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玩知乎的老家伙,我来强答一下,让你们这些小朋友也了解一下那个年代的事情。时间为70s。
铅笔:1分/根,当地工厂生产,木本色,铅芯不均,写字时浓时淡,易折,用小刀要仔细的削,不然会心痛。后期在木杆外面又包了一层印有颜色的纸,增加美观。
中华牌铅笔:1.5~2分/根,切面为正六边形,表面油漆,多为深绿色,印有白色或金色中华牌字样、图案和铅芯规格(H、HB等),质量良。一般从各机关单位大型国企流出。
一头带橡皮的铅笔:2~3分/根,除了北、上两地区,基本可以说是教室里的奢侈品,炫耀功能大于实际功能。
橡皮:0.5~1分/块,一般为土黄色,小的有太妃糖那么大,大的则是太妃糖×2,使用时易产生较多残屑,消耗较快。
白橡皮:1~3分/块(价钱取决于个头),色白,块大,实用。可以作为礼物送人,或与好友分享。(曾经厚着脸皮向同座女生借用过几次,她大方的用小刀切了半块给我,但是以后少了一些说话的借口)
算草纸:0.1~0.5/张,色淡黄,薄,有时会有明显的未粉碎的制纸材料如草根、秸秆等潜在。
白纸/信纸:0.5~1分/张,纸张较硬、较厚,颜色白,很少有污点(但是与现在用的A4打印纸不能比),信纸上印有暗红色或蓝色横纹,方便写字整齐,这类纸一般用于较正式的场合,比如写信(这里还有多少人写过信的?),提交文件,申请等。那时有个女同学,珍藏的没写过一个字的几张白纸,不小心折了个印,哭的好惨啊。
>>>>>>>>>>>>>>>>>
昨天晚上太晚,加上年纪大了熬不了夜,所以只写了学习用品的部分,现在想来,其实除了学习用品,小时候别的消费简直少的可怜(东西本来也少),有一些如零食类的需求也不会(其实是不敢)跟家里开口,我看见回复里有个朋友说汽水糖的,暴露年纪啊兄弟!汽水糖是一种,还有就是圆的糖球,上面有像西瓜一样的条纹,颜色几种,价钱也是1分/个,还有个说米花球的,其实那个有点偏晚,大米做的80s多见,北方有高粱米的,跟嘣爆米花的一样,一股广受欢迎的糖精味。
其实那时在城里零食真的很少,有一些也极具当地特色,北方有烤红薯(红心的最好)、煮花生和煮毛豆(2~3分钱一小碗,有点咸味)、糖葫芦(那时可没现在这么长一根,几个瘦小可怜的山楂或山里红串在一起,有的只有一面有糖)、灶糖(一种空心的麦芽糖,酥脆舔,贩子自制,卖时用秤),东北的有野山枣、灯笼果等野果,也是用很小的杯子来卖,几分钱。还有一种皮糖,真的很皮,一头咬住,用手拽另一头,可以拉很长很长,牙不好的吃着费劲。等到山楂片和桔子糖出来的时候,都要80年代末了。
特别强调一下,那时大人去北京出差,带回来的北京果脯,一大袋里面参杂着各种颜色的条条块块,硬的居多,是真的好吃啊!真的好吃啊!!!现在北京车站卖的那种吗~,不提也罢。上海的梨膏糖、河北的羊羹、湖北的麻糖、龙须酥~唉!这些东西和我的青春一样,只在梦里了!
现在想起来,还是山里的孩子幸福,吃的全靠自己出力,烤玉米、煮毛豆、甜杆(一种生病的高粱杆),野果什么的,反正自己去山里找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