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 @Joe De 的邀请,这个领域真是非常的新,很多研究成果都还在working paper阶段,正巧这两周刚连续做了三期数字货币和ICO前途的专题节目,读了一些相关的文献,来答一答这个问题。
狭义的区块链,是指的比特币用的这一套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以算力为基础的系统,这一套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去中心化、平等化和匿名化,这是和央行需要的中心化、监管化、和财务透明化的需求格格不入的,所以法定数字货币是不会采用这种狭义的区块链来实施的。
但是广义的区块链,是指的以密码学原理和时序数据为核心的技术,法定数字货币如果要发行,应该是不会完全绕过这个技术的。
首先,没有数字加密的法定货币,我们现在已经在使用了。我们在使用支付宝、微信和国际转账的时候,我们也没有用到任何物理上的货币,都是空对空,在电脑或者手机上操作一番,自己和对方的账户上的数字都发生了改变。这个也是数字化的货币啊?
但是就像我之前一篇答案中说过的,Money is memory, 货币的流转是通过帐目变化来体现的,比如如何保证数字货币不会一币多付”?而帐目如何保管,如何验证是货币体系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从这一点上说,支付宝和微信只是把支付方式数字化了,但是其记账方式,和银行的对接方式,因为没有任何数学算法上的保证,还是要依赖于传统的记账方式——有流水号,有自动和人工的核对,然后需要满足一大套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需求,需要满足监管部门的要求……
这种法定的数字货币更多的只是用户端的创新,对于银行来说“革命”的意义有限。并且一个侧面的证据就是英国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RScoin,就是利用的广义区块链,也就是中心化的、央行可以直接控制的区块链。
中国如果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基本上也会是类似的节奏。也就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拥有银行牌照的企业或许都可以有资格用专属的保密服务器保存一份分布式的账本,银行系统内部的数字货币转账用类似比特币的方式来完成,自然也就保持了所有银行的分布式的账本一致性。但是不同的地方在于:
这么一套系统的经济收益是不言而喻的,金融体系的昂贵,就在于信任的稀缺,数字加密技术从数学上保证了信任,就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毫无疑问是对生产效率的促进;其次,围绕着新的数字货币,可能会有很多的商业机会。在最近一期的“哈佛经济评论”里,谈到新技术的产生的四个阶段:
个体采用——>本地化——>替代——>改造
比如互联网诞生之初,开始一个个单独的个体觉得这个东西比较新奇开始使用,然后人和人之间开始建立小的组织,比如互联网上早期的BBS,再然后,开始替代,就像Email在模拟传统的邮件,最后的改造,则是融合了传统的需求和新的理念,比如微信、Skype这些都是在互联网创立之初所并没有想到的。如果数字货币沿着这个途径发展下去,那么最终的会衍生出什么应用,现在无法预计,但是可以知道的是又会有一大批的创业公司成长为巨头,成千上万的工作岗位也会创造出来。
与此同时,央行和政府对经济的控制能力和执行效率会继续增强,现在现金依然游离在体系之外,是监管很难达到的区域,而数字货币普及之后,交易的透明化,意味着数字现金的交易,也处在了监管的摄像头之下,这对如何立法保护消费者和公司权益、界定国家的监管范围毫无疑问也是挑战。
很多新生事物的诞生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往往不是其预先设定好的,比如比特币起初是技术宅开发出来一种的一种理想化的去中心化的“货币”,但是毕竟是没有受过专业金融训练的人开发的,其背后的金融理念从今天来看还处在较为幼稚而直观的金银本位的时代,是有些“天真的无政府主义倾向”的。但是这并不妨碍其背后的数字加密技术——也就是区块链成为一种未来货币形态的基石,并且可能对社会形态、生活方式、立法司法、政府管理、公司管理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改变。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可能仅仅只是开启了一个时代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