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抗日战争惨烈到何种地步? 第3页

                 

user avatar   qian-zi-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富金山战役

宋希濂老部队36师满编一万多人,最后剩余850人

而在中国军队阻击下,日军第十三师团(甲等,由各常备师团预备役老兵组成),各步兵中队战斗兵平均剩下40人(满编181人,战斗兵约150人),可以说武汉会战最大亮点了,第一个在正面用一个军阻击日军一个王牌师团的人。

打完之后回头一看,只剩下田镇南还傻乎乎的等着他,其他的早就跑了……而对面日军增援上来了十师团的濑谷旅团和滕江紧的第三师团……


user avatar   tian-kong-zhi-cheng-93-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曾经采访过的一名参加过南京保卫战老兵的亲身经历。

他当时作为排长,带着他的排防守光华门。进攻光华门的日军首先发起冲锋,但他们凭借城墙,居高临下轻松打退了前几次进攻。

后面日军调来了三辆装甲车,士兵全部蹲在装甲车的后面或者侧面缓缓前进。而他们别说反坦克炮了,连步兵炮都没有一门,即使居高临下,也很难打中日军。日军就这样在装甲车的掩护下接近城墙,进入射击死角,开始凿墙准备爆破。

为了保住城墙,他们组建敢死队,全部都是大刀手榴弹,从城墙藏兵洞里冲出去和城墙下的日军进行肉搏,根据老爷子回忆,所有敢死队成员全体阵亡,(日军在城外也架设了机枪阵地,而敢死队为了方便肉搏都是带的大刀而不是步枪)但也把接近城墙的日军全部赶走。

接下来日军接着用装甲车掩护步兵靠近。老爷子想了一个办法,故意放日军装甲车靠近,突然从城墙上用集束手榴弹炸坏装甲车的轮子(或履带),随后敢死队带轻机枪冲出去先干掉车附近的鬼子,再想办法往装甲车里塞手榴弹或者炸药。当时他手下一个班长,为了炸装甲车,抱着炸药包直接钻进车底。就这样成功搞掉了日军的装甲车。

他们那个排47个人,等接到撤退命令的时候已经只剩几个人了,而老爷子一直在城里呆到12号深夜才从下关逃出南京城。

图为15年公祭日老兵重回下关祭奠战友


user avatar   qian-ni-ma-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理水

抗日战争不算什么,汕青游击队从百人发展到近2000人的游击部队。

面对日本人的进攻我们没有溃散,没有退却。但是国军可比日本人坏多了,直接把韩江纵队打散了。抗日不见国军,杀中国人哪哪都有国军。


user avatar   chen-chun-wang-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台儿庄会战步兵第十联队战斗详报

“研究敌第27师第80旅自昨日以来之战斗精神,其决死勇战气概,无愧于蒋介石的极大信任。凭藉散兵壕,全部守兵顽强抵抗直到最后。宜哉,此敌于此狭窄的散兵壕内,重叠相枕,力战而死之伏,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将为之感叹。曾使翻译劝其投降,应者绝无。尸山血河,非独日军所特有。不识他人,徙自安于自我陶醉,为国军计,更应以此为慎戒。本日< 2日>,我军伤亡官兵六十六人,而敌弃尸不下二百五十具。”

伤亡数字经过评论区朋友提醒,确实是伤亡,日军的伤亡有可能会缩小,国军的伤亡肯定是被日军夸大了。日军提到的二十七师当时属四十二军冯安邦部,西北军血统还是比较明显的,师长黄樵松...............对台儿庄会战有所了解的人一定知道黄樵松和仵德厚的故事,在此就不一一细说了。

原文如下,和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里摘录的版本不一样,原始的战斗详报更为完整,欢迎懂日语的朋友补充。

歩兵第10連隊戦闘詳報 第13~14号

日本老兵藤原彰笔下的敌后战场也很惨烈“驻扎在沙河站的那个时候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回忆,就是我正好碰上了浅叶小队全军覆灭的严重事件。1942 年12 月18 日,中国驻屯步兵第三联队得到在迁安县东部发现八路军的情报,于是第二大队的主力立即从罗家屯出动,其中一部分,即第八中队以浅叶滋为队长率领的小队是从建昌营出发的。当第二大队听到从北方传来激烈的枪炮声后,不久即得到了浅叶小队情况不明的报告。第二大队主力立刻编成救援队向北方急速行军,我也作为临时编成的救援队的小队长参加了救援行动。当我们到达建昌营西南方的义新庄附近时,发现了浅叶小队36 人以及配属的机关枪三枝(分队长的名字)分队12 人的尸体横陈在村子前面的小河的河滩上。由于冬天的严寒,所有的尸体都变成了疹人的黑色并浮肿起来,呈现出凄惨的样子,武器和装备也全部被夺走了。附近的山野悄然肃立,寂静无声,我们连八路军的影子也没有看见。八路军在全歼浅叶小队后,早在日军救援队赶到之前就已经越过长城撤退到热河省那边去了。八路军巧妙娴熟地运用其得心应手的伏击战法,将浅叶小队一个不剩地全部消灭。像这样表明八路军的战术成功,日军疏忽大意的事例,在冀东地区特别多,中国驻屯步兵第一联队也经常有小部队被八路军全歼的事例发生。这是因为八路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在情报战方面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的结果。这也是一件让日军痛感无法掌握中国民众之心的事。”

藤原彰当时的心里,大概也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的感觉吧


user avatar   fei-xiao-wu-6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42年2月发生在大兴安岭脚下的库楚河谷血战,抗联三支队几乎全军覆没,减员90%以上。

话说日伪军在东北疯狂镇压抗联,杨靖宇、陈翰章等人牺牲,周保中等人退入苏联境内,抗联三支队成为黑土地上为数不多坚持抵抗的部队。三支队活动于大兴安岭,行踪飘忽不定,加上都是骑兵,行动迅速,让鬼子十分头疼。

话说这一天,三支队和关东军“讨伐队”交手后,迅速翻越伊勒呼里山,在库楚河谷休整。哪知四周却传来了密集的枪声,他们陷入了日伪军的包围!

关东军拿出了秘密武器“铃木喜一讨伐队”,这支部队只有指挥官铃木喜一和部分军官是日本人,其余清一色的中国人,而且是“栖林人”(即鄂伦春猎人),这些栖林人常年在山中游猎,日军用鸦片收买其中败类,组成这支伪军。

栖林人穿着白色的狍皮大衣,与雪地融为一体,加上行动神出鬼没,极难防范。

抗联战士刚刚翻越大山,累得气喘吁吁,而他们的对手是坐着火车和汽车来的,讨伐队判断出了抗联的转移防线,提前占据了三面高地,设下埋伏。

随着一声枪响,正在喂马的哨兵应声而倒,支队长王明贵一跃而起,就地组织抵抗,他命令战士们抢占一处山头,铃木喜一立即调集密集火力,战士们每前进一步就有人倒下,25岁的宣传科长陈雷右手腕中了一枪,打中了动脉,鲜血喷溅而出,他用左手捂住伤口,但依然血流不止,战士李长德忙上前包扎,纱布被血浸透了,仍止不住流血,李长德反而被一颗子弹击中,猝然倒地。

陈雷心一横,折下一根树枝,大喊一声,顶着纱布插入动脉,终于止血成功。

王明贵率领战士们苦苦支持着,直到黄昏来临,他们才打开一个缺口,钻入密林中,向着黑龙江的方向缓缓而去,铃木喜一下令收兵——他没有穷追不舍的原因很简单,在三支队的前方还埋伏着一支锹田讨伐队。

三支队共有130余人,此时只剩下25人,几乎都带着伤。他们来到江边时已是后半夜,黑夜中传来狗叫声,紧接着是爆豆般的机枪声,锹田讨伐队包抄上来了!

几名战士中弹落马,幸好江边有一块洼地,王明贵招呼大家躲在洼地里,他们已经被包围了。

日军指挥官锹田德次郎得意洋洋地指挥讨伐队和伪满警备队收拢包围圈,王明贵盯着前方,一咬牙沉声道:同志们,天一亮,我们就会成为活靶子,现在只有一个办法,趁敌不备,主动出击,大家听我口令,一起上马杀过去!

锹田德次郎正悠闲地坐着抽烟,讨伐队也三三两两地聊着天,直到被马嘶声惊动,他们万万没想到,弹尽粮绝的抗联战士居然敢发动进攻,锹田德次郎和警备队队长刘霖来不及反应,死于马蹄之下。

冲出包围圈的三支队只剩下11人,在王明贵的带领下,他们抬着陈雷等伤员,终于摆脱围追堵截,在一个名叫旺哈达的地方跨过千里冰封的黑龙江,退入苏联境内。


user avatar   yuan-hao-6-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抗日战争是一个准工业国家对一个农业国家全面碾压的战争——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这句描述的含义,好吧,我们就以一个战役为麻雀,给大家剖析一下其中血淋淋残酷的现实。

1 关家垴战斗

1940年10月25日,日寇冈崎大队长率500多人冲入山西省黎城县东南的黄崖洞外,严重威胁八路军在黄崖洞的兵工厂的安全。

对于这只孤军深入八路军根据地腹地的日军,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决定调集优势兵力将之歼灭。

八路军调集了8个主力团总兵力超过2万人,将冈崎大队团团围困于武乡县蟠龙镇关家垴。


制图:百度地图

2万vs500——八路军的兵力是日寇的40倍。

从纸面实力来看,八路军具有绝对优势,应该能很轻松的歼灭这股日军。

但是,战斗打响之后八路军却发现这个冈崎大队是一块非常难啃的硬骨头。

八路军从10月29日对冈崎大队发起总攻,连续打了两天两夜,就是啃不下日军的阵地,不仅如此担任主攻任务的八路军几个主力团损失惨重。巨大的伤亡让八路军指挥官犹豫了,先是386旅旅长陈赓向彭德怀提出放日军出包围圈的建议,然后连129师师长刘伯承也向彭德怀提议放弃继续进攻冈崎大队。

在我军战史上一线指挥员向总指挥提议放弃进攻是非常罕见的现象,这足以说明八路军部队伤亡有多么惨重。

但是这个关键时刻,彭德怀却发了脾气,在电话中向刘伯承大喊:“拿不下关家垴,就撤销第一二九师的番号,杀头不论大小!”

那么彭德怀这是意气用事吗?当然不是,这个问题我们后面来讲。

因为彭德怀的坚持,刘伯承与陈赓没有办法,只能继续组织部队进攻,为了拿下关家垴,彭德怀甚至把八路军总部直辖的特务团都拉出来参加战斗,最后又打了一天一夜,还是无法全歼冈崎大队。

11月1日,日军1500多人的增援部队,在10余架飞机的掩护下逼近关家垴。

八路军无奈只能撤军。

关家垴战役八路军重创了冈崎大队,消灭日军400人,冈崎大队长也被打死,但是却未能完成全歼冈崎大队的目标。

八路军为此付出了伤亡几千人的代价,几个主攻主力团基本都被打残了,很久都未能恢复元气。

关家垴战斗是一场后世争议很大的战役,对后来的敌后抗战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渔网与鱼的斗争

很多人因为这场战役对彭总颇多指责,其实这些人都不明白彭总发起这场战役战略构想是什么。

彭总调集绝对优势兵力企图全歼冈崎大队目的远非要打掉日军一个大队那么简单!

八路军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必然面临日军的扫荡与围剿。

简单的说,八路军与日军的关系就是渔网与鱼的斗争——八路军是鱼,日军是渔网——

对于日军而言,自然是希望渔网的缝隙越小越好;对于八路军而言,则是希望渔网的缝隙越大越好。

渔网缝隙的大小取决于编制渔网绳索的粗细。

越细的绳索编织的渔网缝隙就越小,反之,绳索越粗编织的渔网缝隙就越大。

这个绳索的粗细就是八路军与日军斗争的焦点。

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围剿一定要多路分兵,拉网式对根据地进行扫荡。那么,日军每路分兵多大就决定这个渔网的“绳索”的粗细。

在1940年日军对八路军根据地的扫荡一般是以一个日军大队(加强营)为一路。

如果在关家垴战役八路军如果能全歼冈崎大队——则意味着一个大队的日军“绳索”是不安全的,是有可能被“鱼”撞断的。

所以,未来日军对根据地进行扫荡就只能每路分兵使用比一个大队更大的部队——也就是使用更“粗”的绳索

这样日军编织的渔网就会有更大缝隙,就更有利于八路军运动。

这就是关家垴战斗虽然伤亡惨重彭总也要坚持全歼冈崎大队的原因。

可惜八路军拼尽全力也没实现全歼冈崎大队的目标。

所以,在关家垴战役之后日军对根据地扫荡就放心分兵,只要兵力达到一个大队就能在八路军根据地横冲直撞寻找八路军主力作战,给敌后抗日战争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后来在冀中平原扫荡中,日军甚至敢分兵以一个中队(连一级单位)对我根据地进行扫荡——日军分兵越细,就是渔网编织得越密,八路军运动就越困难。

在最困难的时候,八路军一个主力团甚至要化整为零以班为单位才能躲过日军的扫荡,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八路军一个班的悲壮战例。

狼牙山五壮士(来源:搜狐网)


3 武器装备

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个重要的问题,关家垴战役八路军集中了超过冈崎大队40倍的兵力,为什么却不能吃掉这股500人的日军?

原因很简单,一个农业国家的军队与一个工业国家的军队综合实力差距太大了,以至于八路军40倍的人数优势都无法弥补这个综合实力的差距。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装备、训练、后勤等各个方面全面碾压中国军队。

这个中国军队还要分三六九等,由于八路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颇受国民党政府的歧视,所以八路军装备与待遇比国民党正规军还要差得多,与日军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首先我们来看单兵装具

日军单兵装具涵盖了一名士兵在战场上方方面面的需求,非常全面。

作战保障方面如弹药盒、地图包;生活保障方面如水壶、饭盒;被服方面如绑腿、护腿、雨披、军毯、帐篷布;实用工具方面如步兵锹、镰刀、手斧、军镐;防护保障方面如防毒面具、护目镜、防蚊头罩、蚊帐以及携行具的腰带、背包、挎包等等,洋洋洒洒,蔚为壮观。


日军单兵装具

八路军不但单兵装具基本为0,而且最基本的物资与日军差距也甚大。

比如,士兵的鞋。

这是日军39年使用的牛皮作战靴,有后跟,足弓部分提供支撑,鞋底有防滑钢钉。

中国军队大部分只有草鞋。


现代人可能很少有体会,长期穿草鞋,会导致扁平足,使人失去长距离行走的能力,直到今天解放军征兵的一个把关极其严格的重要身体指标就应征青年足部非扁平足。另外新草鞋会把足部打出很多条形伤口,导致反复感染,长期穿草鞋工作和作战会严重威胁士兵身体健康。

不但单兵装具上差距很大,就算是基本的作战武器八路军也严重不足。

抗战爆发后,八路军陆续开往山西和华北地区,原来几万人的队伍迅速扩大为几十万,军队人数增加了,武器就成了问题。

以一二〇师为例,1938年1月,该师共有士兵29162人,各种枪支6979支,这么算下来,每4.2人才拥有1支枪。

武器严重缺乏让中共中央非常担忧。1940年2月,中央军委发布指示,明确要求八路军必须要保证人枪比至少5:1;6月,中央军委再次明确要求华北地区的部队至少保证人枪比例4:1。

1940年3月左右,八路军共有人员35万9千多人,但是各种步马枪仅有90534支,轻重机枪1590挺,掷弹筒108支,迫击炮156门。人枪比例大概是4:1,基本上达到了6月中央军委的要求。

不但武器严重不足,弹药也很缺乏。

1940年3月18日朱德、彭德怀向中央的报告提到,目前八路军现存弹药:步枪弹1843863粒、手枪弹116677粒、自动步枪弹18524粒,各类子弹共计199万9千粒。手榴弹21649颗、掷弹筒弹271颗、迫击炮弹467颗,各类弹药合计202万2千颗(粒)。

35万人的八路军却只有200万发子弹,人均拥有弹药才6发!

4个人才有一条枪,人均弹药只有6发,这就是八路军当时的情况。

而日军呢?光是单兵装具就可以保证每名日本士兵携带120发弹药!

因为有充足的弹药供应,所以日军能进行大量的实弹训练,士兵射击准确率非常高;而八路军因为弹药奇缺导致大部分士兵都没有经过实弹训练就拉上战场,射击准确率与日军相比差了一大截。

这些训练水平的差距到战场上就是会用人命来填。


4 后勤保障

在后勤保障上,八路军与日军差距更是巨大。

以最基本的伙食供应为例。

日军在战争前期和中期,依靠在占领区的残酷压榨掠夺,一直有比较稳定和高水平的食品供应。

日军战时的伙食供应标准,是每天870克精米(相当于1.5公斤未脱壳原粮,是国民政府军理论供应标准的1.6倍),或者与之热量相等的面包、饼干、压缩干粮、精谷物。除主食外,还有熏肉、鸡蛋、盐渍或糠渍酱菜。为保证盐摄入,每天还有150克味增或者0.08升盐或调味汁。


日军光膀子照片(可以看出明显的肌肉,说明其营养良好)

而国民党正规军在抗战时期规定每人每天供应9两米,副食与肉类供应基本为0,就这么少得可怜的伙食供应还有各级军官盘剥,让大多数国军士兵看上去羸弱不堪。

国军瘦骨嶙峋的照片

八路军伙食供应还比国军好一点,1938年初,随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初步建立,八路军的供给标准为:每人每天为小米1.5斤,油3钱,盐3钱,肉3钱,菜1斤,其中1钱为5克。

按:就这个很低的伙食标准到了1942年之后八路军难以保证,聂荣臻就曾经亲自下令不准部队采摘杨树叶果腹——要把杨树叶让给老百姓。


八路军士兵看上去比国军士兵要好一些,但是脸上的皱纹和肥大的衣服都说明八路军也存在营养不足的问题。

体质与营养上的差异拉到战场上就是作战能力的差距——营养不良身体羸弱的中国士兵可能冲一两次就累趴下了,而营养良好体格健壮的日军士兵却能长时间作战依然能保持充沛的体力。

不仅如此,在最残酷的的白刃战中,训练有素、体格健壮的日军也占尽优势,据抗战时期一线指挥官回忆,在与日军白刃战中至少要3个中国兵才打得过一个日本兵。

所以,关家垴战斗八路军人数有40倍的优势依然不能歼灭冈崎大队,其蕴含的真相是非常残酷的。

日军装备精良弹药充足;八路军平均4人才有一只枪,人均只有6发子弹;

日军战术得当提前构筑了坚固的阵地,而且训练有素以逸待劳;八路军缺乏训练,士兵不仅战术素养与日军有较大的差距,而且关家垴地势险要,八路军缺乏重火力掩护,只能靠填人命式冲锋;

日军射击准确,八路军射击对日军威胁不大;

日军体格健壮能适应长时间高强度作战,八路军营养不良体力太弱,就算冲入日军阵地白刃战也不是对手。


4 全方位的差距

八路军与日军作战水平的差距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农业国与一个工业国综合国力的差距。

这种差距是全方位的,包括吃饭、穿衣、装备、训练、补给等等,每一个环节都实打实的考验一个国家的基础实力,每一个环节的差距最后在战场上都需要无数人命和鲜血来填补。

所以,大家不要被现在抗日神剧所误导,真实的抗日战争是非常残酷的。

不管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中国军队与日军的作战长期保持着10:1以上交换比。

八年抗战,日军阵亡大致是40万人,而中国军队则是300万以上,另外还有3500万平民死伤——

中华民族面对日军的入侵,只能用尸山血海的人命去填!

义勇军进行曲的那句歌词“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不是煽情,而是血淋淋的事实。

台儿庄战役尸山血海(来源:优酷剧照)


5 一寸山河一寸血

抗日战争特别是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中国面临的几乎就是最绝望的局面。

海运濒临断绝,英美对日态度暧昧,苏联自顾不暇,外部已经是不可指望了;内部天灾不断,饿殍千里。

国民党政府管理能力出奇低下,还丢掉了江南膏腴之地。

兵士饥弱,装备极度匮乏,训练落后且严重欠缺,无论是动员能力还是动员潜力,都无法与日本相比。

怎么打?

那时的日军想要推进多远,就能推进多远;日军想打下哪里,就能打下哪里。

不管用多少人命去填,日军都能实现它想要实现的军事目的。

那么,面对如此绝望的局面,是什么撑住了中国没有亡国?

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民族的凝聚力撑住了这个国家集体意志没有崩溃。

在最绝望最危险的时刻,有无数军人毫不犹豫抛头颅撒热血——这些舍死忘生的军人不仅有无数普通士兵,更有大批高级将领。

历史记载了大批以身殉国的高级将领在山河破碎日寇肆虐时留下的铮铮名言: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张自忠将军(后阵亡) 我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不可能如你所愿。很多(我的)部下都牺牲了,我如今只剩了自己一个人。虽临难,但我的同志们在各地转战,帝国主义灭亡之日必将到来。我将抵抗到底,无须多说,开枪吧。 ——杨靖宇将军(后阵亡) 日寇进犯,我军首当其冲。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 ——佟麟阁将军(后阵亡) 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没有什么可悲伤。北平城还有我老母,你去对老人说,忠孝不能两全,她儿子为国死了,也是光荣,不用以我挂在心里。 ——赵登禹将军(后阵亡) 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戴安澜将军(后阵亡) 我腿已断,不必管我。我决心殉国,以保全国格人格。 ——寸性奇将军(后阵亡) 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只有牺牲。此谓我死国活,我活国死。 ——郝梦龄将军(后阵亡)

什么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这就是!

前有军人舍死忘生,后有民众前仆后继,无数中国人用自己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有冒着生命危险为游击队送饭的农民: 通北县铁路附近的某农民,因给游击队送饭而遭日寇毒打,才由北安监狱出来不久,还是给游击队送饭。一个老头说:‘队伍能不吃饭吗,生死存亡在凭天命。怕什么呀!明天队伍不走的话,还是我送饭’。” “拜泉县顺时村兰凤久先生,为保护一个生病的游击队员被日寇毒打,不肯说出病队员的所在地,终被日寇杀死。 烈士临死之前对日寇伪说:‘我为中国而死,比作日本狗而死是光荣的’”。 有倾全家之力支持抗日的父亲: 寇衍庆,现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大寇家庄人。俯身救孤儿、口吸脓疮血,宅心仁厚为邻,方圆百里称“医圣”。 抗战爆发后寇衍庆拿出家产作经费给妻弟李人凤组建的临淄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动员时任胶济铁路益都站警士的长子寇芳田、时任村小学校长的次子寇芝田以及三子寇良田和家里唯一年满10岁的长孙寇纪文送到了抗日训团。 1943年初夏,寇衍庆遭日军抓捕。无数次的被提审和拷打,严刑折磨,十多次的昏死。同年秋天,寇衍庆遭日本鬼子残杀于张店宪兵队贾庄监狱,时年54岁。 1943年5月上旬,在执行任务时,其长子在广饶县辛镇村北被盘踞在三里庄的日伪特务伏击杀害,时年34岁。其次子1943年11月,为掩护群众,战斗中,壮烈殉国,时年28岁。 有大义凌然舍身为国的母亲: 抗战期间,回军支队司令员马本斋领导的冀中回民支队进行大小战斗870余次,歼敌3.6万余人。日军恼羞成怒,将马本斋的母亲抓起来,强迫她给儿子写信劝降。马母严词拒绝:“杀剐存留,全凭你们,要我写信万万不能。”这位英雄母亲绝食七日而死。 北京密云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把丈夫和五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在沙场。


6 华侨破家为国

抗战不久,国民党政府就丢掉了大半个中国,当时国民党政府偏居西南,还要养兵数百万维持与日本高强度作战。

这样的情况下国民政府财政居然没有崩溃,实在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创造这个奇迹的是4亿升斗小民与几千万海外华侨。

当时国民政府财政主要靠发行战争公债以及民众捐款维持,不但国民群众踊跃捐款捐物,海外华侨更是破家为国。

其中光是海外华侨募捐就要占国民政府财政收入的1/3以上。

数千万海外华侨节衣缩食竭尽全力源源不断为国民政府输血,撑住了国民政府财政没有崩溃,为此华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有卖儿子捐款的——英属北婆罗州华侨郑潮炯,把自己亲生儿子卖给他人,将所得80元全部捐赠给国民政府;

有变卖全部家产捐赠的——仰光华侨叶秋莲,将自己楼房与家产全部捐赠,自己出家为尼,日夜为祖国祈祷;

有卖自己捐赠的——马来西亚一位女华侨,为了筹集捐款,竟然把自己当做奖品设立彩票,中奖者可娶之回家;

还有卖身捐赠的——越南西贡的一些华人妓女与旅馆老板商议,决定以对折房租的方式优惠顾客9天,收入的房租以及她们卖身钱共计8000元全部捐赠给抗日前线的中国士兵;

华侨背井离乡,忍辱负重,生活十分艰辛,但是国家有难他们毫不犹豫就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能吃苦耐劳忍受卑微生活的人,

但是,即使是还在卑微生活的中国人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被人欺凌。

这就是中国面临日本的碾压而没有垮掉的根本原因,也是战场上那些身体羸弱饿着肚子拿着最简陋的武器依然向装备精良的日军发起决死冲锋的中国军人的坚强所在。


1940年4月26日,为掩护700名干部群众突围,八路军一二〇师雁北独立第六支队骑兵营教导员李林带着三个月的身孕,率领骑兵连用血肉之躯吸引上万名敌人的火力,以身殉国,时年25岁。

亮剑:骑兵连,进攻!十一人迎战骑兵连队,毫无畏惧,无人生还!_腾讯视频

《亮剑》骑兵连最后的战役


7 复兴不可阻挡

今天我们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是缅怀中华民族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不屈不挠的斗志;

缅怀中国人民在山河破碎国土沦丧时破家为国的决心;

缅怀中国军人在尸山血海地狱般绝望的战场誓死力战的勇气;

中华文明是这个星球唯一存续几千年的文明,数千年风云激荡这个文明的血脉从未断绝过,在危急时刻总有无数仁人志士撑起这个国家的脊梁。

75年前,面对凶恶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也没让中国人民投降,当下美国霸凌主义就能我们屈服吗?

当然不能!

难道今日中美之间的差距还能有抗日战争时期中日之间的差距大?

抗日战争那么艰难的环境下我们都撑过来了,

抗日战争那么绝望的战场中国军人都在拼死力战,

今日的我们难道还能比先辈做得更差?

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任何时候任何外部的敌人都打不垮我们。

所以,诸君加油吧!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不可阻挡的!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猫哥的视界、猫哥的世界,知乎:花猫哥哥,以便抢先阅读。

原文链接:

原创 | 抗日战争比你想象更残酷

相关阅读:

原创 | 日本的千年半岛梦

百年中国工业化之路


user avatar   wang-bao-xing-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我出生在上海,自从去了加拿大,一点都不想回去了!

外卖、商场、夜店、高楼大厦,对我都没有吸引力!

我就喜欢自己做饭,阳光下看书,住小平层,可以不戴口罩出门跑步。

英文好,法语日常交流水平,完全没有任何语言障碍

加拿大人善良真诚,乐于助人,遵守规则。跟他们相处简单粗暴,不用带着面具示人。

购物应有尽有,这shoppingmall比上海北京,过犹不及,便宜款新服务好。


最重要的是:人活着争得就是这一口气!

蒙特利尔:


上海: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技术上:光刻机的制造和使用工艺。

金融上:打破美元的霸权。

军事上:台湾问题。


别的问题(房产绑架经济、老龄化、东西部平衡等)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都是可能通过发展来解决的。

上面列的3个问题是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


user avatar   pi-xiu-61-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问题是问人品

比较复杂,因为除了郭老私人感情,他朋友上下级对他评价都很好。

私人感情上你单看结果,确实不该借鉴

但你放在当时时代,滚滚历史长河,都是裹挟人前进的。郭老也逃离不了时代。他真的不爱第一个夫人,因为包办婚姻。没什么好说的,至于第一个夫人怎么怎么为郭家,那都是她自己的事,她做的好,后人会评价她好,她离开了,后人也没资格指责她。

第二个夫人,也是最多人怜悯的,郭安娜

确实是遗憾,因为郭老和她是相爱的。你看他们生了几个就知道了。而且处境那么困难。至于说什么婚内出轨,真的什么野史都有,要是有,都会有记录。目前来看,更为信服的是没有。

郭老有三段婚姻,五段感情史 。但没有婚内出轨过。发生三段感情都是有历史原因的。

为什么抛弃郭安娜,不是他故意。是必须这样做!郭老是回国抗战,代表中国对抗郭安娜一家的日本右翼势力。这时你带着右翼主要家族来中国抗战,你有多少信服度?你能保证你妻子儿女不会因为民众迁怒遭遇危险?

而且郭安娜也是右翼分子,她不过是因为对郭老的爱,才没表现那么严重。但她也是不支持郭老回国的。在中国,一个男子要为国报效是至高荣誉,此时一个人对此表示不支持,你会气愤吗?理智点,他妻子是大家族女儿,留在日本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虽然安娜父母不支持,但起码日本不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后来安娜遭到监禁,但也恢复日常生活。

至于后来遇到第三任夫人,我老师就说过,感情的事,没有对错 。真的情来了,你是躲不掉的。何况大家忽略了一点,当时抗战到什么程度?郭老作为对日宣传工作的高官,深知中日绝不两立,你死我活。你觉得和日本妻子相聚有可能?这不是多爱的问题,这还是民族气节的问题。

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很多情况,你是很难全的。难道普通人家庭不幸福吗?但那就是普通人的幸福,因为他们没有付出代价。所以为什么城外的想进去,城内的想出去了。

后来遇到第三位夫人,你觉得你是重新和第二位夫人和好?无论怎么做,郭老都是要被后人指责的。但当初他回国是写好遗书了,因此他活下来,是幸运的。安娜还能遇到郭老也是幸运的。很明显,十几年,是你你也是喜欢现任,对前任更多是抱歉和遗憾。

众人遗憾这感情,是因为安娜很棒,她移居大连,转为中国籍,为中国奉献一生,死后捐出全部遗产。子女为中国建设出力。但我们也没有一直说郭老没错啊,我们慰问她,选为政协委员。说明我们也是遗憾这感情的。

但再遗憾,也是别人的感情。倘若你你能让几位女子对你那么痴情,你此生也满足了。何况你还是单身狗,感情都没经历几年就讲对错。恕我直言,严他不律己

第三位夫人,那这。不太好评价。

这位夫人是自杀的,原因一方面是子女意外离世,原身体不好。精神状态不好。加上郭老先走了,和知道与姐姐的感情史。嗯,复杂。

但我对此表示怀疑,为何结婚这么多年,都不知道与她姐姐的感情史?真的在后面才知道的吗?这要考究。

总有人说是受不了自己是姐姐的替代品,原来先喜欢姐姐什么的。人家都结婚几十年了,那个年代什么风浪没见过,一根稻草就压垮了我们共产党员?很明显还有其他的事情嘛。

这个锅,郭老不能背,毕竟他是先结识于老的姐姐,也没结婚同居什么啊 只是相中。

后来和于老结婚,说明是爱这位夫人的。

因此,抛开郭老全部功绩来说

评价郭老应该说

是个感情史丰富的人,他多情,他对于感情事情处理不够圆滑。

他对几位为他付出一切的女人抱有愧疚,有遗憾。

结合他对感情的处理

他不是渣男,不是故意的,不是背叛家庭的人。第一位夫人,他不爱,但他知道她一直守寡在老家,后来特意去拜访,鞠躬表示愧疚。第二位夫人,因为时代原因,错过了,便不爱了。但他没有推卸责任,人们评论时,他都没有反驳。子女他让他们回国了,文哥郭老一家承担了,他还是有爱,但这爱已经不能表现出来了。第三位夫人,他没有错,子女离世,他也痛苦,倘若他知道妻子在意之前的和她姐的感情过往,他一定会好好请罪。可惜,郭老师先于老走了。

加上郭老的功绩

这些都是小事,放在国家危亡之际,放在那个民族困难年代,这些值得一提?

天天提这些的还不是你们这群能站在前人鲜血搏杀获得的安逸的人。恕我直言,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是你是这剧情的主角估计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一名国外著名大学优等生,奖学金拿到手软。在自己领域成为风云人物。被前政府邀请为部长级人物,委员会一员,打仗时担当将军。后即使抛开政治研究学术,也是科学院主任级别等等等。你和我谈他年轻时恋爱次数多,感情多么渣?

对不起,这样痛苦我也想承担一下,请问你能告诉我怎么像他一样吗?


user avatar   feng-da-67-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问题是问人品

比较复杂,因为除了郭老私人感情,他朋友上下级对他评价都很好。

私人感情上你单看结果,确实不该借鉴

但你放在当时时代,滚滚历史长河,都是裹挟人前进的。郭老也逃离不了时代。他真的不爱第一个夫人,因为包办婚姻。没什么好说的,至于第一个夫人怎么怎么为郭家,那都是她自己的事,她做的好,后人会评价她好,她离开了,后人也没资格指责她。

第二个夫人,也是最多人怜悯的,郭安娜

确实是遗憾,因为郭老和她是相爱的。你看他们生了几个就知道了。而且处境那么困难。至于说什么婚内出轨,真的什么野史都有,要是有,都会有记录。目前来看,更为信服的是没有。

郭老有三段婚姻,五段感情史 。但没有婚内出轨过。发生三段感情都是有历史原因的。

为什么抛弃郭安娜,不是他故意。是必须这样做!郭老是回国抗战,代表中国对抗郭安娜一家的日本右翼势力。这时你带着右翼主要家族来中国抗战,你有多少信服度?你能保证你妻子儿女不会因为民众迁怒遭遇危险?

而且郭安娜也是右翼分子,她不过是因为对郭老的爱,才没表现那么严重。但她也是不支持郭老回国的。在中国,一个男子要为国报效是至高荣誉,此时一个人对此表示不支持,你会气愤吗?理智点,他妻子是大家族女儿,留在日本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虽然安娜父母不支持,但起码日本不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后来安娜遭到监禁,但也恢复日常生活。

至于后来遇到第三任夫人,我老师就说过,感情的事,没有对错 。真的情来了,你是躲不掉的。何况大家忽略了一点,当时抗战到什么程度?郭老作为对日宣传工作的高官,深知中日绝不两立,你死我活。你觉得和日本妻子相聚有可能?这不是多爱的问题,这还是民族气节的问题。

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很多情况,你是很难全的。难道普通人家庭不幸福吗?但那就是普通人的幸福,因为他们没有付出代价。所以为什么城外的想进去,城内的想出去了。

后来遇到第三位夫人,你觉得你是重新和第二位夫人和好?无论怎么做,郭老都是要被后人指责的。但当初他回国是写好遗书了,因此他活下来,是幸运的。安娜还能遇到郭老也是幸运的。很明显,十几年,是你你也是喜欢现任,对前任更多是抱歉和遗憾。

众人遗憾这感情,是因为安娜很棒,她移居大连,转为中国籍,为中国奉献一生,死后捐出全部遗产。子女为中国建设出力。但我们也没有一直说郭老没错啊,我们慰问她,选为政协委员。说明我们也是遗憾这感情的。

但再遗憾,也是别人的感情。倘若你你能让几位女子对你那么痴情,你此生也满足了。何况你还是单身狗,感情都没经历几年就讲对错。恕我直言,严他不律己

第三位夫人,那这。不太好评价。

这位夫人是自杀的,原因一方面是子女意外离世,原身体不好。精神状态不好。加上郭老先走了,和知道与姐姐的感情史。嗯,复杂。

但我对此表示怀疑,为何结婚这么多年,都不知道与她姐姐的感情史?真的在后面才知道的吗?这要考究。

总有人说是受不了自己是姐姐的替代品,原来先喜欢姐姐什么的。人家都结婚几十年了,那个年代什么风浪没见过,一根稻草就压垮了我们共产党员?很明显还有其他的事情嘛。

这个锅,郭老不能背,毕竟他是先结识于老的姐姐,也没结婚同居什么啊 只是相中。

后来和于老结婚,说明是爱这位夫人的。

因此,抛开郭老全部功绩来说

评价郭老应该说

是个感情史丰富的人,他多情,他对于感情事情处理不够圆滑。

他对几位为他付出一切的女人抱有愧疚,有遗憾。

结合他对感情的处理

他不是渣男,不是故意的,不是背叛家庭的人。第一位夫人,他不爱,但他知道她一直守寡在老家,后来特意去拜访,鞠躬表示愧疚。第二位夫人,因为时代原因,错过了,便不爱了。但他没有推卸责任,人们评论时,他都没有反驳。子女他让他们回国了,文哥郭老一家承担了,他还是有爱,但这爱已经不能表现出来了。第三位夫人,他没有错,子女离世,他也痛苦,倘若他知道妻子在意之前的和她姐的感情过往,他一定会好好请罪。可惜,郭老师先于老走了。

加上郭老的功绩

这些都是小事,放在国家危亡之际,放在那个民族困难年代,这些值得一提?

天天提这些的还不是你们这群能站在前人鲜血搏杀获得的安逸的人。恕我直言,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是你是这剧情的主角估计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一名国外著名大学优等生,奖学金拿到手软。在自己领域成为风云人物。被前政府邀请为部长级人物,委员会一员,打仗时担当将军。后即使抛开政治研究学术,也是科学院主任级别等等等。你和我谈他年轻时恋爱次数多,感情多么渣?

对不起,这样痛苦我也想承担一下,请问你能告诉我怎么像他一样吗?




                 

相关话题

  二战苏联能否凭借一己之力战胜德国?(关键点:租借法案,英美战略轰炸,开辟西线战场)? 
  如果日本侵略中国期间发现可开采利用的原油资源,是否会改变日本国运? 
  二战时参战各国的重型坦克是否产量很少? 
  能否从军事角度分析一下乌俄战争中俄罗斯的表现如何?其实力是否有被高估? 
  如何评价二战南斯拉夫(克罗地亚)军事组织乌斯塔沙? 
  二战时期德国率先发明核武器,二战会向什么方向发展? 
  孙承宗和王在晋哪个战略更的当? 
  现在的高端坦克怎么应付火焰伤害? 
  古斯塔夫阿道夫的线型战术和以往的战术有什么区别?优势体现在哪? 
  1937年南京保卫战,如果唐生智不下后来的那个补充命名,而是按原计划,大部队从正面突围。结果会如何?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全网说生育率下降,而鄙人周围的人结婚生子都有条不紊地进行呢?
下一个讨论
体现市场经济优势的事例有哪些?





© 2024-06-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