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明太宗为何安排朵颜三卫作为大明边境的屏障? 第1页

  

user avatar   ning-nan-zuo-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成祖以大宁地贻三卫这个说法,以讹传讹了,有论文为证。

事实上三卫什么时候进入的大宁故地呢?正统之后的事了,土木之变都过去了。

三卫的位置在大兴安岭东侧,南不过老哈河,北括脑温江。而在明初,这一片区域什么概念呢?蓝玉北征的捕鱼儿海,在泰宁卫的正西稍南;最南边的朵颜卫距离大宁,尚隔着老哈河卫。

放明朝也是如此,永乐恐怕临死也没料到,他费尽心思打出的无人区居然被三卫趟过去老哈河卫而跑个进去。

你问他为什么当年让他们去?

永乐压根没让他们去。

你问他为什么当年不平了他们?

无可奉告。

而且我很好奇为什么成祖借兵朵颜三卫靖难的这个说法会如此盛行,也实在不知道宁王掌管朵颜三卫这个说法是从哪儿来的。但这就是个谣言啊,要不然,你倒是从史料中找到一句说朵颜三卫在靖难之役中于某某处击败南军、攻破某城的记载?并不存在。

老四在起兵不久确实去了趟大宁,不过很明显,老四看中的是北平行都司下辖的那二十多个卫所。有这十多万人,再加上北平城内的十二个卫,城外的几个卫所,这才是朱棣起家的资本,真要是就指望所谓的宁王三护卫亦或者虚无缥缈的朵颜三卫,管个屁用。


user avatar   qiu-yuan-89-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传闻,明朝并没能有效控制兀良哈三卫。“朵颜三卫靖难有功”,这类描述也经不住推敲。

在朱元璋第一次招附兀良哈三卫、宁王就藩时,明朝确实从兀良哈、鞑靼两部吸收了一些投附的蒙古兵。朱棣袭大宁后,其中的一些蒙古兵被燕军吸收,有南下和建文官军作战的情况。

换句话说,靖难之役中,会有原大宁都司招附到部分蒙古兵,但不会是整个兀良哈三卫。


1、

我们不妨看下,兀良哈三卫和明朝建立关系的起源。

兀良哈uriyan,蒙古语意为边界、边缘。兀良哈三卫细分成泰宁、福余、朵颜三个羁縻卫所。泰宁卫第一任指挥使,是故元辽王阿扎失里;福余卫指挥同知,是故元惠宁王海撒男答奚。两人都是成吉思汗的幼弟、铁木哥斡赤斤的后裔,黄金家族偏枝。朵颜卫指挥同知叫脱鲁忽察儿,是成吉思汗亲信大将者勒蔑的后裔。

阿扎失里和海撒男答奚,本是元朝的东道诸王。在元末明初时期,他们是盘踞在辽北、松嫩到兴安岭地区的诸多残元军阀势力之一。

洪武二十年年初,明军冯胜发动金山战役,辽东地区最大的一支残元军阀纳哈出投降。洪武二十一年四月,明军蓝玉又取得捕鱼儿海大捷。

金山,在吉林双辽市北勃勃吐山;捕鱼儿海,就是呼伦贝尔草原中的贝尔湖。这两个地点,非常靠近阿扎失里和海撒男答奚两部的活动地域。明朝取得这两次胜利,改变了辽北到东蒙古地区的战略局势。标志着明朝和北元在洪武年间的长期对抗,明朝已经取得了全面的战略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阿扎失里认为大势已去,不得已才向明朝投降。

辽东都指挥使送故元来降辽王并其臣属,来朝贡马。——洪武21年九月
故元辽王命宁王塔宾帖木儿来降,先遣人赉脱思古帖木儿旧降诏书赴京来献,以表其诚。——洪武21年十一月

朱元璋顺水推舟,接受了他们的投附。

今特于泰宁等处立泰宁、福余、朵颜三卫,以阿扎失里为泰宁卫指挥使、塔宾帖木儿为指挥同知;海撒男答奚为福余卫指挥同知;脱鲁忽察儿为朵颜卫指挥同知。各领所部,以安畜牧。自古胡人无城郭,不屋居,行则车为室,止则毡为庐,顺水草便骑射为业。今一从本俗。——洪武22年五月

这是兀良哈三卫和明朝建立关系之始。

三卫并不是主动来投附,是形势所迫的无奈之举。他们和明朝的关系非常脆弱。仅过去两年,三卫就背叛明朝,投靠北元的卓里克图汗去了(也速迭儿)。

明年(指洪武24年)为征虏将军,备边北平,复从燕王征哈者舍利,追元辽王。军甫行,遽令班师。敌不设备,因潜师深入至黑岭,大破敌众而还。——《明史 傅有德传》

《明史》里形容宁王朱权“统塞上九十城,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这话里恐怕有明显的夸大成分。兀良哈三卫当时已经叛明投元了,怎么可能成为听从宁王调遣的所属呢。


2、

兀良哈三卫和明朝再次建立联系,是朱棣靖难成功,夺了皇位之后。

靖难期间,北方的“藩王守边”体系遭到了严重摧残。辽东、大宁等都司被明显削弱,宁王、辽王、谷王等等,要么南归南京,要么遭朱棣挟持。辽东都司忠于建文帝,入关和朱棣的燕军作战。

如此一折腾,导致北方边防空虚。建文二年前后,边塞已经有一些风声,流传着蒙古将南下侵扰的消息。

谍报胡寇将侵边。上遣书谕鞑靼可汗坤帖木儿,并谕瓦剌王猛哥帖木儿等,以晓祸福。——建文二年二月癸丑
建文三年十一月辛亥,鞑靼可汗遣使来输款

建文二年,是朱棣夺权、这场战争的走势还不明朗的关键时期。他很担心蒙古趁机南下侵扰,让他的后方受到影响。所以赶紧安抚蒙古。

朱棣其实是好战的性格,对蒙古并不友好。但在靖难发生时,他担心如果蒙古大规模南侵,会让他腹背受敌,只能好言安抚。在建文末年到永乐初年,明朝和蒙古鞑靼,恢复了很短暂的一段和平时期。

既然作为北元正统的鞑靼大汗都“遣使来输款”,朱棣随后和兀良哈三卫重新建立了联系。

三人当中,阿扎失里身份最显赫;三卫当中,泰宁是首卫。明成祖施展抑强扬弱之术,有意压制黄金家族声势,于永乐二年,擢升脱鲁忽察儿为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使后者的地位得到提升,朵颜卫后来居上,反超过泰宁卫和福余卫。“兀良哈”是脱鲁忽察儿的部族姓氏,所以他们被称作兀良哈三卫或朵颜三卫。


3、

好景不长。随着鞑靼重新对明朝展开侵扰,且随后明成祖接连组织五次亲征北伐。兀良哈三卫再次背叛明朝,投靠鞑靼太师阿鲁台。明成祖第一次北伐时,已经发现有兀良哈骑兵在鞑靼部活动,一起对抗明朝。第三次北伐中,明军没有追上阿鲁台主力,在回程时干脆临时决定把兀良哈作为征讨对象。

羽翼阿鲁台为悖逆者,兀良哈之寇。今阿鲁台狼狈远遁,而兀良哈之寇尚在,当还师翦之

无论是洪武时期,还是和明朝恢复关系的永乐时期。兀良哈三卫的活动区域都不在大宁,而是在更北的嫩江流域到兴安岭地区。

到明宣宗时期,虽然明朝不再主动北伐,但是明宣宗唯一一次亲征,依然是对付犯边的兀良哈:

宣德三年(1428年)九月,明宣宗巡边至京东的蓟州一带,得到兀良哈正在侵扰蓟镇防区的奏报,这位不满三十岁、血气躁盛的年轻皇帝,当即决定从喜峰口出塞,在宽河城(今承德市宽城)等地击退敌人。

宣德八年七月十三,辽东总兵巫凯有一道陈述边情的奏疏,以及随后明宣宗最初相关批示的的上谕:

见虏骑二、三十人,或五、七十人,或三、五百人,云是福余、朵颜、泰宁三卫指挥千百户家属,往虹螺山牧放围猎是也。
上敕凯曰:“虏近边而不犯边,宜抚谕之,听其所止,亦须防其诈,但有备斯无患矣。

虹螺山,是今天辽西葫芦岛市西北方的虹螺山风景区。这个位置非常靠近辽西走廊,原本是洪武年间大宁都司和辽东都司的交界地。

这证明了明宣宗时期,兀良哈三卫的活动:宣德年间,因明朝停止北伐,兀良哈三卫逐渐南下,在原大宁都司属地。


上述这些资料,说明了三点:

第一、在洪武、永乐时期,虽然明朝和兀良哈三卫两次建立臣属关系,兀良哈成为明朝的羁糜卫所,但是二者关系非常脆弱,兀良哈经常背叛明朝,投靠鞑靼;

第二、明成祖并没有把大宁都司送给兀良哈,不存在视兀良哈为明朝屏藩的行为;

第三、兀良哈三卫逐渐南下占据大宁都司旧地,是因明宣宗终止北伐,在宣德时期才逐渐实现的。


因此,从明朝中叶开始就出现各种版本的“赂地酬虏说”,缺乏事实依据~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阎崇年被打? 
  如果崇祯有很多名臣名将,大明是不是就有救了? 
  怎么看待“朱元璋重刑反腐无效”的说法? 
  朱棣的庙号为什么从太宗改为成祖? 
  兄弟们,为什么明朝喜内斗,资外敌? 
  《御制纪非录》是伪书吗? 
  如何正确地认识毛文龙的是非功过? 
  为什么嘉靖年间政治斗争激烈,官场腐败严重,还被称为「嘉靖中兴」呢? 
  朱元璋搞藩封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吗?朱允炆削藩是必须的吗? 
  为什么嘉靖年间政治斗争激烈,官场腐败严重,还被称为「嘉靖中兴」呢? 

前一个讨论
中国自49年以来打过败仗吗(吃过亏吗)?假如现在中国打了一仗输了,民众能接受这个结果吗?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地名的读音是一般人会读错的?





© 2024-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