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外卖,正在毁灭我们下一代》?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yang-yang-41-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者:雷斯林

来源:为你写一个故事(raistlin2017)

最近各大号都在发一篇叫做《外卖,正在毁灭我们下一代》的文章,引用了艾瑞发布的《2017中国本地生活O2O行业研究报告》。

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艾瑞发布的《2017中国本地生活O2O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本地生活服务O2O形成了到家、到店两大模式,并且行业整体交易规模接近7000亿。

外卖类APP“饿了么”近期也发布了中国外卖大数据,显示中国市场用户规模达到6亿, 2016年在线外卖用户消费频次每周消费3次以上的用户占比高达63.3%,外卖就餐成为常规方式。



然后文章就把我们现在遇到的白色污染问题归咎于中国发展迅猛的外卖业,完全定性却不定量地得出了结论,并取了个很有话题度的标题《外卖,正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之后文章就顺理成章地开始说“塑料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危害”。

前面说得很有道理,后面说得也很有道理,所以逻辑是外卖产生了塑料袋污染,塑料袋危害很大,可能会毁了我们的下一代,所以是外卖毁掉了我们的下一代。

等等,这中间是不是少了什么?

所以我有不同意见。


1,毁掉我们下一代的根本不是外卖

且不说饿了么那个报告里写的是预测中国2020年外卖用户将达6亿,而且拿“外卖用户规模”这个总用户数据,来估算每天使用外卖服务的人数(DAU)也不科学。

前者是一共使用过外卖服务的总人群,后者则是每天会使用外卖服务的人群数量,也就是每天会“产生垃圾”的数量。

而这个数量离6亿这个数字相去甚远,几家外卖厂商加起来也不到2000万,6亿这个数据看起来很多,但其实和这个问题毫无关系。



抛开这个数字不谈,说说别的。

根据《中国环境报》,我国每天产生的外卖垃圾为350吨,一年就是12万吨,确实是一个看起来很大的数字。用这些环保文章的话来说,就是“几周堆满故宫”,或者“几天堆满一个足球场”。

但就像香飘飘奶茶的“奶茶连起来可以绕地球一圈”一样,这样的提法普遍都是障眼法。真正实在的就是拿数据说话。

数据就是我国2016年的塑料制品产量为7500万吨,其中加上外卖,一共的塑料购物袋数量也才200万吨,但食品包装袋,农用薄膜却达到了1300万吨。

——无论哪个,产生的塑料垃圾都完全不是外卖垃圾12万吨可以比较的,相差了2个数量级。

虽然也不能说外卖垃圾问题就不重要,就可以忽视,但很显然它并不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如果那篇文章说的是,外卖垃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要解决,那我同意。

但那篇文章说的是“外卖,正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把该问题归咎于我们平时吃的外卖,就不太地道了。

毕竟在我们研究一个问题的时候,不能只有定性的感性分析,还应该有定量的讨论。

毕竟外卖切实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便利,还带动了就业,促进了经济发展,总的来说怎么都是利大于弊。

文章给出的解决方案里,“尽量不使用外卖”,有点因噎废食了。



2,一次性筷子骗局

当然外卖确实影响了我们的环境,只是一个量的问题,但有关一次性筷子的环保说法,却很大程度上是一场骗局。

可能你从小也听过:

“使用一次性筷子,让我们对森林滥砍滥伐,导致了水土流水,土地沙化。”

“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

6000—8000

双筷子。”

“目前,我国一次性木筷子使用量在450亿双左右,消耗的木材为166万立方米”。给大家的感觉就是,一次性筷子消耗的木材几乎会毁掉我们所有的森林。”

还有公益广告上,一株株参天大树被砍倒,变成一双双一次性筷子被送上餐桌,还有“日本的一次性筷子都是从中国进口的”的广告...




我们从小听到大的逻辑就是,使用一次性筷子会毁了我们的森林,给环境带来巨大的负担,但定量分析一下,就发现根本不是这样。

事实上就是,没有哪个厂商会用价值不菲的二十年森林去制造极为廉价的一次性筷子,那些木材可以被拿去做家具,做地板,都能卖出远超筷子的价格。

而一次性筷子的木材基本上都取自速生杨树或者桦木之类的速生树种。一般来说,1棵生长5年的速生杨可以提供0.3立方米的木材。而一亩林地通常可以栽种30棵速生杨树。所以平均来说,1亩林地1年可以提供约1.8立方米的木材。

这样算起来,要提供166万立方米的木材,大约需要92.22万亩的土地。即使算上损耗或者因为管理不到位等等因素引起的减产,将种植面积翻番,也就需要184万亩的林地。

目前,我国杨树总面积已达1010多万公顷,也就是1.515亿亩。那184万亩不过是零头中的零头了。

而这些速生树种本身就是经济林材,种下去就是为了砍掉种下一批的。

所以结论就是定量分析以后,使用一次性筷子不但不会影响环境,还能增加农民伯伯的收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日本从中国进口一次性筷子也不是因为日本想破坏中国环境,纯粹是因为中国人工成本低,林地多,所以我们的一次性筷子便宜。


速生杨,种植第三年就可长到9-12米高

它不但和沙尘暴毫无关系。



而且大大方便了广大就餐者,减少了因为店家清洗筷子不到位带来的病毒传播风险,而且还减少了店家清洗筷子排入水中的清洁剂,消毒剂,其实是一个利大于弊的发明。

但因为定性不定量的分析,却背负了很久的骂名。


3,环保其实是一件挺专业的事,并没有那么容易

其实类似的看似环保,实则作秀的迷思还有很多。

比如有的环保人士说塑料袋有1,2,3,4种不好,提倡大家多用纸袋,原因是纸袋比塑料袋更好降解。

这是事实,但其实造纸造成的污染却远比生产塑料来得高,而且有关塑料降解的问题这些年一直在研究并有了进展,但造纸造成的污染却始终是个难题。

比如所谓的“地球关灯一小时”,其浪费掉的电力,对电网造成的负担远远超过这一小时节约的电力,虽然有形式上的宣传作用,但一个本质上有作秀嫌疑的活动造成的宣传又真诚到哪去呢。

更别说还有不少人关了灯说要减排以后,点上了碳排放量更高的蜡烛....




实在不知道说啥好...

所以格罗斯在他的著作《高级迷信:学术左派及其关于科学的争论》里说道:

正如地理学家马丁·刘易斯(MartinLewis)在《绿色幻觉》中所写的那样:“很大一部分的生态 激进主义者坚决相信:人类的社会和生态问题只有靠重返原始的生活方式来解决。

认为“原始”人类与仁慈的“自然”亲密地携手并进是个错误的看法。这就像把“原始”人类看做从来不剥取头皮、使役奴隶以及用活人祭祀,是毫无攻击性的和平主义者一样荒谬,就像把上述三种恶行都当做是弗朗西斯·培根的发明一样可笑。荒唐的是,这种错误念头已经长期进入了西方文化所虚构的神话之中,这当然是受到了蒙田、狄德罗和卢梭等人的影响。

从环保的角度看,激进环境主义者如此喜爱的“天然”纤维和纺织物,其成本远远高于合成的替代物。另外,号召“重返土地’’的环保主义者渴望逃离高人口密度的城市生活,然而,城市生活恰恰是减轻人类对野生生物区和濒危生物区造成压力的最佳方式,增加了这种压力的反倒是那些垦荒者。不幸的是,那些被想象激怒的人很难接受这些常识,理性和科学看起来非常不合他们的胃口。

环保其实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环保的,其实一点都不环保。我们做的某些环保行为,其实经不起逻辑的推敲和定量的分析,只是感动了自己。而一些口口声声喊着环保的人,也并非不了解这点,他们只是把环保作为一种武器,攻击自己的商业敌人,攻击自己的政敌,或者攻击其他国家。

一个事实是,我们人类进行现代生活的所有行为,都或多或少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从汽车到空调,从外卖到快递,从计算机网络到电力,全都如此。

但这依然不能否认外卖,快递,空调,电力,网络都是非常伟大的发明,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不能因噎废食。

另一个事实是,环保是为了让人类更好的生存,让环境维持在我们适合生存的状态下,“保护地球”只是我们最初提出来用以美化我们环保行为的一个概念,结果这个概念却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不少人,让他们真的以为环保是为了“保护地球”。

这本末倒置了,环保当然也是人类自私的行为之一。

因为地球已经存在了46亿年了,温度比现在高十几度的时候也有,比现在冷几十度的时候也有,地球根本不在乎自己身上会多几块塑料或者少几块塑料,生物大灭绝的时候地球也活得好好的,根本轮不到我们保护。

比如说节约用石油是为了以后我们还用得起石油,节约用水是为了让我们以后不必一万美金一杯水,我们做的一切全都是为了我们人类自己,不需要用其他话语去掩饰,地球根本不在乎。

本文作者雷斯林,他之前有个同名公众号被封了,欢迎关注他的新号“为你写一个故事”。


一直挺喜欢雷斯林的,然后和大家分享一下。直接粘贴复制确实很过分,然后加上该该加的。如果大家喜欢,希望大家加上雷斯林新的公众号。之前的大号被封杀确实挺可惜的。




  

相关话题

  美国外卖行业为什么没有国内发达? 
  面对雾霾,汽车工业应该做什么? 
  我投诉了一个快递员,我做错了吗? 
  如何看待全国空气质量指数(在意空气)App 作者被某省环保局红头文件要求整改? 
  垃圾分类真的有必要吗? 
  有哪些环保骗局? 
  这两天网上很火的所谓“抗霾神器”真的有用吗? 
  如何看待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矿 60 多年一直被当铁矿挖?反映了什么问题? 
  遇到了这种问题,大家会怎么处理? 
  日本有速生桉树吗?有什么危害?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特朗普在第72届联合国大会上的讲话?
下一个讨论
舰队collection这个日本页游在国内是不是已经成为了中日政治冲突的牺牲品?





© 2025-01-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