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万历与群臣的立储之争的本质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立储风波,本质是万历皇帝抛出的一个强化君主集权、分化打击朝堂官僚的诱饵。表面上看,这所谓“国本”事件,只是因为万历皇帝偏爱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厌恶宫女所生的皇长子朱常洛,而大臣们要坚决维护“国立长君”的礼法和祖训而引发,持续数十年之久,无数重臣参与其中,也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头等大事。

明朝中后期,朝堂已经是科举出身的儒学士大夫独大。他们维护的是“立储以嫡,无嫡立长”这条约定俗成的皇位继承秩序本身。从他们的角度,皇位继承顺序,必须在娘胎里就定好,才能避免一切皇室纷争,再引发类似明成祖靖难之变,明宣宗时汉王起兵那样的国家内战,以致战火纷争,生灵涂炭。

事实上,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实权皇帝,当真连换个太子也不能随心所欲,会被所谓的“嫡庶之别”“长幼之分”所限制了。嫡不嫡,庶不庶,后不后,妃不妃,对实权皇帝来说,没有改不了,只有愿不愿,不过是一言一念而已。

比如汉武帝刘彻出生时,只是汉景帝的庶出第十个儿子,按礼法皇位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可是汉景帝偏爱这个幼子,因此废掉无子的薄皇后,改立刘彻的生母王夫人为皇后,这样刘彻就变成了他的嫡子中最年长的了,因此便顺利立为太子,此后继承皇位,这就是“母以子贵,子亦以母贵”。

而类似汉武帝这样因母亲被改立为皇后,而变成太子第一人选的例子,历史上不胜枚举。比如汉明帝刘章,因其母阴丽华被立后,而从庶子变为嫡子;唐敬帝李弘,因其母武则天被立后,而从庶子变为嫡子,甚至在明朝本朝,就有现成的例子。

明宣宗宣德帝,不喜欢祖父明成祖给他指定的胡皇后,偏爱孙贵妃,有意废后,大臣们不但不加反对,甚至主动帮忙,内阁所谓“三杨”之名相杨荣,竟能立刻空口白话,开列胡皇后二十条大罪,连稍有天良的明宣宗自己都看不下去,大骂「怎么能这样说?你不怕宗庙神灵怪罪么?」

【(杨)荣怀中出一纸,列中宫过失二十事,进呈,皆极诬诋。曰:“即此,是废之因。”上览二三事,遽拂然变色,曰:“渠曷尝有此言?宗庙无神灵乎?”】

其后,胡皇后被废为“仙师”,孙贵妃得立为皇后,她所生的朱祁镇也就从庶长子变成了嫡长子。

即使明代宗景泰帝这样的藩王入继大统,政治基础远不算巩固,废掉发妻汪皇后,而改立杭皇后,也不过是一念之间。 何况是万历帝这样从小就被立为太子的正统天子?

何况万历帝的王皇后(孝端皇后),并非如唐高宗王皇后那样出自世家大族,更没有长孙无忌那样的元老重臣撑腰,本身也根本不是什么贤德之人,她不但长年酗酒,更喜欢无故殴打宫女,致死者多达百人,可谓残暴不仁。

【中宫孝端王娘娘,其管家婆老宫人及小宫人,多罹捶楚,死者不下百余人,其近侍内官亦多墩锁降谪。】

因此,若万历帝真的非常想让皇三子,也就是福王朱常洵来做太子,继承他的皇位,那么废掉这样一个劣迹斑斑的王皇后,而立郑贵妃为后,对他而言又有多难?

这样一来,生母变成皇后的福王,就变为名正言顺的嫡子,成为太子是理所当然,此前反对的大臣就再无任何反对的借口。甚至他们可能全都会转变立场,而成为皇三子的支持者,否则便将为天下人风评所不容。

大臣们其实并不当真在乎下任皇帝是皇长子朱常洛还是福王朱常洵,诸如皇长子与皇三子个人的品性贤愚,这对他们而言完全无足轻重,而就是“立储以嫡,无嫡立长”这个大明王朝的程序正义

甚至如果万历帝实在不愿废皇后,那么就给随便加个诸如忤逆、不孝之类的罪名,把他据说一直很讨厌的皇长子朱常洛废为庶人,剥夺其继承资格,而皇次子朱常溆生下来便夭折了,因此,皇三子朱常洵做为剩余皇子中的最长者,被立他为太子,也同样符合程序正义,足以令所有大臣无话可说。

万历帝有生之年不愿废后、易储,只能说明他对郑贵妃和朱常洵的喜爱,尚远远不及明宣宗对孙皇后罢了。而不是当真被大臣们限制了权力,当真连个自己真正心仪的储君都立不了。

那么,万历帝非要这么折腾几十年,真正原因是什么?其实就是效其祖父嘉靖帝“大礼议”之故智,籍着“大礼议”案清洗朝堂那样,培植出一个真正无限效忠自己的官僚群体。

举历史上一个著名类似例子,东吴皇帝孙权,立太子孙和、却同时故意宠爱鲁王孙霸,挑起“二宫之争”,最后废孙和、杀孙霸,将卷入争储的两派朝臣尽数打击、甚至诛杀,包括丞相陆逊都被他气死,才暴露出孙权只为藉此打击东吴士族的本心。

同样,万历帝的如意算盘,也是希望能以皇储之位为诱饵,将朝堂官僚分化成“皇长子党”和“福王党”,就如当时年轻的嘉靖帝,将朝堂官僚分化成了杨廷和为首的“护礼派”和张璁、桂萼为首的“议礼派”,终于赶走了大权在握的首辅杨廷和,并牢牢将权力掌控在手。

但是万历帝料想不到的是,满朝文臣饱读经史之人,前车之鉴如此,又怎会轻易中计?只要看看支持议礼派的杨一清、王守仁,他们默许其门徒助阵,帮助嘉靖帝斗倒了杨廷和父子后,自己又落得了什么好下场?

杨一清辞官后遭人诬陷,“落职闲住”,愤懑而死。王守仁死后被“追夺伯爵,以彰大信,禁邪说以正人心”

因此,朝堂大臣同样汲取了前车之鉴,吃一鉴长一智,不再上当,而是死死地维护宗法“立嫡立长”,谁都不敢去当“福王党”,因此光明正大,理直气壮,无懈可击。大家支持的从来不是皇长子,而是帝国的秩序正义;反对的从来也不是福王,而是万历帝破坏秩序正义的企图。

万历帝不按正常程序去废后立储,意图无外乎是希望有不顾礼法、不要节操、唯其是从的朝臣组成“福王党”,但朝堂大臣们经过嘉靖“大礼议”案的惨痛教训后,这是注定难以实现的事了。

一直到他孙子天启帝任用魏忠贤,“九千岁”门下聚集一帮毫无廉耻的朝臣官员,组成所谓“阉党”,才姑且算是达成了万历帝的未了心愿,然则此时的大明,君主固然可以为所欲为,士风亦从此彻底败坏,大明之亡国亦成定局了。

理由很简单,当官僚士大夫们变得毫无廉耻,为了权力而无节操跪伏于朱家皇帝的时候,这些人反过身去将王朝与国家卖给闯军的李皇帝、满清的爱新觉罗皇帝,当然也是同样毫无顾忌。


user avatar   du-du-de-du-du-xi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么,唐僧在花果山念一段紧箍咒,就会当上猴王吗?

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花果山的猴子会认为如来是猴王吗?

不扎根基层,群众是不会认可的!


原答案被折叠了:

盖世猴王为何裸死猴山? 数百头母猴为何半夜惨叫? 动物园最大猴群为何屡遭黑手? 游客投掷的食物为何频频失窃? 连环强 J母猴案,究竟是何人所为? 动物园管理处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 数百只小猴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 敬请关注今晚8点CCTV12法制频道年度巨献《题主的不归之路》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走进题主的内心世界…


user avatar   he-he-91-7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评价孙中山,要看其主流,不是说孙中山不能批评,他犯过不少错误,有过很天真幼稚的举动,孙中山自己承认,由于北洋军阀的存在。去一清朝,特生出无数之强盗,而民越发不聊生。孙中山团队队伍建设一直都很捉急,孙中山在招收追随者的时候,考虑理念的因素不多,更多的是江湖义气。是是否给他金援。孙中山在他的追随者里,真正跟上他理念节奏的并不多。孙中山是革命的,但是方法不对,历史证明也不会成功。所以,孙中山的革命从头到尾是一种孤狼式的,缺乏严密根基的革命。最终自然不能成功。

但是他率先倡导革命,最终促发了辛亥革命的发生,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制度,他坚持维护民主共和之法,同北洋军阀的反动政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宣传救国理念,也曾批判资本主义的弊端和腐朽,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虽然在手段上是极为幼稚的,但在理念上相对是最先进的。这才是正面的主流,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观宣传成什么忘恩负义的小人,嫉贤妒能的政客,终究不登大雅之堂,某些孙中山黑子一提大月薰我就知道,以为自己发现了什么新大陆,其实不过是人家断章取义,故意拼凑的所谓史实,根本无法放到当时的近代历史的大背景去看,反而纠结一些具体细节。甚至从婚姻、男女关系角度去解构大历史。这都是历史虚无主义者经常使用的可笑手段。

以孙中山这样的家庭背景,根本用不着去冒着极大风险去闹革命,他哥哥在旧金山是有土地的资产阶级,他又是学西医的高级人才,在那个社会的普遍贫困的海外华侨里他仅凭这一点足够成为中产以上,仅凭他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毁家纾难,首创革命,推翻腐败的清王朝,足够称为一代伟人。




  

相关话题

  有哪些名噪一时,后来却不了了之的政策、规划? 
  中国历史上缠足习俗的起源? 
  画朱砂治病是哪个门派的法? 
  如果当年德军的军队作风和美国大兵一样,那么现在这个世界又是如何? 
  冷门的历史知识有哪些? 
  假如文物会说话,它们会对「愚蠢的人类」说什么? 
  三侠五义、七侠五义中为何用“鼠”这种懦弱、鬼祟的动物来称呼“五义”? 
  如果没有清军入关,现在中国的领土面积会止于汉地十八省吗? 
  如果1971年的蒋介石魂穿为1628年的崇祯,会怎么样? 
  崇祯是个小抠吗?巨量内库银舍不得拿出来用? 

前一个讨论
满清八大总督分别由谁担任?
下一个讨论
秦朝灭亡时,老秦人的正规军在干什么?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