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明朝的灭亡跟万历三征有没有关系,那三次战争把国库打空了还是把精兵打完了? 第1页

  

user avatar   yang-mu-zi-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上结论,明朝灭亡和万历三大征没什么关系。

首先,三大征的最后一役,平播州杨应龙叛,在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就打完了。

而努尔哈赤反明是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 萨尔浒之役是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

这中间可是隔了将近二十年。之前的精兵强将早就该换代了。

像李化龙、麻贵、陈璘、董一元等诸多三大役时代的名将,都是在这二十年中病死老死的。到萨尔浒就只剩下刘挺和杨镐了。

国库方面,关于三大役的财政消耗,明史中是有记载的:

明史 卷235: 已极陈国计匮乏,言:“近岁宁夏用兵,费百八十余万;朝鲜之役,七百八十余万;播州之役,二百余万。
明史 卷305: 至二十年,宁夏用兵,费帑金二百馀万。其冬。朝鲜用兵,首尾八年,费帑金七百馀万。二十七年,播州用兵,又费帑金二三百万。三大征踵接,国用大匮。

总共在银一千二百万两左右。虽然数额不小,但要说把国库打空了根本不至于。

真正把国库掏空的是万历的铺张浪费。

明史 卷235: “今皇长子及诸王子册封、冠婚至九百三十四万,而袍服之费复二百七十余万,冗费如此,国何以支?”因请减织造,止营建,亟完殿工,停买珠宝,慎重采办,大发内帑,语极切至。帝亦不省。
明史 卷21: (万历二十九年)冬十月己卯,立皇长子常洛为皇太子,封诸子常洵福王,常浩瑞王,常润惠王,常瀛桂王。诏赦天下。

光在1601年末,册封皇太子及诸王等一系列仪式中,万历就消耗了银一千二百多万两,这就基本相当于三大征的国库支出了。

而万历为了修宫殿,光采购木材就花费了银数百万两 (另一说930万两)。

明实录光宗实录 卷5: 部侍郎王永光题川湖贵三省自开采以来费价数百万耽延至一十五年。
明史 卷82: 万历中,三殿工兴,采楠杉诸木於湖广、四川、贵州,费银九百三十馀万两,徵诸民间,较嘉靖年费更倍。

另外万历自己的定陵,耗费也在800余万两。

明史 卷58: 及神宗葬定陵,给事中惠世扬、御史薛贞巡视陵工,费至八百馀万云。

相比这些花费,三大征真不算什么。


user avatar   yong-le-da-di-ming-cheng-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明显关系,但不是唯一关系,是必要不充分条件,但绝对是个重要条件

这里太多人不懂装懂的胡扯回答了,什么三大征到努尔哈赤起兵都二十年了,啥失血都回复了。这就属于刻舟求剑的强答。下面解释这为什么是胡扯。

首先,万历朝是个动刀兵很多的朝代,在三大征之外,还有几个地方发生了规模不小,延宕许久的战事。

其一,西北松山,青海,河套三大虏。历经湟中三捷,松山大捷等战事,延宕近十年,累计也使用了二十万人次以上的战力。

其二,明缅战争,延续到万历朝,明缅战争仍需最后的高潮和收尾

其三,辽左蒙古左翼问题(重点)

你再加上三大征,万历朝频繁的边境战争对国力消耗是相当可观的

如果把上述三个战略方向加进去,可以称为六大征战,而且万历朝是明朝这套老机器已经运转了超过200年的晚期阶段了。你想想,朝代晚期进行这样频繁的,大规模的战争,怎么可能不伤筋动骨呢。

其战争范围从内蒙东部,吉林南部,延续到中缅老挝边境,从朝鲜南部,绵延至青海湖,甘肃,宁夏,再到腹地里的播州。

对于一个超过两百岁的老家伙来说,这负担可不是一般的重。

而造成大明王朝灭亡的重大因素之一,也绝对是直接因素之一的建州女真崛起,和万历援朝战役是脱不开关系的。

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朝鲜的侧翼作用消失。明朝对于关外女真诸部的真实掌控力,其实远超现在许多网友的想象。虽然并不体现在齐民编户驻军征税上,但一个女真酋长想要一统诸部,脱离封贡体系,也是难如登天啊。

如努尔哈赤,第一个大麻烦就是朝鲜人的监控。

现在网上习惯性的把朝鲜人看做战五渣,但要我说,都是东北亚雄性男子,除去组织度,后勤,补充等战争机器成分之外的能力绝不会有质的差别。

而朝鲜人的咸境道边军精锐,绝对足以对没有统一女真的努尔哈赤形成威胁。即使已经统一建州的努尔哈赤,朝鲜的北方边军精锐也足以对他造成严重后果。

但是丰臣秀吉的入侵,改变了这一切。而且是从两个方面。

一方面严重消耗了朝鲜的战争潜力和北地精兵。另一个方面,则是由于明朝文臣在朝鲜的失败政变和愚蠢的甩锅,导致朝鲜的精英级别王位继承人光海君陷入几乎可以说是绝境。

这两者综合作用下,对于努尔哈赤的最大威胁之一算是解除。虽然光海君历尽艰险再登王位,但那时努尔哈赤已经势大难治,而他对明朝也一直心存芥蒂,为此不惜在萨尔浒之后进入中立态势。

第二,抗日援朝对辽镇军力的消耗。有人说从打丰臣秀吉到努尔哈赤起兵造反,都超过二十年了,什么损失都回复了。

这就是刻舟求剑,想当然啊。

丰臣秀吉的问题,消耗了辽镇几乎可以说是过半的战力,不仅努尔哈赤趁此机会飞速扩张势力。辽左的左翼蒙古也没闲着。

本来,在隆庆到万历前期,辽左的原兀良哈万户等地,就被不断东进南下左翼蒙古占据,并成为严重威胁辽东,蓟门等处安全的前进基地。

讲个冷知识,以札萨克图汗为首的蒙古本部东进运动,其规模恐怕要比多年之后,康熙时代面临的噶尔丹东进运动规模大得多得多!

尤其以札萨克图汗本人,脑毛大和速把亥这个地头蛇最狂猛。从嘉靖中后期开始,逐渐将缓冲的兀良哈三万卫等解体吞噬之后。冲突规模开始日渐上升。

到万历前期中期,明朝相继解决右翼的土默特,西北三大虏等问题之后,辽左的左翼蒙古无疑是最强外敌。

战兵万人以上规模的大型战斗,多的数不胜数,有时候一年会有几次之多。

蒙古人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入寇,与平时小股抢劫是不同的,需要囤积食用的牲畜,修补盔甲,刀剑,弓箭甚至一些落后火器的物资。以酋长的亲卫甲骑为核心,以多达1-3甚至4万骑的规模破口入掠。

札萨克图汗时期,他本人,脑毛大,速把亥,可以控制的人口规模加起来是噶尔丹东进时的十倍以上。可以说是兵强马壮,人丁兴旺,光看李成梁传都能看得出来这种万人以上的战役打了多少次。

到丰臣秀吉入侵前,脑毛大已经病逝,速把亥已经于十余年前被李成梁斩杀。而速把亥的二儿子把兔儿,在能力,领导力上各方面都不能与速把亥相提并论。

如果没有丰臣秀吉入侵,那么明朝积攒的军力,人力物力,就可以为李如松在札萨克图汗去世之后,发动一次大规模行动,像解决西北三大虏那样多镇合力解决辽左的心腹大患。

结果如何,不用我多说了吧,在壬辰战争的间隙,李如松微弱兵力出塞捣巢被布延汗,也就是札萨克图汗的儿子围攻而死。

札萨克图汗也于此前去世。

有时候人倒霉了,喝凉水都塞牙缝。札萨克图汗恰好就死在丰臣秀吉入侵的那一年。没有大关白同志,这浙兵精锐,宣大精骑,李家家丁,本来是要趁着札萨克图汗去世,给辽左左翼蒙古来一发大的。结果给了 关白同学。

那壬辰战争之后呢,明朝更没有足够的力量再在辽东发动一次针对辽左左翼蒙古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了。

只有如董一元夜袭墨山斩杀把兔儿(速把亥的继承人)等小型行动聊以自慰。

但是你不能全力出击,左翼蒙古还得靠抢劫过日子呀。

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明朝坐视努尔哈赤壮大?显然就不是因为李成梁故意保他,对他青眼有加那么简单了。

当年明月不知道什么情况,对左翼蒙古拖家带口大规模东进的事情居然几乎只字不提。

虽然努尔哈赤本人的极高的政治智慧起到主要作用之一,但你看看他发家历程,最为关键的几年。万历二十五年-万历二十九年。

努尔哈赤攻灭哈达部,获得大量人口,地盘,而且在海西女真方向敲开一个重要战略关口。明朝对女真的南北关控制,失其一臂。

万历二十四年开始,是啥年头?

1597年,这一年,努尔哈赤进行动员准备,战略方向指向哈达部,与叶赫部进行合纵连横,孤立哈达,与哈达摩擦加剧。

同年,丰臣秀吉动员十五万兵马大举入朝。

两年后,1599年,明朝刚结束艰苦卓绝的朝鲜南部的堡垒攻防战和海战班师回朝三个月不到。努尔哈赤开始了攻灭哈达部的战斗。

这次,明朝开始干涉努尔哈赤了,万历对努尔哈赤吞并哈达的行为非常不满。要知道之前,九部联军打努尔哈赤时,明朝认为是叶赫等趁壬辰战争挑起矛盾,对努尔哈赤的成功自卫和克制守边非常赞许,给他加官进爵。

但是这次,吞并哈达,斩杀孟格布禄,过界了。派出使者调查责问,并责令努尔哈赤交还部分哈达部众给乌尔古代回到哈达部旧地继位当贝勒。

然而,到了1601年,哈达部地区大饥荒,本就被努尔哈赤削弱的哈达部向明朝求援。然而同年不说明朝自身多处一样大旱,就在乌尔古代求援之前几个月,明朝大军刚刚发起最后决战平定了杨应龙,进入收尾阶段。

乌尔古代走投无路,只得投奔努尔哈赤。这回可不是努尔哈赤武力侵夺了,而是对方主动投靠了。从此努尔哈赤变得不再是明朝几个使者就可以遏制的住的存在了。

这和三大征没关系?多么眼瞎才能得出这种结论?

如果没有三大征,努尔哈赤拿头吃掉哈达部,打开攻略海西女真的大门?

实际上明朝在辽东女真诸部中的统治地位比大多数网友想象中都要树大根深。它的地位是受到多封众建+朝鲜侧翼保护+蒙古威胁压制等综合存在的。

努尔哈赤的崛起是非常讲气数的一个事情,朝鲜侧翼威胁瓦解,精英级领导人掉入冷板凳,北地精锐被太君消耗了。

明朝连续进行大规模战争,对于哈达等部,塔山等诸卫再无力有效干涉。

还有高淮乱辽数年等自损根本的事情,才促成了努尔哈赤的险中求胜。

最绝的还有,1601年的时候,也就是努尔哈赤吞哈达的关键时刻,不仅刚打完杨应龙,西边的布延汗深感年老力衰,再难掀起大势。左翼蒙古诸部纷纷求赏,求互市。正好李成梁复起,虽然这样一下相对减轻了辽东西北方向的威胁。

然而短期内的大量封赏和贡市消耗了辽镇本就不多的物资资源,没办法对处于困顿中的哈达,东海女真等施以援手。

如果说这样苟着让辽东回血,倒也不错。

但努尔哈赤真的是天命之人,他拿下哈达,开始吞噬东海诸卫,攻略海西女真时,不仅辽镇明军为壬辰战争元气大伤。

连特么左翼蒙古的布延汗也正好步入生命尽头,小屁孩林丹汗步入政治舞台。林丹汗年纪太小,诸部通贡互市明朝的秩序果断崩溃。

各部再次分散进入抄掠辽东的模式。

可以说,从丰臣秀吉入侵,到杨应龙搞事,再到布延汗去世这段时间。努尔哈赤简直就是金手指模式,时间点对他来说何其完美。

如果你们认为三大征与明朝灭亡无关,几乎等同于说努尔哈赤与明朝灭亡无关。说得过去吗?

丰臣秀吉这一块多米诺骨牌,一下子打破了明朝对东北女真二百年的控制局势。

不仅仅是在兵力上,也在物资上客观消耗了朝廷援助哈达等部的能力。

壬辰战争之前,明朝和左翼蒙古的战争规模是偏大,强度是不低的。

壬辰战争之后,左翼蒙古和明朝在辽东的力量双双陷入衰退。

所以教科书的总结其实已经是相当精辟精炼靠谱了

没记错的话,我读书的时候,中学历史课本讲的是壬辰战争使得明朝再无法自如的掌握关外的女真各部,为灭亡埋下了伏笔。

这句话是靠谱的,哈达部乌尔古代贝勒的遭遇就是最有力的证据,若无丰臣秀吉,万历二十七年等待努尔哈赤的就绝不是几个使者和辽东守备。而是辽镇,宣大,南兵和朝鲜北地精兵五六万精锐泰山压顶了。


user avatar   drugs-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系不大,万历三大征里明帝国表现出的军事状态,完全不像还有3、50年亡国的样子。

1573-1620年内,明朝先后在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而且全部取得胜利。

而明朝是什么时候灭亡的?1644年。

你既要看到三大征后20-50年,明朝就亡了,还不如说在亡国前20-50年,明朝还有实力发动三次中等规模的战役,尤其是抗倭援朝这种境外作战。对于一个暮气沉沉的衰老帝国来说,能有闲暇和余力照应小弟,在友军国境内展开对第三方国家的远征作战,动用大量骑兵和火器,军队服从中央指挥,文官在战争阶段能相对一致对外,最后还取得干脆利落的胜利,相当不错。

清朝亡国前50年在干什么?1840年鸦片战争,1850年太平天国运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三场大型战役,清朝战果如何?官僚运转情况如何?清朝军队的军事素质如何?

都是老大帝国的同一阶段,亡国前30、50年,万历年间在军事上,明朝还远远算不上有亡国之兆。

国库不足应该不是,精兵不足也不是。

后任宁夏巡抚杨应聘说:“壬辰兵燹,遂举二百年之所经营者,荡然如同草味。”

实际上明代末期与后金之间的战事对军费的消耗更甚,高达六千余万两,与之前的三大征相比完全是天上和地下的区别。所以,万历三大征费用的开销并没有使国库走向崩溃。

要不是太多太多瘟疫和地震,要不是太多太多旱灾和水灾,要不是崇祯夏姬八打,还真不好说。


user avatar   sa-sa-li-an-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关系,不说别的,就万历皇帝给福王安排的大婚和一切结婚给的各种财富,都够打好几次三大征了。

明朝是啥时候灭亡的?1644年,从万历三大征开始的16世纪末期算,也就还剩50多年的阳寿。明朝最后半个世纪的寿命还能打三次中等规模的战争,其中一个还是境外作战,完全看不出这个王朝像是还剩半个世纪的寿命的亚子。对比清朝在最后的半个世纪的寿命里,除了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搞得灰头土脸,就连仅有的两次境外战争,一个中法战争,一个中日战争,一个搞得只能防御,最后打赢了还把越南让出去了,另一个就更丢人了,不但北洋水师赔进去了,台湾也割让出去了。要知道,唯一一个高光点就是收复新疆,但是这种属于敌人打到自己家里面了,而不是明末万历援朝的那种维护东北亚地区的秩序。试问,哪个朝代在自己还有半个世纪的寿命的时候还有精力出去给自家小弟出头的??


user avatar   zui-jian-kuang-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鉴于鄙人原先糟糕的文笔,以及许多朋友的反映,鄙人特作此短篇,以方便各位朋友理解。

贬袁抬毛或是贬袁抬别人,都是饭圈历史的表现,也就是历史被人饭圈化了的结果。

饭圈理解不了可以理解为粉圈,也就是追星族。

他们不会去管这个人到底如何,他们只相信自己圈子里所传播的,也会大力向他人安利自己圈子里传播的东西。

不管这东西是否正确。

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明星粉丝怎么个产生法,他们也大概是怎么样的产生法。

所以,他们的这些行为就很好理解了,相信大家稍稍了解一点227事件就可以理解了。

以上。

以下为原答案。


看这个问题看到很多回了,正巧也整理得差不多了,就来答一下吧。

事先声明,我已经把大部分水平低的袁崇焕粉黑和毛文龙粉黑给拉黑了,所以如果还有漏网之鱼,还请赶紧过来认证哈(・ω< )★

首先,要明白一点。所谓的袁黑毛粉,袁粉毛黑都是有源头的。换句话说,他们都是源自一个地方、接受一个思想后出来的人。他们出来后,会继续传播他们的思想,最终达成他们的某些目的。

这就类似于传教,所以就会有“不遗余力地贬低”和“不遗余力地去抬高”等宣扬正教、排斥异教的行为。

其次,这些人的水平很低。

如果看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言论的,基本就都可以拉黑了:

1、毛文龙是打游击的;
2、袁崇焕是要卖国的;
3、毛文龙有牵制作用的。

关于游击战和毛文龙,我之前写了两篇文章,虽然很烂,但应该也能解释得清楚一点。

啊,我不是说所有的粉黑都是水平低的啊,只是我拉黑的水平都是低的,而且都是在这个领域活跃的人。他们的奇葩言论如下(意思如此):

1、大炮是不能上城墙的;
2、铁道游击队不是破坏铁路的;
3、补给是马匹的补充。

他们大多会用史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但只要看得仔细一点、问的多一点,就可以暴露他们的无知和没有常识。

而且他们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可是会在两天内让你消息99+的、超有时间的、一直用言语攻击意图让你口吐芬芳之后把你举报封杀的恶徒。

至于我是说谁嘛,看我之前在这方面的回答下的评论就可以知道了。

最后,一个历史人物如何,要看他在当时和现在的评价。

不要觉得你可以比当时的人看得更清楚,因为你看到的只是他们留下来的只言片语。

也不要觉得你可以比那些专家知道得更多,因为他们确实是凭借着他们的贡献而坐在那个位置上的。

更不要觉得自己是多厉害的、掌握了真理的人,因为一个人所能接触的东西是很少的。

所以才要学习,才要多看,才要多问。

要回答历史,不仅要知道史料,还要知道科学知识,更要知道各行各业的基本情况。

鄙人不才,农民出身,商人家庭,两年PLA,历史学学生。稍稍可以解释点战术、战略的问题,也略懂一些历史知识。

但鄙人毕竟才疏学浅,如有错误,不管是曾经、还是今后,希望各位不吝赐教。鄙人一定不矜不伐,洗耳恭听。

啊,对了,还有一件事。

我之所以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我感兴趣,以后也许也会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所以需要在现在好好地学习。因此——

希望前来讨论的,可以同我一起,做一个愿意学习的人。


user avatar   wei-liu-ci-gu-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奇葩说》《圆桌派》《十三邀》等这类节目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甚至,在电视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更甚,在电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想想上面三个问题,就知道您的问题的答案,就是两个字,不会!

那些节目又不是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甚至,就是孔子本人,也达不到这个效果。更别说几个节目。

提升思想,提升认知的方式有很多种,看电视节目,并不是唯一,也不是最高效,最难以替代的途径。


比如,读书。

比如,求学。

比如,行万里路。

实践出真知。

思辨出真知。

电视节目出真知?这个,存疑吧。


所以,认真读一本好书,认真听一堂名校的网课,不见得比看一群人在节目里聊天收获少。

错过那些节目,无需太过焦虑。

把那些节目的作用看得过于巨大,反而会降低自己的思维深度和认知能力。

因为,真知来源于实践,来源于思辨,来源于探索,倒很少来自别人的价值观输出。


一点浅见,仅供参考。


user avatar   qiong-qiong-luo-l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我看到的最准确的总结。

总的来说,就是中国的高考相对公平,所以性价比极高,所以其他活动都可以适当让步。




  

相关话题

  有的人认为东林党是好人,但是明朝却灭亡了。有的人认为魏忠贤大奸大恶,而明朝却没事。这怎么解释? 
  为什么史可法在扬州抵抗了很短时间就失守了? 
  如果越南陈朝趁着元末农民大起义的浪潮中背刺元朝,会怎么样? 
  朱元璋为什么不删改他做过乞丐的历史? 
  如何评价顾诚老前辈的《明末农民战争史》? 
  为何在明末时期,各路朱明藩王不给崇祯皇帝捐款,宁愿看着他吊死都无动于衷? 
  明清时期各省乡试考题是否相同?考题又是由谁出的? 
  洪武初年,明军纵横捭阖,横扫漠北王庭,崇祯时代的八旗军野战骁勇无敌,明军触之即溃。请问哪一个更强大? 
  为什么小冰期对明朝有影响,而同时期其他国家却并不是很明显? 
  清朝时留发不留头,那明朝或者明朝以前有强制老百姓留长头发吗?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很多古代的帝王的发小是将相之材?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尧幽囚,舜野死」的说法?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