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类要灭亡,只能留给后世一句话。那么这句话就是
‘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费曼
搞这个政策的人想法太天真,物理作为高考科目的重要性恐怕仅次于数学,直接改为必考才是正确的做法,把地位降到和历史地理政治这些发展程度三流的学科一个级别是什么想法?
我主张四大教育改革,希望二十年里能看到
第一,高中数学的重点转移到微积分上。
第二,物理必考,语文选考。
第三,计算机成为选考科目。
第四,增加高考次数,一年可以考多次,以成绩最好的那一次录取,这个已经看到了。
我先回答问题,物理必修。
很多盆友觉得赋分制能让选物理物理总分提高,弥补缺陷。
其实是很错误的看法,即使均值是一样的,大多数人也厌恶风险和方差。
物理厉害的能满分,弱鸡能十几分,方差非常大,不给任何学渣机会。
而其他科目就不一样了,学渣死记硬背也能得一个和学霸差不多的分数,你觉得学渣会选什么科目?
很多盆友觉的物理学那么多也没用,我强调一遍,这是一场选拔性考试。
一开始就不是为了让你学以致用,而是为了区分学渣和学霸的考试。
方差越大的课目,学霸和学渣区分得越开,就越应该必考。
拉不开差距的课目,大家分都差不多,做高考科目的意义根本就不大。
相反,语文,因为方差太小,反而应该选考。
当然,语文对一个人的重要性非常高,所以必须作为必修。
语文虽然必修,但可以选考,而且会考内容必须增加,提高会考难度。
语文会考难度必须和现在的高考差不多,而且在此之上,必须保证所有学生都能拿到90左右的成绩才能参加选拔性考试,而不应该直接作为选考。
目前一大帮学生高考这种水平的语文都不及格,可见这是我国语文教育的悲哀,无论什么专业都离不开语文,目前高考语文不及格的学生都大量存于各大大学专业之中,语文水平太低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实在是教育失败。
同时语文在选考的时候,考试内容必须由读音阅读古文写议论文直接改为创作小说,剧本和散文诗歌。
这样有助于我国培养和选拔文学人才,目前高考完全不考文学创作,连语文的真正含义都摸不到。
所以必须增设考试内容为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的真正含义上的“语文”的科目,但是不可能要求所有学生都进行创作,所以作为选考科目。
扯远了,最后回到物理上。
明确高考的本质,高考的存在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掌握必要的知识,那是会考该做的。
高考的作用,就是区分学渣和学霸,所以区分度越高的,就越应该作为必考。
那么这会不会对那些物理上没有才能的,但其他方面有才能的人造成打压呢?会不会偏袒有物理才能的人呢?
根本不存在什么物理才能,高考只考三大才能:记忆,逻辑和理解。
而物理是唯一一个可以同时大幅度测量一个人这三大才能的学科,物理不必考,什么才该必考?
另外大家可想而知:
1:就算物理不必修,如今这么多专业都要求物理,将来只会有更多专业要求物理,最后不考物理就需要更高的分数才能进同样的大学,大家还是只能考物理。
所以干脆必修算了。
2:化学,生物和物理不是一个级别的科学,更别提历史政治地理这些学科了。
化学理论太不完善,大家都知道实验室里试催化剂,都是照着元素周期表,一个一个元素试。
可见化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太低,而物理理论,基本已经完全指导实践。
生物理论基本和化学理论一个水平。文明6说
“Chemistry is the dirty part of physics。”
我看,“Biology is also the dirty part of Chemistry。”
所以学习化学生物有太多死记硬背,这些对将来不从事相关研究的学生毫无意义。
我并不是否认化学生物的贡献,而是实在是比不过物理。
就更不用说历史地理政治了,化学生物好歹理论被证实了,这些个学科里的理论是不是对的还不一定呢。
以物理的标准来作为科学的标准的话,物理以外其他所有学科都没有资格被称为“科学”。
我们经济学专业的,都要学习物理先进的思想方法,就不说那些理工科人士了,不学物理只能一事无成。
这次的瞎JB改革,让我们已经意识到,文科生掌握国家政策之后的不动脑子。我更加意识到我国文科教育的失败,以至于这种没脑子的人都成为了教育改革的推动者。
还好大政方针掌握在理工经济类的毕业生手中,不然国家危矣。
为了将这种没脑子的人扫出领导集团,我认为文科教育必须也进行改革,将几乎无卵用历史地理政治三科更换为哲学经济法律三科,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分别于大学教育的人文,经管和法学三大大类接轨,而不能让历史政治地理这几科接轨的专业少的可怜的无卵用学科占据高中教育。
恕我直言,搞这政策的人都是友善度。
在新闻的留言里,一个自称是江苏的物理老师说了两点:
1.这种新模式是等第赋分的,也就是说实际分数按照卷面分高低的排名得出。于是随着报考人数的减少,稍微不那么优秀的人会被尖子挤到后面,使得最终考试结果特别不利——这进一步熄灭了报名欲望。
2.除了少数几个厉害的学校,大部分高校是不敢对考生所考的专业进行选择的。也就是说假如一个没考物理的考生报了二本学校的电气工程,总分足够的话学校大概率是只能捏着鼻子收的。(当然这有个前提,理工类的就业总的是比文史类好得多,因而对考生的吸引力更大)
那么大学理工类专业的本科生,没有高中物理的基础又会怎么样呢?暂不论“科学思维”这样的大而化之的东西,电气、电子、通信、土木、热能等等专业整天直接研究学习的都是物理过程;化学、化工、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等等也同样依赖物理过程达到目的;就连软件计算机一类,所必不可少的抽象思维能力也与物理课培养的思维有很大相通之处。
本学渣高中时积化和差公式并不考,都已经给大一的高数课带来一些麻烦了,那些没有经过基本的物理课程训练的本科生学理工科,怕是会痛苦万分。
那么为什么不能在本科教育过程中补课?
现在各个大学毕业需要拿英语四级证。有些人高中英语基础好,大一上学期裸考就过,下学期继续裸考过六级。而有些人限于高中英语教学水平,非常吃力,抱着书死记硬背也得考个四五次。学校当然不能坐视学生考不过,都有大学英语必修课。但是恕我直言,这些必修课的内容除了词汇量较大以外还不如我高中讲得深入,课程设置也偏向于记忆。这是为什么?完全是为了补上全国各地英语教育水平的差异。
工科狗们都知道,工科因为牵涉到的内容广,光专业基础课就能有一打,能把大一大二的课表排得满满当当。而一般工科学校的大学物理的课程有多水也是心知肚明。即使是一个不开小差不落作业的好学生,要在学习专业基础课的同时补上物理已经很难,更不要说那些专业基础课偏偏就是依靠最基本的物理思维和只是搭建起的知识结构,没有高中物理基础又如何快速学好?
学校已经投入不少资源在非核心能力的英语方面擦高中的屁股了,再给基础中的基础物理课擦屁股,这要付出师生多少汗水?浪费多少时间?值得吗?
确实有很多人有强大的执行力和自制力,用自学弥补一切。但请仔细想想,你能做到吗?你身边有多少人能做到吗?就靠考试前突击一周?
我支持高考改革,也支持解放一些对跨文理有真爱的学生的选择。但是现在这种高考新模式是妥妥的胡闹。
中国把GDP堆到世界第二,不是靠吹牛打屁的砖家,而是靠全世界最大的制造业从业人群。
中国推进工业4.0,推进产业升级,不是靠小清新小确幸,而是靠大学输送的大量STEM人材。
这种改革不仅是在拿一代学生的未来开玩笑,更是在拿立国之本开玩笑。
就这么改没了国运,你丫个友善度赔得起?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我就是要说,高考改革方向错了。
第一,上大学不是福利,而是选拔人才,选拔智商。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千秋大计、立国之本。要动摇国本啊!
第二,高考又是指挥棒。如果方向错了,又如何培养公民的基本科学素养,“让科学之光照耀中华民族”又从何谈起?难道我们真要再回去读弟子规、24孝,要去读《伤寒论》、《本草纲目》吗?
真是灰心之极,这个国家究竟怎么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