济强制,而是来自于其在某些尖端行业的优势以及对科技与资本的垄断。这种超额利润是资本主义世界必然产物,如果这种超额利润不合理,那么资本主义私有制也必然是不合理的。那么和发达国家一样,在这个资本主义制度中赚取超额利润的马云,任正非,乃至在海外的所有中资企业,也都是剥削者的。

人最重要的就是自洽。如果一个人能够像上文说得那样,不妥协并且旗帜鲜明标准一致地去反对资本主义,那么我觉得他至少是个真诚的人,是个可以与之讨论问题的人。但是如果有些人,一面觉得中国在非洲搞的不是新殖民主义,觉得靠着员工996发财的资本家是合力致富,另一面又觉得发达国家靠科技与资本赚钱就是不合理的超额利润,那么这个人恐怕是非蠢既坏。可能是长时间当工贼和韭菜当习惯了,这些人唯一剩下的道德准则就是“我可以卷你不能卷”,比如下图里这位。

不知道他让出口企业涨价的时候,非洲,东南亚和拉美的老百姓会不会提问“中国企业是否在赚取超额利润”。



user avatar   minion-31-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但凡提到中国与发达国家比较的问题,都是公知批发集散地。比如这个问题下的这个回答:

这位公知开头儿是这么说的


但是当时定价的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是不是像他说的那样,德国人报低价,国内定高价?

-

正好相反!想定高价的是德国大众,想压价的是中国政府。

-

先说点不甚相关的话(不好意思,风格如此。不愿意看这部分的,直接翻页到后半部分就行了):

我知道选取任何中文资料来证明我的观点,都会被公知冠以&¥I^*%&之类的理由而不予采信。所以我将选择马丁·波斯特的回忆录作为证据。

马丁·波斯特是谁?其曾为奥迪公司和大众集团的董事。20世纪80年代,他作为先遣队之首创建了上海大众。90年代,他曾在香港领导大众集团的亚太事务。

他是个德国人,代表的是德国大众的利益。他说的话,相信公知是没有理由不采信的吧?

以下内容,都来自于马丁·波斯特的回忆录《1,000 Days in Shanghai: The Volkswagen Story - The First Chinese-German Car Factory》。这本书的中文名称为《上海1000天: 德国大众结缘中国传奇》。当然了,为了防止公知继续使用他们那些&¥I^*%&的理由,我甚至都不采用中译本的内容,而是采用英译本的内容(原书是德语写成的)。(没看原版的是因为我不懂德语,这个没办法……)

如果你们有兴趣校验我这里的内容,可以去下载这本书的pdf版本(不过,有条件的话,请支持正版):1,000 Days in Shanghai: The Volkswagen Story - The First Chinese-German Car Factory

下面正片儿开始


Fighting central planners (第146页)

When it came to product volumes we also had to take into considered r­ation that we were worki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 state-controlled economy. How many Santanas did we want to or should we deliver in 1986? The Chinese didn't ask: how many cars are needed but how many has the government stipulated? If the state plan envisaged 5,000 cars, we would produce 5,000 cars. The question as to whether these 5,000 units could actually be sold was beyond the imagination of our Chinese partners ...

开篇马丁先批评计划经济,我并没有完全摘取,因为后面部分的意思都一样。简单翻译如下:

当开始计划产量的时候,我们必须考虑计划经济对生产的影响。我们在1986年要生产多少台桑塔纳?中国不关心“我们需要多少量车”而是关心“政府规定生产多少辆车”?如果政府计划了5000辆,那我们可以生产5000辆。问题在于,这5000辆能不能被卖出去,已经超过了我们中国合作者的想象力了……

(这一段与主题无关,我之所以翻译出来,就是要表明,马丁不是当时中国政府的舔狗。他批评他想批评的——再次杜绝公知的&¥I^*%&)

(下面是主题)

One day, our sales partner STAC explained to us that central gov­ernment had ordered a price reduction for automobiles produced by joint ventures and wanted us to reduce the manufacturing price of the Santana to match. I was incredulous: "Politicians can't just dictate a price reduction; price is an economic factor that mainly depends on costs."

有一天,我们的销售方STAC向我们解释,中央政府对联合企业(指上海大众)生产的汽车下达了降价的命令,并且希望我们能够降低桑塔纳的制造费用以便对销售价格匹配。我觉得难以置信:“政客不可以直接主导降价,价格完全是由经济因素——即“成本”——制约的。”

(政府命令降价,但是马丁觉得这种行为“不可思议”——incredulous,大家可以搜搜这个词强烈的反对意味)

The government, we were told, was of the opinion that costs had been reduced by localization, and that prices should be reduced accordingly. This was the politicians' interpretation of the events. Unfortunately, the reverse was true.

我们得知的消息说,政府认为,本地化降低了生产成本,所以(桑塔纳的)价格应该相应地降低。这是政客们对这件事的看法,但是很不幸,事实与之正好相反

(后面的部分我不贴全文了,大概解释一下。马丁说,当时的中国根本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所以哪怕是一个小小零部件的生产,大众都要建造一整套生产体系。这些都是成本。在产量规模不够大的情况下便降价是极端不合理的。)

The Chinese objected that price reductions were a political decision from Beijing which they didn't necessarily need to support, but which they definitely had to follow. I insisted on my own argument: "Price reductions can only be based on economic facts and not on political decisions."

中方说,北京的决定,不是个可以讨价还价的建议,而是他们必须遵守的命令。我(马丁)坚持己见:“降价仅仅由成本决定,而非政治决定”

I finally attempted to convince our partners with the argument that we desperately needed profits to cover the extensions we had planned: "It's not as if we're eating our profits for breakfast. We are a 50:50 joint venture, and we have to finance our expansion with the money we earn. This is why we can't just cut our prices because the government wants us to. The government must also be interested in the long-term success of Shanghai Volkswagen. If we reduce our prices now, there is a danger of compromising our future success."

最终,我是如此劝服我们的中方合作者:我们急切的(desperately)需要收益来支持我们计划中的扩建。(马丁说)“我们不是拿收益来吃早餐的(意指那些收益不是无足轻重,而是至关重要),我们是个“半对半”控股的合资企业,我方必须用收益来补充我们的投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按照政府的要求降价。政府必须着眼于上海大众的长远利益。而如果我们现在就降级,那么会损害我们的未来。”


所以,桑塔纳最初高昂的定价,并非像那些公知所言称的,德国大众报了个低价,而中方坚持高价。

最终桑塔纳的定价,是很复杂的。用个现在流行的词儿来说,就是“博弈”。中方希望能够降价,但是德方为了初期“本土化”的大量投资不愿意降价。最终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德方在定价方面,咬住了他们的底限。

我们当然不能批评德方,事实上确实如马丁所说的,在大量投资但是产量还没有暴增的情况下,武断降价只能毁了上海大众。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大概是没有力量弥补冒然降价给德国大众带来的资金亏空,早期降价只能逼迫德国大众撤资,而且会对以后引进外资带来巨大的负面效果。所以博弈的结果,是中方没有继续寸土不让的坚持,而是坐回了谈判桌,基于成本最终给帕萨特定了价。

但是现在的公知,将这一段复杂的谈判历史简化(歪曲)成“德方报低价,中方定高价”,那就相当居心叵测了!

他们的目的,不言而喻!!!


user avatar   warmw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个有意思的吧。

大家都知道前阵子有朋友送了我一船绞车,后来绞车处理掉了,学了很多知识。

比如,你们猜买一个吊机要多少钱?

巨轮或者码头上的那种,超巨大的。

这东西是拆开来卖的。

一个零件一集装箱,大概每个零件有几万刀、几十万刀、几百万刀不等的。

运到一个地方装起来,然后要么装船走人要么就按码头上之类。

前阵子一个零件还不如一个集装箱贵就很爆笑……

等会儿我偏题。

回去。

就说这个吊机,有国产的。

价格长得和前面很像,但是要把单位从美元换成人民币,然后去掉一个零。

就是辣么屌。


好了,问题来了,为什么一些企业不买国产的,要买刀为单位,还多个零的?

包括很多国内的企业,也情愿买进口,甚至通过第三方代理买进口,不用国产呢?

原因有很多,我们含蓄一点,先把这个问题想着,放一边。

你们猜这零件几万刀几十万刀甚至几百万刀卖,能赚多少钱?

暴利吗?

呵呵呵呵呵呵呵。

人家亏本的。

没想到吧……

钱都给工程师泡妹子以及买原料了,老板不挣钱。

有人听了觉得我疯了,哪来的欧美大善人搞这个不赚钱还搞个屁。

唉,人家就是不赚钱,就是这么卖,你买得越多,他亏得越多。

一个集装箱十万刀,一个零件才几万刀,你觉得怎么赚钱?

赚不到。

那他公司还开个屁啊?

来,我来告诉你他公司赚的是什么。

维修费。你机器坏了,得修吧?你会修吗?你不会。

什么,你螺丝掉了?2万刀一个,嫌贵你就别用啊……

什么,你要买新的?10万刀一台,加个集装箱钱,20万刀,请……

什么,你不会装?行我们派工程师过来,包食宿,头等舱,你来伺候着。


国产的去粉碎别人的价格?你怎么粉碎别人的价格?你用什么去粉碎别人的价格?

我随便举个例子,国产那个虽然便宜,

但是如果一年后,企业没了,你吊机坏了找谁去修?

再买一台?去哪儿买?


大多数时候,国内的键盘玩家特么的连别人的业务模式是什么都没弄清楚,

网上学两个梗,就开始变超人自豪起来了。

什么真理在大炮的射程范围内咯,什么发达国家粉碎机咯。

你国产卖人家1%的价格一样卖不掉,为什么?是因为不好用吗?

不是的,是人家不想带你玩,供需都被控制住了,你粉碎个啥啊粉碎。

整天幻想奋斗逼突破下限打价格战战胜全世界,那是做梦。

有的时候,你根本没这个技术。

有的时候,你有了技术还不好用。

有的时候,你有了技术,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好用,因为没人用。

进不去市场,一切都是白搭。


再说一个大家熟悉的领域。

为什么我国3A游戏做不出来?

因为没有这个环境。

我强调过很多次,3A游戏不是只有技术就可以的。

实际上现在UE这类引擎已经非常牛逼了,我国民间的各种野路子技术也不虚,

譬如米忽悠的二次元渲染那就是一绝,但3A就是做不过,没人做。

为什么?因为不是只有技术就可以的。

不是你会了,然后拉一票泥腿子出来,随便搞搞,就能搞出来东西把别人从市场里赶走。

苦练三十年一朝打翻天,这不是工业化,这也不是工业时代,这是修仙小说。


我再从另一个角度说一下。

越南不是抢走了很多我国的产线吗?

结果呢?停产了。

上面那个吊机,还有很多是印度工人组装的。

结果呢?罢工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

产业这种东西,不是只有技术一个门槛的……

有些事儿,有些道理,你要弄明白,弄懂,弄得清楚,首先就得醒过来,不要整天做梦。为什么一定要拉内需?

因为任何高端产品的产业链成熟是要有一个过程的,还不短。产业链不够成熟的时候,自己人不用的话,没人用,拿头去磨合产业链啊……

就这个鸟样,能粉碎谁啊,但凡高端点的产业链就没带我们玩的。连自己人都不带自己人玩……


user avatar   zhangwei-4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吹水预警。

大家不关心超额利润,实际上超额利润就是应该消灭的,而且西方工人有没工作和中国人关系真不大。

大家关心的是为啥国人生产了这么多商品国人却没有权力使用这些商品。

但这时候应该讲劳动力再生产、讲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讲资本循环中的三种形态,但这么追追到底同时得罪建制派和境外建制派,吃力不讨好。

钱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商品价格,也就是获得更多分配的权力。美元、英镑是发达国家;日元韩元也是发达国家,几十几百和几千几万一样过日子。

“科研投入“也一样,重要的不是钱,重要的是能给科学研究多大的权力,只是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框架下钱代表权力罢了:给福奇博士多高的经费都比不上一纸封城令,就是这个原因。




        

相关话题

  中国真实的经济规模真的如伍晓鹰所说被夸大了吗? 
  作为一名专利代理人,如何合法地获取巨大利益? 
  立陶宛外长正式提交辞呈,对中国与立陶宛的关系有何影响? 
  南京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如何选择? 
  如何看待比利时国际钢铁会议大陆代表团要求台湾离场这则新闻? 
  如何看待东京奥运会巩立姣铅球劲敌桑德斯在颁奖仪式上做抗议动作? 
  如何看待肖战粉丝和光明乳业杠上了? 
  如何看待大疆回应「被德国最大电子零售商下架」,称「系遭受水军刷屏攻击,零售商出于安全考虑暂时下架」? 
  大家支持繁体字吗? 
  如何看待美帝新轻坦? 

前一个讨论
不义联盟的超人到底是对还是错?
下一个讨论
月薪3000的母亲拒绝给女儿买8000的手机,女儿说“你废物,却要生下我来受罪”。这种孩子怎么教育?





© 2024-05-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