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扩大的必然结果。
高素质的交流只可能存在于精英小群体中。如果知乎是个500万人的小圈子,讨论的质量会比现在高很多。但是知乎最终还是要走向上市的。所以它的交流质量不可能长期保持很高的水准。
如果你还记得早期的知乎是什么样的,那时候的知乎被称之为是「认真者的乌托邦」。初次接触的人都会为之惊艳。这个平台上的人认真到「令人觉得荒谬」。无论什么题目什么内容,知乎都会给出长长的答案,有理有据,有科学有数据,在中文互联网上这种网站 简直是一个奇葩。
这种远超其它网站 的高素质内容很快吸引了很多人,人口越来越多。新旧用户就开始了互相的不满意和冲突。 最初,高素质的老用户还试图教育引导 这帮新来的,所以那时诞生了一批知乎名言,什么「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脱离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 」「人丑就要多读书。」还有「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根本轮不到谈天赋的地步」。这些名言一时广为流传。
但是新移民越来越多,老用户们扛不住了,新老用户矛盾开始出现,老用户总是指指点点,比如「你这个是臆想的还是有数据,有研究吗,证据呢?」新用户认为「这TMD要毛证据啊!」
老用户还会不高兴说「你们不懂就不要乱答,污染环境」。新用户认为「我TMD 上个网,还非得先读完博士才能来答啊,轮子哥不也没什么干货天天放水吗」。
于是,知乎的质量无可避免的下降了,大量水贴开始出现,以前每个帖子都是半部论文的水平,渐渐发展到以 抖机灵、讲故事、编经历、「我有一个朋友……」为主。 有段时间批量有人在贴子里写小说,我看了就烦,写小说能不能换个地方啊我靠。
这段 过程是知乎用户快速增长的一个过程。也是第一批精英用户退出知乎的过程。以前要查几十条数据 才敢写一个回答,现在你们批量过来抖机灵,老用户们觉得受到了伤害,于是都走了。
。。
知乎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从大V到社区的演化阶段。
在上古时代,精英是很重要的。那时候传播机制比较有利于精英,轮子哥80万的粉丝的基础 都是那时候打下的 。现在的大V,你想要8万粉丝都难于登天。
在一批精英的影响下,知乎引起过几次互联网大事件。有几次是负面的。
最后一次跟某搜索公司有关。此公司作恶引起了整个互联网的口诛笔伐,而内容的源头都是来自知乎。针对 知乎,该公司进行了重点公关,引入大量水军,而且一夜之间一批大V发布了力挺该司,为该司辩护的言论。其中包括名V 一笑风云过。
大V可以充当精英,但当被金钱收买后,也可以作恶。后来知乎封号了一批大V.
这个事件给知乎敲了个警钟。微博被大V们绑架的案例历历在目,而且知乎是腾讯投资的,腾讯的「去中心网络化」的思想对知乎影响比较大。从那之后,内容推荐算法明显转变,大V影响力被全面降低了。
我记得在那时候关注了马前卒,当时觉得这兄弟太牛 了,怎么什么都知道,我记得他的签名也雄心勃勃的要争取再来 50万个收藏 什么的。他这个目标应该没达到。
算法一调整过后,我整整两个月没在时间线上看到马老。
以前打开知乎,看到的都是大V活动和那些几千个赞的回答,算法调整后大V全消失了,看到了全是点赞只有几十到一两百的内容。
让长尾有更多的表现机会,以及降低大V在整个社区中的影响,应该是这个阶段知乎的想法。但这种做法无疑会降低对大V的激励水平。
去中心化,使知乎从一个「大神辈出之地」,变成了一个网络社区。很明显,内容质量是要下降的。
。。。
接下来的一个阶段是内容变现阶段。知乎推出了五大圈钱手段,其中电子书等功能体验爆烂 。最后成功的只有live。
live时代,出现了新一批的做live起家的大V。由于圈钱效应明显。想做live圈钱的人一定不少。 长期来看,质量下降干货少也是可以预计的。就好像一些外语学校的「名师」,天天给你讲段子不讲语法,还特受欢迎。英语培训名师很多都是通过讲相声成为名师的。比如英语培训界的相声鼻祖罗锤。
。。。
岁月荏苒,到了2017.
知乎启动了新一轮的转变战略,现在要进一步扩大用户群体。为上市开始作准备。
知乎虽然 相对高端,但毕竟只 是比较小众的APP,几万粉丝号称可以算大V了。在微博大V面前屁都不如。用户群几千万,跟那些搞直播的玩低俗视频的根本没法比。要在投资人眼里值钱,必须要更多用户。
于是17年知乎推出一系列广告宣传,其内容基本都是主打抖机灵、生活化,与以前「出干货,高质量」的路线完全不是一回事。
去年广告讲的还是「认真的问答社区」。今年广告变成了 「我是一个广告,我喜欢你盯着我看」「坐电梯无聊?看知乎呀」
完全向小白领、生活化、不动脑筋的方向转化了。
从内容推送机制上看,也增加了个人影响权重,现在什么东西都可以分享到首页,一句话,一个感悟,大部分是屁话都可以分享了,俨然是QQ空间 的套路。内容上,撕逼的东西也严重增多了,这个大V撕那个大V,然后那个大V又撕回来,这种事情 现在天天有。
用户群体确实进一步增长。很多的新机构也都加入了。。
用户数量越少,交流越聚焦,越严肃,越守规则。前两年金融业的很多人喜欢上知乎。因为知乎上金融行业和互联网的聚集很多人而且交流质量较高。今年,金融行业的讨论已经很少看到了。
用户数量只要一多,讨论质量必然下降,噪音必然增加。
QQ 空间之所以是QQ空间,因为它的用户群体是那样的。
如果知乎用户数量达到了两个亿,它就会看上去基本上就是一个QQ空间。
绿老公还不够,还要绿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