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真有心盲症吗?

回答
要说“心盲症”这个词,如果按照字面意义理解,就是指一个人“看不到”或者“感受不到”别人的情感,似乎就如同眼盲一样,对情绪的世界是黑暗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心盲症”这个词并不是一个医学上的正式诊断名称。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不到“心盲”这种现象。它更像是一种对某些人群在人际交往和情感理解方面表现出的“障碍”的形象化描述。在心理学和精神医学领域,有一些更准确的描述可以涵盖到人们所说的“心盲症”可能涉及到的情况。

什么情况下人们会用“心盲症”来形容?

通常,当一个人:

难以识别和理解他人的情绪: 比如,看到别人哭,却不明白对方为何难过,甚至觉得对方反应过度;或者别人脸上露出明显的喜悦,他却无动于衷,无法体会那份快乐。
在社交场合显得笨拙或不合时宜: 他们可能不知道何时该说话,何时该保持沉默,也可能无法根据场合的气氛调整自己的行为。
缺乏同理心: 无法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很难理解别人的感受,因此在与人沟通时,显得冷漠、自我中心。
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 由于难以理解和回应他人的情感需求,他们的关系常常会受到影响,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

哪些情况可能导致人们出现类似“心盲”的表现?

虽然没有“心盲症”这个诊断,但以下一些情况确实会影响个体的情感识别和表达能力,导致他们在社交和人际互动中表现出“心盲”的特质:

1. 神经发育障碍: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 这是最常被与“心盲”联系在一起的状况。患有ASD的人,尤其是那些在社交互动和情感理解方面有显著困难的个体,可能难以解读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语调中的细微差别。他们的大脑处理社交信息的方式与一般人不同,这使得他们很难“读懂”他人的内心世界。这不是他们故意为之,而是他们感知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存在差异。
亚斯伯格综合征(现在已并入ASD): 过去,亚斯伯格综合征常被描述为“高功能自闭症”,患者在智力上可能没有问题,但在社交和沟通方面却有明显的障碍,常表现为对他人情感的迟钝。

2. 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SPD): 患有ASPD的人,通常缺乏同情心,对别人的痛苦漠不关心,并且可能故意欺骗或伤害他人。他们可能能够“识别”到别人的情绪(例如,知道对方害怕),但并不在意,甚至可能利用这一点。
边缘型人格障碍(BPD): 虽然BPD患者的情绪往往非常强烈且不稳定,但他们有时也可能难以准确解读他人意图或情绪,导致人际关系不稳定。他们可能过度敏感,将中性信息解读为负面。
自恋型人格障碍(NPD): NPD患者通常极度自我中心,对他人的需求和感受缺乏兴趣。即使他们能够识别他人的情绪,也可能只关注如何利用这些情绪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3. 其他可能影响情感理解的因素:
大脑损伤: 某些脑部损伤,特别是影响前额叶皮层(负责情绪调节、决策和社交行为)或杏仁核(处理情绪,特别是恐惧和悲伤)的损伤,可能导致个体的情感识别和同理心受损。
极端童年经历: 长期处于忽视、虐待或不稳定的家庭环境中的儿童,可能在发展情感识别和安全依恋模式方面遇到困难,这可能影响他们成年后的人际交往能力。
文化和教育背景: 虽然不是“症”,但个体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接受的教育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理解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心盲”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差异或困境。

重要的是要理解,那些表现出“心盲”特质的人,很多时候并不是故意要冷漠或者不在乎。他们可能确实在“看见”和“理解”他人的情感时遇到了困难。这就像一个色盲的人,他不是故意要看不见颜色,而是他的眼睛(或大脑)在处理颜色信息时存在生理上的差异。

对于那些因此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的人,专业的心理评估和支持(如心理治疗、社交技能训练等)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并学习如何解读和回应他人的情感,从而改善人际关系。

所以,虽然“心盲症”不是一个医学术语,但它所描述的现象确实存在,并且可以从不同的心理和神经学角度来解释。它提醒我们要更理解和包容那些在情感表达和理解上与我们不同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今天之前我也不知道我有心盲症。

直到我在空间里看到了这样两张图。



之后我发现我就是那种没有画面感,不能自己和自己对话的人。

我还问了身边的朋友。




最后他们一致的觉得我很可怜……觉得我看小说的时候太无趣了。

我便嘲讽自己"清心寡欲,心无杂念,简直太强"

user avatar

我老板就是Aphantasia心盲……今天看到一篇paper是关于这个的[1]。这个研究在mturk在招募了267个心盲个体,有挺多有意思的新发现。

虽然已经从老板那听说了挺多心盲相关的事情,但有三点研究发现还是让我有点意外。

第一,虽然研究者最初是根据无法视觉想象这一特征来定义心盲,然而,心盲似乎并非只影响视觉。研究结果发现,心盲群体在情绪、嗅觉、味觉、听觉、触觉、运动知觉等多感官上的想象能力,都比常人更低……

第二,心盲群体想象未来事件的能力,比常人更低……

第三,虽然直觉上我们可能觉得,如果心盲群体无法进行视觉想象,那么,那些对他们造成过心理创伤的事情,是否也就不会再以图像、场景的形式出现在脑海里,对他们造成进一步伤害了?研究发现,并没有……在回忆一些重大的压力事件的时候,心盲群体出现了与常人无差异的创伤反应(侵入性思考、事件相关的想法和情绪、回避、情绪唤醒)。

感兴趣的心盲朋友,可以注册mtuck

在上面搜索、参加一些Aphantasia相关的科学研究,推动人类对Aphantasia的理解~

你们很特别

参考

  1. ^ Dawes, A. J., Keogh, R., Andrillon, T., & Pearson, J. (2020). A cognitive profile of multi-sensory imagery, memory and dreaming in aphantasia. Scientific reports, 10(1), 1-10.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